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這位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的嫡長子,其死因究竟為何?

努爾哈赤起事之初,其胞弟舒爾哈齊出力不少。這兄弟倆本是相依為命。由於繼母給生父吹枕頭風,兄弟倆是有了後母就有了後爹,無奈只好寄居於外家。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事後,舒爾哈齊成為哥哥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戰將。草創之際,各部貝勒拜見他們時,兩兄弟同時受賀,分南北落座。

清朝後期學者、滿族正白旗瓜爾佳氏金梁在其著作《滿洲秘檔.太祖責弟》中載:

太祖弟舒爾哈齊貝勒為太祖同母弟也,篤念手足之情,待遇優厚,服御玩好,悉擬宸居。

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逐漸讓褚英帶兵並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褚英開始走到臺前。

愛新覺羅.褚英,清太祖努爾哈赤嫡長子,母為元妃佟佳氏。萬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起兵之時,褚英只有4歲。年幼的褚英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中。戰亂之際,努爾哈赤常常把他和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於板櫃之底。

褚英身為長子,乃父對其有舔犢之情,又兼多有歷練,在其叔父舒爾哈齊去世之後,是儲位的強有力人選,為何褚英會將一手好牌打亂,死於父親令下?

褚英,這位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的嫡長子,其死因究竟為何?

褚英劇照


影視作品中的褚英

《太祖秘史》中,叔父舒爾哈齊十分疼愛侄子褚英,而褚英卻擔心叔叔日後成為權位最強大的競爭者,於是來了一招離間計,設計讓叔叔離群,製造他自立的假象,以使努爾哈赤將其關押,接著又利用東哥的死,引發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的矛盾。

劇中,舒爾哈齊不想離開哥哥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回心轉意,抱住他道:“你不想走就留下吧”。正在此時,褚英見計劃快要失敗,於是在門外大喊有“有刺客”,門外守衛一湧而入,撲向舒爾哈齊,亂作一團之際,褚英趁機初刀,了結了舒爾哈齊。

《獨步天下》中,萬人迷的東哥與努爾哈赤、褚英、皇太極等都有情感糾葛,最後褚英被其父努爾哈赤視為陰謀奪位者賜死。

影視劇的設定中,褚英被塑造為陰謀小人或情愛種子,後金的男人們上演了一出狗血劇情,這當然與史實頗有出入。

然而,由於立場的不同,在明朝人眼中,褚英的舉動也帶有別樣意味。

褚英,這位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的嫡長子,其死因究竟為何?

褚英劇照

明朝人黃道周將褚英視作通好明朝而遭殺戮的犧牲品

明朝進士,天啟、崇禎年間先後任翰林院編修、經筵展書官、侍講學士的黃道周,曾著有《建夷考》,對於褚英的形象,由於出發點不同以及民族偏見,他在該書中將努爾哈赤視為背叛明朝的賊首,對於清初的權鬥,自有他的態度:

酋(努爾哈赤)疑弟二心,佯營壯弟一區,落成置酒,招弟飲會,入於寢室,鋃鐺之,鑄鐵鍵其戶,令容二穴,通飲食,出便溺。弟有兩名裨將,以勇聞,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入宅,腰斬之。長子(褚英)數諫酋勿殺弟,且勿負中國,酋亦困之。其凶逆乃天性也。

在這裡,黃道周認為,褚英多次向努爾哈赤進言,讓他不要斬殺叔父,因為這樣不符合講究兄弟手足情的中原倫理。

在黃道周看來,後來褚英被努爾哈赤幽禁兩三年痛下殺手,與他為舒爾哈齊求情有關。這一論點在《清史稿.褚英傳》中也有論及:

明人以為諫上毋背明,忤旨被譴。

黃道周身為明朝學者、儒學大師,對於中原正統,十分看重。崇禎十一年(1638年),黃道周“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慄”。黃道周不顧忤逆皇帝,爭的是什麼?爭的是要不要與女真和談——楊嗣昌主張先和談,爭取時機。但黃道周絕不肯苟和。

隆武元年(1646年)三月,黃道周就義,頭斷而身“兀立不僕”。這樣一個直諫忠孝之人,其觀點未必不夾私以洩仇恨。於他而言,凡是努爾哈赤不喜歡的,就有可能是明朝的盟友。因此,他會將褚英視作通好明朝而遭殺戮的犧牲品,似乎也是題中之義。

褚英,這位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的嫡長子,其死因究竟為何?

