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说起宋朝,人们就不免想起两宋时期那段屈辱的历史,其间又曾发生过一件至今令汉族人民难以启齿的耻辱事件,那就是在公元1127年的春天里,女真族灭掉了北宋政权,并且将徽、钦二帝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耻”,而北宋也因此背负上了“弱宋”之名。

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政权的创立者,也是声名狼藉,人们对他诸多指责,譬如不收复失地,为保皇位重用秦桧等小人,反对迎回徽钦二帝,杀害岳飞,对金人卑躬屈膝,向金人称臣纳贡等等。

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宋高宗赵构 剧照

看到这里,赵构的自私自利、怯弱无能的一面可以说是一览无余,然而历史上的赵构是否真的就如此无能呢!有一个历史事实就是,南宋政权能在兵荒马乱中建立成一个稳固的政权,不仅恢复了社会秩序和农业生产,而且实现了经济繁荣,因此如何对宋高宗赵构进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那么历史上的宋高宗赵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从政治上看赵构

宋高宗赵构初登皇位之际并不代表已经将宋政权重新建立了起来,当时的宋人在经历“靖康之耻”后,国内充斥着颓丧之气,所以此时若想组成一个能够在气势上具备与金国相对抗的政府,则必须起用一个负时誉、孚众望的人物出任宰相,赵构深知,这样的人也只有在主战派中找寻。

很快,赵构起用了李纲为南宋政府的第一任宰相,赵构为何用的是李纲呢!原因是李纲在北宋末年,女真兵马第一次南侵时,曾极力反对迁都之议,他主张团结民心,想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在勤王之师赶到后,又提议扼守河津,切断敌兵粮道,以重兵临敌营,坚壁不出,俟敌食尽力疲,纵其北归,待其半渡而击之。

可见李纲是个货真价实的主战派。

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李纲 画像

并且由于李纲此前遭到排斥,致使其所作的一切部署规划都被推翻,导致北宋政权也随之为女真所灭,北宋的灭亡则更加证实了李纲的抗战主张与部署是十分正确的,因此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李纲之主张可谓是“不幸而言中,不听则国亡”,他的名声自然水涨船高,宋高宗赵构很明显意识到了这一政治因素,才起用他为南宋政权的第一任宰相,以稳固新建立的政权。

但赵构起用李纲的同时,他又任用了一味向金屈服的黄潜善和汪伯彦二人,此举说明赵构从内心里对于抗金仍在无法下定决心,因此,从南宋政权建立之日起,其最高统治集团的内部就如何对待金人的问题上,展开了两条道路的斗争,他们的斗争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对金和战的问题,二是建都在哪的问题,三是如何对待被金俘虏的徽钦二帝。而宋高宗赵构随后所做出的种种行为则更是印证了他任用李纲只是权宜之计,说到底,他根本就没有抗金的决心。

关于建都于何地的问题,李纲主张最好是开封,如果一定要迁都,那么只能选择西北的长安,他的理由是那里更适合抗击金人,是个采取积极措施的地方,他极力反对迁都至长江下游的建康或其他地方,因为那是借迁都之名行逃亡之实,而且会导致金兵进行深入追击,进一步威胁宋政权。

然而宋高宗赵构与黄潜善和汪伯彦三人却在一天天盘算着先从应天府逃往扬州,再从扬州逃亡建康,以此远离金兵的威胁,这点从赵构所下的一道命令便可看出,赵构下令给长安、襄邓、建康等地,要求做好他去“巡幸”的准备,但在下达命令的同时,他与黄、汪正在准备逃向扬州。

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宋高宗赵构 剧照

关于如何对待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的问题上,李纲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宋政府的实力如何,如果南宋政府真能“枕戈待旦”,以从事于“内修外攘”,将自身力量充实壮大起来,那么二帝将不俟迎请而自然归来,因而他极力反对以迎请二帝的名义而遣使于金,但赵构对于这一问题,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是唯恐金人将其父兄放归,以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并且赵构十分清楚单凭派遣迎请使者绝不会真能将二帝迎请回来,他倒要派人前去迎请,而他的真实打算则是假以迎请为名,派遣使者向金国的当权者表达他要对金国屈膝投降的想法,而李纲则坚持自己的主张,进行据理力争,最后的结果便是以李纲的罢相作为两派人物、两种主张的斗争结局,李纲在相位仅七十几天,在其被罢相后,他在相位期间的整治措施全被废罢,很快,赵构一行人便主动放弃了应天府,将新建的政府南迁至扬州。

宋廷南迁,代表着明确放弃河东、河北的土地与人民,同时也引来了金兵的南下追击,金兵主力很快渡河而南下,向着宋廷中央政府所在的扬州进发,赵构在1129年正月又从扬州仓皇渡江南遁,由镇江转往杭州,面对金军的追击,赵构竟在一年内三番五次地奉书给金国的军事首脑粘罕,向他乞哀:

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僬侥败、盗贼交侵、财贿日朘、土疆日蹙,若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守奚为哉!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三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某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以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

赵构在金国侵略者面前全然装作一副可怜相,想要以此来换取片刻的安宁,因此从政治上来说,赵构是完全没有决心要与金国对抗的,在金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之下,赵构在政治方面表现出了其极其怯弱无能的一面。

