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當生命進入倒計劃,如何讓空巢不空?

前幾天,鄰居大爺敲開我家門,因為父母恰好都不在家,他便讓我轉告母親去XX地方領一份什麼社會關愛老年人的福利。母親回來後,我如實轉告,結果她告訴我,不去了,那只是一家銷售保健品的公司搞的活動而已。至此,我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正和母親吵的不可開交,因為一輩子省吃儉用的她竟然花了好多錢去購買一堆無用的保健品,而且還準備把畢生積蓄存到一家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信貸銀行以賺取相當可觀的利息。幸虧那天我碰巧回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而那些沒和子女商量的老人全都上當受騙了,無一例外。

其實那些沒和子女商量的老人們,不是不想和子女商量,而是像《空巢》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們的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常年不回家,他們想商量卻找不到人


《空巢》|當生命進入倒計劃,如何讓空巢不空?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在這些老齡人口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而這些空巢老人最容易成為騙子行騙的對象,因為已半退出社會舞臺的他們不瞭解當下社會的黑暗,比如時下流行的電信詐騙。以他們的思維根本不能理解騙子怎麼會那麼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個人信息?騙子怎麼敢冒充公安司法機關的公職人員?他們需要有人理解他們,關注他們,用更多的愛把空巢填滿,讓空巢不空。我想這也是《空巢》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空巢》的作者薛憶溈,工學學士、文學碩士、語言學博士。著有文學作品近30部,包括長篇小說《遺棄》、《希拉里、密和、我》,短篇小說集《首戰告捷》、《深圳人》,隨筆集《與馬可 波羅同行》、《文學的祖國》。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

《空巢》這本書是薛憶溈根據他母親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他用三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對母親的“心理分析”,或者說完成了對母親那一代人的“心理分析”,然後用了64天的時間在電腦上敲定這篇長篇小說。薛憶溈也憑藉這部小說獲得第十三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該小說也在深圳讀書月中被評為“年度十大好書”之一,組委會給出的頒獎詞是:

薛憶溈的大手筆把一個普通的電信詐騙案昇華為一部爐火純青的心理小說,在一天24個小時的恐懼、疑惑和懊悔中,演繹了一個時代的空虛和悲憫。

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的內容:

一、空巢老人驚心動魄的24小時

二、扭曲的一天和異化的一生

三、充滿現實關懷的吶喊


《空巢》|當生命進入倒計劃,如何讓空巢不空?


空巢老人驚心動魄的24小時

《空巢》這本書通過“大恐慌、大疑惑、大懊悔,大解放”四個章節,把一個空巢老人遭受電信詐騙的過程壓縮於24小時當中,故事跌宕起伏,用驚心動魄四個字來形容實不為過。

80歲的獨居老人接到公安局打來的電話,說她被捲入一宗犯罪集團的特大案件,為了自證清白,“公安人員”要求老人把所有存款轉至指定的絕密賬戶。這讓做了一輩子政治教員,為了清白甚至曾與資產階級父母完全決裂的老人非常恐慌。她在“顧警官”的幫助下,把她的所有存款全都轉到了安全帳戶上。其中她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免除上當受騙,比如她的子女在此期間給她打過電話,但她已被騙子洗腦,就連子女也要保密。再比如她去轉賬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曾再三詢問和提醒,但她堅稱“老同事”不會騙她。

就這樣,短短24小時之內,她被騙子用並不高明的伎倆騙走了一生的積蓄。

我的母親也曾有過類似的遭遇,當時她接到一個自稱是法院法官的電話,他準確報出了母親的電話號碼和姓名,然後詢問了她的身份證號,母親報完以後,他很嚴肅地告訴她,是她沒錯了,他說母親有一樁案子在法院正在立案中,近期準備凍結她的財產,要求她把所有財產暫時先轉到法院的帳戶上。這麼拙劣的說辭母親竟然相信了,還好她不會使用銀行卡,給我打了個求助電話,可是我勸說了半天都沒能讓她相信那人是個騙子。最後我靈機一動,查出法院的電話,讓她親自打過去再三證實才作罷。

這些老人對於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太過於相信和崇敬,而且他們之中大多數所受的教育和經歷,讓他們總是以最大的善意看待這個世界,這才給騙子們可乘之機。

扭曲的一天和異化的一生

《空巢》中不僅僅描寫了一個老人扭曲的一天,還穿插了這個老人異化的一生。

老人年輕的時候曾經經歷過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在那場政治爭鬥中,老人與身為資產階級的父母劃清了界限,她不再和父母有任何聯繫,也不允許父母再聯繫她。老人的父親從未因為失去家裡的一切而哭泣,卻因為老人的決絕而傷透了心,以致於最後的離世也與此脫不了干係。

老人的婚姻也十分不幸福,她和愛人只戀愛了五個月就結婚了,那個時代的戀愛其實現在看來算不上是真正的戀愛。從婚姻生活的第一天開始,老人就發現他們其實根本就合不來,他們不僅有生活習慣上的矛盾,還有人生追求上的衝突,甚至還有思想品質上的對立。這種三觀不合的婚姻導致老人一直有一種 “空巢”之中的感覺。

老人與子女的關係也不融洽,特別是和女兒的關係,幾乎處於對立的狀態。所以女兒九十年代離開中國,老人不僅沒有增加“空巢”感,反而感到了鬆弛和充實。因為老人懷孕的時候,正是她與父母決裂的時候,女兒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她在懷孕期間遭受的巨大壓力。

老人的一生其實都活在自我欺騙和逃避現實之中,她視清白為生命,卻又為維護清白而毀了自己的一生。

充滿現實關懷的吶喊

文章最後老人做了一個夢,上百萬的群眾包圍著一個臨時搭建的舞臺,舞臺上站著上百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每一位都有被詐騙的經歷,老人是最後一位發言者,她握緊麥克風,用振耳發聵的聲音喊出了很多空巢老人的心聲:救救老人!救救老人!救救老人!……

這聲音不僅僅是老人的心聲,更是作者薛憶溈向社會大眾發出的倡議和呼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注“空巢老人”,就是關注我們的明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步入老年行列的那一天。空巢老人空的,不只是兒女離開後的家庭空寂,還有老人精神上的空白和空虛。

讀完《空巢》,不妨再深入思考一下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嘗試給予老人更多現實關懷,讓空巢不空!


《空巢》|當生命進入倒計劃,如何讓空巢不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