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從黃巾起義開始,諸侯開始割據爭霸,大家都知道,諸侯之戰,除了需要優秀的統戰指揮之外,

還有馳騁風雲的猛將和運籌帷幄,出謀劃策的謀臣,當然也少不了衝鋒陷陣的戰兵。然而,在三國時代,湧現很多強大的戰兵軍團。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虎豹騎之外,還有哪些呢?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丹陽兵(徐楊之地的勁旅)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陶謙

這是陶謙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陽人,作為徐州的老軍閥,陶手中雖然沒有好的戰將,但是握有一支精銳的“丹陽兵”因此也可以對抗曹操這樣的大鱷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

劉備增援陶謙的時候,陶謙贈送了數千丹陽兵給劉備。後來隨著劉備轉戰千里的部隊,就是這支精兵。其餘的丹陽兵則在曹豹指揮下誘發了呂布奪徐州的戰爭,估計後來呂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陽勇士。但是顯然還有少許殘留在當地的丹陽兵,他們成為好生食魚鱉的廣陵太守陳元龍部下,就是這點兒丹陽兵,後來竟然擊退了小霸王孫策的渡江攻擊!從劉,呂與曹操的激烈戰鬥看,基本就是一支廓爾喀僱傭兵(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而且對僱主非常忠誠

),能征慣戰,吃苦耐勞,有項羽子弟兵之風。

陷陣營(飛將亂舞的王牌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高順

陷陣營是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

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說到陷陣營就不得不說說它的主帥高順,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以忠誠聞名,呂布被平滅之後,一言不發而引頸受戮,這在反覆無常的呂布陣營中頗為罕見,曹操對呂布手下無法勸降而殺的也只有他一人(陳宮是因為深知曹操底細,不能不殺)。呂布的確沒有帥才,對高順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陣營的戰鬥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呂布的悲劇,也是這支精兵的悲劇。

白耳兵(劉備最後的部隊)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陳到

三國時期蜀漢的精銳部隊,也是劉備麾下的近衛軍,白耳兵兵種屬於重甲步兵,陳到統帥,此軍曾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後又鎮守蜀漢東部,立下赫赫功勳。白毦兵的指揮官陳到,陳到,汝南人,在劉備在豫州時成為劉備屬下,隨劉備轉戰四方,名位常亞於趙雲,都以忠勇著稱。 蜀後主初期(223、224年左右),陳到被任命為護軍、徵西將軍,封亭侯。 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欲移軍漢中,於是在永安駐守的李嚴移屯江州,留下陳到駐守永安。陳到被任命為永安都督,仍歸李嚴統管。諸葛亮在與兄諸葛謹的信中提到

"陳到所督,是先帝帳下的精銳,蜀國的上等部隊。"

《三國志》稱

"徵南(趙雲)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這裡的"統時選士,猛將之烈",指的是統率挑選的白毦兵,個個都是猛將之流。白毦兵曾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劉備猇亭戰敗以後,陳到親率數百白毦死士擊退上萬東吳追兵的數次進攻,為劉備敗退白帝城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可以看出這支白毦的戰鬥力之強悍。白毦兵是蜀漢的主力部隊,且守衛蜀漢東部大門。

陳到這位蜀國猛將在《三國演義》裡面居然連名字都沒有,實在奇怪,因為他本來是劉備帳下僅次於趙雲的悍將,這可能是因為羅貫中給蜀國寫出的猛將之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史實,只好委屈陳到了,另外陳到在歷史上“名位常並趙雲,俱以忠勇之將稱”,有了一個趙雲已經夠典型,羅貫中可能在構思的時候將二人合併了,於是演義中陳到的威猛只好在趙雲的影子裡閃現了。

虎豹騎(曹魏王牌)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曹純

關於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部隊,《三國演義》裡幾乎沒有提及,倒是《三國志》裡有所記載。首先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將領,虎豹騎歷來由曹氏將領統帥,由此可見其重要

《三國志·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其精銳可見一斑。

關於虎豹騎統領,根據《三國志 卷九 諸夏侯曹傳》可知比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稱為八虎騎。即 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

雖然關於"虎豹騎"參加戰鬥的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騎的戰績。首先是在建安九年,與袁譚的南皮之戰中,曹純"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袁譚死於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之手。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又是

