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親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風險?

羽菱君


導讀:這個問題其實得這麼看,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有什麼風險?如果就鄔先生本人的忠誠來說沒有絲毫問題。因為鄔思道加入胤禛府中做老師的時候太子胤扔仍然在位,他能選擇胤禛作為投效的對象也是深思熟慮的。只有胤禛勢單力薄,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說是最佳的實現人生抱負的人選。況且結果一步步的策劃到最後推動胤禛走上帝位忠誠方面沒有絲毫問題,更不可能按照陰謀論來推測是其他阿哥的臥底,那就太扯了。說道鄔先生的運籌帷幄的才能和對風雲詭譎朝局的把控能力,即使胤禛親自坐鎮執行也未必有鄔思道做的好。要說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的最大的風險第一是在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找鄔先生以及釋放十三爺的路上安全,也就是說金牌令箭的安全性不容有失。第二點是十三阿哥胤祥經過十年圈禁能否憑藉金牌令箭順利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這才是胤禛能否坐穩皇位的關鍵所在。


執行的關鍵人物

在這一天晚上驚心動魄的奪嫡最終走向了武力威懾對決的局面,而對於胤禛來說在自己奪嫡還差一錘定音的臨門一腳。老八集團吵吵嚷嚷打算藉助成文運的豐臺大營和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來個武力奪權;而種種跡象表明隆科多哪天晚上的表現依然是蛇鼠兩端,在十三阿哥帶兵進入暢春園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才拿來傳位詔書選讀;真正為胤禛捨命拼搏的是那三個人:張五哥、鄔先生以及有拼命十三郎之稱的十三阿哥胤祥。


忠誠的三人組


這三位都是對胤禛衷心耿耿,可能原因不同但是殊途同歸。正是他們三位在康熙駕崩的晚上舍生忘死、精誠協作才讓雍正坐穩了帝位。下面我們逐一分析為何說他們的忠誠度都毋容置疑。


張五哥:

張五哥與四阿哥胤禛和胤祥有舊交,在胤禛和胤祥在江南賑災籌款的時候曾經江夏鎮張五哥的家裡住宿。並在一場和劉八女的爭鬥之後被迫連夜離開了江夏鎮。

後來張五哥被矇騙替任季安頂罪,原來說是坐幾天牢就能放出來。結果層層審判被定成了死罪,這才讓妹妹阿蘭被迫千里進京求十三爺胤祥救命。最終胤祥進宮稟告康熙這才讓這個案子上達天聽,這件導致太子胤扔下課的宰白鵝事件終於真相大白。康熙親自到法場救下張五哥,因為念及他的孝順和忠誠就留在身邊做了大內侍衛。


所以從張五哥的角度來說,他感念十三爺的救命之恩進而愛屋及烏的延伸到四王爺胤禛身上;他對康熙忠誠不但處於私恩,更是古代忠君愛國的樸素想法使然。所以真正在康熙傳位給四王爺胤禛後,他就認可了這位合理合法的新的帝王。所以當雍正交代他去辦差的時候他才會捨生忘死的去做,所以他的忠誠完全沒有問題。


鄔思道:

鄔思道在加入四王爺胤禛的麾下做幕僚也是經過審視熟慮的,如果想一展心中所學在諸位阿哥當中太子胤扔已經有了太子的名分但是志大才疏不是理想的輔佐人選;八阿哥集團勢力雄厚,文臣武將無數。這就和三國時期的曹操一樣,謀臣太多即使鄔思道投靠了老八也一時不會受到重用。最大的可能是錦上添花而已;而四王爺胤禛就不同了,他勢力就單薄多了,僅有年羹堯等有數的門人如同三國時期的劉備一樣對人才的渴求程度是非常嚴重的。如果他過去就能如同雪中送炭的臥龍先生一樣受到重用。

況且經過和四王爺初步瞭解後,感覺四王爺堅貞剛毅的性子下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這樣的皇子絕對有將來的上位的可能。所以鄔先生在加入四王爺之初就註定了會一條路跑到黑。

況且在九龍奪嫡的過程中,四王爺胤禛的每一次重要關頭的進步都離不開鄔先生的籌劃。如果鄔先生有二心的話不用等到這天晚上,早早就讓胤禛出局了。正如十三王爺給鄔先生送行的時候,鄔先生說的“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願來輔佐四爺的,如今心願得償夫付何撼啊”。所以說鄔先生在操守和忠誠方面是沒有問題的。

再說鄔先生接手金牌的時候是在雍親王府,周圍都是胤禛的人,鄔思道怎麼可能做出不利於四王爺的決定。如果真有那種情況,估計早就被亂刃分屍了吧。


十三阿哥胤祥:

這個就不細說了,不但從小玩兒好而且在太子被廢后還是十三阿哥提出讓四哥爭奪太子之位的。這哥倆在從小到大共同經歷了多少磨難啊,所以十三阿哥的忠誠毋容置疑。


當天晚上金牌令箭的風險有兩個


第一、因為當天晚上老八集團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胤禛和張五哥也不清楚究竟哪些人可以信任。即使是大內的侍衛在沒有經過考驗的情況下也不敢使用,隆科多本來就是牆頭草所以胤禛只能相信張五哥,讓他帶著金牌令箭單人獨馬去四王爺府把令箭交給鄔先生依計行事。

