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人工智能領域的這匹黑馬,已經被資本和市場共同推至懸崖。

2019年11月23日,國內某AI企業獨角獸被曝“未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的消息再次刷新媒體和創投圈新聞。

“報道不實!”這是該家公司針對媒體所給出的回覆。

可是,真的“不實”嗎?

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上市是會發生的,而且我們希望是第一個。”此後,有關曠視上市傳聞,就會時不時佔據各大財經和科技類媒體頭條。

去年科創板問世,曠視更以代表企業被列入潛在名單;今年3月,有消息透露,曠視將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集資規模在5至10億美元;8月,曠視正式遞交IPO申請,此後有關上市進度便出現多次傳聞——先是被指計劃推遲,後被傳出獲批,再後來是未通過上市聆訊...幾經風波,吸晴無數,而又怎一個“亂”字了得。

有觀點認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們還處在大把燒錢的階段,曠視急於IPO,一方面可能是在籌集資金缺口,另一方面或許是迫於資本(退出)壓力。上市後,曠視極有可能採用激進策略,投入重金佈局換取競爭優勢,短期內虧損再擴大以及破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對於為什麼是港股而非備受推崇的科創板,一定程度上或許也是因為港股允許AB股結構,也就是“同股不同權”。此前幾次融資,曠視創始人的股權被高度稀釋,與阿里系更是深度捆綁,而在同股不同權形式下,創始人即便在持股較少的情況下,也可繼續控制公司。

如今,曠視科技這匹人工智能領域的昔日黑馬,已經被資本和市場共同推向懸崖邊上。要麼乘風飛翔,要麼一敗塗地。

李開復眼中“最強的團隊”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由三位畢業於清華大學鼎鼎大名的“姚班”同學成立——創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楊沐。

姚班即“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由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創辦。能入姚班的學生都是各省理科高考前三名,而姚班學生畢業要麼創業要麼到諸如Google、IBM等企業任職。江湖故事中,有家企業開出200萬元年薪想要招姚班畢業生,但沒有人去,最後以千萬年薪才招聘成功。

1988年出生於安徽蕪湖的印奇,高二時就被清華自主招生進入姚班。2010年,得到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機會,得以深度參與到微軟人臉識別項目。在發現人臉識別技術d巨大市場後,印奇找到同班同學唐文斌以及師弟楊沐,便開始了創業之旅。

“他們是我多年來見過最強的團隊,讓我想到了早期的蘋果和Google。”李開復曾這樣評價三人團隊。而在此之前,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曾找到曠視科技的辦公室,對著創始團隊說“這幾百萬你們先拿著,不夠儘管說話”。

其實曠視科技的真正崛起依靠的正是支付寶。2014年,支付寶研發人臉識別支付技術,找到曠視科技。2015年3月15日,在德國漢諾威信息展會開幕式上,馬雲親自為曠視站臺,向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所有嘉賓展示了人臉識別支付技術,由此做為技術提供方的曠視科技,在業內聲名鵲起。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2015年漢諾威信息展馬雲刷臉

而這之後,2016年穀歌上演人機大戰後,全球掀起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浪潮。不管科技界學術界,還是各國政府均將人工智能發展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

站在風口之下,AI企業備受矚目是毋庸置疑的。曠視科技,這家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網紅團隊”,與商湯、雲從和依圖並稱四小龍,融資額可以說都是一輪高過一輪,估值也是一家比一家高。也正是因為起點如此之高,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創投圈的視線。

8年後仍在虧損

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隨著招股書曝光,公司收入、盈利狀況等秘密逐漸被揭開,某種程度上,這些數據反映的正是過去幾年國內一時風光的人工智能企業發展的畫面。某業內人士評價稱“第一個爬上岸的人,有可能是遊得快的,也有可能是想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但不管怎麼樣,只要爬上岸就露出了底褲”。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曠視招股書顯示,在收入方面,2016年收入6700萬元人民幣,2017年增至3.132億元,2018年增至14.269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358.8%。而2019年上半年,人民幣收入為9.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1.1%。

但相對應地,曠視科技虧損也逐年擴大。2016-2018年,三年分別虧損人民幣3.428億元、7.588億和33.516億;2019年上半年,虧損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613.3%,且比過去三年虧損總額還多。

對此曠視解釋稱,虧損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則可以反映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但事實上,“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創新企業們融資越多、估值增長越快,越會錄得大額虧損。簡單理解,就是把投資人入股後增值的部分計算進去。

2019年5月,曠視科技申請上市前不久剛剛披露過一筆7.5億美元D輪融資,儘管未披露此輪融資後估值,但預計會在40億美元左右。那麼連年虧損的曠視,鉅虧下真的能支撐起百億美元估值嗎?

