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嚴世蕃,究竟有何能耐?

庭州行者


嚴世蕃(公元1513—1565),字德球,號東樓,明朝第一權奸嚴嵩的兒子,其智商之高令人望而生畏,與其父親又高又瘦,眉目疏疏,聲音又大又尖的奸臣形象不同,此人矮而肥胖,還瞎了一隻眼睛,這個形象可以說是標準的官二代形象。

其能耐主要表現在:

一、博聞強記、學識無雙。

嘉靖皇帝常在夜間批閱奏章,詢問內閣某事當如何處理,如何票擬。嚴嵩與大學士徐階、李本會在值班守候商議,如果三人處理意見不同的話,嚴嵩會派人飛馬向嚴世蕃求教,而嚴世蕃都能給出滿意的處理結果,同時嘉靖皇帝喜歡看一些古書經義,但有的時候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便會詢問朝中的一些文臣,文臣們回答不上來的時候都會惶惶無措,嚴嵩總會安慰他們稍安勿躁,便求教他兒子,嚴世蕃當即便能指出此語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章,而且又是如何解釋的,嚴嵩以防錯誤,翻閱書籍進行查證,如嚴世蕃所說一致,然會便欣然向皇帝解答。

二、察言觀色、善揣人心。

嘉靖的詔書向來語焉不祥,而嚴世蕃卻能從隻言片語判斷出他的喜好,嚴嵩每次按他兒子的意思上折,無不中的 。明朝第一直臣楊繼盛以《請誅賊臣疏》死劾嚴嵩的時候,歷數嚴嵩“五奸十大罪”,嚴嵩當時相當害怕,嚴世蕃沉著冷靜,他看見楊繼盛奏疏中有召問二王(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的話,於是進讒嘉靖,說楊繼盛與二王有勾結,嘉靖皇帝為人控制慾極強,嚴世蕃深知嘉靖的性格特點以及逆鱗所在,而大臣與皇子勾結正是嘉靖逆鱗之一,於是直臣楊繼盛被下獄,而嚴家也度過一次危機。

有一次做修河道工程,他的部下拿了十萬兩工程款,卻做了豆腐渣工程,實際上用了五萬兩就完成了工程,私下貪墨了五萬兩,並把貪墨的五萬兩分了三萬兩給嚴世蕃。 嚴世蕃一眼就瞧穿了他的詭計,把他叫來:“把剩下的錢交出來,就不追究你的責任了。”這個下屬還想抵賴,嚴世蕃怒道:“你這沒智商的,還想糊弄我?“(定下不足萬餘,汝曹短智,是欺我邪?)於是這個下屬只好把私吞的兩萬兩銀子交了出來。

嚴世蕃被下獄時,文武百官雪片般的奏章彈劾嚴世蕃,舉報他貪汙受賄,殺害忠良,違法亂紀。嚴世蕃在獄中得到消息,反而很高興,他說,“這下,我可有活路了。”嚴世蕃摸準嘉靖的性格,於是故意放出了一段段與自己相關,但是是皇帝親自處理的案件,想要借督查此案的刑部黃光升之手把話傳到嘉靖的耳朵裡,利用嘉靖帝臉皮薄的性格給自己脫罪。若不是徐階看破的話,估計嚴世蕃還真就能夠輕鬆的逃脫此次大難。

三、善寫青詞、阿諛諂媚。

青詞是什麼?就是寫給神仙看的一些頌文,嘉靖皇帝后期崇道煉丹,整天研究道教的那些神仙,因此特別喜歡青詞,也喜於鑑賞青詞,在朝為官者甚至只要把青詞寫好,就能升官發財了,不需要你會安邦定國的本領。所以嚴嵩,就是靠著青詞上位的,而他所呈現給嘉靖的青詞,絕大部分都出自兒子嚴世蕃之手,嚴世蕃寫的青詞,可以說是正對了嘉靖的脾氣,辭藻華麗,但並不顯得贅述,而且讚詞頌歌恰到好處。因此嘉靖對其頗為賞識。