從康熙駕崩的暢春園到四王爺府的雍和宮,現在的距離是16公里。那個時候可沒有地鐵,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在沒有人煙的叢林裡穿行。金牌令箭如同如朕親臨,比欽差的關防大印還好使否則鄔先生就不會等金牌令箭了,早就用胤禛的欽差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了。


金牌令箭不但可以充當通行令牌還可以當做調兵的兵符,如果在張五哥把令牌交給鄔先生之前或者在釋放十三爺之前被截殺、金牌令箭被盜用那就是潑天大禍。因為此時的金牌令箭沒有任何登記。也是胤禛直接拿來用的本來此時他這皇位還不被承認呢,更何況他發出的金牌令箭了。如果被八爺黨拿到就會更名正言順的直接武力逼宮。

好在張五哥順利的把金牌令箭交到鄔先生的手上。張五哥告訴他皇上傳位四王爺,四王爺要求他依計行事。鄔先生這才讓他帶著令箭去宗人府釋放十三爺,這個決定非常妙。首先大家都知道張五哥是康熙的貼身侍衛,手中再有金牌令箭所以沒有任何懸念就時放出了十三爺。金牌令箭交到十三爺手上,張五哥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第二、風險二就是十三王爺能否順利拿到兵權成為雍正能否坐穩皇位的關鍵。

成文運作為八爺的心腹能夠參與到奪嫡中來,作為控制兵權的八爺黨代表人物貪圖的無非是名利二字。不是拿銀子餵飽了,就是老八已經許下高位的官職。所以對於紅了眼的成文運,老十三的威望和金牌令箭能否奏效誰的心理也沒底。

果然胤祥出現在豐臺大營的時候,成文運首先發難質疑胤祥的來意很明顯就是不交兵權。果然最後還是胤祥拿出了金牌令箭,眾位將官包括成文運都跪拜稱呼皇上;可見金牌令箭如朕親臨的重要作用。

“據下官所知,您不是在宗人府嗎?今天這麼晚了,到我豐臺大營有何公幹?.....豐臺大營是朝廷交付的兵權,豈能因你十三爺一句話就交出去”


但是成文運此刻的心情如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明知道有金牌令箭也得頂著否則自己的下場必然是抄家滅族。所以他明確的表示自己才是朝廷御封的豐臺大營主帥,沒有自己的命令誰也不許動。這是赤果果的撕破臉了,在這種情況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既然彼此都不講規矩了,那就只能玩橫的。成文運企圖拔劍相持,但是面對皇子老十三也心有餘悸。但是胤祥不管那個一個眼色過去,程文運就被當場斬殺。當胤祥帶領豐臺大營的軍隊抵達暢春園的時候,胤禛最大的風險已經過去。當宣讀完傳位詔書眾人跪拜後,雍正已經可以以皇帝的口吻發號施令了。



小結:

綜上所述,鄔思道、張五哥和胤祥忠誠的風險不存在。最大的危機是在張五哥攜帶金牌令箭傳令的過程中以及十三爺胤祥謀取兵權的過程。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在《雍正王朝》中最驚險的一幕,莫過於雍正帝即位當晚了。這一晚,之所以驚險,並不僅僅限於敵方的陰謀詭計,更在於雍正帝陣營內部的勾心鬥角。

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雍正帝剛剛聽完康熙帝的傳位口諭,就命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並讓傳話給鄔思道,讓他“依計行事”。

在情況如此危急之下,可謂分秒必爭,為什麼雍正帝卻命令張五哥先去找鄔思道,再去宗人府救老十三胤祥,再去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為什麼不繞過鄔思道呢?

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老四胤禛奪嫡當晚,真正的主角並不是他,也不是康熙帝,而是鄔思道!

康熙帝口述完傳位口諭之後,閉上了眼睛,在場的眾阿哥們爭論不休。在等待隆科多拿傳位詔書的空隙,老四胤禛躲到偏房,忍住激動地眼淚,馬上派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見鄔思道,並告訴鄔思道“依計行事”。

那麼,這個“計”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這個“計”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之後,再讓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再拿著金牌令箭趕往豐臺大營。控制住豐臺大營之後,再聯合老十七胤禮控制的西山大營,進軍暢春園,控制局面。

至此,奪嫡才算圓滿落幕……

假如鄔思道沒有拿到金牌令箭,那麼他在老四胤禛去暢春園之前,已經取得老四胤禛的領侍衛內大臣“關防大印”,必要時,他將使用這個“大印”去救出老十三胤祥,後續步驟同上。

所以,整個事件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放出老十三胤祥,也只有老十三胤祥帶著金牌令箭到豐臺大營,才能控制局面,扭轉乾坤。

既然如此,那麼老四胤禛為什麼不讓張五哥直接拿著金牌令箭去放出老十三胤祥,而要多此一舉,先跑一趟雍親王府,聽候鄔思道的安排呢?