成也安防,敗也安防

曠視科技最早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官網顯示,其業務包含算法引擎、核心系統、硬件,以及數字化的解決方案等產品。目前,曠視科技涉足了三大行業,第一是AI+金融,第二是AI+安防,第三是AI+手機。

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業務主要在物聯網領域,包括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部分。2019年上半年,三者各自營收佔比重為21.8%、73.2%和5%。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其中,個人物聯網業務主要指為智能手機廠商提供身份認證、優化攝影等功能,以及金融領域的身份驗證服務,收入來自於Face ID解決方案及Face++平臺,即通常所說的技術服務費。城市物聯網業務主要指在機場、地鐵站等場景中提供物聯網設備(主要指攝像頭)的部署及管理服務。供應鏈物聯網主要指物流場景中提供旨在提高效率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客戶方面,曠視主要客戶來自於政府部門採購,還有部分集中在阿里、螞蟻金服、富士康、聯想、凱德、華潤、中信銀行等國內各細分領域龍頭。

具體而言,在金融領域,背靠投資方阿里,曠視與支付寶、北京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等2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為其提供刷臉登錄APP、遠程開戶服務等服務。而安防領域,主要付費客戶就是政府,通過整合人臉識別門禁、天眼監控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監控、人證合一等多種技術,為公安、邊防等部門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此外,在公共出行領域,曠視為滴滴、e代駕、易到、神州租車提供了人臉識別技術,對司機身份進行核驗,這是雲從、商湯和依圖三家較少涉足的領域。

從某種程度上,這些散亂的業務似乎也在說明著曠視科技尚未找到十分清晰的系統性營收路徑,“打一槍換一地兒”的“游擊戰”打法應該是ToB企業的兵家大忌。

另外,對於ToB企業而言,大客戶始終是把“雙刃劍”。

從其財務數據來看,2016年時,曠視應收賬款還僅有2259萬元,2018年已經增長到10.94億元,2019年上半年為15.44億元。應收賬款激增的主要原因,則正是因為安防領域下游供應商的回款緩慢。

某業內人士表示,“每年這個領域的比賽都很多,但技術大同小異,最後拼的還是價格、關係。”

“目前,機器視覺最大的應用場景是安防,主要依靠政府採購,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回款,公司96%的訂單來自於政府項目,遇到關鍵人員離職,或者領導改選換屆,項目很容易就會爛尾,抗風險能力很差。”招股書也顯示,一旦政府在智慧城市方面的預算減少或市場開拓不力,曠視營收將受到較大影響。

事實上,曠視科技應該是最早一批開發人工智能安防產品的企業,但是儘管增長較快,前景卻遠沒有那樣樂觀。

一方面,曠視科技的安防業務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倍,其毛利率並沒有因為更好的規模效應而出現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在AI+安防領域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雙寡頭的格局已經持續數年,曠視的市場佔有率7.4%,還遠低於兩者,而能否打破這種格局,存在著很大疑問。

資料顯示,曠視的科研人才主要來自清華、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等國際頂級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來自谷歌、阿里巴巴、華為、微軟等跨國企業,薪酬待遇較同行高出不少。據職友集數據,曠視科技員工平均工資25060元,高出北京地區工資151%、北京網絡公司68%,相比之下,傳統安防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平均工資僅為12240元。

值得注意的,曠視產品的科研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研發開支費用僅有小部分用於專項技術研發,大部分被用作了員工工資、住房、股份等福利開支。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研發支出分別為2.05億元、6.12億元、4.68億元,分別佔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總收入的65 .6%、43.0%、及49.4%。

員工福利開支方面,2017年福利開支為1.39億,專項研發開支為3566萬;2018年,福利開支為4.2億元,研發開支僅有8645萬元;2019年上半年,員工福利開支3.09億元,研發開支為6129萬元,且這半年來,曠視科技的辦公租金及帶寬等基礎設施的開支幾乎趕上專項研發開支。

根據媒體早期採訪,印奇曾表示“在吃、喝、玩、樂上,我們給員工的福利支持是很豐富的。我信奉輕管理模式,實行彈性工作制,只要在工作日保證工作八小時就行,不管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也不需要打卡。”從招股書來看,曠視也確實做到了(用投資人的錢養人)。

估值泡沫破碎、股東紛紛離場

在獨角獸的攻城略地對決中,融資和估值一定程度上正是向外界證實本身能力的表現。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招股書顯示,曠視此前進行過九輪融資,總額達到1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100億。其中,螞蟻金服通過過全資子公司API Investment持股比例為15.08%,是第一大機構股東,淘寶中國持股比例為14.33%,據此計算,阿里系在曠視的股權佔比已達29.41%。

值得注意的,2017和2018年,曠視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中,關聯交易分別達到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比例佔曠視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14.8%和15%。

而今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關聯交易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

有分析指出,尚不得知這是不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但上市後,曠視對阿里的依賴應該會進一步減少,因為“四小龍”中的商湯和依圖也同屬阿里系,在關聯交易同比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阿里與曠視的關係將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另外,2019年5月8日,完成D輪7.5億美元融資後,曠視隨即被曝眾股東集體退出。

企查查顯示,5月16日,曠視科技投資方中聯想、創新工場、螞蟻金服旗下公司北京納遠明志信息技術徵詢有限公司、天津遐想之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貝眉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雲鑫投資經管有限公司退出;韓歆毅、李開復、唐文斌、王明耀、楊沐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鶯退出公司監事席位。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曠視科技黑白麵:李開復眼中“最強團隊”8年後仍虧損 股東離場

變更後,公司投資人僅剩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分別持股75%、12.5%、12.5%。似乎,久久未見規模性盈利的投資方們,已經沒有耐心等待公司上市,而是選擇提前下車?

