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敏彈是一款什麼樣的武器?其威力如何?

賽門之略


末敏彈,就是一種智能靈巧彈藥,它的戰鬥部是一種爆炸成型彈丸,也就是常說的EFP戰鬥部或者是自鍛破片。這種戰鬥部和空心裝藥破甲彈一樣都擁有一個藥形罩,只不過EFP的藥形罩夾角特別的大,一般在120度以上;破甲彈的藥形罩夾角特別小,一般在90度以下。用於侵徹的彈丸是一種動能戰鬥部,大多以子母彈的方式進行投放(當然在阿富汗中也被大量應用到路邊炸彈),大多執行反裝甲


的任務。

爆炸成型彈丸

▲這是一個爆炸成型翻轉彈,大多EFP戰鬥部都是這種翻轉彈,杵體彈很少,下圖是美軍在阿富汗繳獲的製作EFP戰鬥部的藥形罩,可以看到其角度特別大

眾所周知,破甲彈依靠金屬射流來擊穿裝甲目標,但是破甲彈的藥罩在形成高速高溫高壓金屬射流的同時還會形成一小段的金屬杵體,只不過這個杵體並不參與穿甲過程,但是當藥形罩角度特別大時就會形成一大段固體的杵體以及少量的金屬射流,這個杵體的速度一般能達到2000米到3000米每秒,這樣就成為了一個高速動能穿甲戰鬥部。此外還有一種藥形罩在裝藥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翻轉現象,而不是形成杵體和金屬射流,這時候同樣會形成一個高速的穿甲侵徹體。

反坦克末敏彈

▲末敏彈實物圖和他的作用過程,此外末敏彈還可以通過大口徑榴彈投放

反坦克末敏彈一般以子母彈的方式通過戰機或大口徑火炮投放,當裡面的子末敏彈被拋出後,雷達波進行第一次測距,根據高度打開渦輪式降落傘並帶動末敏彈旋轉,彈體上的掃描裝置(一般是紅外探測器)開始做螺旋狀掃描,繼續下降到一定高度後解除戰鬥部的保險,當到達威力範圍高度後如果掃描範圍內有目標(比如坦克),起爆信號就會引爆EFP戰鬥部,形成的高速侵徹體就會輕易擊穿坦克防護最為薄弱的頂部,如果到達最低高度還沒有掃描到目標,彈體自爆,後來為了提高破壞威力,就出現了一種將大角度藥形罩並列起來的多爆炸成型彈藥。

▲可以看到末敏彈的EFP戰鬥部攻擊坦克時在空中形成的煙霧以及白色的降落傘

這裡咋們以美軍裝備的CBU-105子母彈為例(也就是集束炸彈),每個CBU-105子母彈有10個BLU108反坦克子彈藥,每個BLU108反坦克子彈藥裡面又有4個末敏彈,4個末敏彈被BLU108通過高速自旋的方式甩出去,於是40枚末敏彈就開始旋轉掃描目標,40枚末敏彈說不定還裝有多個EFP戰鬥部,這樣的火力密度足以對裝甲集群形成毀滅性的打擊。


武備營


末敏彈是一種裝有傳感器,在彈道末段開機,可以獨立搜索及跟蹤目標並予以毀傷的彈藥。

組成及作戰過程

末敏彈由減速減旋系統、傳感器系統、中央控制器、自鍛成型戰鬥部、熱電池和彈體等組成。

末端彈經炮射或飛機投擲飛抵目標上空後,充氣減速器被充氣展開,同時減速旋翼展開,共同對子彈實施減速減旋、定向和穩定,調整姿態。同時熱電池向控制系統充電。在中央控制器控制下,毫米波雷達不斷測定子彈與地面距離。達預定值時,拋減速器,拉出渦旋式旋轉降落傘,帶動末敏彈旋轉降落。隨後,中央控制器根據各傳感器數據,調整參數以抑制假目標和干擾,獲得最大探測概率。到預定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傳感器掃描,解除最後一道保險。通常,對目標兩次掃描判定:首次掃過目標後,向中央控制器報告目標信息;第二次掃過時對比目標數據與特徵值,做最後判定。如確定目標正確無誤,便發動攻擊。如掃描結果為非攻擊目標,則繼續探測其他目標。一直未發現目標則自毀。

產生背景

末敏彈最早是冷戰期間西方國家提出來研製的。主要目標是對付蘇軍的坦克群。由於冷戰時期蘇軍在中歐方向投入巨資部署了大量性能先進的T80、T64、T72主戰坦克,不僅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優勢,在性能上也足以抗衡西方最先進的豹2、M1、挑戰者等坦克。可以說,華約集團的裝甲集群是北約軍事戰略規劃人員頭腦中去除不掉的夢魘。