這就是剛才楊角風提到的,老四胤禛奪嫡當晚,真正的主角不是別人,而是鄔思道,是鄔思道決定著整個事件成敗關鍵。

換一種說法就是,鄔思道才是奪嫡當晚的總策劃、總調度、總指揮,他的一舉一動決定著奪嫡的成功與否。

二、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從後來鄔思道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早就知道老四胤禛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留在他身邊,只會增加自己喪命的風險,反而是遠離他,能保安全。

如果鄔思道臨陣倒戈,拿到金牌令箭之後,他沒有去放老十三胤祥,甚至殺掉了他。控制住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後,再宣佈隆科多拿來的詔書是偽詔,順利保老八胤禩或者老十四胤禵上位。

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一向謹小慎微的老四胤禛,為什麼會放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鄔思道身上呢?

說白了,他並不放心,但是又不得不如此,從鄔思道跟隨他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停止過對鄔思道的考驗:

拜鄔思道為師的當晚,鄔思道就滔滔不絕地講追繳戶部欠款的好處,結果老四胤禛打了個哈哈沒有表態走了,此舉就告訴鄔思道,什麼叫“交淺言深”?

後來的是否追查刑部冤案,老四胤禛又用實際行動告訴鄔思道,你出主意可以,但真正做主的還是我,四爺!

再到熱河狩獵,老四胤禛一高興給年秋月一家抬了旗,時刻警告鄔思道,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有非分之想。

甚至監視年羹堯啊,處死坎兒啊,試探李衛啊,哪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背後都有敲打鄔思道的影子。

就連奪嫡的關鍵時刻,老四胤禛也沒忘最後對鄔思道進行一次考驗。那就是“死鷹事件”之後,康熙帝一口氣罷免了眾多大臣的職務,老四胤禛不解,跑去找鄔思道,還帶著一大堆金銀財寶:

“先生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無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這點東西不成敬意,送給你安度後半生吧!”

三、

這句話之前也解釋過很多次了,老四胤禛自比李世民,把鄔思道比喻成房玄齡和杜如晦。

意思再明顯不過了,自己想當李世民,希望鄔思道能給自己出謀劃策,武力奪得皇位,鄔思道隨後哈哈大笑,反而讓老四胤禛不自在:

“先生是在笑話我?”

他以為鄔思道是笑話他不自量力,竟然想到武力逼宮,其實不是,鄔思道是笑話他,大家在一起共事這麼久了,怎麼還在考驗自己呢?

是啊,一旦鄔思道決定拿著金銀財寶跑路,那麼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畢竟他一走,就證明老四胤禛奪嫡無戲,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上位,那麼大家都活不成。

鄔思道卻早早給老四胤禛準備好了武力逼宮這條路,他甚至在十年前,老十三胤祥還沒被關起來時,就已經準備好了武力奪嫡的武將名單。

是啊,如果連策劃武力奪嫡的本事都沒有,養你何用?

所以從那時起,老四胤禛就把身家性命押到了鄔思道身上,當然,並不是全部,畢竟還有一個老十七胤禮在控制西山大營。

而當晚的鄔思道確實沒讓老四胤禛失望,“依計行事”,成功推老四胤禛上位。

既然大事已成,即位當晚的雍正帝,為什麼又非要返回府邸呢?

他返回府邸,給出的理由是怕宮裡不安全,並且是順便見見鄔思道。其實哪裡是這個樣子,他此行就是為了鄔思道而來,如果真的怕宮裡不安全,為什麼當晚又回宮了呢?

四、

雍正帝回到府邸,所有人都出來迎接,但是鄔思道並沒有出來,這讓他吃了一驚。但最終還是見到了鄔思道,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當然一會兒他的心還會懸起來:

“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到了明天,就又是一種忙法了。”

雍正帝此行,除了奪回鄔思道的統治權之外,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思考鄔思道該何去何從?

所以他說的這句話,意思就是講今天,以及今天之前所做的一切,隨著明天的到來,都要隨風而去。我們之前的所有陰謀詭計,所有的計策,都要翻篇,明天開始,一切要行正道!

仔細觀察這段劇情,雍正帝非常不自然,小動作不斷,一會兒摸摸桌子,一會兒扯扯衣袖,一會兒又東張西望的。說到底,他是心虛,不敢面對鄔思道如炬的目光,畢竟他不僅僅是來奪權,更是來奪命!

但一向謹慎的雍正帝還是發現了異常,不由得問鄔思道,老十三胤祥怎麼把順天府和善撲營的人也調來了?

是啊,這麼多人,怎麼對鄔思道下手呢?

鄔思道何許人也,在雍正帝回來之前他就已經在思考對策了,自然明白今晚是凶多吉少,所以回答是,這五路兵馬是他讓十三爺派來的:

“五路兵馬平素不相統屬,十三爺居中指揮。”

這句話確實威脅到雍正帝了,他轉過了身,不敢直視鄔思道,是啊,五路人馬,互不相統,誰敵誰友,每個隊伍又是什麼指令,任務是什麼,一概不知。

五、

剛才也提到了,當天權力最大者並不是雍正帝,而是鄔思道,他是決定誰即位的主宰者。

他在府邸到底做了哪些部署,雍正帝一概不知,此時最好的自保之道,就是不動聲色:

“既然是鄔先生安排的,自然萬無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萬無一失的不是雍正帝,而是鄔思道啊,既然是鄔思道安排的,自然會保自己的性命為重,保雍正帝的性命為次啊。

鄔思道知道雍正帝誤會自己了,而自己僅僅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能做到全身而退最好。於是他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自己是殘疾,自己又策劃過太多陰謀詭計,實在不適合當官。而隱退的話,又很難消除雍正帝的疑心,在這個基礎上,他提出了“半隱”方針。

通過他一番巧舌如簧,終於打動了雍正帝,雍正帝也念及曾經的恩情,同意了他的建議。兩個人雙眼含淚的注視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雍正帝轉身的瞬間,一滴冷汗從他額頭滑落。

說到底,他還是心有餘悸的,也有點害怕身邊的這個鄔思道!

