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关时刻,只能自己救自己!秘诀就在于“误把冯京当马凉”

冯京,是宋皇祐元年(1049)己未科状元,他因为拒绝逼婚而受到宋朝国史张尧佐的打压,幸而他机智,差点丢了状元。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

冯京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在古代13位“三科状元”中名气较大。京城都轰动了,大伙都说此科状元必是冯京无疑。这边一传,那边惊动了张尧佐。宋史上说:“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

张尧佐让人把冯京请到家,一见面就把一条金带披在冯京的身上,对冯京说:“我一个女儿嫁给了皇上,还有一个女儿,正待字闺中,想许配给你,怎么样?而且我把这话也对当今圣上说了,他也很赞成。”正说着,几个内宫太监便抬来了由仁宗赐给的表示庆贺的御酒御菜,张尧佐也把自己给女儿准备的嫁妆让人搬出来给冯京看。

冯京一听让自己作女婿,头乱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这张尧佐因自己是国丈,恣意妄为,正遭世人唾骂,一个堂堂的士人,怎能同这类人同流合污呢?于是,他连忙站起作揖回绝,并立即告辞。张尧佐愣在那儿,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他恨死了冯京,便开始派心腹四处游说考官,在殿试时一定要将冯京落榜。

冯京对此也有所预感,灵机一动,将自己的名字前面两点移到后一个字,名字成了“马凉”。马凉的文章实在漂亮,考官们荐为第一。胪唱时,就在张尧佐为自己得计正高兴,考官们为自己对张有所交待正感轻松时,状元站出来的恰是这些人所不愿看到的冯京。后来这些人只好对张尧佐解释:“误把冯京当马凉。”此句话后来也成了谚语,喻有眼不识真相。

攸关时刻,只能自己救自己!秘诀就在于“误把冯京当马凉”

【后来呢?】

冯京三元及第、名闻天下了,但对生养自己的家乡龙江、宜州一往情深。一次宫廷宴会,宋仁宗问起冯京家乡情况。冯京自豪作答:“我的家乡头戴平天冠(天门拜相山),脚踏万年河(龙江,)左手攀龙角(龙角山),右手搬骆驼(骆驼山),前院九龙来戏水(九龙山),后院龙尾通天河(天河县即今罗城县),日间千人朝拜(千人到宜山庙上香),夜里万盏明灯(从破漏茅屋顶看见万颗星星)。” 皇帝听后大悦:“好家乡!宜山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啊!”

冯京为人也很值得称道。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冯京主持进士考试。在阅卷时,冯京发现了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过文章里面有一个小毛病,就是押韵的地方重复使用了一个“明”字。按照当时的考试规则,出现这样的错误就等于不合格,要被直接刷下去。但冯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确实非常好,如果因为这一个小瑕疵就让这个考生落榜,未免太苛刻了。

怎么办?冯京想了半天,最后下了决心,不就是多了个“明”字吗,给他改过来不就行了?于是,冯京提起笔,帮这位素不相识的考生做了一回弊,并把他列为第二甲1名。

这位考生名叫张舜民,高中进士后,一路飞黄腾达,官至谏议大夫,以敢于直言著称,甚至好几次都把矛头指向了冯京,让他狼狈不堪。但冯京始终都守口如瓶,没有跟他提那件事。

直到晚年,冯京退休后,有一次张舜民路过他家,顺便登门拜访,冯京这才把当年那件事告诉了他。张舜民大惊,责怪他为什么不早告诉他,让他好几次都冒犯了大恩人。冯京笑笑说:“我不说,就是为了让你不用顾及我的颜面,你身为谏议大夫,如果因为这件事而袒护我,那还怎么服众?现在我退休了,再告诉你也无妨了。”

在官场上,冯京也是一代名臣,以办事效率极高而著称,后来官至宰相。冯京去世后,哲宗皇帝还亲自去他家里祭奠。

冯京墓

冯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镇五虎庙村南,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经发掘证实为冯京及其三个夫人合葬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现地面已无封土。


攸关时刻,只能自己救自己!秘诀就在于“误把冯京当马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