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腦梗死患者?這篇文章告訴你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局部腦組織血供中斷而造成該部位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軟化壞死。本文介紹一下腦梗死的護理要點。

一般護理

1. 安靜臥床休息

儘量減少探視和不必要的搬動,以降低腦代謝。

2. 飲食補充營養

發病48h內暫時禁食,予以靜脈輸液維持營養或鼻飼,以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能自行進食的患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低脂、富含纖維素的飲食。面肌麻痺的患者,餵食時應將食物送至口腔健側近舌根處。

3. 吸氧

腦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腦缺氧,可使腦組織進一步受損。給予持續2~4L/min的氧氣吸入。及時予以吸痰,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 生命體徵的觀察

給予持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呼吸、血壓、脈搏、體溫等的變化,以此及時發現腦疝、新發生栓塞和心血管功能的變化。腦梗死後出現發熱者其致殘率及病死率均較高,應嚴密監測體溫變化,如發熱立即報告醫師採取相應措施,盡力將體溫降至正常。

2. 出入量的觀察

做好出入量的觀察及記錄,限制液體的攝入量,以防腦水腫加劇。

溶栓治療早期症狀性或致命性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為60%。嚴格掌握藥物的劑量,定時監測出、凝血時間,嚴密觀察皮膚、黏膜、大便等變化。溶栓治療24h內,每15~30分鐘監測血壓1次,24h後每1小時監測血壓1次。如患者再次出現偏癱、原有症狀加重或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血壓增高等症狀,應考慮是否梗死灶擴大或併發腦出血等,應暫停用藥,急查腦CT以確診。

預防併發症的護理

1. 肺部感染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探視。

(2)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叩背、咳痰。叩背即空握掌心,拍打患者背部,從肺底處逐漸向上,使小氣管受到震動,淤積的痰液脫離管壁,彙集到大氣管,便於氣道蓄積的分泌物排出。

(3)餵食時取半臥位,速度不宜過快,溫度在40℃左右,以免冷、熱刺激而致胃痙攣造成嘔吐。

2. 壓瘡

肢體癱瘓的臥床患者,使用氣墊床以達到整體減壓的目的。骨骼隆突而受壓處放氣墊圈。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保持床單位平整乾燥。

3. 下肢靜脈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其後遺症可致殘,使患者喪失勞動能力,嚴重者栓子脫落可造成肺栓塞致猝死。抬高下肢20°~30°,下肢遠端高於近端。指導患者在床上主動屈伸下肢做蹠屈、背屈運動及內、外翻運動、足踝的“環轉”運動。減少在下肢輸血、輸液。

4. 泌尿系感染

對排尿困難的患者應儘可能避免導尿,可用誘導或按摩膀胱區的方法以助患者排尿。尿失禁的男患者可用陰莖套連接引流尿袋。女性尿失禁患者,急性期內短期應用導尿管可明顯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和減少壓瘡發生的機會。留置導尿管期間應每日進行會陰部護理,定時查尿常規,必要時做尿培養。

加強心理護理

腦梗死致殘率高達72.5%~75%,許多患者對自身出現的功能障礙表現出焦慮情緒,應予以足夠的心理支持,關心鼓勵患者,及早進行功能訓練或物理治療,發揮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圖1-29)。

如何护理脑梗死患者?这篇文章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