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在《一文說清“幼升小”數學怎麼學,怎麼教》裡,千媽給大家承諾了要聊聊拼音學習,經過這段時間的回顧和資料整理,今天來兌現承諾,和大家聊聊這個傳說中比數學還惱火的小學“攔路虎”--拼音。


說起娃學拼音,老母親多半有著相視一笑(苦笑)的默契:


“分開念都對,一拼讀能把你氣個半死,g-u-a花!”


“對對,pùbù能拼出破布來,我的小心臟啊。”

......


不瞞你們說,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過,千尋大班的時候,幼兒園開始接觸拼音,回家聽她練習,真是哭笑不得,怎麼糾正都能跑偏,還嘻嘻哈哈的拒不改正。


不過,只要到抖音上搜搜熊孩子讀拼音的段子,聽聽別人家娃有創意的散裝拼音,心裡就平靜多了,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娃嘛。


如果說輔導數學讓人心碎,輔導拼音就是心梗的節奏。過來人家長口口相傳的“肺腑之言”,也嚇壞了一批學齡前的爸媽,拼音這麼惱火?!那要不要趕緊提前給娃報個班呢?


我的體會是:

報班完全沒必要,提前接觸很有必要。


01

為啥報班學拼音沒有必要?


咱們先從拼音的本質來看:


語言文字是閱讀與表達的一種工具,拼音本質上是方便識字的柺杖,它只是“工具的輔助工具”。


拼音出現可比文字晚得多,它的雛形是明清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多了,當時到中國的傳教士,嘗試著用自己的母語發音來標註學習漢語演化而成,額,初始目的是為了幫助老外學漢語哦。


現在通用的“拼音”,是建國後組織專家編撰出來的,識字並不依賴拼音,否則我們古人都沒法識字了。因為漢字的本質其實是圖畫系統,相比於抽象的拼音,是非常形象的。


而且拼音也不難學,任何一個人花點時間,都可以學會,就跟騎自行車一樣。


你看我們很多小時候捲舌平舌、前鼻後鼻韻母傻傻分不清楚的人,現在也照樣能熟練運用電腦閱讀寫作。


所以拼音作為一個基本工具,孩子遲早都能掌握,大可不必急於一時。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再從當前小學拼音的真實進度來看。


語文教材改革後,部編版的一年級語文不再是拼音稱大王,取而代之是“我上學了”為主題的生字單元。(就是為了不讓娃一進小學就被生僻的拼音嚇到)


第二單元才開始學拼音,課時安排為22課時,除了學習了單韻母和聲母外,還學習了生字,練習了拼音和字詞句的運用。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第三單元也是拼音,16個課時,學習複韻母、特殊韻母和鼻韻母,語文園地裡也安排了拼音和字詞句的運用練習。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22+16,共38課時,一般學校一週是8節語文課,拋去處理練習冊和閱讀課的時間,學完38課時,大概需要5到6周的時間。


客觀看,戰線還是比較長的,除非老師不遵照課時安排,故意壓縮進度,否則孩子都能慢慢適應過來。


之所以覺得拼音惱火,還是跟家長心態有關。


一方面,沒適應娃不靠譜的狀態(話說除了天賦異稟的學霸,普娃學東西起步惱火不是常態嘛,數學咱不也走過3+5=35的清奇思路);


另一方面,被眼下的考試嚇到了,一看拼音測試才70多分,就有種“糟了,娃學不好、跟不上進度!怎麼辦怎麼辦???”的幻覺,其實很多慢熱娃,通過後期不斷重複記憶、應用練習,99%都能提上去,不信你去中高年級看看,拼寫可是送分題,能被扣2分以上的娃,很少。


市面上的拼音班跟跳繩班一樣,就是應家長的焦躁心態而生。


你不是聽娃花樣百出的拼讀心煩麼,送到我們這裡來吧。你不是擔心娃落後跟不上麼,送到我們這裡來吧......


說到底,花幾千元買個心安而已。



02

為什麼家長帶娃

提前接觸拼音很有必要?