四、精力旺盛、雷厲風行。

嚴世蕃不像別的學識淵博的書生那樣身體總是羸弱不堪,雖然公事繁忙,但仍喝酒娛樂,嚴府內夜夜笙歌,當遇到嚴嵩有要事相詢的時候,他便用大臉盆裝滿滾沸的開水,將毛巾浸於其中,然後等熱了再提出來,圍在頭上面解酒,稍微涼了後再這樣循環更換,圍上一兩回人就醒了,而且完全沒有醉酒時候的樣子,能清醒地回答與處置與嚴嵩交代的事情,並且處置地相當周全,非常出人意外。

嚴世蕃有此四種長處,總能使自己化險為夷,他還說過:所謂舉世奇才,放眼天下,三人而已(都察院御史楊博、錦衣衛指揮使陸炳、自己)。

所以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嚴世蕃很有才能,這一點不能否認,他的聰明並非是天生而成,也是通過刻苦和勤奮所獲得的,他對經史典籍的精通熟諳,絕不亞於同時代的任何一個學士大家,其精通對人心的揣摩,對屬下,對同僚,對敵手,對皇帝全部都如掌上觀紋,但嚴世蕃還是最終走向了絕路,無它,只是因為他的能耐都是用在權力的鬥爭與權力的攫取上,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說得就是他了吧。


歷來都會意




嚴世蕃是嘉靖內閣首輔嚴嵩的兒子,嘉靖皇帝在位45年,前20年換了21次內閣首輔,而嚴嵩擔任了20年內閣首輔。嚴嵩很厲害嗎?當然厲害,他到首輔的時候已經60多歲了,大器晚成。內閣首輔是個很辛苦的工作,加班加點是常態,而且皇帝隨叫隨到。嘉靖皇帝是個很難伺候的人,按理說嚴嵩這種年紀不合適挑大樑,但是,嚴嵩有法寶,就是兒子嚴世蕃。



嚴世蕃是江西才子的代表之一,他不但聰明,而且記性好,過目不忘。對明朝的祖制和典章制度都很熟悉,前任皇帝做了哪些事,有過什麼批示,嚴世蕃都很清楚。有這樣的基礎,工作就好做了,關鍵是嚴世蕃特別用心,他把精力用在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上。對嘉靖皇帝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對嘉靖皇帝的之前的批示一個一個研究,分析嘉靖皇帝的做事風格和考慮問題的角度。可以說,嘉靖皇帝的心思都被嚴世蕃看見。



所以,嘉靖皇帝每每看到嚴嵩提出的內閣票擬意見都比較滿意,提出的意見基本都符合嘉靖皇帝本人的意圖。真正做到了為皇帝分憂,讓皇帝滿意。這二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服務,容易嗎?不容易,在職場打拼的人都知道,要讓領導滿意不容易,而要讓領導處處滿意,事事滿意,基本就不可能了,但是嚴嵩和嚴世蕃就做到了。



嚴嵩是內閣首輔,但是出主意的是兒子嚴世蕃,所以人稱嚴世蕃為小閣老。嚴世蕃為嚴嵩總結了三句話:凡是皇帝不喜歡的事一件不做,凡是皇帝不喜歡的話一句不說,凡是皇帝不喜歡的人一個不用。這三條體現了嚴世蕃的為臣之道,也是他的厲害之處,但是這種狗屁馬屁精不值得借鑑。


坐看東南了


歷史上的嚴世蕃,究竟有何能耐?

  嚴世蕃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公子哥了(第一鬼才),這個自稱東樓,小名慶兒的傢伙,在他的時代,基本是橫著走的。他爹嚴嵩是首輔,他呢,是首輔的腦袋。他在,沒人敢對著幹,哪怕太子都不行。說起這個,就想起那個眼巴巴盼著“歲賜”的某某人來,據說一般的太子都可以從皇帝處領一筆錢,那錢有個名詞,叫歲賜,大概就咱們所說的生活費,嘉靖這個人呢,對誰都不太熱情,對兒子也是,所以嚴家父子對這位爺,也冷淡相對,戶部也看著行事,因為太子爺沒給嚴公子送禮,連著三年槓著,太子實在沒辦法了,找人湊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送給嚴公子,這才領到了該得的。

  因為嘉靖修煉長生大道,又喜歡搞猜猜猜的活動,所以朝廷大事都得首輔說了算,可首輔呢,也要聽嚴世蕃的,於是,朝廷大事,基本都嚴公子處理,文武百官聽他調度,他辦公的時候,所有人都得保持安靜,否則後果自負。嚴世蕃在京城的宅子,連著幾個城區,池塘幾十畝,珍禽異獸不盡其數。嚴公子的享樂人生,從來沒有停歇過,哪怕是他母親去世時期。嚴世蕃被髮配到雷州,也沒有去,直接回老家,大興土木,樂呵樂呵。要不是徐階耍計,嚴世蕃還不知道得享受多久呢。

  為什麼他就敢狂成這樣?