美軍的研製歷史

美國最早開始研製這類武器。早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幾家大公司就同時進行過間瞄武器末制導的研究,於1970年10月份分別提出研究報告,並在此基礎上於1972年提出了《“目標定向末端激活彈在武器上的應用”的報告》,完成了末敏彈的概念研究。之後,在國防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的資助下,美國陸海軍開展了“斯塔夫"(STAFF)和“薩達姆”(SADARM)兩種末敏彈的研製工作,後以SADARM為主。SADARM彈藥適用於155毫米火炮,在1989年進行了首次實彈射擊試驗;然而,1993年試射結果很糟:42枚子彈藥中只有9枚命中了目標。在對該子彈做了改進之後,1994年試驗結果較好:在射擊15公里距離目標時,26枚子彈中有11枚命中了目標,8枚子彈落在距目 標1 m的範圍內。但最大射程下的命中率仍成問題。1996年3、4月在尤馬靶場試驗時,在接近最大射程的18公里距離上,18枚子彈藥擊中8個目標,超過了設計要求。6月研製階段結束,1997年2月開始試生產,型號為M898。

中國的情況

我國兵器203所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末敏彈系統的。而到了1996年國家把該技術又列為了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可以說中國末敏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採用了紅外/毫米波雙模複合制導系統,相當於SADARM。

上世紀90年代,我軍從俄羅斯引進龍捲風火箭炮,即引進了9K55K1末敏彈,為我們提高的自已相關技術提供了機會。9K55K1只有紅外傳感器,採用線列陣,而國產的紅外/毫米波雙模複合制導系統無論是在探測能力、覆蓋範圍還是抗干擾能力都要略勝一籌。所以俄方希望引進國產末敏彈控制與目標探測識別組件技術,用於升級本國的末敏彈。

國內曾在2007年進行過仿製末敏彈的實車實爆實驗,在3000米x200米的長方形區域內,均勻設置12輛62式輕坦。在50公里外使用PHL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進行半滿管齊射6枚火箭彈,每枚火箭彈攜5枚末敏彈,在200米高開艙釋放末敏彈,經減速和穩態掃描,末敏彈在130~80米的高度紛紛被引爆,半數以上62式坦克被摧毀,說明一個12門制的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營,可一次齊射就能在70公里以外摧毀大約150輛敵人坦克和裝甲車輛,大致是半個裝甲旅。

在2011年4月7日,中國科協在北京召開學術建設新聞發佈會,對包括兵器科學技術在內的22個學科進行了發佈。白春禮院士在發佈會上宣佈:中國智能彈藥——末敏彈技術取得矚目成果:繼自主研製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彈武器之後,又取得炮射末敏彈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和跨越。


asiavikin


與傳統的彈藥相比,末敏彈更具“智能化”。據悉,末敏彈的全稱為“末端敏感彈藥”,由於在彈頭部加裝了集成性的敏感器系統,彈體在接近目標時可迅速將其鎖定,同時在自身控制器的控制下,調整姿態飛向目標,與此同時由於裝備了毫米波雷達,末敏彈可前後兩次對目標進行掃描,進而排除其他干擾成功完成任務。

而從威力上來看,末敏彈因為具備了上述“智能化”的優點,在戰鬥中的命中率相比一般彈藥要高很多,給敵人造成的損失也同比增長,此外,由於它不需要像導彈那樣裝備複雜的系統,因而在使用上,又可以完全同一般的彈藥一樣進行維護和保養,可以說兼顧了成本和戰鬥效果。

總之,末敏彈是一款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才能掌握的軍事技術,這主要考驗研發國包括探測、集成、抗干擾等多方面的能力,即便是美國和德國軍方都在此技術上傾注了數十年的心血,足見其技術含量和難度之高。


精英出鞘


末敏彈又叫亞毫米波攻頂彈,由炮彈或空投炸彈到目標上空炸開後,每個子炸彈上的毫米波掃描器自動尋找坦克目標,從坦克最薄弱的頂蓋攻擊。


太陽125933863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解答就在視頻裡,希望能幫助到你[祈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3b39ff82a634899b27bca01f40cafed\

龍哥的幸福生活1982


不受限制的小核彈!


用戶3581565342985


末敏彈,聽說,其威力如何,不懂,願聽專業人士分析講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