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贞的岐国为何不算入十国之列?

于无声处34


 “五代十国‘这一称谓最早出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从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大分裂时期。即自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的这段时间(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顾名思义,就是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的合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割据政权,而作为当时最大的割据政权,占据中原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的时间是891年到979年,在这段时间内累计出现的割据政权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和赵、北平(义武)、晋、岐、定难、燕(卢龙)、殷、武平、泉漳、朔方以及静海、归义、河西。除去小的割据政权外,较大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但较大的割据政权中还有李克用的晋国,李茂贞的岐国、刘守光的燕国,他们却没有列入“十国”之中。

岐国(887~923)割据凤翔(今属陕西)的藩镇。岐王李茂贞(856~924年),本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乾符年间,因败黄巢将领尚让,以功擢神策军指挥使。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率军逼长安,唐僖宗出奔,文通护驾有功,擢武定军(洋州军号)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唐僖宗死后,唐昭宗继位,不满李茂贞功高震主,于是便与身边的贤臣谋算要拿下李茂贞,树立皇帝之威仪,但派出各方军队均不是李茂贞对手,昭宗被逼出逃长安,在韩建的周旋下,以昭宗封李贞茂为岐王换取停战(先封“秦王”,但因与李世民当年封号相同,为避讳而改封为“岐王”)。大顺二年(891年),李茂贞又胁迫昭宗杀宰相,任命他为凤翔和山南西道(治兴元)两镇节度使,封秦王,成为关中最强大的藩镇。此时李茂贞夺位之心已经颇为炽烈,但却被朱温抢先一步称帝。李茂贞虽自己没有称帝,但却让自己的老婆自称为皇后,问鼎之心昭然若揭。后李茂贞归附于后唐庄宗,改封其为秦王。李茂贞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病死,时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敬。

因此,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传统。近代部分史学家(如柏杨)根据传统历史学理论,提出来了“五代十一国”的说法,他们将燕国、岐国列入,而将北汉视为后汉的延续而去除了。但是由于“十国”的说法历史久远,而且部分历史学家也不认同柏杨的观点,所以现在仍然以使用“五代十国”为主。二是岐国仅李茂贞一代,仅存至924年,李茂贞就又迫于形势归附于后唐庄宗,按照传统史学的正统观来看,依然是中原王朝的藩镇而不是割据政权。因此不计入十国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