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能不能闲聊?家长老师异口同声:建群之初就应有规矩,拒绝“杂音”

家长群能不能闲聊?家长老师异口同声:建群之初就应有规矩,拒绝“杂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最近,广西玉林市某小学三年级一个家长群内的一场骂战上了微博热搜。女博士手撕在家长群内闲聊的其他家长引来争议。

就家长群的功能,群主如何管理,家长群是否应该存在,是否可以聊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记者采访了包括家长、老师、学生、专家在内的众人,开展话题讨论。

家长

群里不能发无关紧要的内容

“75后”学生家长田小姐表示,自己较能理解女博士妈妈为何会发飙。“也许这位高级知识分子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教育的紧张情绪,对老师管理不满的情绪一股脑儿发泄出来,说出了不合身份的话。”

田小姐吐槽说,自己儿子所在的班级,有好几位全职太太。班级里有两个家长群,一个群有老师,另一个则没有。后者整天发负面的信息,比如某地孩子发生不测的信息,让其他家长都觉得提心吊胆。自己只能将家长群设置成消息免打扰,否则一天的心情会变得很糟糕。“现在班里同学正面临小升初,各种消息满天飞,家长们已经神经高度紧张了。没有减压反而压力山大。真的是林子大了,各种人都有。”

她认为,家长在群里闲聊的醉翁之意不在聊,而是随着通信发达,部分家长将家长群作为扩充人脉的渠道,这不是很妥当。“在这起事件中,老师有点缺位。现在一个家长群动辄有100多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进群。事实上,开家长群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把信息传递给每位家长。有时候一些紧急任务需要立即通知到家长,就需要家长接龙。但作为老师,完全可以规定群规,比如除了接龙外,不能发无关紧要的内容,不要刷屏。”

“80后”妈妈王小姐介绍说,自己孩子所在班的家长群(微信群)只有家长没有老师。QQ群则有各科老师发布作业和通知,以及回答家长不解的问题。但家长们都比较自觉,彼此之间不会在群里公开讨论其他话题。“我们班家长群比较友爱,戏精杠精几乎没有。我个人觉得不应该在群里闲聊骚扰所有家长,私交好、爱聊天的家长可以自己拉群聊天。本来现在大家基本上被各种群占用大量时间了,时间是稀缺资源,没经人家同意浪费人家时间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家长群瞎聊就是浪费大家时间,应该禁止。毕竟是有特定功能的公共领域,应该有所界限。”

在王小姐看来,家长群其实是交流孩子学校作业,讨论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班费、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等公共事务的平台。与学校、班级、孩子无关的个人拉票、广告、社会性新闻、闲聊等都不鼓励在群中展开。群主应该制定群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不遵守的群员,群主或家委会应及时提醒和制止。最好学校老师不要在群里,否则会产生很多马屁精和戏精。

此次,几乎所有的受访家长都对群管理和女博士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家长孙先生指出,在这件事中,老师的管理方式有问题,若发生家长聊私事的情况应该先警告再踢群,有需要聊天的家长自己拉小群即可。但这位博士妈妈的情商也有问题,不值得提倡。

老师

在建群之初就立好规矩

位育中学的朱老师表示,自己所带的班级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过激事件,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群主确实应该在建家长群的开始就公布“安民告示”,让家长们了解班级群的规矩。“我觉得探讨家长群有否存在的必要,需要建立在有没有一个合情合理受到普遍认可的群规上。我自己也是家长,群里偶尔家长们探讨教育问题,交流育儿经验都挺好的,这样的家长群有存在必要。可若是家长不遵守规则,变成了闲聊群,还不如私下建个小群私聊,也避免了打扰其他'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家长。”

朱老师介绍说,自己所在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家长群,群主也在建群初期就制订了群规,说明了建群的目的。这样就可以维护群里的和谐氛围,有助高效沟通。

吴淞中学的马老师介绍说,他们学习不少班开设了QQ家长群,但大家都会说和学习有关的话题,从来不聊其他的。家长们也会很理性地回应老师的问题。没有A和B讨论,B和C讨论的现象,比较自觉。当然,马老师的另一重身份也是家长,她介绍说,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宝山一所学校,学校要求家长安装晓黑板APP。这样如果家长有想法只能私聊。老师的通知通过群发家长们也都能看到。

“个人觉得,家长群相当于一个工作群,天然具有很清楚的发言‘潜规则’:就是只谈孩子的学习、学校生活、外出活动等需要注意的事情或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是老师发通知,家长需要时回复一下‘收到’‘谢谢’之类的信息。这个事件中的家长竟然公然讨论喝酒问题,这确实是让人感觉‘不入流’,不懂规矩。女博士发飙可能是忍无可忍了,可以理解,但方式方法却不是很理智。里面的老师没有及时阻止,并且有的老师还退出了。群主可以禁言,或者发出警告,至少可以为这场骂战降降温,但是可惜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马老师认为,家长群有它的存在优势,可以使得家校联系更方便快捷,针对孩子的教育与成长问题即时沟通交流,达到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

但她建议,家长们应该自觉遵守发言规则,不该说的不说,要说的话属于个人的事就私聊,不要在群里说。免得打扰到别人,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家长群应该建立发言规则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研究员杨雄说,他也曾收到不少老师、甚至校长私下吐槽,称现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性很高,但缺乏边界意识。“因此,家长群若由班主任来引导,比较合适。便于及时进行家校信息沟通。当然有些涉及孩子个人隐私问题,不宜放在群里讨论,可以通过私聊。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亲师共育,通过微信等平台能明显提升立德树人教育之效益。”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都很忙。比如我自己也被拉入很多群,大学同学群、工作群等。”杨雄建议,家长群应该建立游戏规则,群主建群目的应该讲清楚。有些群是长期的,有些群仅具临时功能。而现实和虚拟的群体里,充斥各类性格的人。有的家长个性张扬,有的习惯潜水,有的则比较理性。一般人置身于虚拟空间里往往会比在现实环境里说话更坦率。当发生冲突时,群主作用就非常重要。建群要有规则。群里应该避免谈无关、无聊的事,群员说话要有底线。此外,如果当有人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应该有人站出来,发出正面的声音。家长群的群员应该自律。

杨雄分析说,时下可能有个别年轻家长,虽然高学历,但存在育儿焦虑,于是一旦有些什么事,就容易触碰神经,控制不住自己情绪。

杨雄认为,可以发挥家校通、晓黑板等平台作用。老师可以群发通知,有意见的家长可以与老师个别沟通,避免在公共空间讨论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