曹純率領"虎豹騎"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于蹋頓的首級。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時,曹純"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說,長坂坡之戰中長途奔襲打敗劉備的也是"虎豹騎"。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與馬超作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擊破西涼馬超軍團的還是"虎豹騎"

白馬義從(精銳輕騎)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公孫瓚

白馬義從原指跟隨公孫瓚的那些善射之士,後公孫瓚在與胡人的對戰中,深深的感覺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為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因而得名--白馬義從。有資料記載,趙雲最開始就是白馬義從的一員。

史實:“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因虜所忌,簡其白馬數千匹,選騎射之士,號為“白馬義從”。”

先登死士(攻城戰敢死隊)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麴義

先登死士說的是先登上城樓的部隊。先登死士只有800人,由軍閥袁紹手下大將麴義統帥。先登死士的經典之戰,就是打敗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界橋之戰,這八百"先登"在袁紹大將麴義(不要看不起被演義忽視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現比所謂的"河間四將"還搶眼,後來因為居功自傲,被袁紹殺死)率領下竟然擊敗公孫瓚的"萬餘"騎,其中還包括精銳的"白馬義從"! "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陷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史書中寫很明白,這八百人"曉習羌鬥",也就是熟悉"騎鬥",在公孫瓚騎兵衝來時他們躲在"楯下","未至數十步"時一起衝出,用千張"強弩"射垮了公孫瓚縱橫北地的"控弦"。 附帶說一下曾經被袁紹寄予

厚望的張郃"大戟士"面對被麴義擊敗的2千騎兵時,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最後還是麴義來救了袁紹 。麴義先登--輕騎兵的剋星。

無當飛軍(蜀中精銳的山地“僱傭”部隊)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蠻夷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無當飛軍由於山地作戰的特點,常被用於討伐叛亂少數民族,也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核心精銳。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最後一任統帥是張嶷。張嶷身先士卒,最後與無當飛軍一起戰陣亡。在諸葛亮主持下,蜀國不惜本錢,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這就是無當飛軍的來歷。這支軍隊的成員到達蜀郡以後,就成為蜀國的軍戶,世代為蜀國當兵為生,成為職業軍人。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王平

街亭之戰因為馬謖的失誤而全軍潰敗,打斷後的正是王平率領的僅一千人飛軍,擊鼓虛張聲勢迷惑敵軍,成功的掩護其他各部撤離戰場,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試鋒芒,而後王平被任命為討寇將軍,領五部(是為飛軍),兼當營事(日常軍事事務),加拜參軍。開始成為諸葛亮核心精銳,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自與司馬懿對峙於祁山。司馬懿命張郃領軍攻打南圍王平。在王平及其無當飛軍的堅守下,張郃不能取勝。此一戰,《漢晉春秋》和《三國志》中都有提到。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張嶷

無當飛軍的結局極為悲壯,那是姜維北伐中的第七次(公元254年),為了掩護主帥退卻,5000飛軍在末任軍官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殺敵輩之",與兵力二倍於己的魏軍同歸於盡,而張嶷本人也實現了他"殺身以報"的承諾。之後,雖然還有飛軍之名,並且在防守陽平關等戰鬥中有所表現,但作為一個整體的無當飛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青州兵(名不副實的精銳)

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黃巾軍主力無條件向曹投降(不是戰敗投降)。投誠後的青州黃巾軍,連家屬在內共計百餘萬人,其中數萬身強體健者,被曹操編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青州兵"。曹操收服了30多萬身體強壯者,編成了"青州軍",是史書的一個缺乏詳細考證的地方。 事實上向曹操投降的黃巾人眾共有100萬左右,其中黃巾軍數量上為30萬,不僅有青壯男子(即後來青州兵的主體),還有老弱士卒和年幼的"娃娃兵",鑑於之前進攻徐榮失利以及所募

揚州兵反叛的前車之鑑,曹操將士卒的戰鬥力和忠誠放在首位,青州兵戰力剽悍所向披靡且如牙兵衛士般只效忠於曹操一人即是其證。可以想見,青州士卒一定經過了頗嚴格的選拔,最終有數萬人被編為正式軍隊建制,為打消士卒後顧之憂同時建設較為穩固的後勤基地,其餘人眾,包括青州兵的家屬被安排屯田,為軍事提供糧草保障。

