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鋒VS天齊,誰才是“鋰業一哥”?

文|時金研究所

這次要寫的是國內另外一家鋰礦和鋰化合物龍頭廠商“

贛鋒鋰業(002460)”,與“天齊鋰業(002466)”並列國內“雙寡頭”。

在本篇文章中,首先簡要介紹下“贛鋒鋰業”的基本情況,然後將二者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誰更有投資價值”?

一、贛鋒:上下游一體化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擁有五大類逾40種鋰化合物及金屬鋰產品的生產能力,是鋰系列產品供應最齊全的製造商之一。

贛鋒VS天齊,誰才是“鋰業一哥”?

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鋰產業價值鏈,涵蓋了鋰行業上下游的各重要板塊,包括:1)上游鋰資源提取;2)鋰化合物的深加工;3)金屬鋰生產;4)鋰電池生產;5)鋰二次利用及回收。

1、上游鋰礦:公司佈局的優質鋰輝石和鋰鹽湖資源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阿根廷、愛爾蘭和我國青海、江西等地,這些上游原材料都是自用。

大部分礦產資源簽訂了長期採購協議,現用的主要鋰資源為澳大利亞Mount Marion礦山項目,截止2019年半年報,該礦山鋰精礦產量為40萬噸一年,股權佔比為50%。(詳細的上游鋰礦資源信息請查閱19半年報14-15頁)

公司過持續投資上游鋰資源公司,保障與鞏固了鋰原材料的穩定及優質供應。

穩定的上游資源保障對於鋰化合物的生產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贛鋒鋰業”還是“天齊鋰業”都是如此。

2、中游鋰化合物:公司核心業務為鋰化合物,主要包括:1)電池級碳酸鋰;2)電池級氫氧化鋰;3)氯化鋰;4)氟化鋰,用於電動汽車、便攜式電子設備等鋰電池材料及化學及製藥領域,客戶主要為電池正極材料製造商。

贛鋒的“電池級氫氧化鋰”的性價比居於全球第一,非常值得一說,這裡先賣個關子,下文會詳細說。

3、鋰電池及其回收業務:公司鋰電池業務規模較小,並不是為了和其他鋰電池廠商競爭,主要是為研發“固態鋰電池”積累技術和生產經驗,目前“固態鋰電池”的研發還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尚無法判斷未來的前景。

贛鋒VS天齊,誰才是“鋰業一哥”?

鋰電池回收業務是為了迎接即到來的鋰電池報廢潮。根據招商證券的預測:2020年,我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

目前,公司在廢舊鋰電池處理方面具有不錯的技術儲備,有望受益於未來的鋰電池報廢潮。

二、贛鋒VS天齊,誰更有投資價值?

1、上游資源的成本,天齊絕對領先

贛鋒VS天齊,誰才是“鋰業一哥”?
贛鋒VS天齊,誰才是“鋰業一哥”?

2、為啥天齊在成本方面遙遙領先?

主要是其旗下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所屬的西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礦山,是全球儲量最大(摺合碳酸鋰當量690萬噸)、產量最大的鋰輝石礦,擁有最高資源品位(2.1%)和最低化學級鋰精礦生產成本。

截止2019年10月,該礦山鋰精礦年產能為134萬噸/年。

天齊通過控股泰利森實現了鋰精礦完全自給自足,並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天齊的成本優勢已經是行業共識,財務方面比較下“天齊和贛鋒”的毛利率就能看出來,二者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1、中游鋰化合物的性價比,贛鋒優勢明顯

這裡通過舉例“電池級氫氧化鋰”來說一說贛鋒的技術優勢!

上文提到過,贛鋒的“電池級氫氧化鋰”性價比全世界第一,品質過硬,成本較低,性價比超過了美國雅寶(全球鋰礦和鋰化合物龍頭)和國內的天齊,是特斯拉、寶馬、大眾、LG化學等頂級客戶指定的供應商。

不久前,寶馬大幅增加對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採購金額,不過寶馬有一個要求:寧德時代為其生產的電池必須用贛鋒的氫氧化鋰來作為正極的基礎材料。

為什麼天齊在上游資源成本方面優勢明顯,但是中游鋰化合物的性價比反而不如贛鋒?

主要就是因為贛鋒的生產工藝更為先進,在生產效率、良率、品質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方面更優。

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對於製造業來說,主要就看兩樣東西:成本和技術。

贛鋒在原材料成本方面處於劣勢,但是通過先進的生產工藝在產品的品質、良率等方面大幅領先,反而在性價比上超過了同行。

2、財務安全性,天齊完敗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詳細分析了“天齊鋰業因鉅額負債導致的現金流問題”。

雖然,天齊現金流斷裂的概率較小,但每年超過20億的天文數字般的財務費用,無疑是對業績的巨大侵蝕。

相比之下,贛鋒的資產負債率只有40%,現金流充裕,財務安全性遠遠優於天齊!

【結語】

綜上,贛鋒的投資價值絕對要好於天齊,按照19年8.3億的歸母淨利潤,動態市盈率為40左右,再加上明年3季度鋰化合物價格可能反轉的預期,目前這個估值還是比較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