  怎麼說呢,首先他有才,相當有才,說不世出的天才,估計也不為過。雖然嚴世蕃脖子短,大胖子還是個獨眼龍,是靠著父親的關係進仕途的,可是他真的是有才啊,據相關內容:“剽悍陰賊,席父寵,招權利無厭。然頗通國典,曉暢時務。嘗謂天下才,惟己與陸炳、楊博為三。”嚴世蕃的確是通曉天下事,就是他說的天下人才他佔其一,當時的人們也都認可。

  簡單舉幾個例子。

  因為特殊的上位方式,所以嘉靖特別喜歡猜猜,比他聰明的老人沒敢說,敢說他的老人基本沒出生,而嚴世蕃呢,基本同齡,又聰明絕頂,許多事情,猜猜也就猜著了。嘉靖飽讀詩書,又喜歡修道,所以問題多而雜,他會問這個房咋造才結實,怎樣才能向天借五百年,這個神仙是不是說了什麼,到底是什麼意思,諸位臣工,給我解釋一下,這些個問題,把閣老們的腦袋瓜都想疼了,關鍵還總不能合調。嘉靖滿意了,皆大歡喜,不滿意了,哼,有得好日子過。

  有一天,嚴嵩和徐階等人,又收到皇帝的問題,原來是問哪句話,在哪本書上出現過,這批帝國精英,差點給跪了。嚴嵩第一反應是什麼呢?趕緊地,把問答抄一抄,讓人去宮外找嚴世番,正在享受中的嚴世蕃一看,啊這個啊,我明白,在某書上某捲上第幾頁第幾行,大概是個什麼意思,去查一查就行了,結果呢,嘉靖很高興,諸位臣工果然不負朕望,有賞!

  嚴世蕃過目不忘,多謀,本朝律法典故,他通得很,人有疑難問嚴嵩,嚴嵩疑難問嚴世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這一點,不得不服。重要的是他還精力旺盛,隨時都能待命,白天黑夜的,嘉靖有問必要臣工回答,沒辦法,閣老們輪流住隔壁,不答不行。這就是十二個時辰待命,苦得很,嚴世蕃當然住在宮外,但是他老爹一有問題,他立馬給解決了,不論什麼時候。

  據明人筆記《涇林續記》裡載這位嚴公子:“世蕃公事交冗如蝟集,飲宴御女,日不暇給。然雖沈酣寢中,或父以緊要事見詢,呼之弗應。則用金盆滿貯滾湯,浸手帨於中,乘熱提帨圍其首三匝。稍冷,更易則醒,然無復酒態。舉筆裁答,處置周悉,出人意表,故父亦懾服,凡有施行,俱不敢違,養成其惡,卒至誅夷,豈非天耶?”這位嚴公子,當世奇人啊。他喜歡極為繁瑣困難的工作,幾乎不需要什麼休息,——當然了,他休息的方式也挺特別啊(如引文)。

  嚴嵩是首輔,嚴世蕃左手管工程(工部左侍郎),想吃多少吃多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後手管蓋章的事(掌尚寶司事),這個嘛,想怎麼蓋就怎麼蓋,想什麼時候蓋就什麼時候蓋,沒辦法,就是這麼自由,誰讓人家得聖意呢?誰讓人家知道皇帝的軟肋在哪裡呢?

  不過,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得罪的人多了,嚴世蕃也逃脫不了被制裁的那一天,天下聰明人不只他一個,就算是比他差一點,但只要惦記著他,總有一天,他是被眾人推上斷頭臺的。他的罪名有幾條,什麼犯上什麼通倭,直接就觸到了皇帝的痛點,於是咔了,那天,人們歡呼喝彩,有如節慶,活到這個程度,也是獨一份了。(文宛如清揚 圖/網絡)


宛如清揚


提起嚴世蕃知道的人應該很少,要是說起“西門慶”就人盡皆知了

沒錯,相傳“蘭陵笑笑生”(筆名,真實姓名無從考究)為報殺父之仇將嚴世蕃荒淫無度的生活改編成了小說,直接採用了他的小名“慶兒”,並將其號“東樓”改為“西門”,取名“西門慶”,創作了《金瓶梅》

首先,嚴世蕃到底是誰?

