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瓴做投資,理解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12月2日晚間公告,格力電器股權轉讓正式落地,國企改革也算是進入了新時代。看下來是皆大歡喜。領導有了政績,投資者獲得每年利潤50%以上的分紅,管理層得到股權激勵,消費者在最近的30億補貼上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哭暈在廁所的應該就是在停牌前賣出的和被降維打擊的"友商"了吧。

學高瓴做投資,理解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這次格力股轉落地起到了國企混改標杆的作用,在困難重重下,居然找不到太多瑕疵。大股東與管理層的利益深度綁定,投資者與入股企業在資源上也能整合優勢互補。最值得投資者學習的是,本次高瓴在資本市場上的操作,簡直是教科書式的。

公告顯示,本次高瓴按每股46.17投資417億拿下珠海國資15%的格力電器股權。高明的是,高瓴只花了200億自有資金,剩下的217億由銀行貸款負責。本次股權投資有3年的鎖定期,而獲得的銀行貸款也有3年的寬限期,也就是3年內無需還本金。高瓴入股後推動格力電器每年分紅的比例不低於淨利潤的50%,按2018年262億淨利潤未來3年不增長的假設計算,15%股權每年獲得的股利約19.65億,只要融資成本不超過9%,那收益完全可以覆蓋資金成本。利潤增長後,獲得的股利就是小紅包了。而且如果按11月底57.71的股價計算,高瓴已經浮盈了100多億。更令人拍案的是,格力帳上還有1362億的貨幣資金可以操作,花200億就能做上千億的事情,怎麼算都不會虧,這便是巴菲特所說的安全邊際了吧。

學高瓴做投資,理解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46.17,這個價格讓人羨慕嫉妒恨,有人說20%的折價便宜了高瓴。而在今年1季度買的,每個價格基本都能在46.17下面,有多少人能拿到現在。高瓴的股權要鎖定3年,有誰又願意不管股價波動,3年不賣,與好企業共同成長呢。

學高瓴做投資,理解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聲明:本人雖重倉持有格力股票,但不作為投資推薦。後續會發文聊聊買入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