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獻給所有像我母親那樣遭受過電信詐騙的“空巢”老人,那一天的羞辱摧毀了他們一生的虛榮。——薛憶偽

《空巢》是一本關於母親的小說,關於空巢老人,及她所遭遇的電信詐騙。這部作品已改編成由祝希娟主演的電影,於2020年母親節放映。作者薛憶溈取材於真實故事,講述了一位知識女性扭曲的“一天”,一位知識女性異化的“一生”。

小說《空巢》簡單來說,就是一位快80歲的空巢老人,遭人陷害,誤信捲入犯罪集團的活動。她為了清譽,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將能夠集中的存款都轉移到絕密賬號上。看到這裡,我想你們已經很清楚,在危機四伏的現實生活中,又有一位“空巢老人”中招上當,成了“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然而真相大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將老人推進更深的痛苦。真的“上當”比假的“陷害”對自尊心具有更強的摧毀力。老人

在備受羞辱的一天裡,重溫自己異化和扭曲的一生,現實和歷史在生命的幻滅感中猛烈相撞。

整篇小說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遭受電信詐騙的空巢老人。那麼下面我將以“空巢”的角度來解讀《空巢》中的背後: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一、【扭曲的“一天”】:從大恐慌到大疑惑、大懊悔、大解放,特殊的一天改變了我的一生

這是我第一次接到從公安局打來的電話。再過三個星期,我就要過八十歲的生日了......我曾經覺得它那麼遙遠,我甚至覺得它永遠也不會到來。是的,我的一生一事無成,但是誰都不要想在這一事無成的一生中找到任何的汙點:政治上的汙點,生活上的汙點,經濟上的汙點......我一想到這一點就會感到特別驕傲。

①大恐慌:(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

我屬於“真空”級 的“空巢”老人。我的老伴已經撒手人寰,我的孩子已經遠走高飛,我僅有的妹妹也住在千里之外的北方,沒有人陪我過週末,甚至沒有人陪我過春節。我已經在這樣的生活狀態生活了5年。醫生總是提醒身邊應該有個人陪伴,就算不提醒,我也很清楚,身邊有人陪伴既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要。

9點,我接到了公安刑偵大隊打來的電話,他說,我們的談話將涉及一宗正在偵破的特大案件,你已經卷入了這個犯罪集團的活動,希望我”坦白從寬“。我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我不想被警察帶走,不想失去自己的親人和”空巢“,我選擇了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我報出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聽從警方的安排,把所有能夠集中的資金都轉到一個絕密的賬號上。包括我女兒朋友昨天剛剛轉來的八萬元,以及留給我兒子的遺產,一共是13萬。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②大疑惑:(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

為什麼顧警官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我充滿了疑惑。顧警官的“還沒有出現”比顧警官的已經出現更令我恐慌。是不是轉賬沒有成功,比如它半路被犯罪份子截獲。可銀行小姑娘給我的答案是,錢立馬到賬,對方說不定又把錢轉到別的賬號了。我不敢再問什麼,問的越多我的疑惑越多,越問我的心裡就越空。“門”將我與世界隔開,卻沒有隔斷我對世界的疑惑。

我相信我的“空巢”不屬於外面的世界,但是,通過一條細小的電話線,它卻遭到了世界的入侵和蹂躪。在絡繹不絕的疑惑下,我想到了我的婚姻,我的孩子,我的母親,我的朋友,以及“瘋舅舅”那首《空巢歌》:子宮是空巢,墳墓是空巢/生命是空巢,死亡是空巢/記憶是空巢,想象是空巢/孩子是空巢,老人是空巢/時間是空巢,世界是空巢/語言是空巢,沉默是空巢/思想是空巢,夢想是空巢。不斷重複的“空巢”讓我感覺非常頹廢,我是“空巢”老人,沒有人陪伴的“空巢”老人。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③大懊悔:(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