(嚴世蕃)

明朝嘉靖皇帝年間,大奸臣嚴嵩之子,長得短頸肥白,一隻眼,曾任工部左侍郎(相當於建設部第一副部長),號稱“嘉靖第一鬼才”“小丞相”

其次,嚴世蕃到底何德何能?

第一,揣摩聖心,將老爹培養成傀儡

上文提到,嚴世蕃父親是嚴嵩,官至內閣首輔,為嘉靖年間第一權臣,《明史·奸臣傳·嚴世蕃》記載“由父任入仕”,也就是說,他沒有參加科舉,更沒什麼功勞,完全是憑著嚴嵩,直接進入國子監(最高學府,天子門生),然後入朝為官,成為左軍都督府都事,時年19歲

如果說,初入仕途是靠老爹,但之後,嚴嵩就成了他的傀儡

(嚴嵩與嚴世蕃)

嘉靖二十七年,嚴嵩年近七旬,再任首輔,此時,嚴嵩發現了兒子揣摩嘉靖帝的想法,非常準確,幾乎達到了每次都能跟皇帝想到一起的程度

嘉靖皇帝喜歡讀書,每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寫在紙上,讓嚴嵩、徐階、李本,等大學士解答,這幾個人每次寫下見解,皇帝都覺得不對,讓他們重新解讀,嚴嵩於是派人飛馬向嚴世蕃求教,嚴世蕃看過之後,能準確地說出這句話出自哪本書第幾卷第幾頁,怎麼解釋,回報給嚴嵩,而他的答案,又每次都讓嘉靖帝很高興

(嚴嵩與嘉靖帝)

久而久之,不論什麼事,嚴嵩都要詢問嚴世蕃,對外也說“等我與東樓小兒計議後再定”,之後更是完全將政事完全交給嚴世蕃,自此,嚴世蕃成為大明朝實際上的首輔,“權傾天下”

第二,精力旺盛,只對皇帝的事感興趣

眾所周知,嚴世蕃荒淫無度,這就造成了他每天醉生夢死的生活,但只要跟他說皇帝的事,不論喝多少酒,只要拿熱毛巾敷一敷,馬上就完全沒有酒態,舉筆回答(估計其他人的事,也不敢打擾這位少爺)

第三,狡詰機智,差點脫罪

嘉靖44年,53歲的嚴世蕃被拿下,當時嚴世蕃大肆宣揚,說審理自己的三法司要為楊繼盛和沈鍊(liàn)申冤。這兩個人的死確實是嚴世蕃陷害的,但定罪的是嘉靖帝。嚴世蕃很明白,嘉靖為人剛愎自用,特別愛面子,要是給自己的定罪裡面有這一條,就意味著嘉靖要承認自己錯了,嘉靖不會這麼做,自己也就能脫罪

(徐階)

可惜他碰上了聰明的徐階,偏偏沒有提這條,換了別的罪名

總結一下:如果嚴世蕃靠自己的能力,應該可以混的很好,但此人,貪得無厭(受賄無數),狂妄自大(逼太子送禮),生活奢侈糜爛(妻妾27個,侍女丫鬟無數),不懂得收斂,致使自己53歲時,斬首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飛哥講歷史


嘉靖年間被人稱為“鬼才”的嚴世蕃。

通過自己的父親嚴嵩上位,嚴世蕃並不是經過科舉走上仕途的,而是借他父親是內閣首府的光,先入國子監讀書,後做官,累遷至尚寶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嚴世蕃一目失明,但是他從小就奸猾機靈,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通曉時務,熟悉國典,最主要的是太會揣摩別人的心意,所以嚴世蕃被稱為嘉靖第一鬼才。


那麼他究竟有多聰明呢?

