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为何谋反?

real南得


杨秀清根本没有谋反,杨秀清被杀的根源在于太平天国独特的军政二元体制。

杨秀清上台的一个重要契机便是冯云山被捕,此时太平天国内部非常混乱。杨秀清以天父传言,他和洪秀全变成了父子关系。实际上此时杨秀清的宗教权力是大于洪秀全的,这也为其后来取得政治权力打下了基础。

杨秀清本人能力很强,在洪秀全、冯云山无法主持大局的情况下,迅速扩大了影响力,并击败了其他挑战者。

那个时候洪秀全为了压制杨秀清,他和萧朝贵组成了同盟。当时天父杨秀清、天兄萧朝贵、天王洪秀全成为了决策力量。

不过当时具体的事务主要是杨秀清和萧朝贵、冯云山负责,所以太平天国当时是二元化的领导体制。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称王,杨秀清被封为东王,取得了节制其他诸王的权力。从1852年开始,洪秀全已经将太平天国具体的事务全部委托给东王杨秀清领导,而洪秀全多是在宣传自己的宗教。

由于杨秀清的确能力强,在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实际上已经成了太平天国实际的最高统治权。不过杨秀清在树立和强化自己权威的时候,激起了其他势力的反抗。这也是为什么洪秀全能够除掉杨秀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从名义上来说,洪秀全才是太平天国权力最大的人。

二元制最终导致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被迫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因为这种制度本身存在矛盾,洪秀全和杨秀清本身是君臣关系。可是在杨秀清天父下凡的时候,他们又变成了父子关系。

从个人能力来说,杨秀清更适合做领导人,因为杨秀清军政能力强。但是由于太平天国独特的二元体制,杨秀清从名义上无法掌握政教大权,只能通过天父下凡来维持权力,因为洪秀全才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二者必然最终肯定会爆发矛盾。

前期的时候,有着冯云山、萧朝贵等人的制衡,二者有缓冲的空间。在冯云山、萧朝贵牺牲以后,二人的矛盾百年越来越多多,最终导致内讧的发生。

如果把太平天国比作一个公司的话,洪秀全相当于创始人。随着公司越来越大,创始人洪秀全实际上能力不足,只能依靠其他人管理公司。

杨秀清这个人管理能力强,太平天国在他的手里弄得有声有色。可以问题在于杨秀清比较霸道,权力欲望很强的洪秀全也不愿意放手。最终导致内讧,公司也因此而破产。


历史是什么


对于天京事变,历来大家讨论很多,我觉得,可能有几处不为人注意的信息,对天京事变影响极深。

我认为,杨秀清至少没有在天京事变前后策划谋反。

相反,天京事变,更像是洪秀全趁东王嫡系削弱之时,发起的一次夺权行动。

从金田起义开始,军政大权就在秀清之手;但太平军内部从一开始就山头林立,具体兵权仍在诸王分头把控;

从金田起义之前,洪秀全始终只是一个精神领袖。

金田起义之前,各地拜上帝会逐渐在金田团营,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都带部来团营之时,洪秀全和冯玉祥为了避免清廷关注,并未去金田村,因此,从一开始,就是杨秀清在总揽整个军政大权,洪秀全,只是一精神领袖。

但是,也正因为团营的独特性,实际上,诸部人马,实际上都来自于各王分头把控。比如,石达开所部的客家人,他们在与当地人的不断械斗中不堪其扰,才来团营。在后续征战中,各单位也基本保持其独立性,东王只是协调、指挥各部军事行动,并未深入各部的人事、募兵等事务。

早期的太平军就是山头林立,只是高层之间团结一心,因此整体上团结一致。

因此,拥有军政大权的杨秀清,他的嫡系,也只是他与西王萧朝贵所部。

定都天京,各部实力的变化

在征战岁月,各部长期在一起行动,不管是调兵遣将,还是兵力补充,都能基本保持公平,自不必说。

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杨秀清开始坐镇天京,安排各部力量在外作战。

此时,各部嫡系的力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几次征伐,北伐是败得最惨的。而北伐,几乎派出的就是杨秀清的嫡系。

林凤祥、李开芳,他们都是早年在紫金山追随杨秀清、萧朝贵的嫡系了。在萧朝贵阵亡后,他们更是直接由东王负责指挥。因此, 这支是杨秀清赖以保持相对优势的决定性力量。可惜,北伐失败,全军覆灭了。



北伐失败,削弱了杨秀清嫡系。同时,杨秀清后来严惩支援北伐军的陈世保等人,正是这些人,后来成了攻东王府的急先锋!

