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涅,做品牌主

電商涅,做品牌主

  2019年是第11個“雙11”狂歡節,也是馬雲“退休”後的第1個“雙11”狂歡節,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個“雙11”背後所折射出的電商變化。

  如果說,十年前的情況,是線下實體面臨金融危機,就像突然發現新大陸一樣去阿里等電商平臺開店,謀求“上線”;今天,則是線上電商面臨消費升級,謀求困境突破,構建全新用戶體驗,抓住未來新趨勢。


  電商新變化

  一、頭部品牌下沉,電商不再“草莽”

  從今年“雙11”TOP品牌榜來看,基本都被品牌主所霸佔。這與商務部發布的《下沉市場發展與電商平臺價值研究》專題報告顯示一致,頭部品牌與電商平臺合作,下探下沉市場消費群體。2019年以來,包括蘭蔻、西門子在內的80餘個頭部品牌在淘寶的聚划算平臺上取得了超過50%的同比增長,部分超過100%。早期,電商通過“低價和便利性”快速吸引了龐大的消費群體,但當傳統品牌主也加入這一平臺,並利用自身強大實力靈活運用的時候,原有平民類的淘寶店就失去了優勢,“品牌+低價”毫無疑問打敗了“純低價”。事實上,包裹平均單價從2016年的165元/個,發展到2019年的247元/個,一直保持著穩步上升趨勢,消費升級下,缺少品牌支撐的電商面臨巨大競爭壓力。

  二、線上運營成本上升

  現在電商平臺的平均獲客成本已經達到200—300元/個,這與電商最初6—8元/個,甚至幾乎無成本獲客相比,電商賴以生存的低成本紅利已經基本消失。就連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都紛紛入股或結盟永輝、大潤發、沃爾瑪等零售商,以佔據線下更多流量入口,就是因為線上獲客成本已經變得太高。如果需要同樣的成本,電商就沒必要將資源全“耗”在平臺上,嘗試線下及其他相關媒介多元化佈局,未嘗不能探索一條新的出路。

  三、全渠道佈局,多場景互動

  就在大家紛紛學習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的時候,小米卻開啟了瘋狂開店模式。為什麼?缺少用戶體驗,就缺少用戶感知,價值無法有效呈現,價格高低自然也就無法判斷。三隻松鼠起於電商,現在卻在大量佈局線下——投食店,且大部分是與萬象匯等地標性購物中心合作,就是要鼓勵用戶參與,讓用戶更好地體驗、認知品牌。愛康國賓推出的“雙11”套餐,就是希望引流更多的用戶到線下店體驗,更好地感知品牌。多渠道、多場景佈局爆發的威力相當驚人,“雙11”期間,蘇寧13000家門店中,蘇寧超市訂單量同比增加287%,零售雲門店銷售同比增加1032.9%,而能夠有效統領多渠道、多場景佈局的只能是品牌。

  四、從平臺化到社會化發展

  2019年移動電商用戶規模預計達到7.13億,結合多平臺覆蓋,考慮到購買力、消費習慣及未成年人等因素,相當於中國主力消費群體差不多都在平臺上了,覆蓋了各類用戶。從品類上看,電商也已經從傳統的服裝、食品等品類延伸到更多產品,“雙11”平臺汽車銷量突破1000臺。電商從一類細分渠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電商必須擺脫傳統電商定位和思維,面向用戶,重構經營模式,打造用戶品牌。

  五、發展徘徊不前

  以我們一電商客戶為例,其專攻一商用廚具單品,在幾個重要電商平臺上,都已經做到了所在品類排名的前列,連傳統家電行業裡的大品牌在這一領域都難以望其項背,不僅銷售過億,還反向入股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定點生產)工廠,實現產銷研一體,構建了具有一定覆蓋面的線下服務體系。最關鍵的是,與大部分電商沉迷於千元以下低端產品相比,其銷售主要集中在萬元以上的高端產品和5000元左右的中端產品,這與大家印象中的網購就是“低價”已經截然不同,但由於缺少品牌,其只能發展一些行業客戶,依靠口碑進行拓展。