虎賁軍(沒落王朝的宮廷禁衛)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袁術

主帥袁術,變遷:消失,後曹操仿舊制重建虎衛(賁)營,後演變成中領軍,即曹魏精銳五營:武衛、中壘、中堅、驍騎、遊擊中的武衛、中壘、中堅營,袁術當初指揮漢庭的精銳虎賁軍,這也是他想當皇帝的資本。漢武帝時期,取軍中遺孤與各將官子孫統為一軍,號為虎賁軍,立虎賁校尉為軍事長官。虎賁軍不受任何人節制,僅全權受命於皇帝一人!

虎衛軍(虎賁雙雄)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典韋

曹操擁立獻帝后組建的軍隊,由典韋,許褚帶領,這些禁衛軍也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勇士,十分精銳。這支軍隊可謂是戰功赫赫,多次救曹操於極度為難之中。其戰鬥力之強悍無需質疑,碰到征戰的時候,常常率先衝鋒陷陣。典韋宛城護主時,手下十多個校尉“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而許褚的手下很多都是最初跟隨他一起投軍的俠士,隨軍征戰,軍功赫赫,不少人後來都得到了封賞和提拔,成為將軍,甚至獲得封侯。虎衛軍並不是用於衝鋒陷陣的那一類部隊,而是曹操的侍衛隊,就像是保鏢一樣。在《三國志·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中記載:

“……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從徵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許褚

在這裡可以看出,在正史之中有“虎士”的記載,所謂“虎士”也可以理解為虎狼之士,即武藝高強之人。這些虎士都是由許褚統領的,而許褚後被封為虎衛中郎將,“虎衛”之稱便由此傳開。由此可見,演義中的虎衛軍就是由正史之中的“虎衛”之稱演變而來,大抵上應該算是演義作者的創作而賦予了這隻由“虎士”所組成的侍衛部隊以“虎衛軍”的稱號。

大戟士(袁紹部隊中的精英部隊)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張郃

大戟士屬於重裝步兵,統帥是張郃,是袁紹部隊中的精英部隊,每個士兵都配備著大戟和重甲,而每個大戟士都是百裡挑一的精銳。是袁紹跟公孫瓚相抗衡的一支精兵,可惜在與公孫瓚的戰鬥中遇到了以弓馬見長的白馬義從,反而被白馬義從給剋制。

飛熊軍(魔王的利劍)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李傕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胡車兒

飛熊軍是中董卓的私人精銳部隊,旗幟上繡有肋生雙翅的飛熊圖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將李傕、郭汜、張濟、張繡等人統領。飛熊軍全部是由西涼軍中的精英和能人異士組成,如董卓軍中的胡車兒

,據說其"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飛熊軍裝備十分精良,擁有西涼鐵騎和經常與外族作戰的西涼將士,戰鬥力十分強。

西涼鐵騎(一騎敵曹魏)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馬超

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掃平六國,唐太宗得之,便虎視天下。

馬超憑藉西涼鐵騎的威猛,與曹操六戰渭水,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可見西涼鐵騎戰鬥力之強悍。劉備真正有實力入川自立地盤的決定因素就是得了西涼馬超和西涼軍團

西涼鐵騎的作戰彪悍、兇狠、尤其適合沙漠戈壁的長距離持久奔襲作戰,這也與涼州人的特質和大宛馬的特質有關,古說"涼州大馬,橫行天下",從涼州東漢雷臺漢墓出土的涼州鐵騎方陣看,確實如此。西涼鐵騎是蜀國最具有攻擊力的騎兵部隊,東漢蜀國的三大精銳之一。這支軍隊是蜀國五虎上將之馬超率領下的重甲騎兵,乃是蜀國驍勇騎兵軍團,令敵人聞風喪膽。周身精鋼鐵甲的西涼鐵騎,攻擊力不俗,防禦力更是強悍之極。