據說嘉靖皇帝有一夜傳聖旨,詢問某事當如何處理?內閣首府嚴嵩與大學士徐階等三人在值班房仔細商議,三人各寫一帖並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三人經過反覆斟酌修改,感覺還是有所不妥,不敢向皇帝把帖子呈進。嚴嵩笑到了自己的兒子嚴世蕃,就派人快馬加鞭向兒子求教。由於時間一再被拖延,太監說皇上有些發怒,要求將票擬立刻呈上。


三人這才將各自的處理意見呈交,太監將三人所擬揭貼拿回,只見皇帝硃筆在上面塗抹了好多處,令重新擬過,只見皇帝硃筆在上面塗抹了好多處。就在這時,嚴世蕃的回帖到了,照其票擬上呈之後,皇帝頓時滿意,依擬照辦。從此以後,皇上有什麼難題,都會讓嚴世蕃出主意,嚴世蕃每次都能獲得皇帝的嘉獎。


還有一次嘉靖皇帝看書時,遇到有不理解的地方,就用硃筆做疑問的記錄,並且讓嚴嵩等大臣進行解釋。可是嚴嵩與徐階等大臣都不值該如何解答,眾人都六神無主,驚慌失措。這個時候嚴嵩就想到了自己的寶貝兒子,傳書要世蕃立馬作答。這次也不出意外,嘉靖皇帝看到嚴世蕃的回答很是高興。


因此嚴嵩當權期間,京城內外流傳著"大丞相、小丞相"的說法。“大丞相”說的是嚴嵩,那麼"小丞相"便指嚴世蕃。


我來讀歷史


嚴世蕃是明朝“嘉靖年間”第一大奸臣“嚴嵩”的兒子。

所以“嚴世蕃”的能耐都是他老爹和皇帝給的,為什麼這麼說了?因嚴世蕃的老爹“嚴嵩”會討好皇帝,且青詞(關於道教或祭典的詞賦)寫的好,被皇帝任為“內閣首輔”。嚴世蕃也是通過他爹當的官。

史書上說嚴世蕃“剽悍陰賊”,意思就是橫行霸道,陰毒奸詐的意思。

哪嚴世蕃的能耐體現在哪裡了,其實也簡單,倆條;一就是精於律典,當然嚴世蕃懂法主要還是鑽法的空子或犯了法如何應對,是出於橫行和保護自己攻擊他人為目的,所以栽在嚴氏父子手中的朝臣還真不少。第二就是揣摩皇上用意,因皇上起草的詔書和手詔都要交給“嚴嵩”來問答,有時詔書多的忙不過來,嚴嵩就交給兒子嚴世蕃來處理,嚴世蕃除了精法典外就是勤予處理他爹給的皇帝“草詔和手詔”。

嚴世蕃從而從草詔、手詔中能瞭解到天下大事,也能從“草詔”中揣摩出皇帝對某事件的態度,而有所準備順著皇帝的意思來答對,所以嚴世蕃在研究皇帝擬的草詔中,對國家大事瞭解,就連皇帝出的國策也拿捏個八九不離十。不單如此,嚴世蕃還能從有些草擬詔中的措辭,知道皇帝對哪位朝臣好之,對哪些朝臣惡之,心中做到哪位朝臣不能動,哪些朝臣能動,好落井下石,排除異己。

嚴世蕃精於了法典,又能接觸到皇帝“草詔”來揣摩聖意,過早做出相應準備。

所以說,法典和草詔,才是嚴世蕃橫行霸道的能耐。

嚴世蕃“代行父權”就相當於掌控了國家的大腦皇帝的意向,人稱“小丞相”。在其父年老,腦袋瓜遲鈍,寫不出好的“青詞”都得找嚴世蕃,嚴世蕃也研究則個。

嚴世蕃是不在其位謀其政,屬“擅權”雖然是替其父。

要說嚴世蕃對時事的把握,到不如說是對皇帝的把握。那嚴世蕃有才有能耐嗎?當然有,換作誰是嚴世蕃,只要有分析研究詔書的能力,不是傻子就一樣有才能,一樣能把握天下大事,提前能揣摩出皇帝喜好。所以在家享樂便知天下事,在家享樂就知皇帝意,連嚴嵩都不得不有難題都得問嚴世蕃。所以說“嚴世蕃”的能耐是皇帝給的,當然不是直接給的,但人家世蕃公子有個好老爹,所以能間接接觸到重要文件不是?


