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喜歡的關注沈 sir公眾號歷史照妖鏡one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說法,我們知道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的精華所在,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誠信、友善也是源自於此。

但是,傳統文化中也有很多糟粕,今天,沈sir就來講一下我眼中傳統糟粕!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一: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的思想遠不是古代才有的,現代社會中仍有很多存在。古語中“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小人和女子難養也”等說法就是其中的體現。

在古代,女子裹腳,不允許女子讀書考取功名,把女人看作傳宗接代的工具等等,都是重男輕女的體現。在現代的一些落後的農村仍有這種思想的存在,生了女兒婆家就一臉的不高興,都希望生個兒子;不重視女兒的教育,認為女孩子讀很多書沒有用,不如早些賺錢養家;把女兒看作是賺錢的工具,特別是在嫁人的時候,獅子大開口索要鉅額彩禮等等,都是現在“重男輕女”的體現。

現代社會無論男女在戀愛、學習、工作中都應有平等的地位,但是傳統家庭思想中對女性的輕視仍有大量存在,特別是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地區,要扭轉還需要從思想上進行深刻教育和引導。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二:人情世故。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情社會,“面子”被看作是在社會立足的必備。無論是辦什麼事情都要找個熟人、走個關係,沒有這層關係就不給辦事,特別是在公務事件中,很多百姓想找公家單位辦事都要帶些人事、要麼請客吃飯。

總之,沒有這層關係就不行。

這種社會風氣其實是源自中國自古以來的小農經濟形態和官本位思想。

在小農經濟體制下,每個家庭都是獨立的生產單元,社會協作程度極低,每個家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能過活。在官本思維的領導下,官與民之間的隔閡是巨大的,官府與民間的往來也是稀少的。官等於管,這就導致了民與民之間,民與官之間相對獨立的社會關係,而當有事情要辦需要聯繫的時候,就必須用各種手段建立聯繫,人事和人情就產生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三:缺少法治精神。

我國傳統上是有法制即法律制度的,但缺少法治,而且這些制度有不少問題。

比如古代刑不上大夫,對老百姓相當嚴苛,動不動就用刑法伺候,有的還是大刑,如削鼻去足抽筋,甚至凌遲處死等不一而足。

再就是以刑代民,即本是一個民事糾紛,卻用刑事方法來解決。皇親國戚打江山,自然要坐江山,還要享受好多例外,王子犯法與庶民不同罪,王公貴族犯法根本就不受或少受懲罰。

用現在話說就是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不能是一視同仁。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四:官本思想嚴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農工學商,百姓最遭殃。

由於科舉示範與國家提倡,又沒有其他出人頭地的途徑,做官就成了千萬讀書人的唯一選擇。

沒有讀書人從事創造發明,沒有人從事工匠工作,也沒有人思考一個國家如何才能發展好經濟。

全社會籠罩在一股只唯書不唯實,只務虛不務實的氣氛中。

這也是中國從近代以來在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上大步落後於西方的原因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五:貪腐文化大行其道。

“三年清知府,十萬百花銀”“為人不當官,當官都一般”。

讀書人科舉的目的為了做官,做官的目的是為了過好日子,有的就是為了作威作福。老百姓辦事明明有理,但為了求得遠超過他人的優勢就千方百計行賄官員,官員為了撈好處就肆無忌憚要貪汙受賄。

《紅樓夢》中有一章節就是敘述和描寫官員賈雨村“葫蘆僧亂判糊塗案”,收錢就瞎判這一現象的。

朱元璋當皇帝后規定官員貪汙60兩銀子就死罪,不可不嚴,但最後也是官員前赴後繼,奮不顧身的貪腐,以至於朱元璋感嘆: 官員怎麼就殺不盡剮不完呢?難道大家都要錢不要命嗎?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六:為人處世的虛偽。

中國自古以來一慣主張君子人格,要自警自省慎獨,但實際上好多時候卻是“滿口仁義道德,背後男盜女娼”。甚至奉行厚黑學。

一方面是要誠實做人,真心待人,另一方面卻又“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我們說一套做一套,所謂說歸說做歸做,做做樣子給人看,私底下都是奉行潛規則。當面喊哥哥,背後摸傢伙,心口不一,皮笑肉不笑,背地裡喜歡搞陰謀詭計。對上諂媚,對下蠻橫,對人對事就是活脫脫兩張皮。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五:潑皮無賴得好處,老實人吃大虧。