剛才也提到了雍正帝還有第二班人馬呢,那就是十七阿哥的兵馬,他此時來求見,絕不能簡單的理解成邀功,實際上是來“清君側”的。他見雍正帝遲遲不肯出來,知道遇阻,所以急於進來辦事。

但是鄔思道急忙攔住了他,用一句“天子無私事”打發走了,不是他故意越過雍正帝發號施令,而是不得已而為之,不然自己真有可能被“清君側”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鄔思道就迫不及待地跑路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見過雍正帝……

就這樣,鄔思道從決定帝國命運的大權在手,再到剝奪全部權力,只為保命,僅僅用了一天時間,驚險又刺激。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康熙去世後,這把金牌令箭能夠發揮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金牌令箭,是皇帝的象徵,見金牌令箭如見皇帝,拿著金牌令箭便可以代表著皇帝下達指令,由此可見,金牌令箭是何等的重要。

特別是在“奪嫡之夜”裡,康熙依然去世,所有的知情者,除了隆科多前去乾清宮去取康熙皇帝的傳位詔書,所有的康熙皇子以及張廷玉等朝中重臣都被控制在了暢春園,也就是說,康熙去世的消息在這裡被封鎖了起來,並沒有傳播出去。

而雍正在被請到偏殿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張五哥拿出了康熙的金牌令箭,因為此時的雍正非常清楚,這枚金牌令箭將就是康熙皇帝皇權的象徵,是最為關鍵的存在,有了這枚金牌令箭不僅可以將十三爺赦免出來,同時也可以用它來奪取京畿附近的兵權,進而保證自己能夠順利登上皇位。

於是雍正讓張五哥馬上帶著金牌令箭前往自己的府上,讓鄔思道根據之前的計劃行事。


此時對於雍正來說,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別處,而是十三爺是否能夠憑藉著金牌令箭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

鄔思道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赦出了圈禁其中的十三爺,而十三爺進而拿著這枚金牌令箭來到了由八爺黨人成文運掌管的豐臺大營,準備奪下豐臺大營的控制權,而十三爺能否控制豐臺大營的兵權,直接關乎到雍正能否順利繼承皇位,可謂是關係重大,這其中也是危機重重,稍有不慎將會是滿盤皆輸。

首先,十三爺的突然出現給原本消息閉塞的豐臺大營傳遞了豐臺大營傳遞了非同尋常的信號。

成文運原本儘管已經做好的帶兵進宮的準備,但是由於對於京城內部的情況不甚瞭解,所以一直處於等待和觀望的狀態,一旦接到城內的呼應,那麼成文運必將帶兵前往。

而十三爺原本是關在宗人府,此時突然被放出,並且要搶奪兵權,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釋放了一個京城中局勢發生變動的信號,那麼一旦十三爺無法順利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成文運並將直接帶兵殺回北京,雍正也將就此功虧一簣。

其次,十三爺儘管手中有金牌令箭,仍是形單影隻,沒有絕對的勝算。

豐臺大營已經為八爺黨經營多年,可以說從成文運開始,高級官員都是八爺黨的人,其他人都只能做低級的軍官。十三爺此行前往豐臺大營,可以說是隻身前往,儘管有著康熙的金牌令箭,但是如果真的成文運準備好了玉石俱焚,與十三爺拼個魚死網破,那麼十三爺很有可能無法奪取兵權,進而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再次,就是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以及帶兵勤王的時間了。

將八阿哥等人控制在暢春園並不能夠太過於持久,一旦八爺黨的幾位阿哥在此之前將消息放了出來,或者親自趕往豐臺調兵,再或者十三爺沒有在事態嚴重爆發之前帶兵感到暢春園,支持雍正登基,那麼都會讓雍正吞下失敗的苦果。

最終,十三爺不負眾望,成功殺掉了成文運,利用自己的威信奪取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帶兵進京,勤王護駕,擁立雍正成功登基。


對於此時的鄔思道,雍正還是給予了足夠的信任。

如果要問雍正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有沒有風險呢,我認為這個時候並沒有風險。

一方面,鄔思道輔佐雍正十多年,一直在出謀劃策,為的就是雍正能夠順利奪取皇位,而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如果鄔思道進行掣肘,不是簡簡單單的坑了雍正,也是讓自己這十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付之東流,對於鄔思道來說,這並不是他的本意。

另一方面,鄔思道此時僅僅是雍正府上的一個教書先生,此時身邊還有雍正府上的人加以看管,也必然是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和打算,有的只是全力幫助雍正,打贏這最後一仗,進而成功奪取皇位。