幷州狼騎(逍遙津死士)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呂布

呂布曾經是執金吾丁原義子,任漢朝的虎賁中郎將,直接統帥漢朝最精銳的騎,步兵,而這支部隊是漢武帝時期組建的虎賁羽林,戰績相當彪柄,霍去病曾經就指揮過這隻部隊。漢庭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支漢朝的王牌部隊就一直留了下來,十騎衝破張燕的萬眾精兵可不是鬧著玩的,差點滅了青州兵也不是神話。直到徐州城破,這支部隊在三國時期應該是最猛的。呂布騎兵的訓練和戰術方式跟漢庭歷來的訓練戰術基本一致,只要瞭解了漢軍騎兵戰術就基本可以瞭解呂布騎兵的特點,漢軍的虎賁羽林主要是速度迅猛,機動性強,戰法上善於避實擊虛,弓騎水平高等特點,當然這也是騎兵的本質特點,然而,戰士的彪焊有強弱之分,虎賁軍是則其優者。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張遼

史實:張遼麾下“八百死士”。“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

曹操雖殺呂布,然後呂布手下的主要將領基本盡歸曹操,然後造就了虎豹騎得神話。不多說了,王牌中的王牌,騎兵中最精銳的部隊,也解釋了為什麼諸侯們都怕呂布的原因。

廬江上甲(東吳精銳部隊之一)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陳武

《三國志·陳武傳》記載:“策破劉勳,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為督,所向無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孫策打敗劉勳之後,得到了很多廬江人,他挑選精悍士卒組營,並任命陳武為大將。陳武率領這支兵馬所向無前。廬江兵馬素來精銳,有“廬江上甲”之稱,陳武統率的部曲,不但全是廬江人氏,而且還經過了嚴格的選拔,他的這支部隊,有多精銳,不言而喻。在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之戰,張遼突襲東吳軍隊,陳武奮命戰死。

解煩兵(東吳精銳部隊之二)

解煩兵,又做"解煩衛",由解煩營負責管理,是三國東吳一支直接隸屬中央的精銳部隊。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劉備從白帝東征吳國,孫吳方面由於兵力短缺,組建了一支新的精銳部隊,番號"解煩",寓意"戰無不勝,能解困危"

,其最初意在解劉備東征之煩。

公元221年,蜀先主劉備下白帝以攻吳,吳主孫權因為現有兵力較少,讓部下胡綜到各縣募兵,得兵千人,立“解煩”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督,“解煩兵”組建原因就是為了解決孫權火燒眉毛的劉備東征之煩。初期統帥就是分領左右的徐詳和胡綜。後來,隨著吳主孫權的煩惱不住增加,所以“解煩兵”規模也不斷擴充,並且在作戰中臨時分給大將指揮。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韓當

解煩兵的第一任將領為徐詳與胡綜。到建安末年,即以陳修為解煩督。到公元222年(黃武元年)以後,又分別由韓當、張溫各統一部分。陳修於公元229年(黃龍元年)死後,這支軍隊由誰統領,由於史書缺載,不得而知。

錦帆營(王牌水軍)

圖解三國:細評三國最剽悍的十七大精銳兵團

三國志12的甘寧

這是東吳名將甘寧手下的一支“王牌水軍”,由於這幫人衣飾華麗、身佩鈴鐺,行事張揚跋扈,所以被當地人厭惡地稱呼為“錦帆賊”。甘寧早期還沒入東吳之前,一支在長江一代做水賊,所以其手下“錦帆營”的水性都十分了得。後來甘寧率領一百多名“錦帆營”,夜闖有四十萬曹軍的軍營,可以說是如入無人之境。

小結

董卓:飛熊軍

袁紹:先登死士、大戟士

袁術:虎賁軍

公孫瓚:白馬義從

陶謙:丹陽兵

呂布:幷州狼騎、陷陣營

劉備:白耳兵、無當飛軍

曹操:虎豹騎、青州兵、虎衛軍

孫權:廬江上甲、解煩兵、錦帆營

馬超:西涼鐵騎

可見當時國時期的王牌部隊是種類繁多,戰鬥力強大的。三國各割據勢力都建立了自己最為精銳的部隊,有些曇花一現,有些銷聲匿跡,曾經稱霸三國的輝煌故事那些都付諸笑談中了。歷史是殘酷的,也是美好的,最後都留給了我們後人來細細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