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從光緒穿越到民國,京華煙雲之愛發生在變革的時代,人的思想觀念都在改變中,而永恆不變的就是愛以及愛的結果。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從生活到文學,從古昔到今朝,從本區到異國,不分時空地域,不分民族膚色,有愛就有情,有情便有愛,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戰爭年代有革命加愛情,驚心動魄中藏著柔情。

含蓄的愛情,猶如影視劇《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


《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多角戀:不會有好結果,婚外情更不會長久

姚木蘭和孫立夫曾是一堆相愛的情侶,因為現實問題分開。姚木蘭"替妹出嫁"和曾蓀亞結婚,曾蓀亞婚後卻喜歡上曹麗華,曹麗華未知曾蓀亞已婚的事實喜歡上他。

曾蓀亞對他的朋友說:"我可以放棄英國劍橋,但我不能放棄曹麗華,她是我的吧後他真的義無反顧回去找她了......

雖然他是叛逆的,可在他的情感世界裡,這種愛是神聖的,它已經不是什麼地位、身份所能替代的。儘管他的妻子姚木蘭是京城的才女,又賢惠,又體貼,通情達理,聰明睿智,可蓀亞就是從她身上找不到愛情,是厭倦,還是從來就沒有愛過?我覺得這種結合就是一種錯誤。婚姻外的愛情-婚外情,在一夫一妻制的社會中,本來就無法長久。

可到了曹麗華就不同了,儘管她沒有顯貴的家庭,可曾蓀亞看到的全是愛,純粹的愛情。這種愛透著無限悽美,嚮往又無奈,相逢又難守。這種愛是苦澀美,明知心心相印,卻受重重桎梏,誰能掙脫的了呢?

曾蓀亞,曾經的浪蕩公子,從來沒愛過,就算是曾經的未婚妻莫愁,他也未曾真愛,終於碰上一個深愛自己的女人,又正值婚姻愁苦,於是碰撞出火花。這個人,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愛情的真諦,叫囂著要活出自我,卻一直不敢同家庭做丁點兒的鬥爭,靠著木蘭的寬容自我安慰,到了被逼承認和曹麗華的關係併為父母所不容後,仍在曾家屋簷下苟延殘喘,一邊說著可以放棄家庭父母和萬貫家財的話,一邊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在自己封建的家庭下受盡百般凌辱,沒有做出一點要和家庭決裂與自己所愛追求自己自由生活的行動。蓀亞想獲得愛,卻不想付出任何代價,無數次傷害木蘭,卻一次次依靠自己重傷過的人的付出和施捨來讓自己的愛獲得喘息的機會。

曹麗華她是唯一一個顯出真性情的人,但她卻過於純真,過於依賴自己所愛的人而終於失去了性命。她除了愛,一無所有,但更可悲的是,她愛的,是一個懦夫,是一個無能者。是一個在她面前不敢承認有老婆,在老婆面前不承認有情人,在父母面前不承認有婚外情的人。那個男人強調自己想做個男人,卻從來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女人。曹麗華卻把一生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他,因此她的一生,註定了是一個悲劇。


《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蓀亞和曹麗華,最高調也最空虛的愛。一個為了逃避現實的陰差陽錯的婚姻,另一個孤獨得渴望有一份感情作為寄託,於是兩人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他們愛得刻意愛得自私,於是只能用高調來掩飾這為愛而愛的空虛。所以即使是說再多"蓀亞,我的親人,我唯一的親人,我是你親愛的麗華"之類的肉麻話,也無法掩飾這種刻意的愛。

曾蓀亞很任性,為了愛情,可以連大好前程都不顧。可這種不顧一切的態度,卻加速了曹麗華的死亡速度。

愛情本沒有錯,只是他們的愛情衝撞了某些人的利益,那麼在他們沒有能力保護這份愛情的時候,這份愛情就是會被擠兌的沒有立足之地。

曹麗華這個只會去愛,沒有任何反擊能力,也不能承受失去至親至愛的女人除了死,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愛情,總會帶給渴求者酸甜苦辣鹹的人生百味,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還能品幾何?

可是,姚木蘭本應該有屬於她的完美愛情,因為那個學識淵博的孔立夫就深愛著她,唯獨他能夠完全懂得這個女人,可是他們有緣無份,錯誤的婚姻隔開了他們,使得他們的愛情如同維納斯雕像一樣殘缺美。

孔立夫愛姚木蘭,卻太過理智,沒有一點熾烈的感情表達,看自己所愛的女人在精神上被另一個男人糟蹋,卻沒有憐愛和痛苦,沒有表達出一點點要爭取自己女人的想法。

不知那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能否在蓀亞"我要和姚木蘭離婚,我要娶曹麗華為妻!"的宣聲中實現?

