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第一次拜訪甘泉村,很期待。

甘泉村位於新安縣北冶鎮南部,車子從洛陽市區出發,經孟津麻屯,駛入新安縣境內,最後到達目的地——甘泉村,全程大約需要六十多公里。

一下車,頓覺眼前一亮,只見村子的建築幾乎都是用陶瓷瓦片堆砌而成,路邊散落著陶瓷,陶瓷的院牆,陶瓷的門樓,陶瓷的房子,真是進入到夢幻的陶瓷世界啊。陶瓷的造型看似無心的堆砌,卻堆出了美感,堆出了藝術。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有人問,你們知道甘泉村名字的來歷嗎?我搖搖頭。原來,甘泉村裡有一個泉眼,因其水比周圍其他地區更甘甜,所以起名為“甘泉村”。甘而洌的泉水,滋養著一方黃土,也滋養著樸實無華,敦厚善良的甘泉人。

甘泉村自古以來以燒製陶瓷聞名,歷史上曾是豫西地區最重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有著上千年燒製陶瓷的歷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古陶村”。據康熙、乾隆版《新安縣誌》記載,甘泉嶺居民以陶冶為業,稱“碗窯嶺”。所燒的瓷器主要是粗瓷,包括瓷碗、瓷盆、瓷罐乃至後來的磚等生活用品。這裡培養並聚集了一批擁有瓷器技術的人。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古時的甘泉村,陶瓷業發展如火如荼,不少外地人來這裡批發、購買陶瓷,當時的甘泉村商業發達,店鋪林立,來往商人絡繹不絕,白天街上人流如潮,夜晚華燈初上,到處流光溢彩,其繁華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洛陽,故有新安“小洛陽”的美稱。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村裡的老人說,這個破舊的院落,是曾經生意興隆的客棧;那座野草萋萋的石拱橋,曾經是豫晉古道的必經之路;這個悠長的衚衕,是以經營陶瓷的燕姓大戶命名的燕家衚衕;那個隆起的山丘,是廢棄的陶瓷經年累月堆積而成······

拾起一片破碎的陶瓷,涼涼的觸感下,似乎觸摸到被煅燒的不老的靈魂和美麗動人的故事。如今都已化為雲煙,隨風飄散。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甘泉村遍佈著100多座古窯,隨處可見籠盔牆,籠盔牆是在燒製陶瓷時為防止坯體釉面在燒製時損壞,而特製的容器。“ 籠盔”如同燒製陶瓷過程中的“盔甲”。

20世紀40年代末,許多人從外地逃荒來到這裡,學習了燒製瓷器技術,並在此安家落戶。如今,保存完好的武家車院和車場,是甘泉村昔日輝煌的見證。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如今的甘泉村,早已經褪去了昔日的繁華盛景。村子古樸,寧靜,美女們面對攝像機鏡頭,隨便一個姿勢,便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有個年輕畫家,來到甘泉村寫生,他說他從北京過來,千里迢迢來到甘泉村,他要用手中的畫筆,把甘泉村的美畫下來,展現給更多的人。


新安縣北冶甘泉村,一座被時光遺忘的陶瓷古村落


臨近中午,村子上空炊煙裊裊,一位農婦端了碗坐在自家門前石凳上吃飯,一條毛茸茸的白色小狗站在旁邊,搖晃著尾巴,眼巴巴地望著主人。陽光灑下來,整個甘泉村沐浴在陽光裡,顯得那麼的靜謐和溫暖。

我問同行的朋友,“中午,咱們吃什麼?”幾個的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是北冶滷肉啦,來北冶,不吃洛陽名吃北冶滷肉,枉來新安一場啦!哈哈。

走,北冶吃滷肉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