我想安靜地坐一坐,可我根本就安靜不下來。這來歷不明的今天,這劈頭蓋臉的今天,這無地自容的今天,這最特殊的今天,往事就如同洶湧澎湃的山洪一樣再一次湧入我的腦海。經過了巨大的恐慌和疑惑之後,我突然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我的孩子將“明天”懸在我的頭頂。我知道我的身心都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可極度亢奮的頭腦又將我拖進了佈滿塵埃和蛛網的過去。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媳,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更不是一個孝順的女兒以及偉大的母親。兒子的話更讓我充滿了懊悔,“你這一生都在上當受騙,最後連晚節也沒能夠保住”。我看著黑暗裡的“空巢”,這比任何任何時候都更空的“空巢”。我的存款沒有了,我的自尊沒有了,我的臉面沒有了......深深的懊悔將無數的“如果”帶進我的腦海,形成了一股股令我絕望的揣流。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④大解放:(凌晨三點到上午七點)

兒子建議我報警,可我真的不想讓另外的人知道我上當受騙的經過,我害怕自己成為媒體的焦點:“老教師遭遇大騙局“,”空巢老人的潑水節“,”一個電話與十萬鉅款“等。可命中註定的一瞥給了我出門的勇氣,給了我坦然地面對公安人員的勇氣。

經過這最特殊的一天,經過目不暇接的波折,我已經知道了生活是多麼的荒唐,多麼的不可理喻。這最特殊的一天比我之前經歷的全部生活都讓我更懂得了生活,都更有意義。他們用一個電話就改變了我的一生,他們用他們的”假“讓我看到了生活的”真“。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二、【異化的“一生”】:空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虛。

如果說,我一生中犯過什麼大錯的話,婚姻就是我們犯下最大的錯。我有一天想,錯誤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空巢“。那是時間填不滿的”空巢“。那是懊悔填不滿的”空巢“。

事實上,從婚姻開始,我就過著一種準“空巢”的生活。就算“林彪事件”之後,我們的婚姻生活第一次飄起了“人間煙火”,但我的準“空巢”生活並沒有因此結束。如今看來,丈夫一定覺得婚姻是一個“空巢”,家是一個“空巢”,生活也是一個“空巢”......

之後我女兒的去世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再到我與父母劃清界限的“那些年”,以及丈夫的離世等,我逐漸變成了一個“空巢”老人。

“空巢”就是我的家,空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虛。

“空巢”一詞最初起源於一則童話:在一片茂密的山林裡,棲息著很多小鳥,它們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這片山林裡,卻有一對老鳥趴在窩中,它們心中感嘆著:孩子們的翅膀硬了,都飛走了,剩下我們兩個老的好淒涼、好孤單……

單從字義上講,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換句話說,空巢家庭即是指無子女共處,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 “空巢”是指無子女或子女成人後相繼離開家庭,形成呢感中老年人獨守老巢的特點,特別是老人單身家庭,西方國家稱為“空巢”。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寫到這裡,我想起曾看到的一則新聞:隨著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遠走高飛,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空巢老人群體越來越多,興起了徵“睡友”熱:徵一個睡友每晚相伴,既解孤獨又防不測。2014年10月19日,北京豐臺區發生一起空巢老人徵“睡友”,蘭姨招了夥伴同睡,不料並被對方女婿惦記上財產,最後引發的一起命案風波。

無疑,老人們都是艱難的,這是自然規律使然,儘管程度各有不同。空巢老人防範能力低,容易成為受害的群體。兒女們要關注父母的心理需要,不能給錢了事,最好的孝順就是陪伴。那身為子女,我們該如何安置好父母的晚年生活?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三、空巢老人的吶喊:“救救老人”

之所以解讀《空巢》,是因為覺得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的存在,相較於肉體衰敗這樣的自然規律,孤獨,就顯得格外沉痛。

讀《空巢》的感受有些類似讀餘華的《活著》,終生皆苦,我們能多大程度上從心裡感受到這種痛苦以及它的厚度,也影響了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在小說的結尾中,所有那些受害的空巢老人都出現在“母親”的夢中,他們站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中,絕望地發出了“救救老人”的吶喊。

那麼身為子女,我們該如何“救救老人”呢?

