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太硬,楊敞太慫,唯有張安世在硬與慫之間來回地“試探”

霍光、楊敞、張安世,三個在西漢昭宣時期舉足輕重的大臣,雖然張安世和楊敞能夠升至高位,都與霍光有莫大的關係,但是,他們的身上雖然都有 謹小慎微的標籤,但是在為人處事和行事手法上卻是天壤之別,結局也是冰火兩重天,這中間是否有些必然的聯繫呢?

今天,水一白就來聊一聊他們的故事,看一看他們有什麼不同。

一、霍光


霍光太硬,楊敞太慫,唯有張安世在硬與慫之間來回地“試探”

1、被信任的輔政大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三個人都有著非常良好的社會關係,尤其是霍光,靠著同父異母的哥哥大將軍霍去病很快便成為了漢武帝身邊的近臣,在漢武帝身邊三十餘年,未嘗有過錯,這也是漢武帝對他信任的根本原因。

不過,假使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會順利登基,霍光自然很難會有後來的榮光。然而世事難料,劉據的死,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漢武帝不得不選擇年幼的劉弗陵來作為繼承人。而隨之而來的,輔政大臣的選擇也只能從自己信任的人裡面選,於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幾個人成為了最佳人選。被班固稱為“不學無術”的霍光就這樣,成為了西漢王朝“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首席輔政大臣。

2、霍光的硬

霍光不愛讀書,也不懂得官場上那麼多的權術,他只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人,待人待己都是如此。

他每次出入宮殿、上下殿門時,所停所進都有固定的位置,曾經有官員暗中觀察,竟絲毫不差。這種超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古往今來,都是非常罕見的。然而,這種要求放在自己身上是自律,放到其他人身上,便截然不同了。

當桑弘羊為自己家族子弟向他求取功名時;

當上官安為了女兒做皇后來主動求他時;

當上官桀為了丁外人封爵、封官來找他時;

當燕王劉旦妄圖為漢武帝在諸侯國中立廟時;

霍光都一律拒絕了。

這些並非合理的要求,霍光能做到如此的硬氣,確實非常值得我們稱讚,但是,與此同時,他也在這個過程當中,樹起了如此多的政敵。雖然,最後的結果是霍光勝利了,不過,這種硬氣最後還是由霍氏家族來埋單了。

3、廢立皇帝

隨著上官桀等勢力被打倒,霍光的權勢到達了人生的頂峰。

從公元前80年起,至公元前68年止,共計十二年的時間裡,他甚至成為了西漢王朝實際的統治者,昭宣二帝對他都非常的信任,在他們中間,霍光還廢掉了一個只做了27天皇帝的劉賀。後人對霍光褒貶不一,既有說他“擅廢立,亡人臣之道”者,也有說他“安社稷,天下蒸庶鹹以康寧”者。公正來講,霍光掌權時,西漢的復興是顯而易見的,然而,他行“廢立之事”確實也給後世樹立了一個並不太好的標杆。

4、身死族滅

無論是漢昭帝,還是漢宣帝,在面對霍光之時,都是尊重與畏懼並存的,從始至終,霍光也沒有改變這種局面。漢昭帝曾說“將軍為非,不須校尉”,言外之意,霍光謀反,並不困難;漢宣帝則是“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與之同車,如芒刺在背”。能讓一朝之君有這樣的感覺,足以說明霍光在面對君主時依然是那副並未收斂的硬氣。而霍光的這種霸氣外露的表現,自然而然地也影響到了他的整個家族,這也最終導致了在他死後兩年,霍氏家族便被漢宣帝連根拔起,滿族誅殺。

以至於後來,當漢宣帝憶起往昔功臣,命人畫十一功臣像掛於麒麟閣上加以紀念和表揚之時,霍光雖名列第一位,但也只能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名已經不可見了。

二、楊敞


霍光太硬,楊敞太慫,唯有張安世在硬與慫之間來回地“試探”

1、受霍光賞識

楊敞的曾祖父楊喜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卻因為搶到了項羽一條大腿被封為赤泉侯,楊氏開始起家,不過傳到楊敞的父親楊胤這一代的時候,卻因為獲罪被免去爵位,所以楊敞雖然也有些家底,但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來打拼,太史公司馬遷倒是慧眼識人,早早地便將女兒司馬英嫁給了他。

後來,楊敞受霍光賞識,彷彿坐上了直升機,從其手下的軍司馬起步,後升為大將軍長史,短短几年間又接連升任搜粟都尉、大司農。

2、差點因為慫害了霍光

楊敞的升官被霍光的政敵拿來,成為了彈劾的內容。

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楊敞未立寸功升任搜粟都尉,而從匈奴迴歸的蘇武僅為典屬國”為由,彈劾霍光。按理說,被當槍使的楊敞不管怎麼說都算是既得利益者,站隊霍光總還是應該的,可是他的表現卻險些讓霍光吃了大虧 。

政敵上官桀等人想要加害霍光,這一消息被楊敞的手下稻田使者燕倉知道後,馬上便報告給了楊敞。而楊敞知道後,竟為了自保,不但沒有向霍光彙報,反而稱病回家休養,不聞不問不說。燕倉無奈,只好又去找諫大夫杜延年,霍光才得以化險為夷。事後,燕倉、杜延年都獲封侯爵,而楊敞則因為到嘴邊的“肉”沒吃,所以並未獲得封賞。

