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翻開二戰地圖,人們會發現德軍統帥部當初野心有多大,不僅要稱霸歐洲兼併北非,還要拿下蘇聯直至與日本握手言歡。在這些野心的後面,德軍甚至還準備從蘇聯高加索打通近東和中東的通道,從而控制那裡的豐富資源。有人可能覺得好奇,德軍有過這個打算嗎?他們不就是想要高加索的巴庫油田嗎?答案是肯定的,德軍不僅準備要打通去往中東的通道,甚至還準備與土耳其的26個師會合。那麼,德軍為何沒有達成這個目的呢?原因只有一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拖了他的後腿,而且還直接導致這個看似有點不靠譜,卻對整個蘇德戰爭起著關鍵作用的高加索戰役,最終變成了一鍋夾生飯。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當時戰場都發生了什麼。

莫斯科戰役後,德軍面臨閃電戰向消耗戰的轉變,高加索豐富的資源為建立穩固基地成為首選,而打通中東通道拉攏土耳其入夥和獲得那裡的石油資源,無疑會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1941年冬天,莫斯科戰役以德軍失敗告終。對於在蘇聯境內以閃電戰所向披靡的德軍來說,莫斯科戰役給他們敲響了警鐘,這不僅在於德軍認識到蘇聯國防潛力的巨大,還使德軍認識到戰線太長後方補給困難以及閃電戰帶來的不利因素越來越多。

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經過短暫的休整和等待寒冬的過去,1942年春,德軍統帥部擬定了一個大膽的“鼠麴草”迂迴戰役計劃,其主要目的是想佔領蘇聯最重要的能源和後方基地高加索,同時德軍還夢想以高加索為支點打通近東和中東的通道,以期與26個土耳其師會合,從而在蘇軍後方開闢一個穩固的能源補給線和穩固保障基地。

有人會問,這是不是德軍一廂情願,土耳其會加入軸心國行列嗎?實際上,即使土耳其不願入夥,德軍也要向中東伸手。何況一戰時土耳其就是德國的難兄難弟,只是德國發動二戰以後,土耳其在坐山觀虎鬥,這也是直到1945年土耳其才與德國宣戰的原因。因為在這之前,德國曾經拉攏土耳其未成,如果德軍打到了家門口,不愁他不入夥。當然,德軍對中東最渴望的還是那裡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石油,如果佔領中東,軸心國就可形成歐非亞以及中東的環形包圍圈。

為了麻痺蘇軍的注意力,德軍統帥部特意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A集團軍群負責攻佔高加索,B集團軍群負責進攻斯大林格勒作掩護。1942年5月份,曼施坦因發動的克里米亞戰役和鐵木辛哥發起的哈爾科夫戰役,都以蘇軍的失利而告終,這是從莫斯科戰役後重新獲得戰場主動權的信號,德軍統帥部為之一振。在這種有利條件下,德軍B集團軍群於6月份開始向斯大林格勒發動進攻,這場蘇軍倉促準備的防禦戰鬥就這樣依次展開了。

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高加索戰役打響之時,正值斯大林格勒戰役僵持階段,德軍輕率發出第45號命令和將第4裝甲集團軍重新回援,人為造成德軍顧此失彼,次要方向變成主要方向,導致兩場戰役皆輸

在回顧蘇德戰爭歷史時,人們習慣於將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實際上,對於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企圖,蘇軍直到5月份哈爾科夫戰役失利後才認識到這一點,如果鐵木辛哥發起的哈爾科夫戰役取得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很可能會避免,因為在6月份之前,斯大林格勒的防禦體系都沒建立起來,可以說,對這場戰役蘇軍是沒有準備的。

正因為德軍將進攻斯大林格勒作為牽制高加索戰役的輔助戰役,德軍從一開始就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等到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完成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態勢後,德軍統帥部認為B集團軍不需要再多的兵力,將第4裝甲集團軍調到了A集團,以支援即將發起的高加索戰役行動。