這麼說吧,我跟大家講,沒必要花錢報班學拼音,這是從過來人的角度,理性誠懇地有一說一,不製造焦慮。但如果我講,完全沒必要費心,娃零基礎入學一樣ok,就是脫離現實,端出了一碗“毒雞湯”。


現實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小豆包,如果之前沒接觸過拼音,在直接理解符號表示讀音這件事上,的確會出現困難,也容易出現跟不上課堂節奏的現象。


最顯性的副作用就是,娃和家長都被拼音搞得焦頭爛額、手忙腳亂,不要說課外拓展了,課本內容都感覺不太能搞定了,這種沮喪感很鬧心,既不利於親子關係(時間緊迫,忍不住吼娃,吼了效果又不好,更心傷),也不利於娃的信心建立(被吼多了,難免自我懷疑)。


另外,孩子4、5歲左右,對拼音就有一定的接觸意願了。


記得千尋大班的時候,我帶她逛書店,她對“青蛙弗洛格系列”的注音書很感興趣,會問我怎麼拼讀,然後試著自己去拼。


孩子就是這樣,你對照進度標準“逼”他學,他往往就不想學,也學不好。反而是寬鬆的環境下,更具有學習的主動性!


所以,從“現實接軌”和“孩子有意願”這兩個角度出發,我建議爸媽們趁小學前時間還比較寬裕,心態也還平和時,帶孩子多接觸下拼音,接觸的大原則就是:


不設標準,不搞進度檢驗,以激發興趣、瞭解熟悉為核心。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03

具體怎麼做呢?


接下來,我就從孩子小學拼音學習最容易遇到的幾大難點來一一對應細掰。保證你看完後思路清晰,焦慮少大半。(劇透下,文末另有額外福利贈送,不過大家不要急著往下拉啊)



拼音難點1


娃分開念聲母、韻母都沒問題,但一連起來就頭大,簡單拼讀都會出錯扯拐。


出現這個難點的原因:


這事得從拼音設計之初說起。


咱們拼音最早的創造者叫盧戇章,這個人創制了“中國切音新字”,原理呢就是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音。這裡我就不叨叨什麼是“切音”了,省得大家看得頭暈想打我,總之,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拼讀的規則你很難跟娃講得清,它不像數學的1+1=2,太抽象?就拿1個蘋果,再拿個香蕉來做演示。拼讀規則沒法精確演繹的,更多是靠多練來找感覺,熟悉了以形成口腔記憶。


清楚這個原因後,咱們就能對孩子多點理解,g-u-a花,還真不是娃的錯,憑啥g-u-a就是瓜嘛,接受這個規則是需要時間滴。


怎麼做:


既然這是個需要時間來反覆熟悉的過程,不如我們在學前就練起來,有意識地陪孩子練習拼讀。


日常生活中,練習拼讀的機會其實非常多,舉幾個例子:


比如,前面我說到的注音繪本,青蛙弗洛格系列書很多家裡都有囤,孩子3歲前先看非注音版,5歲時你再引入注音版,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迴歸,熟悉感會增加他使用拼音拼讀的好感。


又比如,平時在外面逛街、逛超市,孩子經常會指著一些廣告牌或商品標籤問你怎麼讀,在告訴孩子字的同時,不妨再用拼音拼讀一次。就前幾天,我都還和千尋在玩這個拼讀遊戲,一人拼一個字,輪著來,“蛋糕坊”,“d-an-dàn,蛋!我拼出來了......我來了我來了,輪到我了!”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拼音難點2


分不清平舌和翹舌音,後鼻韻母和前鼻韻母。


出現這個難點的原因:


區分讀音重在聽。


咱們成人在學會拼音後,差不多已經把這個工具給內化了,加上電腦打字,搜狗等拼音工具比較遷就用戶習慣,哪怕拼得不準,也能顯示出需要的字來,這造成了我們自己給孩子讀書、講話時,發音可能就是含混不清的。


尤其是受方言影響的海南、福建、廣東一帶家長更鬱悶。(抱抱,我也是南方系家長)

孩子缺少語言環境的支持,自己來區分時自然會比較困難。


怎麼做:


不得不說,策略雞娃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要想孩子清楚區分平舌和翹舌音,後鼻韻母和前鼻韻母,我們自己就需要注意口音。


注意口音不是說日常跟孩子說話都要完全發音準確,能夠發音準確當然更好,但這對大多數家長來說難度係數太高,不具有實操意義。


我推薦一個更有效的做法給大家。


很簡單,就是藉助《親近母語.日有所誦》這樣的專業拼音誦讀讀物,每天晚上臨睡前花十分鐘,跟孩子朗讀,熟悉不同發音,感受其中的區別。


為什麼不是注音繪本,而是專業的誦讀讀物呢?