而此時的雍正對於鄔思道也是非常的信任,在前往長暢春園面見康熙之前,雍正已經將自己的欽差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可以說雍正是將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和政治前途全部交給了鄔思道。

所以在雍正看來,此時的鄔思道並不是他的風險,選擇信任了鄔思道,而也在等到順利繼位之後,才回到府中與鄔思道進行徹談,討論鄔思道的前途與未來。


雍親王府


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在康熙駕崩的夜晚,四爺胤禛把自己最後的王牌——金牌令箭,交給了一個和自己沒多少交集的張五哥。

這一險招到底有多大的風險存在?嚴謹的四爺真的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壓在張五哥和鄔思道身上嗎?

四爺為了保證“依計行事”,至少安排了兩張王牌

四爺胤禛接受了康熙遺命之後,被張廷玉安排到了偏房“平靜一下心情”,這時的四爺連坐都沒坐穩,救急令侍衛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讓他去雍親王府交給鄔思道,並“依計行事”。

可是在這晦暗不明的局勢裡,老八的軍隊在外面蠢蠢欲動、隆科多拿著遺詔一直在觀望、各兄弟正在正室裡唇槍舌劍,甚至還有動手的。這時候,四爺可以說是手裡無兵、身邊無人,唯一能證明大位的遺詔又遲遲不來。像如此危機四伏的時刻,一向謹慎小心的四爺,怎麼會豪賭這一把?把金牌令箭和身家性命全部交給張五哥和鄔思道呢?

雖然張五哥是忠心皇帝的,鄔思道是忠心自己的,這兩點不需懷疑,可身處內室的四爺能保證外面就不會出現差錯嗎?所以四爺除了張五哥、鄔思道之外,他還有王牌,而且是絕對可信的王牌。

四爺坐鎮內部,十三爺控制外部,最終成事

上圖就是張五哥接受了四爺的命令之後,馬不停蹄地趕到雍王府,會見鄔思道的一幕。在圖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因為要迎接天使(見金牌令箭如見皇帝),整個雍親王府的人都出來了(連最小的弘晝和不管外事的福晉都必須出來接駕)。可我們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在這些人之中,偏偏就少了兩個。

不錯,少的人就是四爺的兩個親生兒子——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曆。按理說這兩個人也要出現在接駕的隊伍中,而且在父親入宮,生死不明的情況下,這兩兄弟是不可能晃晃悠悠到處逛的。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兩兄弟就是確保四爺能“依計行事”的王牌。他們不是病了,也不是去閒逛,而是一個在宗人府,一個在暗中觀察各方面的動作。

要知道張五哥和四爺平時並沒有什麼交集,而且四爺也不可能提前知道皇帝叫自己去幹嘛。所以早在四爺和鄔思道商量“計劃”之後,四爺就安排了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曆。

兩兄弟,一個守在宗人府,以防事情有變之時,鄔思道能去釋放出十三爺(當晚計劃開始時,鄔思道憑什麼認為一顆欽差關防大印,就能釋放出被皇帝明令圈禁的十三爺呢?而且憑他的身份也不可能隨便出入宗人府,但如果加上一個貝勒的話就不同了)。

而另一個則暗中觀察著鄔思道和父親派來的人,確保他們真的會“依計行事”。畢竟雍親王府裡的護衛不少,可在張五哥來的時候居然一個都看不見,就更加證明這些護衛全部已經提前被調走了,由王爺的兒子率領著,隨時準備出動。

在繼位當晚,四爺一場看似毫無緣由的豪賭,實際上卻已經是做好了準備,一環扣一環,把風險降到了最低。


一貳一橙



老實說,風險是有的,但並不是很大!

首先我們來看看,老四將金牌令箭交於張五哥送給鄔先生的!張五哥可是老十三的大舅子,等於是老四這邊的鐵桿支持者,鄔先生要有利用金牌令箭進行圖謀不軌的行為,那麼張五哥一刀就可以將他給結果了!

而且除了張五哥和金牌令箭以外,鄔先生可以利用的無非就是四爺府的力量,可是這些人忠於老四,根本不可能做出不利於老四的行為,更何況老四的福晉還在一旁看著呢,這位福晉可不是簡單之人,也參與了老四的奪嫡,可以說是一個有政治手腕的人,鄔先生根本沒有搗鬼的空間!

而且話又說回來了,鄔先生有什麼動機要背叛老四呢?

他一個刑餘之人背叛老四,那不是找死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隆科多那樣出自大族,而且還是九門提督,所以敢投機,甚至後來敢背叛老四,鄔先生的立場根本沒有背叛老四的動機和實力的!

所以說老四將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肯定有著一定風險,但不至於有著身家性命的危險!

