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在關中有遠親——戲評西晉八王(四)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並非嚴謹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富在關中有遠親——戲評西晉八王(四)

304年局勢

七、重在摻和——河間王顒

河間王顒在親緣關係上比前六王都要疏遠很多——他甚至不是司馬懿之後,而是司馬孚之孫。這層關係使得河間王顒的正統性宣稱和奪權之路都坎坷了許多。

司馬炎祖訓,三大軍鎮只能由親王出鎮。但關中長安鎮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在five趙王倫激起氐羌齊萬年之亂、five梁王肜花了三年才擦乾淨屁股終於回京後,成了個燙手山芋,沒有親王願意前去。於是朝廷欽定素有賢王之名的河間王顒破例出鎮關中,從此西陲成了河間王顒獨霸的天下。


富在關中有遠親——戲評西晉八王(四)

司馬顒

河間王顒絕對是八王之亂中參與度最高的。縱觀整場八王之亂,共有倒趙、倒齊、倒長沙、倒成都、倒河間五場大規模熱戰,河間王顒全數參與,並且是其中三場的發起者或主角(倒齊、倒長沙、倒河間)。

但這並不是因為河間王顒是個“精明衛士”,而是全有賴於他的兩個得力手下,“隱秘之主”李含與“堅定猛將”張方,這二人也是十餘位有名姓的八王從臣中,戲份最多的。下面只需介紹他們的經歷,就足以將河間王顒的故事全部覆蓋了。


富在關中有遠親——戲評西晉八王(四)

李含

小指頭原型——李含

李含是一個類似《冰與火之歌》小指頭貝里席的人。他出身寒門,仕途坎坷,歷任地方、中央、秦王柬府,最後被河間王顒招攬,擔任長史。


富在關中有遠親——戲評西晉八王(四)

《權力的遊戲》貝里席劇照

早在趙王倫稱帝、齊王冏號令天下諸侯共討之時,李含建議河間王顒依附趙王倫一派,這樣一來就有理由討伐同在關中、與齊王冏親近的夏侯奭,從而獨霸關中。河間王顒依計而行,成為了有頭有臉的宗王中唯一響應趙王倫的。然而齊王冏、成都王穎、長沙王乂、新野公歆的聯軍實力著實強大,於是河間王顒又倒戈助聯軍,行至半途的援趙軍搖身一變成了討趙軍,只是還沒等趕到,洛陽禁衛軍就已經政變了。

倒趙之戰,河間王顒既趁機擴張了勢力,又因地處西陲、及時倒戈而免於被討伐,只是損失了一些名望和政治影響力。

齊王冏執政後,徵辟李含入京任職。李含進京一看,發現老仇人皇甫商、趙驤,新死敵夏侯奭之兄竟然都在齊王冏府上,心裡暗叫不妙,直接腳底抹油開溜,單騎逃回長安。見到河間王顒要解釋事情原委,李含聲稱探聽到絕密情報,齊王冏對倒趙之戰中河間王顒的表現非常不滿,準備秋後算賬,自己冒死回來報信。如今可以先發制人,傳檄給深得民心的成都王穎要求討齊,同時給洛陽城內的長沙王乂也發一份,讓齊王冏殺他,如此一來出兵倒齊就名正言順了。

事與願違,李含與張方行至半途,成都王穎拒絕了河間王顒的檄文,而長沙王乂這個二桿子竟然直接政變,誤打誤撞地乾死了齊王冏,還主動把權柄讓給成都王穎。李含計謀不成,倒齊軍只得無功而返。

朝政又暫時穩定下來,李含決定再次擴張勢力,挑起了秦州衝突。如果能將長安西側的秦州拿下,關中鎮的實力將再邁上一個臺階。此外,秦州刺史皇甫重是皇甫商之兄,李含一石二鳥,順便報復一下老仇人。

可惜李含沒能看到這一佈置的最終結果——長沙王乂與成都王穎反目掌權後,他又被徵辟入京。皇甫商趁機向長沙王乂揭穿了討齊檄文的陰謀,憤怒的長沙王乂將李含處斬。不過李含的死,給了河間王顒發動倒長沙之戰的藉口。

