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發展“雙引擎”除了鄭州為啥是洛陽?

連日來,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在全省各地黨員幹部中持續引發熱議,大家表示,要著眼大局,勇於擔當,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一出彩引擎,找準工作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守正創新幹在實處,奮勇爭先創一流,將全會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東方今報·猛獁新聞推出學習進行時系列報道。


河南打造發展“雙引擎”除了鄭州為啥是洛陽?

洛陽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河南經濟發展的需要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王姝/文 張歡歡/圖

11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支持洛陽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打造引領全省發展的“雙引擎”, 引起洛陽及周邊地區關注熱議。

為何將洛陽作為中原城市區副中心城市?如何打造洛陽城市圈?記者採訪了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劉榮增。

“支持洛陽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河南經濟發展的需要。”劉榮增表示,靠一個龍頭帶動區域經濟作用有限,洛陽經濟發展水平在河南僅次於鄭州,在歷史文化、城市規模、經濟總量方面都在全國城市體系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具有作為第二個引擎的客觀條件。

從空間上看,洛陽需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所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作出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黃河沿線除了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幾個省會城市,大城市數量有限,洛陽是一個重要空間支點,有責任擔當重任。”劉榮增說。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鄭州大都市區範圍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5座地級市。鄭州以西的洛陽未被納入“1+4發展模式”中。

劉榮增認為,洛陽在當時沒被納入鄭州大都市區的範圍,主要受地形限制。鄭州以西和洛陽之間多山地、丘陵地形,形成跨河發展態勢,相比之下,新鄉、焦作和鄭州的緊湊度較高。如今將洛陽作為一個副中心城市打造,可以帶動以西的三門峽、以南的南陽、以東的平頂山,包括新鄉、焦作的一部分與洛陽形成一體化發展態勢。

如何打造洛陽城市圈,使其更好地發揮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劉榮增認為,洛陽在打造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時,可以適當與鄭州錯位發展。

“鄭州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作為大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洛陽也將具備類似功能,但它更要利用原有的工業基礎,把先進製造業發展好,把第三產業開發好。”劉榮增表示,洛陽需發揮文化和自然資源打造好旅遊產業,同時充分發揮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在原有的科技、工業優勢基礎上,通過科技創新的驅動將洛陽打造為有雄厚實力、較強競爭力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