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们为什么需要“权术”?

,这个案例最大的价值,恰在于生动解析了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个重要规律——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为什么需要“权术”?

理论上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们为什么需要“权术”?

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皇帝可以为所欲为、生杀予夺,但另一方面又默认皇帝需要“手腕”,这种纠结,在曾经流行的历史正剧和历史传奇剧里几乎是贯穿的主题,比如《雍正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大明1566》等等,“皇帝的不得已”引得诸多并没有高贵血统的观者为之叹息。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的历史观并不能给出解释,所以才会滑向“东林误国”、“文官挟持皇帝”、“儒家害我中华”之类的奇谈怪论。

这些所谓的“解释”的基点,其实都是“群体人格化”,比如“东林党”、“文官集团”、“儒家”,在整个讨论逻辑中都是比拟平移一个面目可憎的抽象的“人”,而非一群拥有独立意志和利益考虑的“人”,与他们对垒的,也往往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抽象的“皇帝”角色,而非某个具体的“皇帝”。

这种经验主义的视角,当然无助于认识现实世界,在真实的历史位面上,皇帝的“绝对权力”只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概念,现实的皇权大小,

完全取决于皇帝能够调动的资源的大小,而这一点,则取决于“下”,而不取决于“上”。

在宏观的“君吏联盟”之下,如何将皇帝的个人意志在“吏治国家”的管理系统中贯彻下去,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大命题,因为“吏治国家”的存在并不基于某个皇帝的好恶,而是基于一系列的行政规程和惯例,在汉代就是律、令、律说、故事,在唐代就是律、令、格、式,在宋代就是律、令、式、条格等等。

换句话说,外儒内法的“法”并不是“法家”的那些抽象的“整人术”,而是具象的“行政法”,再向前推进一步,就是“潜规则”的惯例,这些东西是帝国存在的根基,而不是某个明君圣主的大手一挥,哪怕这只大手能够到每个官吏的脑子里搅和一番,解决的也只是“听谁的”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干”的问题。

理论上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们为什么需要“权术”?

所以,历代皇权的扩张,无不以在“吏治国家”中寻找和提拔“自己人”为前提,这个行为,本质上就是对上述“根基”的分化和破坏,越是“雄才大略”之主,要恣意行事,就对“根基”的破坏性越大,如果这些“大举措”又伴随着“大功业”,往往就是王朝国势的转折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经验”的结果,并不取决于皇帝的初衷是否善意,或是功业是否利国利民,而要看为此付出的“成本”,尤其是被淹没的“制度成本”到底会达到多大的规模。

如果这个“成本规模”超出了“吏治国家”的负荷能力,“大功业”就伴随着“大崩溃”,比如二世而亡的秦朝和隋朝。

如果这个“成本规模”只是短暂“透支”了“吏治国家”的负荷能力,通过“吏治国家”加大对民间的搜刮,可以修复和弥补组织的损伤,比如汉武帝之后的西汉,比如明成祖之后的明朝,乃至于靖康之耻后的南宋等等。

问题是,上述两种情况的前提都是帝国必须处于一个“正常状态”,也就是没有真正有威胁的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如果之前整个帝国需要以一种“强运转”的状态来对抗系统之外的压力,比如“外患”、“民变”或是“藩镇”之类的需要“效率”对付的问题,整个组织的负荷能力会大幅度衰减,因为自“吏治国家”形成之始,其“镇压型国家”属性下的“治民”指向就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源和成本都花费在了对内镇压上,短暂的“资源挪用”和“加重搜刮”尚可支撑,一旦长期化、制度化,要么是社会经济先崩溃,要么就是政府财政先瓦解。

当情况恶化至此,由搜刮民间维持的分利组织——“君吏联盟”就会迅速崩解,进入一个新的重组循环,当新的暴力集团占据优势之后,围绕其首脑的“君吏联盟”再次重构,这也是所谓的“治乱循环”的根由所在。

理论上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们为什么需要“权术”?

那么,有无可能避免以上种种问题的发生呢?

理论上只有内外两个可能性:

在内,则为皇权扩张的自我约束;

在外,则为“君吏联盟”在民间获取资源的能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同比增长”的良性循环。

问题是,皇权扩张的绝对性与“意识形态逻辑”和“权力代际交替”息息相关,在古代中国几乎无解。

而上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则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两者之间是典型的非此即彼关系,获取税收能力的技术限制,使得要么是“强政府”逐步干预摧毁商品经济,要么是“弱政府”无力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收入。(这两个无解的问题,我们后文详细展开)

综上所述,在2000年的王朝历史中,左右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国家组织心态的痼疾,甚至可以说是“绝症”,在现代化来临之前,完全无从治愈。

而皇帝需要“权术”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把戏”,换句话说,“好皇帝”、“坏皇帝”的“权术高低”只作用于他个人的欲望,调皮点说,就是皇权扩张一时爽,一直扩张一直爽,一直到崩塌,那他错了没有?

可能一点错都没有。

你以为重要的,一点都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