李含以一人之力,左右一場戰爭(倒趙)、挑動兩場戰爭(倒齊、倒長沙)和一場戰役(秦州),對一名陰謀家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功德圓滿了。


富在關中有遠親——戲評西晉八王(四)

張方

真正的狂烈悍將——張方

張方是所有人物中,出鏡率最高的。河間王顒參與了五場戰爭,但他本人到場的只有第一次與最後一次,而張方全數在場,總是獨當一面。

倒趙時,滅夏侯奭,是張方完成的。隨後受命東進,也是張方。

倒齊時,張方與李含一起東進。

倒長沙時,張方更是大放異彩。關中兵捷足先登,洗劫了因長沙王乂主力棄城轉戰而不設防的洛陽。等到長沙王乂戰神附體,在七里澗全殲了陸機率領的十萬鄴城兵,張方避其鋒芒,後撤保存實力。隨後長沙王乂奉惠帝還洛陽,張方緊隨其後,包圍了洛陽。

張方展現了作為一名宿將應有的素養,關中兵的圍城陣地滴水不漏,長沙王乂幾次突圍均以失敗告終,只能困守孤城。時間一長,人心離散,東海王越捆了長沙王乂,獻城投降。張方唯恐夜長夢多,直接將長沙王乂付之一炬(物理)。但因為河間王顒血緣太遠,外加倒趙一事搞臭了名聲,執政權最終還是落到更偉光正的成都王穎手中。

倒成都時,張方奉命援助東海王越。但他既沒趕上蕩陰之敗,又沒趕上鄴城之勝,或者說他故意沒有去援助,而是蹲點洛陽,把倉皇逃來的成都王穎和惠帝逮個正著,直接押回長安。

東海王越聯軍來攻時,張方率軍東出抵禦。然而河間王顒覺得聯軍勢大,無法對抗,竟然派人追回張方,將其逮捕,然後處斬,寄希望於用張方的人頭讓聯軍退兵。一員宿將竟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主公的愚蠢見識上。

見河間王顒自毀長城,聯軍更不願罷兵。霸水一戰,關中軍的主力覆滅,河間王顒單騎逃亡太白山,將長安和惠帝拱手讓給東海王越。河間王顒在秦嶺群山中躲藏許久,待聯軍東撤後,才重新回到長安。但是他已經指揮不動周圍的城鎮官吏了,所轄僅孤城一座。

河間王顒在失權後也苟活了半年,直到東海王越召他入京。河間王顒覺得既然東海王越沒能在長安把自己正法,時隔半年之後,又是奉召進京,就更不會頂著罵名殺自己了,於是同意。事實證明他低估了對手的無恥程度,在進京的馬車上,河間王顒被南陽王模掐死。




PS:如果說CA讓趙王倫用匈奴兵、讓成都王穎用羌族兵只是胡來的話,那麼CA讓河間王顒用鮮卑兵可真是莫大的諷刺了——永興三年(公元306年)東海王越的關東聯軍攻陷長安、奪回惠帝時,充當急先鋒的正是王浚請來的鮮卑兵。他們不但劫掠了長安,還把河間王顒逼得單騎出逃。

河間王顒和下一期中將要出場的東海王越,是八王之亂的最後兩位執政宗王。他們的親緣關係極其疏遠,甚至不是司馬懿的子孫。這給他們的上位之路平添了許多阻礙。不過司馬顒靠賢名、司馬越靠投機,獲取了第一桶金;司馬顒靠偏居一隅韜光養晦、司馬越靠兄弟眾多,籌足了爭霸資本,最終分別成功奪權。

但這二人在不敬皇帝上也是僅次於five趙王倫,他們強迫惠帝來回搬家,又兼種種越軌舉動,更是耗盡了朝廷所剩無幾的尊嚴,使得天下野心家蜂起。畢竟是遠房堂叔,無法和上一篇中兩位親皇弟相比。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卷八十二至卷八十六(晉紀四至晉紀八)

《晉書》卷三、卷四、卷五(武帝、惠帝、懷帝愍帝本紀)

《晉書》卷五十九、卷六十(八王、八王從臣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