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裴城村存有40 多處明清建築,民居有暗道和很深的地下室,若遇歹人,隨時陷之於入地下

沿238省道走進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車子拐上了一條並不寬闊的水泥路,這條路,曾經是唐朝就有的官道。1000多年來,路上熙熙攘攘,商賈雲集。

官道在村中的交會處,東北角還遺存著唐代的驛站舊址,主人不在,隔著院門縫內望,幾個石凳和柱子墩兒,散落在雜草叢中。

東西向的官道從穿村而過的回曲河上經過。這條路,是唐代從洛陽入蔡州的必經之路。河上的回河橋建於唐朝,宋、明兩代都進行過整修。在橋下的基石上,還能看到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字樣。橋面由青石板鋪砌,護欄的主題圖案為“麒麟望日”,造型生動逼真。

唐代時,這裡因宰相裴度而改名為裴城。

史料記載,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八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起兵造反割據蔡州。唐憲宗發兵數萬討伐,歷時幾年,終未能克,宰相裴度主動請兵督戰,在回曲築寨安營,待機而動。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天降大雪,裴度見機不可失,遣節度使李愬雪夜奇襲蔡州,“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李愬看到近城處有宿滿鵝鴨的池塘,便命人投石擊鵝鴨,一時間,鵝鴨齊鳴,掩蓋了唐軍人馬發出的聲響。四更天,李祐、李忠義率領先鋒部隊抵城下。他們在城牆上挖了一個個坎洞,憑藉它爬上了城頭。那時,城牆上的蔡州守軍毫無戒備,均被殺死在酣睡之中。官軍只留下打更之人,令他們照常打更,以麻痺城內叛軍。

李愬攻入蔡州時,吳元濟猝不及防,束手就擒。

平定吳元濟之亂後,唐憲宗封裴度為“晉國公”,當地百姓也將回曲更名為裴城,併為他建廟立祠、立碑。

存世的裴晉公祠碑就在現在的裴城小學院內,碑座是兩個石刻鰲頭,碑身高大巍峨,由《重修裴晉公祠記》碑和《重修裴晉公祠宇記》碑組成,碑文詳細記載了裴度伐蔡的歷史事實,千年沐風櫛雨,字跡斑駁模糊。

清代詩人郭子嶙曾寫《過回曲河有感》:“裴相屯兵回曲河,銜枚雪夜鬥池鵝,論功可賀羊開府,銘功堪同漢伏波。”


劉向東:裴城村存有40 多處明清建築,民居有暗道和很深的地下室,若遇歹人,隨時陷之於入地下

裴晉公祠碑


裴城的地形中間高四面低,遠看就像隆起的龜背。村西有一處春秋時期的遺址,也是當年裴度的點將臺。歷經千年,崗地依然地勢高聳,林木葳蕤。2013年12月,裴城鎮裴城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裴城村自古商業繁盛,古蹟隨處可見。村幹部張要傑介紹,村裡有40多處明清建築,列入維修計劃的有27處,保存完好的有清朝乾隆年間的彭氏高樓和望月樓等。

68歲的彭付坤家是一座兩層閣樓,至少有300多年曆史。這些年,陰雨連綿時,屋裡會有一些漏雨,但並不影響生活。

踏著殘破的木梯爬上閣樓,黑黢黢的房梁是早些年煙火所薰,看上去依然結實。

彭付坤說,這裡的老宅有一個共同特點,房屋東側,都留有一條寬一米左右帶門的便道,通過這條便道,穿家過院左拐右拐都能通到官道上,這是他們祖上為躲避戰亂特意留下的“暗道”。

彭付坤家的老宅前也是一處老宅,早些年因為大水坍塌過。山牆上,明顯可見老牆與修葺過的牆不同,“以前抹的灰縫比後來的要細膩多了。”


劉向東:裴城村存有40 多處明清建築,民居有暗道和很深的地下室,若遇歹人,隨時陷之於入地下

彭氏老宅


早年,中共沙北縣委辦公舊址設在裴城村一處董姓舊宅內,它建於清代,民國時期重修。1947年,中共郾城特別支部成立,同年11月,豫陝鄂五地委五專署在郾城、舞陽、臨潁、許昌、襄城交界處建立了沙北縣委,曾一度下轄大張、樊湖、紂王城、北舞渡、麥嶺、臺王6個區委。

董姓老宅是一處七進院落。古樸的青磚藍瓦,木質的椽梁和樓梯簡單大方,屋裡擺放著黑色的老式木床、藤椅等,看一眼,厚重的歷史感便撲面而來。

裴城老宅最著名的是彭、楊、賀、蘇四大院。

3000多口人的裴城村中,彭姓佔了三分之一多。彭家由江西遷來,資料顯示,先祖曾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捐錢得到一“散官”來到河南。彭家老宅與其他人家的居房有明顯的不同,房高,牆磚用的都是一尺多長的大磚。主宅外看是兩層,但室內有很深的地下室,地板則是用於防匪。若有賊人圖謀不軌,主人掀動機關,很快就能把歹人陷入地下。

來到此地的彭氏先祖樂善好施,乾隆皇帝曾御賜他“餘慶堂”三字牌匾,雖經歷火災,仍完好保存在彭家大院餘慶堂裡。

彭氏大院最出名的建築是望月樓,早些年村裡修路時,挖出了寫有“聖旨”字樣的石碑,它被保存在74歲的村民彭朝然家裡,他還收藏有一個刻有“皇恩”的石碑。

彭朝然回憶,1966年,村裡扒牌坊時,他見“皇恩”的石頭挺完整,覺得砸了可惜,就把它搬回家當了墊腳石。那一塊“聖旨”碑,是他爺爺見扔在荒地裡浪費,扛回來堵牆洞用的。

這兩塊各三四十公斤重的“石頭”也有故事。傳說,一王姓女子與彭姓夫婿交換過庚帖,可未等到成親,夫婿忽然抱病離世。王姓女“嫁”過來後,獨守青燈孤苦度日,因想念家人而修建了“望月樓”。每日,她在樓上登高遠眺,仍然無法紓解孤獨,最終“數日不食,墜樓身亡”。乾隆硃筆御批建節孝坊,對其表彰,才有了那兩塊“石頭”,也有了一塊目前在村中河邊閒放著、中間斷開的“貞節牌坊”石匾。


劉向東:裴城村存有40 多處明清建築,民居有暗道和很深的地下室,若遇歹人,隨時陷之於入地下

聖旨碑碑首


蘇家大院,是祖籍這裡的蘇進將軍的院子。蘇進參加過北伐戰爭和長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被授予少將軍銜。

裴城不遠處,有紂王城,受禪臺,三絕碑,孔子問津地,岳飛大戰金兀朮的小商橋等等。

史載,裴城原名洄渠,南臨古河道汝陽江(沙河),西臨古運糧河,歷史上這裡交通便利,地當南北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千百年來,方圓百里的水都流經這裡,匯到回曲河再匯入沙河,河水日夜奔騰,裴城村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