生活中,有一類屬於胡攪蠻纏,蠻不講理,“我是流氓我怕誰”的人,他們本應該遭到社會唾棄,同時也要遭到堅決鬥爭,但是往往遇到這類人,老實人禮讓三分,寧可吃大虧,也不願意與其鬥爭。

全社會放縱這種人行為得逞。這類在古典小說《水滸傳》《金瓶梅》市井小說中描繪的形象,無論是老年人還是中青年人都不乏其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六:孔二思想

不管什麼宗教,以思想和禮為名殺人都是邪教。孔子誅少正卯,就是以思想罪和文字獄來殺人!

從孔子時代起,儒家所克己復的禮就是吃人的,在夾谷之會時,孔子就以不符合禮節腰斬演員。

所謂新儒家男尊女卑,使社會完全變味。無論哪個年代的婚姻,如果雙方地位不平等,是不會幸福的,只有相互扶持,相依為命,同舟共濟,各盡其責,才能幸福。而儒家始祖孔子三代休妻,就知道為什麼儒家以齊家為理想,

可是這注定是他們的空想,沒有平等的人格,何來舉岸齊眉?


口稱忠孝仁義,背地吃人,好話說盡,表裡不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七:沒有人性還拿來讚揚:

《二十四孝》中記載了一個“埋兒奉母”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晉朝的時侯,有個叫郭巨的人,本來是小康之家,父親死後他和兄弟分家,作為長子的他一分錢不要,他豐厚的家財分給了兩個弟弟,而他選擇獨自供養年老的母親,郭巨和妻子有一個兒子,時間長了,家裡的開支頂不住,陷入經濟危機了,為了奉養母親,郭巨和老婆商量後決定埋了兒子,省點錢糧供養母親。然後兩人開始挖坑,準備埋了兒子。沒想到,他的這種行為居然感動了上帝,當他挖到兩尺深的時侯,突然挖出一罐黃金,這個故事的結局很完美,兒子不用埋了,母親兒子一起養。

這樣的孝行並不讓人感動,因為他違背了一些比孝心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性,還有對生命的尊重。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八:心中的辮子。

三百年的時間滿漢早已同化,清朝後期基本不存在民族矛盾,老百姓早已淡忘明朝正統的概念,認為滿清文化才是自己的正統文化。所以留辮子被認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正如三百年前那幫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肯剃髮的人一樣,當時百姓也認為辮子也是”身體髮膚“不可剪斷。慢慢的,這根辮子便長在了內心。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九:圍觀文化

縱觀中國的典藉,一翻開都是血淋淋的史料,殺人越多,越刺激人的感官,越激起人的血性和慾望。前人行之,後人效之,每改朝換代,勝利者都先用人血祭旗、立威,殺一個人比殺一頭豬隨便隨意,這時候想殺豬還要看有沒有,而人隨便就可拉來一個,不需要什麼罪名,造成人口大量減少,生產力嚴重下降,社會秩序極度破壞。不殺人的,基本沒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就是勝利者內部,也一路殺來,兔死狗烹,內訌不斷,“一將功成萬骨枯”,“折戟沉沙鐵未銷”。

中國人還愛看殺人,刑部每有殺人,行刑處總人山人海,擠都擠不到前頭,殺的人官越大,看得人就越多,看什麼熱鬧都沒看殺人過癮。到現在,注射死刑了,於是人們就看電視,哪天外國出現殺人事件,電視臺就跟蹤報道,滾動播出,滿足中國大眾的看客心理,如美國槍擊殺人事件就是這樣。

其實殺就殺吧,給個痛快。可中國的殺人文化異常燦爛輝煌,燒、煮、五馬分屍、千刀萬剮、騎木驢、浸豬籠……花樣之多,令人觸目驚心,簡直都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

如果當今有人想享終身皇權世襲貴族的等級尊卑,請他們先體驗一下全家被冤滅門還得跪下謝主隆恩這樣的場面。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


沈 sir最後的結語:

其他的由於篇幅問題就不說了,像冥婚,封建等級制,宿命論,三綱五常,封建迷信等等。

以上列舉的只是最常見的傳統文化中的醜陋現象,還有一些就不列舉了。

對於傳統文化,我們一定不能照單全收,要有批判有選擇的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