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策划的一次“酒会”

王熙凤策划的一次“酒会”

资料图

贾母、夫人等要给史湘云还席,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普通的宴会,但王熙凤认为意义重大。因为,史湘云是贾母的内孙女,是贵客,这是其一;这次宴会贾母要亲自参加,贾母是宁、荣两府的“董事长”,其地位好似皇宫里的太后,这是其二;最近荣国府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气氛,先是自己和宝玉遭人暗算,不明不白发了一阵疯,之后金钏这丫头跳了井,接着宝玉又挨了父亲的一场好揍,荣国府风波频起,有人怀疑王熙凤的执政能力,凤姐觉得这是担任CEO后遭遇的第一次信任危机,有必要通过一次公关活动修复各种关系,重塑形象。这是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目的。王熙凤决心将这次宴会举办成一次团结、和谐、欢乐的宴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王熙凤对参加宴会的嘉宾进行了分析。这次宴会虽然是给史湘云还席,但主角无疑是贾母,一切策划都必须围绕贾母进行,这是指导思想。其次,因为时间比较充足,可安排宴会和参观考察交叉进行,不让与会嘉宾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第三,宴会进行过程中一定要不时有悬念和高潮。

王熙凤策划的一次“酒会”

  在宴会期间,王熙凤安排贾母等人参观考察了沁芳亭、潇湘馆、蘅芜院以及佛教圣地栊翠庵等地,亲切看望了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等人,还慰问了宗教人士妙玉。参观考察活动很有意义:第一,这是一项让人心情愉悦的消食锻炼,不至于让年迈的贾母饭后积食。第二,让农村老大妈刘姥姥增长了见识,体验了什么是大家气象,提高了大观园的知名度。第三,在参观考察过程中,贾母通过向刘姥姥炫耀大观园的自然风光和建筑,一个富婆的虚荣心有意无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富人只有在和穷人的对比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幸福感;在参观考察中,贾母通过向薛姨妈等人介绍“软烟罗”、“霞影纱”的知识,展示了一个长者的成就感;在参观考察中,贾母还体察民情,办了一些实事,如给林黛玉换窗纱等,体会到了权威感。难怪贾母对参观考察比较满意,因为据说凤姐事先对考察线路进行过踩点安排。

  细节决定成败。凤姐对宴会的细枝末节不敢掉以轻心。宴会分上下两场,第一场宴会主要是吃饭,第二场才是酒会,因为这样不空腹喝酒,年迈的贾母和虚弱的林妹妹都可以喝两杯。宴会还没有开始,凤姐先用各色菊花,横三竖四地插了刘姥姥一头,惹得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为宴会定下了欢乐的基调。在参观途中,安排刘姥姥摔了一跤,众人又拍手呵呵大笑。在行酒令时,贾母体会到了凤丫头的细致入微。当贾母提议喝酒行酒令时,凤姐马上建议让鸳鸯主持行令,因为鸳鸯最熟悉贾母喜欢什么酒令。

  正式宴会开始了,凤姐和贾母的生活秘书——贴身大丫鬟鸳鸯进行周密策划,暗地安排刘姥姥做个女清客逗趣。刘姥姥这次本来就想拉赞助,岂有不应之理?可以说,宴会中的几次搞笑高潮都是刘姥姥掀起的。

王熙凤策划的一次“酒会”

  在宴会上,凤姐故意给刘姥姥一双四楞象牙镶金沉甸甸的筷子,又让她做夹鸽子蛋的高难度恶作剧。刘姥姥是一个天生的幽默家,为了制造喜剧效果,她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边说边表演,惹得众人大笑。其气氛之热烈,只有曹雪芹才能描写出来,这个场面描写几乎所有的写作教材都要引用,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个应归功于凤姐的策划。之后,刘姥姥在行酒令时插科打诨、面对十个竹根套杯的喜剧场面,都在宴会上掀起了欢乐的高潮。这也是凤姐策划的功劳。

  这次酒会策划周密、主题明确、气氛热烈、妙趣横生,取得了“三赢”的效果:刘姥姥逗笑有功,贾母、夫人等赏了半炕财物,还有一百多两银子,最后还是乘坐荣国府的专车回王家屯的;贾母参加了这次难忘的酒会后,精神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放松,每当回忆起这次酒会,她就骂凤姐“辣妹子”、“泼辣货”什么的;最大的赢家是凤姐,在贾母甜蜜的骂声中,凤姐感觉到了贾母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