  頭部品牌下沉、運營成本上升、體驗缺陷、平臺社會化、發展徘徊不前……其背後的深刻原因則是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和消費升級。

  過去,大家談論電子商務,談的是電子銷售,把阿里巴巴等平臺定義為銷售渠道,但現在阿里都已經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銷售平臺,而是一個賦能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讓商家能夠更靈活地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以及如何對市場需求快速做出響應,更好地進行產品創新。這其實就是在賦能、鼓勵傳統電商向品牌主轉型,從關注產品轉向關注用戶。一方面企業可以藉助數字化力量,通過對“雙11”的觀察,服務和管理客戶,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建議。另一方面,通過沉澱“雙11”數據,可以圍繞用戶進行產品創新,滿足用戶需求,降低創新風險。

  在此背景下,電商必須從依託平臺賣產品,轉向藉助平臺,綜合運用移動互聯網、VR,以及社交電商、網紅帶貨等技術或模式,以用戶為中心,建立和不斷深化用戶關係,凝聚屬於自己的粉絲群,從平臺流量向專屬流量發展,進而從眾多電商中突圍。這一轉變的實質就是從電商向品牌主轉型,因為品牌的本質就是品牌與用戶關係的載體。


  電商如何轉向品牌主

  這一轉型過程,至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自己的專屬品牌(商標)

  許多電商仍然停留在產品運營階段,只有一個店鋪名字,而店鋪名字雖然可以作為品牌運營,但因為不是商標,無法在更大範圍內使用,保護自己的利益,對長期推廣投入不利。所以,電商轉型品牌主,首先要進行品牌命名,並註冊為商標,如果自己的店鋪名字能夠註冊為商標當然更好,這樣能夠更有效保持品牌的延續性。

  二、賦予自己的品牌個性

  商標只是構成了品牌的基礎部分,品牌更多展現的是企業或產品與用戶間的關係,及用戶在看待品牌時,所產生的積極聯想。現在用戶消費不再純粹為了解決溫飽,更希望所選擇的品牌能夠體現或強化自己的個性,越是契合用戶風格、價值觀的品牌,將越被用戶青睞。

  三隻松鼠就是一個電商品牌化的典型,鮮明的品牌個性和形象使得三隻松鼠從眾多電商品牌中脫穎而出,建立了高品牌識別度,也為其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形象上,通過卡通式的、呆萌的人設,迅速拉近粉絲關係;溝通上,更是將這種“人設”行為化,客服的名字都叫“鼠某某”,管買家叫“主人”。同時橫向延伸,推出“松鼠世界”,向服裝領域拓展。顯然三隻松鼠已經擺脫了電商標籤,成為一個強大的IP和獨立品牌。

電商涅,做品牌主

  電商賦予品牌個性,有一點不同,就是電商品牌一定要立足原有用戶群及經營特色,進行品牌個性和核心價值的挖掘,比如用戶為什麼高價購買自己的產品,而不會選擇同樣價值的一線品牌的產品,深入品牌背後的經營管理體系及客戶關係,將原有的用戶價值和經營文化保留下來,維持與老客戶的關係,這是最基本的。三隻松鼠推出的服裝品牌,就仍然聚焦於原有年輕用戶群體,主打潮時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洞察未來的消費趨勢及產業發展趨勢,對品牌文化進行延伸。這樣既保證品牌能夠凝聚原有用戶群,又能夠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另外,有的電商跨多個平臺,且不同平臺間定位存在較大差異,這時候,可以考慮採用多品牌或者母子品牌策略,保證單個品牌的鮮明特色與品牌架構整體的穩定性。