二、从军事上看赵构

北宋虽然为女真所灭,北宋军队亦为女真兵马所打垮,但中原与华北地区的百姓却没有被打垮,自金兵入侵华北地区以来,特别是从北宋政府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之日起,河北河东地区的人民就自动的组织起来抗金,绝不做女真统治者的顺民。

河东人民组成的军队号称“红巾军”,四处拦截金军,拼死保卫自己的家乡与土地,不仅长时间将金军牵制在太原城下,而且曾经几乎攻破金军的西路统帅粘罕的大寨。红巾军由于与金军不断周旋,因此总结出了一些克敌制胜的方法,他们的兵械并不甚精,但他们认为女真兵马毫不足惧,因为只要他们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就能够取得对女真的战争胜利。

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农民起义军 画像

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要南宋政府积极响应,出兵应援,双方进行良好地配合,是完全有可能将金国兵马打败的,并且河北地区的百姓因为长期遭受女真兵马的蹂躏,所以各个抗金队伍形成了以马扩、赵邦杰等人结扎在庆源府五马山上的兵寨为中心的几十万游击队伍。

而且正是因为河东、河北的抗金队伍将女真兵马牵制在黄河以北,才使其无力南侵,赵构才得以在应天府从容登上皇帝宝座,在李纲进入南宋政府后,他选用了此前在抗金战争中有所表现、享有盛名的张所和傅亮分别担任了河北的招抚使和河东的经制副使,要求他们将两地的农民抗金队伍加以组织与领导,李纲的这些策划与部署使得刚刚建立得南宋政权立即有了稳定的态势。

自李公入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朱子语类》卷一三一

南宋政府本可很好的利用北方有利的军事形势,从而扭转局面,但赵构的心中却另有打算,李纲的一些措施与部署与他的想法截然相反。

赵构虽然惧怕金人的军事威胁,但他对农民抗金队伍的力量则显得更加畏惧,在他看来,这些农民抗金队伍若在抗击金人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壮大起来,那么必然对赵氏政权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在李纲一些措施还没来得及全部实施时,张所与傅亮对于河北、河东的农民抗金队伍刚开始着手整编时,赵构指使汪、黄等人已从各方面加以阻挠,他们先后将张所与傅亮的职务解除,并且河北、河东的农民抗金队伍不论如何向他们请求支援,他们都不予理睬。

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赵构在军事上缺乏高瞻远瞩,他没有将金国侵略者视为头号敌人,反而将原本能够配合自己的军事优势当作心腹大患,并且想要借金人之手对其进行剿灭,进而错失了一次难得的扭转局面的机会,可见赵构是个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

三、从历史上看赵构

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大分裂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宋与金、蒙古对峙时期,南明与清对峙时期。在三国时期,曹操拥有北方广袤地区,统治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口,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依然无法消灭蜀吴,终成三国鼎立之势。

南北朝时期的司马睿在琅玡王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黄河以南皆是东晋国土,但东晋皇帝没有丝毫实权,自然不能收复失地,而作为实权在握的刘裕也无法收复北方。

南明与清对峙时期,崇祯皇帝死后,清军入关,当时由于明朝实行两京制,因此南明政府自建立起就拥有完整的政府行政机构与庞大的军队,结果只坚持了十几年,永历皇帝便逃往缅甸。

相比之下,赵构他在面临北方有强敌袭扰,国内爆发农民起义的恶劣形势之下,还是稳住局面,重建了南宋,因此赵构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而且像曹操、刘裕这些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都无法完成统一大业,而且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从南方北伐自古很难成功,毕竟北方中原地区有其强大的军事、财政和政治优势所在,历史上也仅有朱元璋做到了,因此我们自然就不能过于苛责赵构。

对于宋高宗,你真的了解吗?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构

宋高宗赵构 剧照

并且赵构曾被作为人质送往金营,但他不卑不亢,在金营中照常习文练武,骑马射箭,致使金人曾误认为赵构是位假皇子,要求换人,赵构才得以逃离金营,可见其确有过人之处,并非那么懦弱不堪。

而且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上看,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北方胡人的势力就越发膨胀,他们与汉人的文明差距开始不断缩小,并且不断向中原地区靠拢。因此汉人政权一直处在胡人的包围之中,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处于四分五裂的阶段,胡人更是趁机步步蚕食中原疆域,其势力得到不断地升华,从而形成一种胡人愈来愈强的趋势,而赵构在这种趋势下建立南宋,延续了汉人一百多年的统治,将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的时间延后,也算是对汉人有一份功劳。

结语

通过以上所阐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宋高宗赵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表现出了其怯懦卑鄙的一面,他在面对金国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之下,毫无抵抗之心,一心只想以奴颜屈膝换取片刻的安宁,使汉人蒙受巨大耻辱,确实应加以斥责,并且他为一己之私杀害岳飞,令伐金大业前功尽弃,这一点肯定是大错特错的。

只不过赵构能够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稳固的政权,当了35年皇帝,25年太上皇,统治南宋60年,使南方地区得以安定繁荣,在战乱不断地年代缔造出了一个南方的太平盛世,因此也不能说他只是一个单纯的负面人物,他的存在,有其一定的正面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