太平军发展比较顺利的西征和东征,都是由石达开和秦日纲担任指挥的。他们二人在1853-1856年期间,实力发展得非常迅速。不但新征募了新生力量,而且,在大规模的征战中,与李秀成、陈玉成等非原生的老兄弟(即没有参与金田起义,但也很早加入太平军的兄弟)建立了默契关系。

险些提前覆亡太平天国的间谍案,引发天京城防务的变化

另外,还有一件少人提及的间谍事件,使得天京城的防务发生了巨大变化。

太平军攻取天京后,洪秀全的表哥钟芳礼开始在天京开设了织匠营,就是纺织来供应天朝。此时,一个叫吴伟堂的人获取了老钟的信任。这哥们建议把该营分成五军,各军军长都由南京本地人担任,七搞八搞,拉扯了两万多人。后来,又不断添置染房等单位。一方面,他们借此获得了出入城门的关照,又内送人逃亡,被称为“人民救星”,又外带间谍入城。他们挑动湖南籍的水兵和东王府私斗,又借机结党太平军士兵。

他们串联江北大营一起起事,里外合应时,因联络误期而失败。

说到宫斗和谍战,给宫廷洗衣服、造衣服的都是高手。

此时,太平军调查后发现,守城的半数太平军士兵,都加入了该“结党”。

此事,影响非常坏!太平军意识到天京城防的危险形和严肃性。于是,他们不再信任“新兄弟”担任天京城防。

随后,以北王韦昌辉负责天京防务,加强间谍查处和城防。

至此,韦昌辉系已经具备了在天京城内反杀东王的军事力量。

“逼封万岁”扑朔迷离,但天京事变前,东王主动调嫡系力量出天京作战,主动削弱自己在天京城的力量。

逼封万岁的事情,历来有争议。

有观点认为,记载逼封万岁的文件,多来自于清朝方面的文件,以及李秀成自述(经曾国藩修改,且秀成当时级别不够高);而石达开的自述则没有提过“逼封万岁”。

各种观点如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个人不发表意见。

但是,1856年,天京事变前不久,杨秀清还调杨辅清等人外出作战,可见,对于天京城内微妙的军力对比,杨秀清是缺乏危机感的。

难道,杨秀清一边去逼天王摊牌,一边削弱自身的保卫力量?

造不造反不碍事,你被抓了,只能说明你的力量不足了!

因此,我认为,天京事变,对内,在于杨秀清在天京城的力量已经严重削弱;对外,在于杨秀清已经得罪了石达开、秦日纲等统兵大帅。

因此,洪秀全诛杀杨秀清,实在是顺风顺水,没有悬念。

只是,不断得罪实力派,不断削弱自己嫡系,如此杨秀清,真的是处心积虑要谋反的人吗?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先来介绍所谓杨秀清谋反的大背景。

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广西发动农民起义。

1853年,太平军攻下江宁(今南京),洪秀全决定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1856年11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和其二万多名部下被杀,随后又有韦昌辉、秦日纲、陈承镕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至此太平天国领导班子中除洪秀全外,全部出局,一时天国的理论和信念在中下层军官士兵中开始动摇,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直至1864年天京被曾国荃攻破,太平天国灭亡。

太平天国组织架构

先来看下太平天国的权力架构是怎么形成的。

最开始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传教,吸纳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广西客家人加入领导班子。

于是太平天国领导中央形成了广东帮和广西帮两个不同的组织,并且有明确分工。

广东帮头目洪秀全作为拜上帝会的精神领袖,象神一样的存在,象西方的教皇一样,也类似内阁制的总统一样,没有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领袖。

广西帮头目杨秀清负责军政事务的规划和协调,是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人。

冯云山负责两个帮派之间的协调工作,但自从冯云山战死后,两帮派之的平衡被打破,两派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