不過,大度的霍光倒是也沒加害楊敞,反而繼續提拔他,短短五年之間,楊敞便先後當上了御史大夫和丞相的高位。

3、汗流浹背

楊敞當丞相一年後,漢昭帝便英年早逝了。繼位的劉賀淫亂、不守行為,霍光、張安世、田延年等人便計劃廢掉劉賀,另立新君,而這個事兒還是要讓“百官之首”楊敞來牽頭。田延年自告奮勇,前去找楊敞。

楊敞聽完田延年的話,又一次“慫相畢露”,當場汗流浹背,唯唯諾諾。田延年見狀,氣得當時就去了趟廁所冷靜冷靜。此時,楊敞的後妻(非司馬英)站出來給了楊敞當頭棒喝,“再不速做決定,必當大禍臨頭”。楊敞這才下定決心,率領群臣,當眾上表,控訴劉賀罪狀,才致使劉賀被廢,漢宣帝即位。

4、弘農楊氏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做了這麼件大事,給楊敞心裡留下了陰影 ,僅僅一個多月後,他便去世了。不過,漢宣帝倒是沒忘了他的功勞,追諡他為安平敬侯,加封三千五百戶,由其長子楊忠襲爵。

從此以後,這一支楊氏家族不斷髮展壯大,竟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傳奇家族,即為弘農楊氏。後世的“關西孔子”楊震、東漢末年重臣楊彪、三國時被曹操所殺的楊修、西晉權臣三楊,甚至於隋朝皇族楊氏、武則天之母楊氏等等,皆出自於弘農楊氏。可謂是名人輩出、不勝枚舉。

相較於霍氏短暫輝煌後便被滅族而言,楊敞的“慫”倒是給後世子孫贏得了更多的機會。

三、為人當學張安世


霍光太硬,楊敞太慫,唯有張安世在硬與慫之間來回地“試探”

1、張湯之子

提起張安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還很陌生,但是提起他的父親,倒是赫赫有名,他便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酷吏——張湯。

張安世蒙父蔭由郎官起步,歷任尚書、尚書令、光祿大夫,後受霍光器重,升任右將軍、光祿勳,獲封富平侯。霍光去世後,張安世又接替霍光的位置,成為了大司馬、車騎將軍,兼領尚書事,成為霍光之後的頭號人物,也是漢宣帝用來制衡霍氏力量的重要人選。從漢武帝到霍光、漢宣帝,都對張安世頗為重視,他不但既未因執政者的更替而失去位置,也沒有像楊敞一樣以“慫”保平安,更沒有像霍氏一樣被秋後算賬,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他在為人處事方面有獨到之處。

2、上下和睦

張安世從不刻意表現自己。

每當與皇帝商議大事做了決定以後,他便稱病退出。等到皇帝頒佈詔令後,他才裝做剛收到消息一樣大吃一驚,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曾經參與過決策。

面對求官者,他也不像霍光那樣很硬的回絕。

有一個郎官自認為功勞很大,求他幫忙說好話。他只是說:“你的功勞確實不小,皇上也是知道的,不過,作為臣子,是不應該自已評價長短的。”但是,並未幫忙。不過,如張安世所說的那樣,這個郎官還是很快升官了。

對待下屬,張安世也非常寬鬆。

他任光祿勳時,曾經有郎官喝醉後在殿上小便,負責人想依法處理,張安世卻說:“你怎麼知道不是反水造成的呢?”此事便不了了之。有郎官姦淫官婢,被婢的兄長舉報,張安世也只是“武斷”地認為不是郎官的責任,只是妄告而已,對下屬的維護竟達到了如此地步。

看得出來,張安世不論是對上,還是對下都充分照顧到了他們的利益,既維護到了帝王的尊嚴,也讓手下更願意為他服務,這也是他多年屹立官場不倒的根本原因。

3、理財能手

身居高位的張安世,俸祿自然不少,封地也在萬戶以上,高標準的精緻生活還是有保障的。不過,他平時生活卻非常節儉,他的夫人在家裡也自己織麻,連府裡的七百家奴,也都各有各的手藝,他的家裡猶如一個工廠一般,不斷生產積累,積少成多,家財甚至比霍光還要富有。

所以,張安世雖然家資鉅富,但仍然有廉潔奉公之名。他的子孫也多受他的影響,富平侯也成為難得一見的跨越兩漢的爵位,只不過張安世的後人張純被東漢光武帝改封為武始侯罷了。班固在《漢書》中曾說:“漢興以來,侯者百數,保國持寵,未有若富平者也”,可見一斑。

水言水語

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霍光、楊敞、張安世,他們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人設,有他們安生立命的根本。不過,相對而言,張安世明顯更符合現代人的“胃口”,不但有著非常高的智商,還有超高的情商,更重要的是財商也非常優秀,這是很多現代人都夢寐以求的品質。

在現代中國,有無數的成年人,迫於生活的壓力,不但要做正式的工作,還要利用業餘時間做兼職;即便沒有兼職,也要想方設法的理財,賺取額外財富,讓自己能夠擁有更美好的生活。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關係,上下級關係、同學關係、同事關係、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等等,讓我們像霍光一樣“硬氣”,我們也沒有那樣的資本;讓我們像楊敞一樣“慫”,又似乎讓自己太受委屈;莫不如,學一學張安世的“安世之道”,也許還能讓自己闖出一片新天地。


霍光太硬,楊敞太慫,唯有張安世在硬與慫之間來回地“試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