夏有涼風61


嚴世蕃的才能如下:1、才學過人,博聞強記。精通熟習典章制度,能入嘉靖法眼的青詞,大多出自其手。2、通曉時務、眼光精準。3、洞察人心、狡詐奸猾,頗會揣摩別人的心意。


允一允爾


嚴世蕃,也許大家還覺得陌生,但是要說起他父親的名字,就絕對不陌生了。嚴世蕃的父親,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奸臣嚴嵩。嚴嵩是嘉靖朝首輔,因為善寫青詞而受到嘉靖帝重用,因而在嘉靖朝權傾一時。《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嚴嵩與其妻子的感情極好,中間沒有夾雜著姬妾,二人育有二女一子,嚴世蕃是嚴嵩獨子。據傳嚴世蕃此人極為聰慧,博文通才,特別擅長引經據典,據理以論。嘉靖皇帝是一個喜好讀史書經典之人,因而嚴世蕃很得嘉靖皇帝喜愛。

  據傳嚴嵩所寫青詞,實際上是嚴世蕃代筆,所以嚴嵩能在嘉靖朝受到重用,有嚴世蕃的功勞在。嚴嵩再任首輔的時候,已經年逾七十,精力已經極度下降,很多時候某些奏章都交給兒子嚴世蕃批註,商議出解決辦法之後,再遞給嘉靖帝審閱。而嚴世蕃所做批註,每每都能得嘉靖帝讚揚,而嚴世蕃也因此“權傾天下”。

  嚴嵩柄政時,朝野上下流傳著“大丞相”、“小丞相”的稱呼,“大丞相”指的是嚴嵩,“小丞相”指的就是嚴世蕃。

  嚴嵩到了後來,基本上已經將朝政奏摺交給嚴世蕃處理了,而嚴世蕃憑此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權利。當時明朝上下,賄賂成風,嚴世蕃更是藉此大肆搜刮金錢。

當時大臣想要有所成,必定要給嚴世蕃送禮,嚴嵩的義子趙文華從江南迴來,送給嚴世蕃的見面禮就是一頂價值連城的金絲帳,還給嚴世蕃的二十七個姬妾每人一個珠寶髻。

  更誇張的是,嚴世蕃竟然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利,讓當時的皇子朱載垕也對其行賄。朱載垕按理來說,是要被封為太子的,但是因為嘉靖帝對其並不喜愛,因此就一直拖著。而嚴嵩父子兩人,對朱載垕也極為怠慢。照例每年該給裕王府的歲賜,戶部都因為沒有嚴氏父子的命令而一連三年都沒給發放。朱載垕最後是湊齊了一千五百兩的銀子給嚴世蕃,嚴世蕃才讓戶部補齊了三年歲銀。嚴世蕃的猖狂可見一斑。


博古通今笑談歷史


嚴世蕃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公子哥了,這個自稱東樓,小名慶兒的傢伙,在他的時代,基本是橫著走的。他爹嚴嵩是首輔,他呢,是首輔的腦袋。他在,沒人敢對著幹,哪怕太子都不行。說起這個,就想起那個眼巴巴盼著“歲賜”的某某人來,據說一般的太子都可以從皇帝處領一筆錢,那錢有個名詞,叫歲賜,大概就咱們所說的生活費,嘉靖這個人呢,對誰都不太熱情,對兒子也是,所以嚴家父子對這位爺,也冷淡相對,戶部也看著行事,因為太子爺沒給嚴公子送禮,連著三年槓著,太子實在沒辦法了,找人湊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送給嚴公子,這才領到了該得的。

因為嘉靖修煉長生大道,又喜歡搞猜猜猜的活動,所以朝廷大事都得首輔說了算,可首輔呢,也要聽嚴世蕃的,於是,朝廷大事,基本都嚴公子處理,文武百官聽他調度,他辦公的時候,所有人都得保持安靜,否則後果自負。嚴世蕃在京城的宅子,連著幾個城區,池塘幾十畝,珍禽異獸不盡其數。嚴公子的享樂人生,從來沒有停歇過,哪怕是他母親去世時期。嚴世蕃被髮配到雷州,也沒有去,直接回老家,大興土木,樂呵樂呵。要不是徐階耍計,嚴世蕃還不知道得享受多久呢。為什麼他就敢狂成這樣?

