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石塘村黨總支書記鄭濤:讓“空巢村”變生態旅遊“網紅村”

江寧區橫溪街道石塘村黨總支書記鄭濤——

讓“空巢村”變生態旅遊“網紅村”

南報網訊 入冬時節,眾山環抱中的江寧區橫溪街道石塘村一派竹海連綿、層林盡染的景色,站在村口眺望,粉牆黛瓦、水榭迴廊引人入勝。在這裡,一到週末,懸掛著蘇、滬、皖、浙等地牌照的車輛絡繹不絕,排隊進村。這個曾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小村莊,如今“農家樂”生意紅火,一桌難求。

時光倒回10年前,大學剛畢業的鄭濤初到此地時,卻不是這番景象。“進村只有一條三四米寬的沙石路,雖然三面環山、風景秀麗,但設施不全、房屋破舊,全村只剩64個老人留守,一到夜裡便是黑燈瞎火。”鄭濤說,那時候年輕人都在外打工,這兒是遠近聞名的空巢村。

石塘村地處蘇皖交界,原是隸屬橫溪街道甘泉湖社區的一個自然村。2010年,鄭濤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來到甘泉社區工作,先後擔任社區主任助理、黨總支副書記。2013年,石塘村獨立建制,鄭濤被任命為第一任村書記。

初上任的鄭濤躊躇滿志,想盡快為大家做點兒事,卻發現許多村民對他抱有懷疑,認為“書記會不會鍍個金就走”。對此,鄭濤懷著誠心與耐心,與村民們相處、溝通,琢磨著怎麼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一段時間後,鄭濤瞭解到大家普遍反映出行難,當即決定要贏得群眾信任,先得把路修好。

錢不夠,就研究政策,到區裡去爭取;人手不夠,就發動村“兩委”幹部帶頭幹。沒多久,瀝青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路兩側還安裝了LED太陽能路燈。接著,在區街兩級的大力支持下,他領著大夥對村莊進行設施完善、環境改造…… 村民們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道路和環境改善了, 可如何讓村民走上致富路?石塘村夜晚靜悄悄,鄭濤卻在輾轉反側。村裡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但是沒發揮作用。“拔窮根,還得靠產業。”鄭濤說,當時,恰逢國家正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江寧區也在全力打造“五朵金花”農家樂旅遊村,機不可失 ,經過勘查、請教專家,最終村裡決定走生態旅遊的發展路子。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石塘猶如白紙作畫, 要下一番繡花功夫。鄭濤請來了設計團隊,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還帶隊外出考察,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經過一系列升級改造,石塘村民居錯落、小徑相連,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呈現出一派生態宜居的江南景象。許多遊客慕名參觀,村裡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人多了,辦農家樂的機遇就來了,但在動員村民時,我卻經常吃閉門羹。”鄭濤說,連續跑了十多家,村民們擔心沒有經營經驗,怕辛苦賺的錢打了水漂,都不願意做。

村民們有顧慮,黨員就要帶頭幹、做示範。村“兩委”集體研究決定,租用村民的房子,先行先試幹起來。“宜成土菜館”等首批3家農家樂開張,2個月就賺了10多萬。看到生意這麼紅火,村民紛紛加入進來,連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陸續回來。村裡把最初集體經營的農家樂也轉給村民經營,當年全村人均收入就實現了翻番。“目前村裡農家樂已經發展成了50多家,不少人家年純收入都在幾十萬以上呢。”農家樂老闆王宜成說。

來的遊客多了,僅能提供“食”的農家樂,漸漸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2015年,鄭濤開始推動鄉村旅遊從“賣產品”向“賣風景”“賣體驗”轉型。他一家家跑,鼓勵有條件、有意向的經營戶開辦民宿,把遊客留下來。一年時間,竹卿舍、望月灣等一批民宿如雨後春筍般開張。其中,村民許紅豔2013年開辦的“溪山居”是佼佼者,這座路邊的精緻三層小樓深受遊客喜愛,經營有方,生意火爆,許紅豔沒幾年就在城裡買了房,開上了小汽車。“多虧了鄭書記鼓勵大家做精品民宿,走差異化經營之路。”許紅豔說,2017年,民宿重新裝修之後,最高房價一夜500元,還經常客滿。

為了擴大業務,石塘村還新增了拓展訓練基地、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等多樣化經營項目,光合作社中石塘特色米酒、夜合山茶葉等線上銷售這一項,每年都能給村裡增加上百萬元的收入。2017年,鄭濤帶領大夥積極發展“互聯網+鄉村旅遊”新業態,大力推動農家樂和民宿業“觸網”升級,統一建立了網上預訂平臺,村裡實現了WiFi全覆蓋……近年來,石塘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9000元躍升至5萬多元。

如今,鄭濤又在忙著石塘的下一步提升發展。“通過承接大型會務活動,既能讓村裡的經濟效益明顯,也能順道把本地的名優特產品推銷出去。”鄭濤說,這是石塘村生態旅遊可以開發的新方向,村裡已經承辦過一系列高規格的會務和商務活動,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鄭書記最近還在規劃著老村落的改造提升。”同事何志遠說,鄭濤白天帶著黨員幹部,對各家自搭建披棚、陽光房等進行清理,晚上看圖紙、想規劃,週末再馬不停蹄到蘇南、浙江學習取經。

在鄭濤的帶領下,石塘村先後獲得中國最美村鎮典範、全國十佳魅力新農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他本人也在今年11月被評為全省首批“百名示範”村書記。一路走來,鄭濤有心酸、有汗水、有喜悅,他說:“來村裡就要做點有意義的事,作為一名黨員,看到百姓滿意、日子過得舒坦,這樣的鄉村發展之路我要繼續走下去!”

本報記者 嚴常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