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01

近期,一則關於“北大博士後與家人失聯20年,病危母親通過媒體尋子”的新聞備受關注。

江蘇常州有位老母親叫郭巧娣。她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她希望媒體幫忙尋找他的小兒子王永強。郭媽媽說,在她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是她失聯20年的50歲兒子——王永強。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即使當時家境貧寒,郭媽媽卻經常勒緊褲腰帶,咬牙供孩子讀書。王永強不負重望,學業優秀,成為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1987 年到 1997 年 10 年間,王永強考上蘇州大學讀了本科和碩士,畢業後又考入中科院讀博士,之後又考進北京大學當了博士後。但在1999 年年底,王永強突然選擇出國發展,從此杳無音信。

思念兒子的郭媽媽,聯繫不上兒子,只好向媒體求助。後來終於聯繫上了,但她兒子拒絕回家。郭媽媽因此失望至極。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們不想多加評論,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郭媽媽身患重病,她兒子不在身旁,那種無奈無助的心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想象得到,兒子失聯的那20年,郭媽媽思念兒子,暗地裡一定流了不少眼淚。

“我養你長大,你陪我到老”是很多父母樸素的心願。但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長大後,因為求學、工作或其他原因,背井離鄉,不能經常與父母相聚。父母年齡漸長,身體漸衰,而孩子又不在身邊,往往會產生孤寂感。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02

郭媽媽的兒子在美國,程阿姨的獨生女也同樣在美國。程阿姨在女兒離家後,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她的現況令人扎心。

程阿姨家住農村,她大字不識幾個,但卻把寶貝女兒照顧得很好。在程阿姨的悉心照料下,她女兒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大學還考到了美國,成為全村有史以來唯一上洋大學的人。每每村民投來羨慕的眼光,程阿姨滿心歡喜,心滿意足:這幾年為女兒的辛苦付出總沒有白費。

女兒上大學後,程阿姨心裡空落落的。好不容易盼到女兒畢業,她女兒卻選擇留在美國工作,並找了個留美學生當男朋友。女兒婚後,便在美國定居,幾年都沒回來一趟。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女兒在美國定居頭幾年,程阿姨頂著女兒很優秀的光環,沉浸在幸福之中。可隨著時間流逝,程阿姨心理不平衡了,特別是見到鄰家出嫁的女兒,經常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地回家看看,鄰居子孫承歡膝下時,孤寂的程阿姨時常問自己:當年送女兒去美國,到底對不對?

女兒在美國有家需要照料,“經常回家看看”成了奢望。程阿姨心想,要不她經常去美國和女兒團聚吧,奈何她漢字都不識幾個,更不用說豆芽英文字了。程阿姨只好作罷。

長期鬱悶、孤寂、沮喪得不到排解,程阿姨思念女兒竟由鬱抑發展到精神失常,令人扼腕痛惜。

03

程阿姨是目前眾多空巢老人的其中一個。有數據表明,目前在我國2億多的老年人中,有近一半獨居或空巢。他們中的眾多人在孩子離家後,普遍存有孤寂感。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成為眾多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

王姐以過來人的身份,向我們分享了她排解孤寂的成功經驗。

王姐是一家企業的會計。在工作之餘,王姐的時間主要用來陪伴她的獨生兒子。平時王姐幾乎是公司、家裡兩點一線地跑。孩子上課,她就上班。下班後,王姐馬不停蹄地趕回家,她要比孩子先一步到家,準備好熱氣騰騰可口的飯菜,等著孩子回來。

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成了王姐工作之餘的全部。王姐說:“那幾年,孩子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日復一日,王姐的兒子漸漸長大。在王姐的精心照料下,他兒子成績優異,考上了上海一所知名大學。

送兒子坐上開往上海的動車後,王姐淚流滿面,孤寂感油然而生。孩子上大學後,王姐有大把的時間卻不知如何打發,心裡感到空洞洞的。

從王姐的朋友圈可以瞭解到,她在兒子離家後,經常失眠。她經常在凌晨發朋友圈,向人求助“如何才能避免失眠?”