自从太平天国占领天京后,太平天国中央集团认为大事已定,心态发生变化。

洪秀全想摆脱精神领导的约束,主导太平天国的军政大事。

杨秀全想摆脱洪秀全的虚拟领导,完全控制太平天国。

但两人都明白天国大局的平衡不能随便打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巨变。

根据许多资料证明杨秀清并没有谋反的必要和可能性,他和洪秀全有共生关系,他执政打仗做实事,洪秀全做精神领袖。两人反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天京领导集团内部关系比较微妙的时候,广西帮内部发生了分裂。

因为各种原因(其它历史资料上都有在些就不再多讲,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找来阅读),广西人韦昌辉、陈承镕等人受到了杨秀清的处罚,心中怀恨。

因为洪秀全不用处理政务,为保持精神领袖的神秘性,引发教众的崇拜感,所以从不出宫。宫外联络、事情汇报和各王之间的协调由陈承镕负责。

而发难告密挑动洪秀全对杨秀清起杀机的是陈承镕,为韦昌辉顺利袭杀杨秀清提供条件进行内应的是陈承镕,参与扩大屠杀决策的也有陈承镕,最后伴同韦昌辉、秦日纲被天王处死的还是陈承镕。

也就是说陈承镕一手导演了这幕悲剧,玩火者自身也被停不下来的大火葬送,成为悲剧角色中的一员。

历史再次证明,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打破的,危机也常从内部开始,也多为最亲信的人物所发动。

天京事变中的大屠杀

具体资料由一欧洲人提供,当时秦日纲亲信部属爱尔兰人肯能后来有口述记录资料,他是当时事变的参加者和目击者,又脱离清方或太平军管辖,以自由的身份较客观地发表这些消息,这样的史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具体细节大致如下:

杨秀清有一心腹部将为其亲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韦昌辉回兵勤王,一则保护其自己生命,再则以诛灭谋篡位者。

爆发内讧的导火线是“一心腹部将”告密。这个“心腹部将”是谁?肯能明确指明:“即他们教外国人称为‘第八位’者”。

而被外国人称的"天国第八号人物"就是后来洪秀全下诏处死的三个“叛爷”之一的陈承镕。

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原来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

天京事变前后实在再没有任何其他人的权位能超过佐天侯陈承镕的,顶天侯秦日纲被称为第七位,佐天侯陈承镕被人私下称为“第八位”。也是因为陈承镕是洪秀全身边的人,虽然权力不大,但要协调宫内外事务和各王关系,身份自然高别人一等。

据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写的《李秀成自述》记载杨秀清在作风上过于“威风张扬”,对人“威逼太过”,以致朝内不少人“积怨于心,口顺而心怒”。无独有偶,陈承镕大概也是“口顺而心怒”的一个。

陈承镕曾先后在洪秀全和杨秀清身边工作过几年,了解洪杨之间的互相猜忌已非一日,而且十分了解两个人的性格,借刀杀人是有机会的。收集杨秀清张扬跋扈的材料和进宫的机会面奏天王是最方便合适不过的,自然会使洪杨之间的矛盾顿时激化。

况且天京军政事务由杨秀清处理,城门防务也由杨秀清负责。负责诛杀杨秀清的韦昌辉、秦日纲等人若无朝内高人接应,根本进不到京城。而陈承镕作为洪秀全身边的红人,自然有这个权力和便利。

肯能所说:“两个高级首领排班第七、第八者”同时伏诛,和德兴阿奏折所说“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镕”同时诛死,两份资料对照,足以证实“第八位者”即佐天侯陈承镕,已毫无疑义了。同时证实陈承镕绝对是天京事变中的重要人物,韦昌辉、秦日纲从前线秘密回来,陈承镕内应,里应外合,而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主谋、告密、内应、策划大屠杀的主使就是陈承镕。

一个看起来并不是特别显眼的小人物就这样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历史走向!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这场事变,只是洪秀全为了清洗广西人,为广东人执政打基础,而陈承镕在中间只是当了导火索。

天京事变中,杨秀清死后,韦昌辉死,秦日纲死,陈承镕这个告密者也最后成了牺牲品。

至此广西人全部出局,只有石达开还在世,但石达开已被洪秀全架空,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弟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

但到这个时候洪秀全已控制天国局势,对他威胁最大的广西势力已被大大削弱。


新知传习阁


杨秀清真的是篡权夺位的野心家?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篡位者?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使下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杨秀清的被杀,直接决定了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

那么,杨秀清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流传得最广的说法有几点: 一是杨秀清专权,飞扬跋扈。二是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三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

然而,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杨秀清这个造反的黑锅究竟要背多久?这个太平天国权力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究竟有多悲哀?


