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芒果干”恐惧,蔡当局刻意回避的“庶民经济”


制造“芒果干”恐惧,蔡当局刻意回避的“庶民经济”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说,下周六就是“大选”投票日,选民要再次选出未来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执政党;对台湾而言,无论是人民的生活品质、台湾社会的繁荣,经济都该是重中之重,新科技正在重组产业结构。遗憾的是在蔡当局制造“芒果干”恐惧,并夸大台湾经济的表现后,经济议题似乎从“大选”中消失。

在几次2020候选人的政见发表会中,外界都看到蔡英文不断谈执政3年多来的经济表现,但许多是避重就轻,甚至错误的说法。例如,为了驳斥国民党经济治理能力优于民进党的社会印象,蔡英文特别强调,马当局交给她时,台湾经济连续3季负成长,而“我为了要把这个经济从谷底拉起来,我们是日以继夜地做”,她执政后经济已经连续14季正成长。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去脉络”的说法。因为稍有经济常识者都知道,出口占台湾经济(岛内生产毛额)的6成,因此台湾经济好坏绝对难自外于全球经济表现。而马当局后期是碰到全球经济下滑,台湾出口连续衰退17个月,所以连续3季经济衰退。后来经济脱困也与蔡当局毫无关系,因为蔡英文在2016年5月上台,那是全球近10年来复苏最强劲的一年,在她上台1个多月后出口就由负转正,且该年第2季的经济就也由衰退转正成长。这波台湾经济脱困,是随着全球经济大环境而起,跟蔡当局的关系不大,蔡英文如此“揽功”,岂不可笑?

蔡英文称台湾经济表现亮丽,其依据就是去年经济成长率居“四小龙”之首,但我们必须说:台湾能居首是因其他三小龙各自发生不同问题。其实去年2.64%的成长率,放在台湾经济脉络内看,实在难称亮丽,难道蔡当局不知道,马当局执政8年中,即使曾碰到百年仅见的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全球性风暴,仍有3年的经济成长率超过3%以上;为什么民进党执政,不到3%的成长率,就能夸耀为20年来经济最佳时刻?

回头看代表民众生活的经济现象与数据,即所谓的“庶民经济”,呈现的光景就与蔡英文口中的亮丽经济大异其趣了。例如,蔡英文说民进党执政后实质总薪资成长幅度远超过前任当局,但上班族有感受到吗?年轻人脱离低薪困境了吗?没有,完全没有!过去我们谈低薪问题是用实质经常性薪资为标准,而这个数据其实还是“倒退17年”。

再以民众的感受与看到的经济现象而言,去年民间消费仍只有1%~2%的低成长,代表消费信心低,不少著名的老店走入历史:从六福皇宫到永福楼再到葡吉小厨、SASA美妆店、韩国服饰SPAO等等,东区倒店潮如瘟疫般漫延;而这3年来异军突起的“夹娃娃机经济”,代表台湾在高端、亮丽的出口科技产业面貌下,存在着另一个“低端经济世界”。事实上台湾的“庶民经济”、民间消费是在倒退中。

我们可以看看台当局的家庭收支调查,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成长家庭可支配所得也会增加,因此整体家庭收入是呈正成长,但如果考虑物价因素后,购买力其实是持平,甚至对低所得组而言,购买力是下降:例如5等分中的最低所得组,2000年时家庭可支配所得是31.5万元,到2018年为34.4万元,表面上增加了,但扣除这段时间物价上涨近2成后,购买力是下降了。

至于蔡当局不断以台股一直在万点以上、屡创新高等数据,作为经济治理成功的表征;但我们要告诉蔡当局,台股行情其实是受到去年各国各地的央行再回宽松老路、全球资金行情、及美股持续创新高的影响;而且,股市高低不能代表经济治理好坏。

“过去4年,你过得好吗?你找工作有没有比以前容易?薪水能买得起的东西,有没有变多?你是不是害怕没有工作,觉得生活没有保障?你的辛苦和困难,政府有没有听到?面对未来,你是不是更无力?”这段话其实是8年前,蔡英文与马英九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发出的文宣之一。民调显示认为这3年来,民众生活变好的比例只有1成多;现在,民众也该拿这段话自问,不要被意识形态的“亡国感”操弄欺骗而跟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