有天,她又在凌晨三點發令人啼笑皆非的朋友圈:“睡不著覺,順便研究一下時鐘的走勢。”

如果不是因為孤獨、因為失眠,誰會在深夜去研究無聊的時鐘走勢。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經過一段時間的煎熬,王姐經常問自己,工作之餘,我還可以再做些什麼?

深思熟慮之後,王姐報名參加培訓,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後來,王姐索性辭了職,開辦自己的財務公司。

公司成立後,千頭萬緒都需要王姐去應對。王姐把時間、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的經營中去,她的公司漸漸走上正軌。

王姐發朋友圈的次數減少了,她的寥寥幾條朋友圈也都是在晚上十二點之前發的。長期困擾王姐的失眠,不治而愈了。王姐調侃道:“我現在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哪還有時間失眠,哪還有時間寂寞!”

是啊,忙,是排解孤寂的良藥!

人一旦有了目標,併為自己的目標專心致志地奮鬥時,往往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人在忙的時候,就不會去傷春悲秋,孤獨寂寞便無處遁形。

04

王姐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安排合理,孤獨寂寞感是可以排解的。


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首先,父母首先要擺正心態,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須知,孩子長大,離家求學或工作是自然規律。孩子遲早要獨自面對生活的考驗。孩子“離巢”正是他獨立生活的開始。

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有所作為,就要適時放手,讓他獨自去面對生活。

作家龍應臺在她的書《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長大,有自己的日子要過。父母得體退出才是明智的選擇。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其次,讓自己“忙”起來。

父母想要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忙”起來。

1、 忙著健身。

孩子不在身邊,父母更應該關注自己的身體,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自己身體健康,才能維持正常生活,讓遠在他鄉的孩子少擔心。

散步、跳廣場舞,打太極拳、打球⋯⋯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參與。

2、忙著兼職或創業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特別是媽媽要負責接送,準備三餐,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現在孩子長大離家了,原來照顧孩子的這塊時間被空出來,父母在身體力行的情況下,可以做些兼職或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 忙著培養廣泛興趣愛好

當人沉浸於自己興趣的事情時,往往會心情愉悅,有時會達到忘我狀態。

讀書、寫作、書法、繪畫、手工、攝影、釣魚、唱歌、棋牌、追劇、旅行⋯⋯自己喜歡的都可以去嘗試。

人有了數項興趣愛好,陶冶了情操,即使是一個人獨處,也不會感到無事可做,從而孤寂感就被排解了。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4、 忙著交友,參加社團活動

結交幾個趣味相投的知心朋友,並經常聚會,互訴衷腸,生活上的煩惱,精神上的困惑,往往會在與朋友的笑談間灰飛煙滅。

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形形色色的社會活動不僅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也減輕了思念子女的寂寞感。

5、忙著學習充電


業餘時間用來培訓學習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培訓,精進專業知識,使自己的工作技能進一步提升。也可以跨行業學學自己想學東西。技多不壓身,多項本領,多條出路。在學習的過程中,人會有種積極向上的充實感,從而使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6、 忙著幫助他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幫助他人,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通過志願者活動,幫助他人,當別人的困難得到解決後,自己會感到對社會有所貢獻,增強自身存在感。參加公益活動,自己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充實了業餘生活,愉悅了心情,排解了寂寞。

7、 忙著養寵物

如果自己喜歡,條件允許,可以養養貓狗等寵物。把之前對孩子傾注的愛轉移到寵物身上。有寵物相伴,人就不會感到那麼孤單。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父母如何排解孩子離家後的孤寂

8、 忙著去看望孩子

孩子學習、就業忙,不能經常回家,父母有閒暇時間可以來到孩子所在的地方,經常小聚幾日,可以緩解對孩子的思念。

人閒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忙,是排解孤寂的良藥!

電影《羅馬假日》裡有句經典的臺詞:“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當身體或靈魂忙著趕路時,人們往往會專注於自己眼前的事情。

孩子離家後,父母產生的孤寂感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合理安排,讓自己“忙”起來,孤寂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排解掉。


作者簡介:凝芝,財稅女一枚,左手算數字,右手寫文字。關注情感,心理健康。願我的文字能溫暖你的心靈,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