一 杨秀清的功绩不仅仅在“天父下凡”挽救了拜上帝教,杨秀清是拜上帝教的早期教主

1847年,冯云山率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捣毁甘王庙被当地团练王作新抓捕入狱。拜上帝教群龙无首,准备作鸟兽散。

机智的杨秀清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好戏。拜上帝教避免了分散的命运,杨秀清也从此步入太平天国领导核心。

对这次“天父临凡”事件的影响,杨秀清后来在《天怜迈理书》中所说:“当其时奥迢兄弟姐妹多被妖人恐吓,若非天父下凡教导作么恐伊等心无定见,安得不忘却奥迈,差入鬼路乎?”(《近代史丛刊·太平天国》)

在冯云山入狱后,杨秀清带病多次深入教众之中,救济教众、扶危帮困,拜上帝教徒都称其为“禾乃师”、“赎病主”。因此,有大批的农民加入拜上帝教。拜上帝教的人数在冯云山入狱时,仅有2千余人。冯云山出狱后,拜上帝教人数已经达到了1万多。


二 洪秀全回到紫荆山后,杨秀清借助“天父临凡”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

不久之后,冯云山出狱。洪秀全也从广东回到了紫荆山。然而,对于这个在紫荆山呆了没几天的外来户洪秀全,拜上帝教徒们根本不买账。在拜上帝教徒眼中,冯云山才是灵魂人物,其次是得到“天父”垂怜能够代替“天父”发言的杨秀清。

就在此时,杨秀清主动为洪秀全正名,多次借助“天父临凡”来证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

例如:杨秀清对教众说道:“天父生全为尔主,何不尽忠妄修前?”又“天降尔王为真主,何用烦愁胆心飞?”,在金田起义之后,杨秀清又借“天父临凡”说道:“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听,尔等要真心扶主顾王,不得大胆放肆,不得怠慢也。”

洪秀全的地位就是杨秀清这样一次次的“天父下凡”奠定起来的,杨秀清对洪秀全、对太平天国一心一意。如果他真的要篡权,为何还要把地位让给洪秀全?自己凭借着“天父代言人”的身份和在教众中的影响力,做个名副其实的教主是轻而易举的。


三 杨秀清逼封“万岁”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阴谋,子虚乌有

对杨秀清“逼封万岁”的这一说法,明显存在着很大漏洞。要将其作为杨秀清篡位的证据,显然不足。

杨秀清逼封万岁最早出现在《李秀成自述》,“因东王天王实信,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史料记载这样的说法。

那么,杨秀清真的逼封“万岁”了吗?显然是没有。

为何没有?因为没有必要。

太平天国的“万岁”主要是辈分排序而非地位排序,在永安封王的时候。按照年长,洪秀全称“万岁”、杨秀清“九千岁”,萧朝贵因为是洪秀全妹妹的丈夫,因而排在第三,往后诸王依次递减。

杨秀清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去逼洪秀全,杨秀清拥有“天父临凡”,关键时刻他就是洪秀全的老爸,这样的待遇还封个有名无实的“万岁”干嘛?


四 杨秀清廷杖洪秀全是张冠李戴,被打的对象其实是韦昌辉

杨秀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痛打洪秀全,让洪秀全颜面扫地。这个也是一大误传,杨秀清打的人其实是韦昌辉。

那么,杨秀清责打洪秀全的历史资料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段史料出自《天父下凡诏书》,(《丛刊·太平天国》第一卷),据载“北王与众官伏地下,一齐哭求天父开恩赦有我主应有之责,小子等愿代天王受杖”。但“天父”不许,直至洪秀全认了错,伏地等候杖责后,才得以赦免。”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杨秀清借“天父下凡”要杖打洪秀全,韦昌辉等趴在地上愿意代天王受罚。杨秀清不准,于是天王只得被打才被宽恕。

然而,事实是1853年夏天,天京发生“水营事件”,北王韦昌辉派遣北王府右二承宣张子朋赴湖北筹办粮食,张子朋到水营封船时,依仗权势,无理责打水营官兵,引起军士忿怒,众水营兵准备投降清军。杨秀清闻讯,立即驰赴水营抚慰众兵将,到北王府将韦昌辉杖责数十,将张子朋杖责一百,从而稳住了军心,使水营得以不叛。

与传言杨秀清飞扬跋扈、弄权欺君相反的是,真正的杨秀清却是一心一意以天国基业为重,曾多次劝诫洪秀全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多次为太平天国基业着想。

然而,天京事变后,杨秀清就成为了篡权夺位的代表,并且这个黑锅一直背到了现在。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篡位者,这不是很明显了吗?你们认为呢?