  三、“跨X”整合品牌傳播

  電商推廣一般侷限於電商平臺,主要採用直通車、鑽展等手段。而作為品牌主,就需要跳出既有的電商平臺,跨界、跨線上線下、跨平臺流量與思域流量……通過“跨X”整合各種技術與方式,圍繞用戶構建立體的場景與渠道,傳遞品牌核心價值,塑造品牌形象,打造獨立於平臺的品牌社區,將用戶聚集於自己品牌麾下。2019年的“雙11”有一個特點,就是站內直播普及化,預售首日淘寶直播引導較去年增長超15倍,1.7萬家品牌通過直播進行營銷。網紅薇婭預售當天直播單場(6.6小時)累計銷售額6.6億,觀看人次4310萬。

  實際上,與傳統品牌主相比,電商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字化運營能力,如果能夠通過平臺賦能,更好地洞察用戶,則溝通、引流會更加有效。多種溝通和社交方式相結合,使得品牌的關注點,從純粹的平臺流量客戶,向老客戶帶新客戶,甚至流量客戶帶渠道客戶轉變,平臺流量與線下渠道良性互動,甚至和網紅流量交叉,相互帶動轉化,實現乘數效應。

  四、以品牌引領業務多模式發展

  電商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依託平臺並將電子商務作為主要交易方式。轉型品牌主後,電商不僅要借品牌構建用戶關係,還需要以品牌為引領,重構業務模式。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圍繞現有用戶群,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比如產品線上銷售,但是線下服務體系比較薄弱,導致客戶留存率較低,那麼就需要加強線下服務布點,一種是自己投入建設網點,但是電商覆蓋範圍較廣,運行成本會比較高;另一種是在需要建設服務網點的地方找獨立服務商,建立合作關係,由公司建立服務體系從制度和日常管理層面進行規範。二是圍繞新目標用戶群,全面拓寬渠道,構建複合業務模式,分為橫向和縱向拓展。橫向拓展就是從傳統電子商務切入社交電商等其他新興線上領域;縱向拓展就是從線上進入線下。線下渠道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銷售為主,比如休閒食品利用性價比進入連鎖便利店等;另一種是以體驗為主,尤其是家電、建材等大件或高體驗物品,在線下建立體驗店,供用戶現場體驗,並在線上下單交易,線下提供使用指導和售後服務。

  五、內化組織賦能品牌

  電商轉型品牌主,表面上是有無“品牌”的區別,背後則是組織運營方式的系統改變,實際上,一次“雙11”不亞於一次慘烈的戰役,沒有有序的組織不可能成功。所以,為了保證轉型切實到位,還需要圍繞品牌,在內部推動組織升級。傳統電商品牌業務流程比較簡單,主要就是“接單、發單、跟單”。轉型品牌主後,組織的職能將更加豐富,關注的重心將從“訂單”到“用戶”,包括用戶行為研究、用戶需求研究、圍繞新品開發與上市推廣等。這時,就需要從外向內,將用戶對品牌的要求,內化為對組織的要求,將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相結合,表裡如一,在多個層面和維度推進組織的規範化和流程化。反過來組織賦能品牌,使得組織如品牌所承諾的一樣,快速響應用戶。進一步講,規範化的組織運營也將使得團隊對未來有更大期待,有更強的凝聚力。某園藝工具電商就通過內部管理流程化、制度化,並引進合夥人制度,極大提高了運營效率和團隊凝聚力,員工流失率明顯下降,從而保證了經營業績的持續提升。

  總之,當外部環境,尤其是賴以生存的土壤都發生變化後,電商轉型品牌主,不失為一種全新戰略選擇。但要明白,電商轉型品牌主,並不是簡單地為了從線上切入線下,或引用更多的技術或業態。其實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系統化地推進品牌建設,以更主動、更獨特的方式與用戶進行溝通,甚至為用戶提供定製化、一對一的服務,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作者:來自深圳市樸略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馬法洲,企業管理碩士,10年諮詢經驗,專注業務規劃與管理;楊鵬,MBA,15年諮詢經驗,專注營銷戰略和商業模式。

電商涅,做品牌主


文章來源:銷售與市場網 www.cmmo.cn (作者: 馬法洲 楊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