至於這一定風險,是因為奪嫡當晚老四在暢春園出不來,所以鄔先生實際上就是老四這方的奪嫡總指揮,可以說鄔先生這個總指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勝敗的走向,因為他的決策一旦失誤,那麼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失誤,所以老四肯定要冒風險,不過還好神機妙算的鄔先生並沒有出現失誤!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自古以來,新皇登基都是要冒著巨大政治風險的,尤其是在康熙在選擇繼承人方面的態度不明,自己的皇子個個野心勃勃,而且都很優秀,其中更以八爺黨實力最強,信誓旦旦,勢在必得,這也加劇了兵變的風險,也使得實力最為弱小的胤禛如履薄冰,不到最後一刻根本不敢大意。


在康熙去世當晚,胤禛才得知自己就是康熙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可是當前的形勢對於胤禛來說並不輕鬆。內有八爺黨成員橫生枝節,外有豐臺大營3萬精銳虎視眈眈,處置不慎,十幾年來的努力就會付之東流。所以,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穩住八爺黨,封鎖康熙去世的消息,再就是放出被圈禁十年的十三阿哥胤祥,讓他去接管城外的豐臺大營。


豐臺大營是守衛京城的重要軍事力量,此時豐臺大營的主官成文運是老八胤禩的心腹。老八早就和成文運商量好,只待信號一到,就是自己領兵殺進皇宮的時刻。


所以胤禛必須爭分奪秒,把猶如康熙皇帝親臨的金牌令箭交給張五哥,吩咐張五哥去自己府上再交給鄔思道,並跟他說“依計行事”,完成自己的大業。



其實這就可以看出,在胤禛被傳喚進宮前,就已經和鄔思道把所有細節商量好,就連康熙沒有把皇位傳給胤禛,後續怎麼解決都想好了。


胤禛把金牌令箭都交給鄔思道,也就相當於把全家老小都交到了鄔思道手上,這本身是有很大風險的。萬一鄔思道再像高福一樣,投靠老八等人,那胤禛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胤禛在死鷹事件後,還在試探鄔思道的忠心,當鄔思道做出令胤禛滿意的回答後,胤禛這才稍許放心。但此時的胤禛即便還心存疑慮,也已經沒有選擇,只能咬牙交給鄔思道去操作。


而拿到金牌令箭的鄔思道,似乎佔到了權力的最高點,他的一舉一動可以決定誰是康熙的繼承人,誰是階下囚。當然,鄔思道也不辱使命,堅定的站在胤禛這一邊,讓張五哥去宗人府放了十三皇子胤祥,再讓胤祥去城外的豐臺大營。


而此時能夠控制豐臺大營的人也僅有胤祥一人,胤祥憑藉多年積攢的人脈和金牌令箭,最終不辱使命,穩住了豐臺大營,也讓老八胤禩徹底失去了奪嫡的資格。


對此,你覺得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不是很冒險?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涉及到了三個人新登基的雍正皇帝,張五哥還有鄔思道。康熙駕崩那一夜,所有的阿哥都圍坐在康熙的身邊,隆科多在宣讀完詔書以後,張廷玉讓張五哥扶著雍正皇帝去休息,老謀深算的張廷玉知道雍正在登記以後一定會另有安排。所以他讓雍正皇帝和所有的阿哥分開,並且穩住了眾位阿哥,不讓他們輕舉妄動。雍正讓張五哥找到了金牌令箭,將金牌令箭帶給鄔思道讓他依計行事。



能夠如此發問,一定是對鄔思道,張五哥的忠心程度產生了懷疑。畢竟金牌令箭的作用相當於皇帝親臨,不管是軍隊還是被關押的十三阿哥,所有人的動向幾乎都系在金牌令箭上面。在皇權高度集中的清王朝,封建頂峰的康雍乾時代,皇帝親臨的作用幾乎可以成為逆轉一切事情的,最有力的號召和權力。所以你說風險有多大,任何一個細節,只要稍稍做不好,金牌令箭一旦落入了別人的手中,皇帝位置是很有可能直接易主的。所以任意一步都馬虎不得,心肌深重的雍正卻將每一步都安排的十分得當,並且再加上康熙的幫助,讓一切都水到渠成。



康熙對雍正最大的幫助就是培養了張五哥這麼一個忠心的侍衛,張五哥在刑部換死囚案中,康熙親臨法場救下。在此之前,康熙已經從十三口中知道張五哥是一個古道熱腸,武功高強的俠士,曾經在江夏鎮的見義勇為。康熙皇帝自然知道張五哥是一個好苗子,而且和十三阿哥和四阿哥關係密切,為了保住張五哥的這一份赤子之心,康熙把他留在了身邊,張五哥得以沒有捲入九子奪嫡的居心剖測,一直保留著對十三阿哥和四阿哥的尊敬和感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卻沒有他那麼幸運,被八阿哥胤禩利用。



死鷹事件後,康熙皇帝的不聲不響,讓四阿哥胤禛很著急,一度認為自己登基沒有希望,甚至覺得十四阿哥已經成為新的繼承人。在他如此沮喪的時候,他拿出萬兩白銀送鄔思道,讓鄔思道走,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就像胤禛說的