怎麼說呢,首先他有才,相當有才,說不世出的天才,估計也不為過。雖然嚴世蕃脖子短,大胖子還是個獨眼龍,是靠著父親的關係進仕途的,可是他真的是有才啊,據相關內容:“剽悍陰賊,席父寵,招權利無厭。然頗通國典,曉暢時務。嘗謂天下才,惟己與陸炳、楊博為三。”嚴世蕃的確是通曉天下事,就是他說的天下人才他佔其一,當時的人們也都認可。

簡單舉幾個例子。

因為特殊的上位方式,所以嘉靖特別喜歡猜猜,比他聰明的老人沒敢說,敢說他的老人基本沒出生,而嚴世蕃呢,基本同齡,又聰明絕頂,許多事情,猜猜也就猜著了。嘉靖飽讀詩書,又喜歡修道,所以問題多而雜,他會問這個房咋造才結實,怎樣才能向天借五百年,這個神仙是不是說了什麼,到底是什麼意思,諸位臣工,給我解釋一下,這些個問題,把閣老們的腦袋瓜都想疼了,關鍵還總不能合調。嘉靖滿意了,皆大歡喜,不滿意了,哼,有得好日子過。

有一天,嚴嵩和徐階等人,又收到皇帝的問題,原來是問哪句話,在哪本書上出現過,這批帝國

精英,差點被給跪了。嚴嵩第一反應是什麼呢?趕緊地,把問答抄一抄,讓人去宮外找嚴世番,正在享受中的嚴世蕃一看,啊這個啊,我明白,在某書上某捲上第幾頁第幾行,大概是個什麼意思,去查一查就行了,結果呢,嘉靖很高興,諸位臣工果然不負朕望,有賞!

嚴世蕃過目不忘,多謀,本朝律法典故,他通得很,人有疑難問嚴嵩,嚴嵩疑難問嚴世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這一點,不得不服。重要的是他還精力旺盛,隨時都能待命,白天黑夜的,嘉靖有問必要臣工回答,沒辦法,閣老們輪流住隔壁,不答不行。這就是十二個時辰待命,苦得很,嚴世蕃當然住在宮外,但是他老爹一有問題,他立馬給解決了,不論什麼時候。

據明人筆記《涇林續記》裡載這位嚴公子:“世蕃公事交冗如蝟集,飲宴御女,日不暇給。然雖沈酣寢中,或父以緊要事見詢,呼之弗應。則用金盆滿貯滾湯,浸手帨於中,乘熱提帨圍其首三匝。稍冷,更易則醒,然無復酒態。舉筆裁答,處置周悉,出人意表,故父亦懾服,凡有施行,俱不敢違,養成其惡,卒至誅夷,豈非天耶?”這位嚴公子,當世奇人啊。他喜歡極為繁瑣困難的工作,幾乎不需要什麼休息,——當然了,他休息的方式也挺特別啊(如引文)。

嚴嵩是首輔,嚴世蕃左手管工程(工部左侍郎),想吃多少吃多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後手管蓋章的事(掌尚寶司事),這個嘛,想怎麼蓋就怎麼蓋,想什麼時候蓋就什麼時候蓋,沒辦法,就是這麼自由,誰讓人家得聖意呢?誰讓人家知道皇帝的軟肋在哪裡呢?

不過,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得罪的人多了,嚴世蕃也逃脫不了被制裁的那一天,天下聰明人不只他一個,就算是比他差一點,但只要惦記著他,總有一天,是被眾人推上斷頭臺的。比如他的罪名有幾條,什麼犯上什麼通倭,直接就觸到了皇帝的痛點,於是咔了。




嚴世蕃是明朝大奸臣嚴嵩的兒子,號東樓,是嘉靖年間一大鬼才。嚴世蕃生於高官顯貴之家,所以壓根就沒參加過科舉,直接依仗父親是首輔,進入國子監讀書,然後直接做官,官二代果然不錯。嚴世蕃跟他父親的長相一點都不相似,嚴嵩活生生的奸臣模樣,個子很高,但特別瘦弱,眉眼中透漏著奸詐。嚴世蕃卻是一個矮冬瓜,歷史上的描述很形象,那就是脖子短身體胖,並且他還是一個獨眼龍,但由於特別狡猾機靈,並且熟讀歷史經典,通透國家時事,極其善於揣摩其他人的心思,尤其是愛好道術的嘉靖皇帝。嚴世蕃號稱為嘉靖年間第一鬼才。

作為嚴嵩的獨子,嚴世蕃不僅繼承了老爹的貪腐水平,而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個是當朝首輔、一個是尚寶司少卿兼工部左侍郎;正所謂一個掌握大權,一個掌握財權(少卿是管人事、侍郎管工程,算是最肥的差事),嚴家還能有不好?