另外,11月11日,曠視科技的全資子公司青島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也發生多項變更,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退出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經理等職位,由劉建接任。

根據媒體報道和相關人士推測,曠視背後眾資本的集體撤離可能是為在香港上市舉行VIE拆分,但更大可能是因公司涉嫌採購營收數據,被投資方們識破才招致紛紛退出。

此前,相關媒體接到業內人士爆料,稱人工智能領域有獨角獸企業涉嫌購買營收數據,被投資方看破導致股東集體退出。聯繫曠視5月份的企業信息變更,這一猜測便將矛頭直指曠視。

有業內人士表示,曠視在與手機企業的SDK合作中,營收非常有限,甚至免費使用的情況時有發生;而智能安防,曠視的主流營收收入很高,但利潤率偏低;互聯網金融方面,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顯然是兩股惹眼的力量,但基於背後的阿里,曠視拿到微信訂單的可能性基本沒有。而金融業中實體銀行的AI項目,更是多半被“國家隊員”雲從收入囊中。

業內人的說法從側面也佐證這個爆料的真實性:“曠視科技很多的訂單真實情況什麼樣呢?像是價值50萬的訂單,預付5萬、10萬,設備就可以拿走,用這種方法可以短時間做到數據好看”。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曠視科技的業務數據存在質疑。

AI歸路究竟在何方?

視覺識別領域有“四小龍”,曠視、商湯、依圖和雲從。相比而言,即使起點不盡相同,如今技術也大同小異,但各自發展卻各不相同。

依圖已經從安防擴展至金融和醫療等細分領域,商湯雖然比曠視成立晚三年,但融資速度和規模無出其右。2018年,商湯科技也曾傳出要去香港上市,後經證實上市地點都有考慮但沒有時間表。另一巨頭,雲從科技,目前融資雖然僅進行到B+輪,但有消息稱,雲從已經計劃明年上半年申請科創板上市,披露估值達200億人民幣。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儘管人工智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風口,但並不意味著收入的爆發,主要因為眼下技術還達不到行業應用水平,技術整體有待優化。值得注意的,雲從科技是四小龍中唯一沒有阿里系和外資入股的。

除了身在第一梯隊的四小龍,雲知聲已經在7月初和中金公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擬在科創板上市;優必選更是完成了招股說明書的主要編寫,不過後續無更新信息。

事實上,現在的AI獨角獸們估值高、盈利能力不足是普遍現象,一旦登陸資本市場難以保證不會出現倒掛情況。這可能也正是部分選擇觀望上市的重要原因。

對於港股還是科創板的選擇,由於受到貿易摩擦影響,有安防業務的中國公司很難在美股上市。因此,科創板剛開啟時,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站多數AI公司都在觀望。不過,科創板雖然允許虧損企業上市,但對企業持續經營或持續盈利能力要求較高。從曠視招股書來看,報告期內雖然營收大幅增加,但是虧損也是大幅擴大。相對而言,香港二級市場融資相對寬鬆,像曠視這種背後有著眾多的外國投資者的企業,選擇港股上市,更方便投資者退出。

另外,VC化也已成為人工智能獨角獸們的另一種謀生路。商湯、曠視紛紛成立戰投部門,直接進場投項目;思必馳、中科視拓也與傳統VCPE機構聯合成立產業基金。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AI獨角獸對外投資或收購,本質上是消化過多融資,實際業務場景太小太少,為了撐起高估值,不得已而為之。”

寫在最後

回到文章開頭,曠視科技“未通過港交所上市委員會聆訊”。被要求回答委員會提出的其他問題並被要求繼續補充相關材料。

一位摩根大通內部人士透露,“所有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遇到補充材料的情況,一般都是材料未通過初步審查,會打回要求重新申報補充。通常出現這種情況都是報表數據有瑕疵。”不過,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曠視上市“受阻”,其主要原因或是此前(10月)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但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就此回應表示,那是美國政府根據自己的要求設的名單,對港交所來說沒有任何關係,港交所只會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審批上市。

無論如何,港股上市從申請到發行一般要3到6個月,對於曠視科技,提交的招股書財務數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按照規定,報告最後一個財政年度結算日期距上市文件刊發日期不得超過6個月。

如此,2019年,留給曠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進一步或許海闊天空;而若,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那麼曠視的終局將難以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