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費率基金重啟,管理費與業績掛鉤



浮動費率基金重啟,管理費與業績掛鉤


浮動費率基金暫停發行1年多後,終於再度開閘。

據媒體消息,浮動管理費率基金重啟試點,首批6家基金公司的產品已經於11月21日下午陸續獲得批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獲批的均為上海的頭部基金公司。這6家基金公司分別為國泰基金、富國基金、華泰柏瑞、興全基金、中歐基金和華安基金。

所謂浮動管理費率,顧名思義,是指當基金業績優於業績基準時,管理費向上浮動,反之則同等水平向下浮動,旨在激勵基金經理,增強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一致性。浮動管理費率基金即是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與業績表現直接掛鉤的基金,可以打破固定管理費“旱澇保收”的模式,實現管理人和投資者利益捆綁。

首批產品5只同日發售

據悉,此次獲批的浮動管理費率基金均為權益類產品,根據證監會官網顯示,此次獲批的6只浮動費率基金大多申請於今年8月底至9月初。這6只基金均為混合型基金,區別主要是持有期稍有差異。


浮動費率基金重啟,管理費與業績掛鉤



11月28日,此次獲批的6只浮動費率基金中,國泰研究精選兩年持有期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回報一年持有期混合、華安匯智精選兩年持有期混合、中歐啟航三年持有期混合、富國阿爾法兩年持有期混合5只基金同時發行,僅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獲批待發。

從上述浮動管理費率基金披露的信息來看,上述基金均採用0.8%的固定管理費率,這低於目前普通股混基金1.5%的管理費率。而在業績報酬方面,當基金年化收益率超過8%時,上述基金可對超過8%的部分提取20%的業績報酬。

此外,本次集中發行的5只浮動管理費率基金均為封閉式,未來封閉運作或將成為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主流。具體來看,5只基金的封閉期有一年、兩年、三年之分,其中華泰柏瑞景氣回報一年持有期混合是惟一的一隻一年封閉期產品。封閉期的設計意味著投資者自申購該基金並獲得份額確認後,在封閉期內不能提出贖回申請,只有在封閉期結束後,才可提出贖回申請。

上述基金髮售公告還顯示,基金募集過程中,募集規模達到30億元將結束募集。


浮動費率基金重啟,管理費與業績掛鉤



據悉,早在今年9月份,市場就傳出浮動管理費率基金有望重新開閘的消息。

據報道,浮動管理費率基金有望重新開閘,目前分兩批合計12家基金公司試點。分為兩批,每批6家。

業內人士稱,參與試點的12家基金公司,多數為中長期權益基金業績較好的公司,以及一些投研實力較為雄厚的大型基金公司。

事實上,浮動費率基金並非新品種,早在2013年,基金行業曾掀起一陣浮動費率熱潮。國內首隻浮動費率基金髮行於2013年,此後的2013年-2015年,浮動費率基金開始密集成立。但從2016年3月之後,受2015年極端市場行情以及業內出現隨意提取業績報酬亂象等因素的影響,浮動費率基金被暫緩審批。目前市場上共有37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包括10只股票多空基金、12只靈活配置混合基金、7只中長期純債基金;股票及偏股混合基金各有一隻。此外,還有部分貨基、短債基金和混債基金。

數據顯示,有業績統計數據的32只浮動費率基金中,共有11只基金自成立以來截止11月21日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率為負,即跑輸業績比較基準,佔比近1/3,包括九泰銳富事件驅動、新華穩健回報、銀華大數據等。即使有的基金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在同類基金中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浮動費率的利與弊

基金業協會發布的一份《基金投資者情況調查報告》中顯示,有57%的投資者表示偏好浮動管理費率產品。反應了大家對於良好收益、甚至是高收益的殷切期盼。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希望通過此行為傳達基金行業是具有賺錢效應的,而且掌管浮動費率的基金經理是各家公司精挑細選的精英,也給基金經理更好的激勵。

但從經驗看,該種模式也有不少弊端:比如與傳統固定費率基金相比,浮動費率基金並未體現出明顯優勢。在收取業績報酬模式的浮動費率機制之下,容易引發基金經理的過度冒險行為。

整體來看,浮動費率的收取辦法較為複雜。不過,不論採取何種收費方式,對於投資者而言,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才是選擇基金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實行浮動費率能夠激勵基金管理人取得更好的投資回報,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是喜聞樂見。但是從現有浮動費率的業績表現來看,即使採取浮動費率收費方式,同樣有基金收益能力低下。

基金人士同樣認為,浮動費率基金想要真正嶄露頭角,仍要靠紮實的投資業績和投資回報。“最終,需要用業績來說話。浮動費率是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實打實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