稗史候说


首先,杨秀清在冯云山被抓的危急时刻,通过天父上身的把戏挺身而出稳定了人心和局面,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拜上帝会的事业,功在社稷。相反的,洪秀全此时却逃跑了,试想就此事杨对洪能没有看法?

其次,杨秀清可以说是个天生的军事家,太平军初期势如破竹与其军事指挥得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太平军中有很高的威望。洪秀全几乎是坐享其成,每攻下一城,洪把兴趣全放在找女人上了,杨对洪自然会越来越厌恶,人之常情。

再次,杨秀清才干远在洪秀全之上,建国首功非杨莫属,洪秀全论功劳连冯云山也不如,因此杨打心眼里不服洪秀全,这一点从杨经常假托天父之名胁迫洪秀全就可以看出来。

最后,杨秀清尽管功劳、能力以及威望远超洪秀全,言语上对洪也颇有不敬,但他没有谋反,倒不一定是他没这个想法,而是他过份低估了洪秀全,所以不急于谋反,疏于对洪的防范,因此得了个身首异处、祸灭九族的下场。要是杨秀清真的先动手谋反,倒霉的恐怕就是洪秀全了。


滚蛋吧猪队友


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一直到杨秀清被害,从来都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杨秀清谋反。


天京事变中杨秀清是受害者,真正在天京事变中谋反的是韦昌辉,但是韦昌辉并不是在杀杨秀清的时候谋反的,而是在杨秀清遇害后谋反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中一场较为争议的事件,有的人认为杨秀清死有余辜,也有人认为洪秀全杀了杨秀清,是断了太平天国发展的希望。

从天京事变中杨秀清的表现来看,杨秀清对于韦昌辉带兵回京丝毫不知情,也没有任何防备,根本就不存在谋反的情况。


杨秀清的身份地位也不需要谋反,杨秀清本身就是九千岁,是太平天国名义上的二号人物。而在实权上,杨秀清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一把抓,是太平天国实权最大的一个人。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开始,杨秀清就开始大权独揽。

杨秀清能够大权独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萧朝贵战死,萧朝贵在世的时候,杨秀清和萧朝贵共同掌管大权,萧朝贵脾气暴躁,杨秀清也比较怕他。


然而在萧朝贵战死后,太平天国内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了,本身同掌大权的东王和西王只剩下杨秀清一个,所以杨秀清就成为了太平天国内的实际统治者。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洪秀全不过问朝政,从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几乎一直不理朝政。在杨秀清和洪秀全共处的三年时间里面,洪秀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宫里纵情享乐,偶尔看到杨秀清送来的奏章,不管好坏都照例批准。


洪秀全的懒政是杨秀清专权最大的原因,到了1856年的时候,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已经是大权在手。无论是翼王石达开,还是北王韦昌会都不能撼动杨秀清的地位。这时候杨秀清也开始谋求更高的地位,他要求洪秀全封自己做万岁,而且还多次假装天父下凡,在宗教地位上超过了洪秀全。

这一时期的洪秀全基本被架空,除了名义上的天王称号之外,洪秀全在朝廷内部并没有自己的亲信,甚至连自己的嫡系军队都没有。洪秀全想了除掉杨秀清,也需要去找石达开和韦昌辉帮忙才行。


杨秀清长期依仗着自己实力强大,一直不把韦昌辉放在眼里,还当众侮辱过他。在听到洪秀全的调令后,韦昌辉立刻带兵进入天京,趁着杨秀清不防备将他全家杀害。石达开同杨秀清没有多少矛盾,指责韦昌辉滥杀无故,结果韦昌辉杀死了石达开全家。

石达开在逃出城后,受到了杨秀清就旧部的拥戴,带领大军讨伐韦昌辉。韦昌辉看到情况不妙,在京城造反攻击洪秀全。最终洪秀全平定了韦昌辉叛乱,石达开进京总理朝政,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天京事变才告一段落。