“先生有房杜之才,我卻沒有李世民的命”。

這時候鄔思道指點江山一番對話開導了胤禛,說眼下“穩”的局面是對胤禛最好的時候,並且表明了自己願意竭盡能力輔佐胤禛登基。其實這個時候胤禛也在一定程度上試探鄔思道,康熙皇帝快要不行了,王掞的多此一舉讓胤禛很無奈,自己準備了這麼多,豈能說放棄就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胤禛將要發起自己最後的反撲,成敗在此一舉,所以他要保證周圍的人都是信任的人,忠心的人。高福的事情估計一直是雍正心裡過不去的一道坎,自己從11歲開始培養養起來的人才,因為爭風吃醋買醉,見色忘義,醉酒誤事,出賣了自己。雍正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有,如果鄔思道拿了白銀就走,估計命不久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傳位詔書已經有了,離登基就只差一步,那就是穩住當前的局面。金牌令箭就是這一張東風,吹得好一切順利,吹不好滿盤皆輸。張五哥和鄔思道的忠心,就是打破風險的最佳保險。



紅雨說歷史


這麼發問,難道說鄔思道還會是誰家的“臥底”不成?

想想,如果鄔思道自己拿個金牌令箭玩兒,總無法自己當皇帝吧?還有,這時候拿個金牌令箭去和老八或者老十四合作,那就真讓人腦洞大開,不知所以了,那所有的歷史又會將是怎樣一副畫面呢。

如果硬要談風險,那麼,就在康熙駕崩前夕,老四胤禛還將欽差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預備武力奪嫡呢?這樣的風險又有多大?

要說風險,主要還是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金牌令箭的持有人風險。

顯然不在於鄔思道,如果你認為鄔思道還會叛變的話,那就太無聊了,所以,鄔思道本身並非風險點,應該排除。為什麼說金牌令箭的持有人是風險所在呢?打個比方:像張五哥這樣的小嘍囉拿著金牌令箭,實際上是壓不住場子的,必須要一定級別和分量的人持有金牌令箭才能夠幹成大事,張五哥可以持著金牌令箭全世界跑,但是兵將官不一定會聽他的話,一個身份低微卑微的人持有這玩意兒只會惹來殺身之禍,歷史上的教訓數不盡數,就如幾個小人物得了傳國玉璽一樣,你根本無法組建起一個國家來,還得靠真正的實力才能說話。

所以,這個持有人才是風險所在。鄔思道一個謀士豈不知道這點道理。

2.金牌令箭會丟失嗎?

說實話,到了這個關鍵點,金牌令箭要是丟失了,也會是一個很有風險的事兒。胤禛即位之後,即可讓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告訴鄔思道即位成功,隨後又讓張五哥持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兵權,到暢春園勤王護駕。這中間是七拐八彎啊,這麼貴重的東西,張五哥自己是不會丟失的,問題是八爺黨會不會緊盯這金牌令箭,半路殺出,讓張五哥丟了這玩意兒,那可就不好辦了。

這個風險,我想胤禛之前和鄔思道也許是商量過的,要不然,胤禛也不會將欽差關防大印交給鄔思道,來一個雙保險措施。

康熙駕崩前夕,胤禛不是到過十三爺那裡一趟嗎。當時十三爺說:四哥,只要放我出去,啥事兒我都能幫你搞定。十三爺說這話可不是酒喝醉了,依照十三爺的能力,就算沒有金牌令箭,只要身子骨自由,也能舉起半邊天。

所以說,這關口的關口,是十三爺能否被放出來,要是十三爺放不出來,就真風險了。

3.胤禛與十三爺會防範鄔思道嗎?

既然提出了對於鄔思道拿著金牌令箭的風險,那麼就意味著胤禛最後一次到宗人府和十三爺會面會對鄔思道有所評價。電視劇沒有反映,只是勾畫了十三爺一批可用之人。但是我想,關於對鄔思道的防範,也在這次會面中一定談到過。

你看:胤禛即位當時對張五哥說的是,你拿著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讓他依計行事。並沒有直接說你拿著金牌令箭去放出十三爺,讓他依計行事。

為什麼要交給鄔先生?而不直接去放十三爺?

這可能就是風險點所在了,也許是我想多了有強迫症,胤禛會在這個時候還試探鄔思道嗎?繼續往下看:

鄔思道拿過金牌令箭,只是在手裡握了一下說:大事終於成了。然後又交給張五哥說:張五哥聽令,即刻前去放出十三爺。

張五哥於是又才持著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放出十三爺。

如果說有什麼風險的話,那麼就是鄔思道遭嫌疑的風險。但是鄔思道太狡猾了,立刻又將金牌令箭交還給張五哥,讓張五哥去辦這件事,自己得意巧妙洗脫金牌令箭帶來的嫌疑。

4.風險總點在豐臺大營。

金牌令箭的作用是豐臺大營,這也是胤禛和鄔思道以及十三爺之前一直沒有敲定的事兒。隆科多的九門其實以胤禛粘杆處的實力早已探知。豐臺大營中十三爺手裡的舊部胤禛與鄔思道一定也早作了防備,關鍵的關鍵是提督成文運沒有搞定。所以,搞定成文運才是胤禛最後即位的最大風險點。

而收拾成文運,其實已經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有胤禛的欽差關防大印,可以放出十三爺,這一點,在胤禛最後一次和十三爺會面的時候就說了。

胤禛當時說:但是現在放你出來還不是時候啊。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就能放你出來,但是康熙還沒有死,我要是放你出來的話,我就有麻煩了。到時候,他自會放十三爺出來,什麼時候?當然就是康熙死的時候,讓十三爺神不知鬼不覺就出來了。