木蘭和蓀亞,最浪漫的事。其實我並不喜歡木蘭和蓀亞在一起,也恨木蘭為什麼要拘泥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卻佩服木蘭。她面對問題時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雖然這意味著她和立夫的愛將永遠的成為了一種遺憾,但卻與蓀亞修到了人間最極致的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這種多角戀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還會有,因為愛是自由的。但願相愛之人不要揹負太重的包袱。

但願如此。唯有這樣,雙方才能夠得到解脫。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曹麗華本不該爭奪別人的男人,更不該爭奪本不屬於她的婚姻,婚姻就是名分。

姚木蘭明白婚姻的真諦,所以她在婚後就把對孔立夫的愛藏在心底。姚木蘭在蓀亞愛上曹麗華後,木蘭以退為進,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他。

婚姻是維護家庭,贍養老人,撫養孩子,聯絡雙方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哪怕沒有愛情,也得繼續經營下去。

多角戀不會有好結果,婚外情更不會長久。

主奴戀:三觀相合才是最好的條件

木蘭的弟弟迪非又被他的表妹紅玉愛得死去活來,可他始終無動於衷,然而第一眼看到女傭黛芬時卻怦然心動,追問芳名,百般殷勤,這又是一對陰差陽錯,勢必導致悲情結局。不是嗎?

紅玉實際上就是《紅樓夢》裡林黛玉的化身,她看《紅》20多遍,自己又是體弱多病,弱不禁風,對自己所愛的人又不敢坦誠布公,多愁善感,活脫脫一個林妹妹,而表哥迪非又明確聲稱"最討厭林黛玉",那她免不了以淚洗面,氣絕身亡,悲也!紅玉喜歡《紅樓夢》痴迷如夢,完全是將自己代入到書裡面,成了那個死鑽牛角尖的刻薄人。

懂紅玉的人必定讚譽她始終以真性情待人,不嬌柔不做作,她堅硬的始終不肯可以討好她討厭的人不喜歡她的人只不過憐惜她柔弱無骨的病態。

她最愛的迪非不懂她的所學。

迪非怕紅玉,如果娶了紅玉,他的許多理想與抱負都無法實現,紅玉肯定不能像黛芬那樣和迪非同上戰場,同在硝煙戰火中為了國家而奮鬥。


《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迪非是個接受西方先進思想的進步青年,他的腦海中什麼"少爺"、"丫環"的已經不存在。當黛芬回答"我是丫環"時,他堅決反對這種說法,看得出他的心底已經埋藏著一種難以抑制的愛種。他的這種不分尊卑,不論貴賤,大膽尋求自己愛情的精神,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一種對世俗偏見的跨越和超脫。它的存在並不孤獨,因為巴金的《家》中就有類似的情景。

仁和銀屏,一個是姚家大少爺,一個是婢女,男尊女卑,註定悲劇。然而即便是一個只知道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富家少爺,他能常年如一日,尤其在離開北京準備遠赴英國求學後依然對曾經照顧自己的婢女念念不忘,也算是一份可貴的真情。銀屏因大太太,即體仁母親的怨恨和鄙視,被迫離開姚家。

姚體仁就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銀屏將賭注全部壓在他身上,從一開始就註定這場賭局雙方實力的懸殊,銀屏的慘敗也可想而知。

命不由己,並不是銀屏的悲哀,銀屏的悲,在於"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縱然自己就是個丫頭,也不認為自己就該有丫頭的命,她不甘心。

可惜家族的鬥爭和女性的柔弱,最終造成了銀屏上吊自縊的悲劇。

面對愛人的離開,體仁儘管傷心,好在是個缺乏書卷氣和粗野的男人,否則精神上也會遭遇難免的致命的打擊。最後只是終日渾渾噩噩,抽大煙混日子過餘生。

襟亞因為出生在"女強男弱"的家庭,所以性格唯唯諾諾,是典型的"媽寶男"。牛素雲受家庭環境影響,唯利是圖,把名和利看得格外重要。襟亞是個老實巴交、按部就班的人,他需要的是一個沒有野心、安分守己過日子的賢惠女人,他駕馭不了牛素雲這樣的女人,他的目光在迴避中卻發現了"希望",卑女身份的暗香,卻引來了二少爺襟亞的同情與憐惜,多次主動幫她幹粗活。

暗香,其實林語堂先生原本就是仿照的《紅樓夢》中的香菱而寫。暗香嫁給曾襟亞。

我想這不單是一種同情,而是愛的萌動,那種眼神所尋覓到的溫情、善良,恰是他或缺的珍寶,他打心眼裡喜歡,那種情不自禁,那種不顧避嫌,實際上就是愛的外露,這種愛還顧什麼你主我奴,我尊你卑,看來又是揹負著道德的精神叛逆,無奈!這種愛情值得人去尊敬,因為它是建立在平等的人格尊嚴之上的。有著像舒婷的《致橡樹》那樣的愛情觀。