纵观整个天京事变,杨秀清都是一个受害者,他甚至连自己为什么被杀都没有弄清楚。而在杨秀清被害后,太平天国缺乏了一个有力的统帅,实力大大衰退。


历史总探长


1851年,金田起义之后,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分封东、南、西、北、翼五王,其中东王杨秀清管辖其他四王,人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他帮洪秀全历经磨难,打下了半壁江山,深得洪秀全赏识和信任。然而这样位高权重的一位领袖为何最终还是难逃谋反命运呢?其实这与他的见识和野心是分不开的。

一、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谋利,惹恼洪秀全,被逼谋反

1848年,洪秀全的另一心腹冯云山因捣毁庙宇而锒铛入狱,洪秀全想去营救,却苦于没有对策,手足无措。这时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的旁门左道营救出被官府抓捕的冯云山,使得洪秀全对他信任有加。

后来,杨秀清又利用“天父下凡”,识破了军师周锡能想与清兵里应外合,攻打太平天国的奸计,不仅破坏了清兵的计划,也令太平天国内部士气大增。

自此杨秀清一发不可收拾,多次借天父之名行事,排除异己。

1856年,杨秀清攻下江南,又为太平天国立下大功后,利用“天父下凡”,妄想洪秀全将其“九千岁”称号改为“万岁”,这次,太平天国的成员并不买账,纷纷告发杨秀清有谋反之心。情势所逼,杨秀清骑虎难下,只有谋反。

同一个手段多次重复利用,不知变通,导致杨秀清失去民心,被逼谋反。

二、杨秀清功高盖主,妄想坐第一把交椅

杨秀清卖碳出身,一无所长,但在军事指挥方面极有天赋。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江南江北事件了。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江北两营,企图剿灭太平天国。作为军事指挥的杨秀清,率领教众顽强抵抗,历时三年,成功摧毁江南和江北,赶走清兵。

太平天国这群未经培训的草台班子,却打败了训练有素的清兵,实属难得。

这次成功使得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一时风光无限。杨秀清为太平天国立下的汗马功劳,连天王洪秀全都要望其项背。

得意忘形之下,杨秀清并不安于现状,也想一尝老大的滋味。因此谋反的火苗便大有燃烧的趋势。

杨秀清自恃功高便想取洪秀全而代之,企图登上帝位,野心十足。

话说杨秀清不过是卖碳出身的一介布衣,自从加入太平天国后,其军事指挥才能便如鱼得水般充分发挥出来。洪秀全就像一个伯乐般,找到了杨秀清这匹千里马。

然而,“千里马”和“伯乐”之间,并没有就此亲密无间地合作下去,而是嫌隙纵生,以致太平天国最终覆灭,满盘皆输。如若他们相互赏识,共同进步,或许,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不请自来,谢谢。

杨秀清没有谋反啊。当时的无论野史还是正史貌似都没有记载他谋反了吧。

估计题主把杨秀清“代天父传言”要求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看做是谋反吧。

不可否认,杨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军事才能,调兵遣将的本事在诸王当中出类拔萃,更重要的他还有一项其他诸王没有的本事,就是“代天父传言”。按道理来说,已经和天王平起平坐了,甚至在关键时候地位还要高于天王。而正是这一点,天国领导层内部设计的这一套制度,使得杨秀清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尤其是占领天京之后。

那么,杨为什么要求洪封他为万岁,要和洪平起平坐呢?甚至这种“要求”明显有着强迫的意味在。在一些很重大的时刻,东王(二把手)已经可以对天王(一把手)发号施令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使自己的地位更进一步,那么想过没有,这样做,将置天王于何处?在天国至高无上的权威中,杨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个配角,无法替代天王的地位和作用。杨秀清的这种要求,可以说比直接的叛乱还要严重。

无疑,杨秀清被胜利冲昏头脑,无意间把自己的作用夸大。居功自傲。不计后果,没有想到或很少想到这样做产生的负面影响,沉迷在洋洋自得的幻想当中。另外,部下的别有用心的怂恿蛊惑。最后咎由自取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也不鲜见。

东汉某年的董卓,这位东汉末年的乱世剑雄,在战乱当中崛起的军阀头子,当时也是位高权重,气焰嚣张,最后结局也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政敌刺杀的。