褚英劇照

那究竟褚英死於何種原因?

影視作品與黃道周的記敘雖各有偏頗,但褚英在離間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中,有沒有出力?按照當時的情勢來說,他是很有可能出力的。

在長期征戰中,舒爾哈齊的軍功與聲望都與努爾哈赤不相伯仲,兩兄弟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微妙。尤其是舒爾哈齊曾兩次代表努爾哈赤地京朝貢,大開眼界,由此而生取代努爾哈赤成為女真之主的心思。

而明朝統治者也欲分化二人,於是不停抬高舒爾哈齊的地位,封他為都指揮使,與努爾哈赤品級相當。遼東左都督李成梁還讓兒子李如柏娶舒爾哈齊女兒為妾。舒爾哈齊也積極與各部落之間聯姻,娶烏拉部貝勒布佔泰之妹為福晉,又將長女嫁給布佔泰。

《清史稿.舒爾哈齊傳》載:

吾豈以衣食受羈於人哉

舒爾哈齊欲自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父親與叔父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褚英有沒有在中間進行挑撥?正史沒有記載。但從當時情勢來看,褚英有這種動機。

在褚英心裡,自認為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子,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接班人,但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叔父舒爾哈齊年長褚英十六歲,又有赫赫軍功,正是年富力強之時,遠強於後起之秀褚英,因此,他是橫亙在褚英面前的最大的攔路石。

因此,就情勢來看,黃道周所謂褚英是因為通好明朝、維護綱常而被努爾哈赤見棄的觀點是站不腳的。

褚英,這位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的嫡長子,其死因究竟為何?

褚英劇照

真正讓褚英見棄於努爾哈赤的原因是:褚英失和與四貝勒與五大臣。

若說褚英對於叔父舒爾哈齊的死,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倒還符合努爾哈赤的心意。不影響大局。但其後褚英狂妄自大,結怨於四貝勒與五大臣,那就不是努爾哈赤能夠容忍的了。

舒爾哈齊死後,褚英統兵,且參贊軍政。此時的褚英,自認去了勁敵,十分狂妄。對努爾哈赤倚重的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進行排擠與打壓,在分配掠奪的土地、兵丁、奴隸和財貨時,對屬於四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的份額多吃多佔,且強迫他們不得向汗父告密。進而揚言:

吾即汗位後,將殺與吾為惡之諸弟、諸大臣。

諸英的狂妄引發了五大臣與諸弟的不滿,也引起了努爾哈赤的憂慮:此子心胸狹窄,恐非治國之才。

努爾哈赤十分注重五大臣的作用,規定:“凡事,扎爾因齊先審理,次達五大臣,五大臣詢問,再達諸王。”《清史稿》也稱“國事有闕失,輒強諫,毅然不稍撓,佐太祖成帝業,功最高。”在後金初創之際,努爾哈赤給予“五大臣”無尚禮遇,對他們不遺餘力予以重用。

“五大臣”勢力強大,難道努爾哈赤不知?但此時大業未成,正是用人之際,努爾哈赤正是倚重各部落力量之際,不可能於此時挑起事端,而褚英如此妄為,“並無治國寬大之心懷”,讓努爾哈赤深為不滿。

褚英外失“五大臣”之心,內失諸弟之親,很快被孤立。努爾哈赤於“五大臣”、“四貝勒”與褚英之間,作了取捨——疏遠褚英。

為讓長子自省,其後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有讓褚英出場,而是讓他在家留守。但褚英對努爾哈赤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反“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呪”——努爾哈赤出征之時,褚英在家行詛咒這事,詛咒出征將士大敗而歸,以便在他們歸來時將之拒於城外。

孰料努爾哈赤不如褚英之願,得勝而歸。聽聞褚英的言行之後,十分生氣,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時年36歲。

褚英,這位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的嫡長子,其死因究竟為何?

褚英劇照

褚英之死,不管面上的因由為何,其內在的癥結在於,後金創立之初,努爾哈赤尚不能做到一家獨大,正需仰賴各部力量之時,褚英的不識時務撞上了槍口。當然,褚英的作為也表明,他不具備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品質。

趙爾巽《清史稿》

向敬之《清史不忍細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