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目前,我国虽贵为集成电路最大的消费国,半导体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1%,但是我国半导体市场却是严重依赖进口。

截止2018年,我国晶圆代工产业自给率仅为21%,逻辑封测产业自给率为41%,存储封测产业自给率仅为9%,无晶圆设计产业自给率仅为自给率仅为32%,存储芯片产业自给率为1%,半导体设备产业自给率为14%。

在我国半导体自给率不足的供应链安全威胁下,国内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

01

中芯国际入驻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作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大的封测企业,一直备受着国家政策的扶持!

基于国家对战略性基础产业的重视,现如今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已成为长电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9%;

与此同时,我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中芯国际”通过芯电半导体间接持有长电科技14.28%股权。

因产业基金不参与日常管理工作,中芯国际作为间接大股东对长电科技管理具有重要话语权。

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在2019年,长电科技的管理层开始发生了重大的新变化,周子学当选公司董事长,同时聘任郑力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据了解,周子学为中芯国际的董事长,郑力曾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拥有超过26年的工作经验,还曾担任过中芯国际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等。

新任管理团队浓浓的中芯国际背景,将为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同时有望通过管理层丰富的产业经验,在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客户开拓、产业链信息沟通等方面,辅助公司做出更优选择。

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02

产业链协同效应

根据芯片的生产过程,一般产业链分为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封装和测试三个主要环节。

从各环节国内外主要参与厂商来看,上游芯片设计环节仅有台湾的联发科和大陆的海思、紫光集团排名前十,并且大陆技术水准相对落后,参与程度较低;

中游晶圆代工环节台湾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台积电一家独大,大陆以中芯国际为最高水准代表,但在制程上仍与台积电有较大差距;

在下游封测环节,大陆涌现出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优秀本土企业,与领头台湾的企业差距越来越小。

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现如今,中芯国际作为长电科技的间接大股东,其二者的上下游配套协同发展值得期待,中芯国际将从垂直产业链融合的角度战略支持长电科技快速发展。

03

联姻下的新业务开拓

中芯国际作为大陆一线晶圆制造厂,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各个领域,且其客户均为各领域的国内外一线厂商,如华为海思、博通等,随着中芯国际的入驻,将有助于长电新业务的开拓及老客户的沟通。

从中芯国际的营收结构上来看,中国区收入占比超过55%,与半导体自主可控的趋势一致,但长电科技中国区占比仅为20%,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凭借中芯国际的渠道,长电的国内业务拓展有望加速。

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04

行业发展格局

当前,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自2009年至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规模从1109亿元增长至6532亿元,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1.78%。

回顾历史上数次半导体周期,均由不同的下游应用需求驱动,从最初的家电、个人电脑,到后来的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机,每一次半导体景气度提升都源于下游应用领域需求量的增长,以及对性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站在当下的时点,全球正处于5G大规模建设的初期,随着5G的普及,将引发下游新一轮的需求复苏,结合5G低延时、大带宽的传输特征,物联网、汽车电子及5G手机的换机潮,将成为新一轮的需求催化剂,推动半导体封测的需求。

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从近几年市场份额排名来看,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2018年全球前三大企业市占率为57.7%(日月光、矽品合并计算),长电科技排名第三。

长电科技——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作为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市场排名第三的长电科技,目前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公司85%已成为公司客户。长电科技在高端封装技术已与国际先进同行并行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实现大规模生产。

07

总结

现如今,长电科技董事会和管理层已完成了较大调整,后续公司有望凭借中芯国际的优质客户资源,及其产业链协同效应不断发展壮大。

据了解,目前华为海思的封测订单很大一部分由日月光等厂商承接,未来随着进口替代趋势进一步清晰,以长电科技为代表的大陆封测厂商,有望受益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订单转移。
(作者:解析投资)
推荐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