民国初,臭名昭著的袁世凯称帝的闹剧。

想一想是不是和杨秀清有些相似呢。


壹论语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为何谋反呢?其实杨秀清根本没有谋反啊,他只是想把自己已经大权在握的势力稳定下来而已。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的老大是洪秀全,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所以他没有称皇帝,这也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奇葩。

而在太平天国草创阶段,因为和洪秀全一起传教的冯云山被清军抓走,当时洪秀全亦不在,群龙无首,教众人心不稳,为了让大家齐心协力,杨秀清就装神弄鬼,说自己是上帝附体,借自己为大家传言,一下子就稳定了军心。

后来和杨秀清一样,萧朝贵也弄起了这个把戏,说自己是耶稣下凡。

这两个人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一下子就取得了超过洪秀全的地位,因为一个是他爹,一个是他哥,都比天王厉害。当然,这个只有在附体时才管用,不能总来玩。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九日(1852年9月12日),西王萧朝贵在长沙战争中中炮负伤,不到一个月,因伤势过重身亡。萧朝贵一死,也算是老天爷帮了洪秀全一个大忙。

杨秀清谋略过人,但在攻下南京,东征西讨,立下大功之后,野心也确实膨胀。他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永固,所以用上帝附体的方式,强迫洪秀全到自己的东王府,封自己为万岁,而且子子孙孙都是万岁。

这是洪秀全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洪秀全暗地里修书两封分别交给身处江西的韦昌辉和湖北的石达开,称杨秀清谋反,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二人率兵回天京勤王,最后天京事变发生,杨秀清及其部属全部被杀。

所以说,杨秀清没有谋反,只是以谋反的名义被杀掉。


倪说历史



东王杨秀清“谋反”,大家注意一下这里的谋反可是带有双引号的。因为东王杨秀清并没有人们所普遍认识上的“谋反”,而他恰恰是太平天国的一代忠良之士。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有其根据的!

1.出生凄凉,懂世人疾苦

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5岁之时丧父,9岁之时丧母,他好心的伯父杨庆善将他抚养成人。成年后的杨秀清无田可耕,然后便以卖炭谋生。其卖炭的钱还换不来一口稳定的温饱,在某一次翻山越岭卖炭的途中,他碰到一位饿昏晕倒在地的老妇人,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极少的干粮喂给了老妇人,而他自己忍受着饥饿继续长途跋涉去卖炭。如此懂得世间疾苦的杨秀清怎么会说他太平天国时期“谋反”呢?

2.有勇有谋,惹小人眼红

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以及出于自身难以存活的基础之上,杨秀清毅然加入了拜上帝教。在拜上帝教组建的初期,由于地主势力的迫害,冯云山被抓入狱,正当广西拜上帝教面临瘫痪之时,杨秀清巧借“天父”下凡稳住了信教者的心。1851年,杨秀清还假借“天父”下凡捉拿与清政府勾结的奸细周锡能。除此之外,从1851年的金田村起义到1856年突破清军江南大营的包围,杨秀清可谓是立下硕硕战功,当时的他可谓是太平天国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实质性的首领。如此有勇有谋之人,怎么不会惹“小人”洪秀全眼红?

3.忠心为国,“你”却享淫乐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这一定都原本是打算整顿军队、休养生息,以确保有十足把握推翻封建腐朽的清政府。可是事与愿违呀!自太平天国定都以来,天王洪秀全却不怎么关心政务,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去享受其富贵和淫乐。当时的天王府邸其豪华程度可谓是远超慈禧太后的寝宫,并且天王府基本上都是女眷,据被俘虏的太平士兵说:“当时的天王府经常能够听到其妇女的淫乱之声。”足可见洪秀全的昏庸无能!杨秀清故意“天父”下凡让他称自己为万岁其实并不是谋反,而是不想眼看他断送了太平天国一路打下的江山社稷,所以不得已而为之。试想一下,倘若杨秀清真的要谋反,当时的他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领袖,完全可以干掉洪秀全,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可想而知,杨秀清是多么的忠心为国,只是洪秀全不懂其自身的昏庸罢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东王杨秀清和天王洪秀全这两支太平“独秀”的历史故事至今都在被人们津津乐道,我们学习它就是要懂得其中之事故,学会其中之道理。

(爱生活,爱历史。祝你一切安好!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