①:孝順,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好的品德都是從孝順開始的。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事。“孝”是回報的愛,古人常以“烏鴉反哺”來教育子女莫忘親恩。父母生我、養我、育我,我們應當愛之、惜之、憐之。儒家為孝道規定了各種條框,然而孝敬父母需要用條框來規定嗎?愛父母、敬父母,本是發乎情的內心訴求,它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情感。

烏鴉小時候,都是由烏鴉媽媽辛辛苦苦飛出去找食物,然後回來一口一口的餵給它吃。後來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老了,但是長大的烏鴉,沒有忘記媽媽的哺育之恩,也學著媽媽的樣子,照顧到媽媽直至自然死亡。

烏鴉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南懷瑾先生將父母比作兩個照顧了二十年的朋友,如今他們老了,動不得了,我們回過來照顧他們,便是孝。隨便問一個有子女的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誰?”絕大多數的答案都是“子女”。

不要在對父母予取予求之後,將其拋棄,那樣我們的人生將一片荒蕪。我國古代有一首《勸孝歌》,裡面有兩句話:“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語句直白而深刻,孝是一切道德和愛心的根源,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②: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父母在,不遠遊”,在中國流傳著一種古老的習慣。如果父母健在,子女不可以出門遠遊。但是到了今天,這句話時常用來勸誡即將遠行的人。父母在,到底該不該去闖蕩,這是無數年輕人的糾結。大多數子女以為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就是盡了孝道,殊不知,父母想要的東西恰恰不是這些,物質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子女的關愛和精神上的陪伴。

若要離開家鄉,一定要告訴父母,你的去向、去處,好讓父母放心。出去要帶有一定的目標、目的和意義,如果是去尋求知識或者開創事業,作為父母雖然不捨得子女出行,但是兒女有所成就是他們最大的欣慰,當然他們渴望和子女朝夕相伴的心情,必須得到子女的理解。所以“遊必有方”。當你們有收穫之時不要忘記家裡的父母。

作為子女,特別是獨生子女,成家立業後一定不要忘了父母已經年邁,他們也像童年時的我們一樣需要有所依靠,趁父母健在,記得常回家看看,有空多陪陪父母,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不要讓他們獨自承受“空巢”的孤獨與寂寞。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③:希望社會養老問題的完善

當然,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除了子女以外,社會也要多幫助分擔,為老人提供舒適的養老服務,提供多元化的方式。

空巢老人,在深層次上,這個命題已經觸碰到了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的倫理傳統。由此,這個看似人類進步需要共同面對的“普世”命題,對於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而言,便顯得尤為沉重。

2012年底,中國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全覆蓋,中國進入全民“制度養老”時代。

然而,保證每位60歲以上老年人可以領到養老金,只是物質性解決日漸嚴重的養老問題的第一步。如何設計中國人的養老方式,怎樣在精神層面應對“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

《空巢》:80歲空巢“母親”,扭曲的“一天”,異化的“一生”

結語:

通過《空巢》的寫作,我覺得自己更加理解了女性,更加理解了母親,更加理解了中國歷史上的那一代:他們在青春期迎來了新社會,他們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耗盡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他們又在一個浮躁的社會里遭受著最後的病痛和孤獨......

《空巢》是一部長篇小說,或許很多人只看到空巢老人被騙的不幸,卻不曾理解那無處安放的空虛,寂寞無人傾訴,孤獨無人陪伴,這才是空巢老人真正的呼喊。

人都是年輕的時候不想年老的事,就好像自己永遠不會老一樣,直到這一天來了,才知道這世上最苦莫過老來的孤單。所以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同情比自己大的空巢老人,不要吝嗇一個微笑,一句問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無比期待社會發展進步,把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願望再推進一步。

最後,願世界沒有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