思想的同步、三觀相合才是婚姻幸福的必備條件。

敵友戀: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終難圓

牛家在京城是臭名昭著的,與名揚千里的姚家又是勢不兩立的對手,可他們的兒女卻衝破了枷鎖相愛了。牛懷玉大膽追求姚莫愁,敢於和自己的父母作對,敢於牴觸其兄牛同義的罪惡行徑,這是他為了愛情的挑戰。

莫愁也不顧家人的反對,一如既往,死心塌地的跟著懷玉,她不顧身敗名裂,愛就是愛,毫不顧忌,這是她為了愛情的抗爭。她絕不像其姐木蘭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更不同於表妹紅玉暗戀對方,心疼不已,她的個性很張揚,敢愛敢恨。

牛懷玉剛開始,是個非常正面的人物,敢愛敢恨,願意為了莫愁赴湯蹈火,上刀山下火海,不惜一切代價。只可惜,偏偏他對莫愁的愛,無人能理解,也無人能接受。

他的父母哥哥恨透了牛懷玉為了姚莫愁要死要活,恨鐵不成鋼,硬逼著他跟高官的女兒結親,希望將他當成政治犧牲品一樣送出去。

姚家家教嚴謹,決不答應女兒嫁給家風家教不好的婆家。而牛家,也看不上姚莫愁,認為她沒能給牛家帶來利益。

這一對青年所表現出來的叛逆與追求,跨越了長輩間的恩怨情仇,衝破了世俗,化敵為友,但願他們的愛不會經歷太多的波折,因為愛情本身是純潔的、神聖的。像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有愛時,家長之間有再深的仇怨,也阻不斷兩顆相愛的心,這是感動的,要不然,怎會成千古絕唱呢!


《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莫愁和牛懷玉,相愛容易相守難。或許有些人會說是因為環境的殘酷使得他們相愛卻不能相守,但就算捌開環境因素,兩人的缺乏交流的相處方式也很難使他們走到一起。他們之間的愛是真摯的,但他們的愛又是不成熟的,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愛情在外來的逆流衝擊下顯得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同樣也難成正果。

在戀愛不自由的年代,門不當戶不對,兩個人很難走到一起。

生死戀:穿越生死,穿越時空

平亞的死,把夫妻分隔在陰陽兩界。作為遺孀的曼妮卻並不顯得沮喪、失落,她安寧地供奉著丈夫的遺像,守著他,伴著他。在別人看來,她孤獨,她寂寞,她完全可以走出這個家,去尋找新的生活。可對她來說,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改變不了她的初衷,清心寡慾,與世無爭,淡定自如,她把那個家當作她一生的歸宿。她的心裡,丈夫依然存在,因此,她還是那樣從容、大度,善解人意。她的微笑是純真的,她的善意是誠摯的。


《京華煙雲》中所呈現出來的多味愛情,你喜歡哪一種?


為了這份愛,她抱養了一個兒子,別人冷嘲熱諷,說是撿來的孩子,可她認定那就是她的兒子,是她的全部。我知道,她是想把對平亞的愛延續到這個兒子的身上,找一個永遠不離開曾家的理由。試問,誰還能做得如此超然?誰還會能達到這種愛的境界呀!

我想,唯有曼妮所能。都知道這是一種理想的婚姻,這又是虛幻中的愛情。但我們不能因為她死了丈夫,就可指責她的這種廝守。如果我們愛她,就讓她按照她的思想去做吧,也許唯有這樣,才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相信,她的心裡並不苦,因為她愛得那麼堅定,愛得那麼執著。這不同於舊道德之從一而終,這完全是愛的守護,它可以穿越生死,穿越時空。它同樣令人感動。

如果平亞活著,曼妮一定是曾家最幸福的女人,平亞不像襟亞那樣懦弱,也不像蓀亞那樣叛逆,更重要的是他深深地愛著曼妮,而曼妮溫柔賢惠,兩個人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曾家大少爺平亞與其真愛的曼娘,在封建社會有幸得到家人的祝福和支持,基於兩人的真愛進入了婚姻,然而,平亞染了重病,乃至婚禮都在病床上舉行。他死不瞑目的就是直至離開這世界都沒有令深愛的愛人成為自己的女人,曼娘至此決定獨過餘生,那個年代的好就是女人可以從一而終,至少有了這份絕決的心,就不會感到痛苦,不是因為那時的世界沒有誘惑,而是徹底斷了誘惑的心。

從民國到現代,我們曾經以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註定是沒有愛和悲劇的,殊不知自由戀愛的婚姻依然還是悲劇。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麼?非也!愛情要保鮮與任何無關而只與兩人的心有關。但是在物慾橫流瞬息萬變的大環境裡,如何才能保持兩人真愛的心不變呢?這是一個比哲學難題更難的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