不同於敗家富二代,嚴世蕃是個狠角色,他善於察言觀色、又非常精通心理學,面對嘉靖這樣難伺候的主兒,嚴世蕃幾乎可以摸透他在想什麼。可以這麼說,嚴嵩在面對嘉靖的時候,曾數次出現信任危機,愣是靠著嚴世蕃的聰明數度挽回;甚至說嚴嵩的老上司,清正廉明的夏言,嚴世蕃也搞得定,這是何等水平?

嘉靖喜歡靑詞(類似周易,一般人看不懂),嚴嵩是寫不出來的,靠兒子代筆;嘉靖有事兒諮詢老嚴,但給的是字謎,嚴嵩猜不出,也全靠兒子想法;總之,如果沒有嚴世蕃,嚴嵩或許早就倒臺了,多虧了這個天才幕僚,他才得以十幾年屹立不倒。

嚴氏父子因其貪贓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不斷有人站出來彈劾他們。但是,因為明世宗的偏聽偏信、嚴嵩的奸猾狡詐,這些彈劾不但都沒有奏效,那些上章彈劾他們父子的人反而往往備受打擊,丟官不說,有的還搭上了身家性命。

沈鍊,曾作錦衣衛經歷。嘉靖三十一年(1552),上疏彈劾嚴嵩“貪婪愚鄙”,歷數其“受將帥之賄,邊防弛備”、“受諸王饋贈,干預宗室事務”、“攬御史之權,敗壞政紀”、“嫉賢妒能”等罪狀。世宗不但未將嚴嵩治罪,還認為這是沈鍊詆譭大臣,下詔將沈鍊廷杖、謫官。嚴氏父子並不罷休,幾年後,指使黨羽尋機陷害,沈鍊被斬,他的三個兒子,兩個被打死,一個被髮配到邊疆。

被譽為明代第一直諫之臣的楊繼盛也是因彈劾嚴嵩而獲罪。嘉靖三十二年(1553),時任兵部員外郎的楊繼盛上《請誅賊臣疏》,揭露嚴嵩禍國殃民的真實面目。在奏章的最後,楊繼盛懇求皇帝“聽臣之言,察嵩之奸”。疏中所奏嚴嵩的罪狀,嚴嵩無法抵賴,但嚴嵩畢竟老謀深算,他抓住楊繼盛疏中“或問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面陳嵩惡”這句話,誣陷楊繼盛與二王串通。剛愎自用的世宗最忌諱大臣們越過他和自己的兒子們結交,生怕因此而產生逼宮,遂不問疏中揭發嚴嵩的罪狀是否屬實,就降旨將楊繼盛逮捕入獄。

嚴世蕃被御史林潤捉拿後,給他定罪名成了一個難事。當時嚴世蕃派人大肆散播消息,說審理自己的三法司要為楊繼盛和沈鍊(liàn)申冤,稱他們之所以會死,全部是嚴世蕃等所為。三法司也確實把此罪列為頭條,可是卻被聰明的徐階駁回。原來,嚴世蕃知道當年最終給楊、沈二人定罪的就是嘉靖皇帝,絕非是自己所為,而嘉靖卻是一個有些剛愎自用且極愛面子的皇帝,看到這些罪名肯定不會批准的,因為一旦批准,就意味著嘉靖要承認自己的錯誤(造成楊、沈冤獄),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於是,徐階換了另外三條罪名:

首先嚴世蕃和羅龍文(嚴黨之一,確係倭寇)是哥們,而羅龍文勾結倭寇,嚴世蕃也就與倭寇掛上了鉤,他們聚集海匪,並企圖裡通其次,嚴世蕃勾結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

最後,他還佔據土地修房子,而根據現場勘查,這是一塊有王氣的土地,嚴世蕃狗膽包天,竟然在上面蓋樓,實在是罪大惡極。

嘉靖最痛恨的罪名正是“犯上”與“通倭”!徐階不虧老謀深算,技高一籌。最終,三法司呈上罪名(其中奏疏是徐階親筆所寫,而非出自三法司審理人員之手),嚴世蕃被定罪,與羅龍文同時被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