因為,專業的誦讀讀物在編撰時結合了孩子的發音特點和學習需求,比如一年級的童謠、兒歌不僅淺顯易懂,易於誦讀,在發音上也有很多細心的設計,家長完全可以在朗讀時,挑有平舌和翹舌音,有後鼻韻母和前鼻韻母的字讓孩子聽其中的區別,並鼓勵孩子自己讀出來,來感受區別。


每天十分鐘的薰染,比花幾千元在外面報班效果好得多,就這麼堅持了兩個月左右,千尋就能給我“挑刺”了,有時我講繪本故意發錯音,她會幫我糾正,“媽媽,是sen林,不是seng林!”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拼音難點3


根據漢字寫出拼音,小朋友表示好難。


出現這個難點的原因:


從認識到書寫,是個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不只孩子,哪怕成人也會覺得難,就像我們讀書時可以一目十行,但換成自己寫,就很難做到行雲流水。


怎麼做:


“聽寫拼音”是小學拼音學習最標準化的一個部分,我的親身體會是學前不做比做好。


因為這部分如果孩子都搞定了,整個拼音學習對他來說就沒有挑戰性了,上課時專注力有可能下降,不利於在學校的學習。不如給孩子留下這個最後的難關,讓她自己在學校裡解決,自己去克服。


絮絮叨叨掰了這麼多,看到這裡估計大家都有點記不住了,我再簡單總結一下拼音學習的策略雞娃要領:


拼音是工具,遲早能學會,燒錢報班買安心,沒必要;


小學要求高,提前來接觸,適當接軌穩節奏,有必要。


拼音接觸大原則,不設標準不檢測,循序漸進多熟悉;


對照難點找方法,心態淡定往前行,準備充分不焦慮!


最後,是咱們東西兒童教育讀者的專屬福利贈送時間。


千媽和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合作,整理出了兩份資料:


一份是根據孩子記憶特點製作的拼音表,不僅能幫助孩子熟讀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也是家長輔導拼音的利器,打印出來貼牆上,需要什麼知識點信手拈來;


另一份是《漢語拼音知識點整理》,小學拼音的知識要點都全了,還包含了輔助孩子記憶和理解的拼音兒歌。


你可以關注咱們“東西兒童教育”v信公號,然後在微信對話框回覆“拼音”,即可獲取免費資源。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ps. 微信改版後對話框不好找,點擊標題下方“東西兒童教育”,然後“進入公眾號”,會出現像微信聊天一樣可以打字的地方,在那裡輸入關鍵詞就會有回覆給您了。


陪娃報班“學拼音”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提前學?具體怎麼做呢

千媽絮絮叨


前段時間,我連續分享了“反焦慮”三部曲。錯過的爸媽可戳:


《據說南京家長已瘋:減負潮下,誰是贏家?》


《為什麼進了小學,家長、孩子都感覺被掏空?》


《這屆家長真是太太太難了,搖號新政之下,該買學區房還是拼私立?》



後臺鋪天蓋地都是有同感的留言,說實話,在這個四周都在忙著販賣焦慮的時代,我沒有想到,還有那麼多“同路人”,大冬天的,莫名感到很溫暖。而最讓我感觸的,是那些有共鳴也有猶豫的留言:


千媽,很認同你的理念,我也不想每天逼著娃刷題,可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不逼會不會“輸太慘”?


我想說,正因為競爭大,才需要升級換代,從“逼刷題的粗放雞娃”升級到“用心有愛的策略雞娃”,只有這樣,孩子未來才不會“輸太慘”,而這背後的付出,是家長的“自雞”,是我們自身的學習和提高。


這些年,流行的教育理念來來回回也換了好幾茬,從“愛和自由”的佛系,到“愛拼才會贏”的海淀虎媽,而我更堅信,在虎媽與佛系之間,有一條路,它屬於理性淡定、思維多元,因為愛孩子而願意為孩子多費一份心的家長,屬於“值得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