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說起唐楷,我們容易想到歐體、顏體、柳體,可以說是具有代表性的“唐楷高峰”,字體都有著相對成熟、穩定的規律...為書法確立了一整套規範。

但是很多人遇到唐楷,多以“懼”字當先,都以為掌握了這套規範就談得上進入了“楷書”,唐楷的“法度”,是後世很難企及的,一不小心就走入僵化、刻板的死衚衕。

其實有一個別例,那就是褚遂良——真正開啟唐代楷書的門戶者。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是對唐代書法起著關鍵性的人物。

以“線條大師”著稱的褚遂良,一詠三嘆的用筆,“方中有扁,空靈舒朗”的結體,是作為學習唐楷的不二之選。褚字上繼歐、虞,下開顏、柳,保留隋朝書風較多,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樑。

“完全獨立的風貌,不按常理出牌”使得褚遂良的楷書,無論是在國展中遠高於其他唐楷的勝算率,還是在書寫中讓人無法捉摸的用筆,褚體都有著無與倫比的綺麗。我們來欣賞下:

有遒勁開張的: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有體態多姿的: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有清麗剛勁的: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有氣勢鋪張的: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還有方勁古拙的: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而《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它的主要成就是創造了一套全新的楷書筆法和結體。其用筆方圓兼備,甚至方出稜角,並參入隸書舒展的筆法、行書優美的筆勢。

其中的橫、豎、撇、捺等主要筆畫,往往一筆三過,直中帶曲,有著強烈的立體感。其結體方正開張,中宮收緊,四方散開,莊重而兼有飛動的態勢。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李雪梅老師臨《雁塔聖教序》

正因如此,褚體的粗細變化明朗,穿插揖讓,變換莫測,也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

大多數人對“一詠三嘆”的認知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該如何寫出清麗的字體、怎麼讓自己的臨帖和原帖完全像這些單點技能

學習書法無論取法哪位大家,從來都不是學某個單一的技能:想要進階成為高階楷書書友,就應該展開體系化的學習。

強烈推薦一門課程給大家:墨池人氣導師李雪梅與墨池一同打造的諸遂良《雁塔聖教序》技法精解課程。

以往的課程當中,李雪梅老師常常幫助學員解決書寫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學員普遍反映:她的課程沒有深奧的理論,會把動作要領化繁為簡,即使零基礎也能很快上手,只要你用心用時練習,都可以學會甚至書寫上癮。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李雪梅老師臨《雁塔聖教序》


書寫水平提升速度取決於你有沒有“下苦功夫”,李老師建議起初階段,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專一地去臨習,再通過階段性精臨,與模擬創作交替訓練,最後再轉向獨立創作以致於拓展其他豐富個人書寫面貌的需求。

曾經的李老師也是這樣“化繁為簡”地學過來的,系統學習了二王體系,基於行書筆法的支撐,第二年同時學習《大字陰符經》和《雁塔聖教序》。因為成績突出,僅三年多的時間,小楷作品入國展並先後在多種書法展獲獎。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李雪梅老師臨《雁塔聖教序》

李老師由行入楷的學書經歷是順利的,就《雁塔聖教序》來說,

在書寫節奏方面效果明顯,連綿的行書筆意貫穿其中,用筆中點畫的起承轉合,把握書寫節奏,是筆法的核心部分。

李老師認為臨習《雁塔聖教序》得先過筆畫關,再過單字關,再逐一進行字組訓練,選章法變化豐富的章節做對比訓練。

首先要會讀帖,從字帖分析筆畫的動作,具體到“起、行、收”的動作,翻轉時筆鋒的角度轉換,折筆的方圓變化等。每一個起筆處找到發力點,有節奏的書寫,看如下例子: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三”字筆劃較少,但並不簡單,起筆方圓兼備,為增強筆勢連貫,第一筆收筆弧線向上,第二筆弧線入筆承接前者;長橫則順勢入筆,行筆過程自然提按波動,不必刻意描形,收筆下壓;三筆的收筆角度更是巧妙變化。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大”字作為統領全篇的第一個字,相當精彩。整體粗細變化較大,橫劃上揚強烈;撇劃簡潔,收筆向上,增強與捺劃的關係;尤其注意,三線切勿交於一點;為保證結構穩定,捺劃加粗並壓低,整字動態十足且不失平衡。

而通過臨摹《雁塔聖教序》,要從觀察中逐漸體會到其筆法精妙不僅在於提按、使轉、翻折,更多在於其婉轉優雅的筆勢流走,體會提筆“空”,運筆“靈”。

《雁塔聖教序》裡每個字的筆畫與結體相適應,所謂用筆生結構,尤其是那些瘦硬輕盈的筆畫使結構飛動起來,而方正開張的結體又容納和發揮了筆畫的流動姿勢。

在結構上面的最大特點是扁方,為後世書風的演變埋下了伏筆。連顏真卿的楷書,都是多取法褚氏結體方式。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李雪梅”進群-聽課-答疑-點評

“唐”字有6個橫劃,在書寫過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筆的形態(直切、尖入、順勢藏鋒、順勢搭鋒)、角度的變化,6個橫劃在線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現了平、仰、俯的關係;兩個橫鉤注意上面為轉折(有轉的動作),下者為折;結構上下兩部軸線挪位。

讀到這裡,相信你對褚體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不管是楷體,還是隸書,行書,都可以從這裡開始。

4周,助你突破楷體臨創難點。

【老師介紹】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李雪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吳門書社社員,山東省青年書協理事

2011年——2014年中書協培訓中心李雙陽導師工作室系統學習書法。

作品入展

2012年——2015年連續三年入選中書協培訓中心優秀作品展

2013年7月入展首屆“三蘇獎”全國書法展

2014年9月入展山東省婦女展

2016年11月入展中國書壇第八屆新人新作展

‌2017年3月入展第二屆臨帖展

‌2018年8月首屆“華珍閣”杯金剛經書法展逸品獎

2018年8月入展“衛夫人杯”全國婦女書法展

2018年8月入展“翔龍閣杯”第三屆山東省青年書法篆刻小品展

2019年9月墨子文化獎全國書法展獲獎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這堂課,將提供給你一套完整新型的唐楷規範,幫助你學會:

  • 如何做有效臨摹訓練?
  • 如何真切體會到“一詠三嘆”的用筆,“方中有扁,空靈舒朗”的結體?
  • 如何突破楷書的臨創難點?


在你學習期間,我們的導師還有每天催你交作業的班主任將會空降群內,一起交流。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你離優秀,可能就差這麼臨門一腳。

【老師更多作品】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為何總能在國展中脫穎而出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李雪梅”進群-聽課-答疑-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