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本文總結了秋冬馬鈴薯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通過選用良種、合理輪作、施足底肥等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措施,以期為馬鈴薯高產栽培提供參考,助力秋冬馬鈴薯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馬鈴薯是一種糧菜兼用作物,富含豐富營養,在我國種植廣泛,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根據該區氣候條件、區域特點,在種植過程中,採取高質高效的種植技術、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提高馬鈴薯單產,對促農增收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選地整地

1.1 地塊選擇

馬鈴薯對土質要求很高,宜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有機質豐富、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透水性好的砂壤土,有利於塊莖膨大且表皮光滑,提高產量和商品價值。

1.2 深耕整地

馬鈴薯喜溫怕漬,宜將土壤深耕25~30釐米、細碎並起壟。充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同時有利於太陽光照射,殺滅土壤中的細菌,為馬鈴薯薯塊膨大、減少病蟲害等創造良好的生產條件。

2 選用良種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選用良種是保證馬鈴薯高質高效生產的前提,應選擇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立足該區生產氣候條件及市場需求,宜選擇生育期60~90天、品相良好、產量高、耐儲藏運輸的品種,秋冬馬鈴薯宜推廣費烏瑞它、中薯5號,冬馬鈴薯宜推廣宣薯二號。

3 合理輪作

應避免與其他茄科作物及其他塊根、塊莖作物連作。

4 種薯處理

4.1 切種

50克以下可不處理,50克以上種薯需切塊,每個薯塊需保留2~3個芽眼。

4.2 消毒

在種薯切塊時,可能會通過切刀傳染病毒,因此,切刀要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切塊後的種薯和未切種薯用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農用鏈黴素配製消毒劑,浸種10分鐘。

4.3 晾乾

種薯消毒後自然晾乾,待傷口癒合木栓化後播種,當天未播完的種薯要放在通風的屋內攤晾。

5 施足基肥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馬鈴薯是喜高肥水作物,要重施基肥,基肥應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2/3以上,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化肥宜選含鉀量高的硫酸鉀型的三元複合肥,畝用70公斤,並施用硫酸鋅,畝用1.5~2公斤。施肥需均勻分散,可開溝溝施,以利於肥料的有效吸收利用。

6 適時播種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根據區域特點,該區秋馬鈴薯要在9月中旬播種,冬馬鈴薯要在12月中旬播種,減少霜凍危害。因地制宜選擇機械化、半機械化播種方式。平地開溝排溼,播種溝深10釐米。可選擇單壟單行或單壟雙行種植,播種密度規格均勻擺放種薯,芽眼向上,再均勻覆土6釐米蓋種。

7 合理密植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種植方式採取條播,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以6000~7000株/畝為宜。選擇單壟單行錯窩播種,壟行距66.7釐米,株窩距16.7釐米;選擇單壟雙行錯窩播種,壟行距110~120釐米,兩行行距40釐米、株窩距16.7釐米。為及時補苗,可另多播一部分種薯,以維持密度,確保產量。

8 科學田管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8.1 適時追肥

追肥一般分為2次使用,第一次苗高10~15釐米時,適時追肥,畝用複合肥30公斤,提苗時視苗情追施3~5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硫酸鉀;第二次封壟後追施葉面肥,宜選用磷酸二氫鉀。

8.2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一般結合除草進行,雜草生長過旺,會嚴重影響馬鈴薯植株生長。一般結合中耕除草培土3次,分別在苗高10~15釐米、現蕾期、植株開花期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最後1次中耕除草培土要在封壟前進行,並且儘量培土高一些,以利於薯塊膨大,培土時及時補裂縫、塌陷等,防止塊莖暴露受陽光照射變綠,影響商品性。

8.3 病蟲防控

馬鈴薯病蟲害常見多發的主要有蚜蟲和蠐螬、地老虎、晚疫病、青枯病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治地下害蟲,需播種時將藥劑均勻施入播種溝內。蚜蟲防治可選用吡蟲啉;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防治可選用紫丹或敵克等毒死蜱類藥劑。青枯病可選用甲基託布津防治;晚疫病可選用霜脲氰·代森錳鋅預防,若已發生,可選用氟菌·霜黴威防治2~3次,並及時處理病株,遠離田間深埋。

9 適時採收


種馬鈴薯的時間快到了,對馬農有幾句關於栽培技術的話要說

馬鈴薯宜在幹物質累積最多,塊莖充分膨大的生理成熟期採收,以確保產量。應選擇在晴天或陰天收穫,如遇雨水,應待土壤適度乾燥後收穫。機收田塊為減少機械損傷,應提前一週剎秧,使薯塊表皮老化。為防止損傷薯皮,人工收穫或機械收穫的薯塊要在田間晾1小時,待薯表皮晾乾後再撿薯裝袋,裝袋時要剔除病變、損傷、蟲咬的薯塊,裝袋後應通風避光預貯。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吉林農業》雜誌 2019年2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