綜上所述,金牌令箭其實只是放出十三爺的一個雙保險而已。所謂風險,早在這之間已經被胤禛和鄔思道等人化解,胤禛還玩出了一出試探鄔思道的把戲。


青燈問史


影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駕崩,眾皇子和王公大臣齊聚暢春園,在張廷玉的監督下,九門提都隆科多請來了聖旨,當眾宣佈四王爺胤禛繼承皇位,年號雍正。雖然,老八他們幾個不服,但是面對既成事實也是無可奈何。可是雍正皇帝仍然認為,老八集團勢力不容低估,為了保險起見他第一時間取出了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給了張五哥,讓他迅速回到王府把令箭交給鄔思道,讓鄔思道拿著金牌令箭放出老十三,然後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以及京城所有軍隊。

看過這部影視劇的都應該知道,這一段是全劇最精彩的內容之一,是九子奪嫡的最後時刻,也是最為驚心動魄,你死我活的時刻,稍微有任何一點閃失,就可能功虧一簣,前功盡棄,甚至可能引起天下大亂。

那麼如題所說,雍正皇帝讓張五哥把令箭交給鄔思道這一行為真的冒了很大的風險嗎?皇帝令箭是什麼東西,他代表著什麼?

首先,我們先了解皇帝令箭,它是皇帝身份和權力的象徵,普天之下,見令箭如見皇帝,持令箭可以任意調動軍隊。令箭所到之處,如皇帝親臨,可見令箭的權力有多大!這麼重要的東西,皇帝把他交給張五哥,再轉交給鄔思道,雍正皇帝就不怕這中間萬一出現閃失?你死我活的九子奪嫡持續了數十年,人與人之間已經不敢有絲毫的信任尤其在那個傳位之夜,更是人心叵測,我們假設,萬一張五哥或者鄔思道其中有一人是老八的人,或者心懷鬼胎,中途生變,那麼雍正皇帝還能如願登上皇位嗎?

當然,這僅僅是假設,再者說,當時除了這種方式,也沒有別的辦法可用,危急時刻就算是有風險也只能孤注一擲賭一把,幸運的是四王爺最終還是賭贏了!


文史墨客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當夜,在情況緊急之時,胤禛跑到偏房,讓張五哥拿了金牌令箭,去自己府上,把令箭交給鄔思道,跟他說“按計劃行事”。


因為此前,當胤禛被康熙傳喚進宮之前,胤禛已經和鄔思道商議好,關鍵時刻去放出胤祥,讓他去接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鄔思道還特意要下了胤禛的“領侍衛內大臣的關防”,以防萬一。

以前看到胤禛不是讓張五哥直接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人,而是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再由鄔思道安排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爺胤祥。


當時事態緊急,按道理張五哥中途再去一趟雍王府等安排,很顯然浪費了時間。奪嫡當間,分秒必爭。

但這個安排顯示出了鄔思道實際上就是“奪嫡”當夜的場外總策劃、總導演。也就是說連場內的胤禛的一舉一動也要接受總策劃、總導演的安排。事無鉅細,所有細節鄔思道必須全權掌握。


這也就意味著從胤禛進宮的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給了鄔思道。

而此前雖然鄔思道對胤禛一直都是推心置腹的狀態,但胤禛則是到了奪嫡前夜,自己被罷官的時候還在試探鄔思道,拿了一堆銀子,說了一堆話,說”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自己沒有李世民的命。”這段表面看起來是鄔思道開解失意的胤禛,但實際上是胤禛在最後一次試探並清理“奪嫡團隊”。


如果鄔思道沒有洞悉康熙和胤禛的心思,接受了銀子準備遠走他鄉。那麼胤禛的”奪嫡”計劃將照常行事,但是唯一的缺憾就是缺乏一個像鄔思道這樣的合適的場外總策劃、總導演。而鄔思道若走,鄔思道自己的命運也可想而知。一旦他去了胤禩或者胤禵那裡,後果不堪設想。

當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實際上他就已經掌握了大清繼君人選的決定權了。至於宮內的諸位皇子如何爭吵都無濟於事。


經過那次最後的深入交談,實際上鄔思道已經成功應聘上了胤禛的“奪嫡”場外總策劃、總導演。從那一刻,胤禛就把寶押在了鄔思道的身上了,這是需要莫大勇氣和無比堅信的信念的。因為信任則意味著代價和風險。

用《康熙王朝》裡的一個橋段,你就知道信任的代價究竟有多高?索額圖有一個管家叫蔡代,在府裡20餘年,才被索額圖發現他是一個臥底。一直到索額圖被徹底扳倒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個臥底還不是明珠的人,究竟是誰的人自己還不敢想。


試想一下,當胤禛選擇徹底相信鄔思道的時候,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送給鄔思道,而鄔思道並沒有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爺胤祥,而是去賜死胤祥,並接管京外兩營,直接逼宮,宣佈事胤禩或者胤禵。


所幸的是,在劇中鄔思道雖然是陰謀為體的人,但是他的目標是無限光明正確的,他就是為擁立改革之君胤禛而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