1942年7月23日,對於蘇德雙方來說這是個特殊的日子,蘇軍在這一天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專門應對德軍的攻城進攻。德軍也在這一天發佈了第45號作戰指令,要求A集團軍群攻佔高加索,並伺機迂迴作戰並企圖打通與26個土耳其師的聯繫。

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但是,德軍的這個分兵進攻和重點佔領高加索的企圖很快就被蘇軍識破,當朱可夫把斯大林格勒當作主戰場想一舉殲滅德軍主力時,布瓊尼元帥也加強了高加索方向蘇軍的反擊力度,先是撤退吸引德軍突進,後採取反包圍各個殲滅。這時候的德軍統帥部似乎忘記了當初制訂計劃的目的,居然下令將第4裝甲集團軍重新回援斯大林格勒,致使這支主力集團將大部分時間消耗在應對沿途攔截他的蘇軍身上,而失去了寶貴的進攻時間。

高加索戰役,德軍排兵佈陣出現重大失誤,它不僅促使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還使德軍一年來的東進成果付諸東流,這一失利,使蘇軍從此再無後顧之憂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於1943年2月2日,高加索戰役結束於1943年10月9日。既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德軍認識到B集團軍群的重要,為什麼不放棄對高加索的進攻呢?這就是德軍統帥部排兵佈陣和指揮失誤所在。

首先,德軍第45號作戰指令沒有吸取莫斯科戰役失利的教訓。在德軍發起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之前,斯大林和蘇軍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莫斯科正面方向,因為德軍將70多個師放在莫斯科西邊不動,蘇軍害怕德軍再來第二次莫斯科會戰。因此,當德軍下達45號指令時,蘇軍在高加索的兵力只有十多萬人,而斯大林格勒也是兵力空虛,僅有第62和64兩個集團軍阻擊,而且兵力還不滿編,64集團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但並不是說蘇軍沒留後路。“鼠麴草”行動打響後,蘇軍是有計劃的撤退,並將南方方面軍和北高加索方面軍合併,由布瓊尼元帥統一指揮,同時,蘇軍還調集了強大的空軍集團以及黑海艦隊和亞速海艦隊支援。相比德軍只有一支裝甲第4集團軍來回的換防,拖也把德軍拖死了。

其次,德軍忽略了蘇軍的強大戰爭潛力和反擊信心。

從朱可夫擔任斯大林格勒戰場指揮後,他就提出了誘敵深入再關門打狗的策略,這不僅使德軍開始感到慶幸,以為蘇軍不堪一擊,同時也為蘇軍集結強大的預備部隊創造了條件。朱可夫到斯大林格勒時,他就帶去了三個集團軍的預備部隊,這為他實施天王星計劃打下了基礎。同樣道理,在高加索戰役中,蘇軍不僅動用了陸海空三軍主力,還動員當地游擊隊和群眾參加戰鬥,無疑給德軍造成了重大壓力。

再次,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德軍就應該主動撤離高加索。如果說莫斯科戰役失利,德軍感到是偶然因素的話,那麼,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應該給德軍一個警示,可惜的是,德軍並不認為斯大林格勒是指揮上的錯誤,仍然象莫斯科戰役一樣,把責任算在氣候因素上。因此,當蘇軍在高加索採取逐個擊破,迫使德軍一步步讓出佔領的地盤後,德軍才發現在這裡白白扔掉了40萬精銳兵力,不僅佔領巴庫油田無望,與中東26個土耳其師會師也是白日做夢。

高加索戰役,為何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輸,打不通中東通道還是輸

小結:高加索會戰本是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掩護的一場戰役,結果卻變成了為斯大林格勒戰役當配角

這個結果除了蘇軍統帥部及時調整部署並採取德軍同樣策略把斯大林格勒當主戰場外,德軍顧此失彼頻繁更改作戰計劃也是造成戰役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為德軍兩場戰役都想贏,而本身戰線過長後勤補給跟不上,致使兩場戰役皆輸。當高加索戰役打得正緊的時候,A集團裝甲燃油耗盡,只好停下來,等著B集團軍群攻克斯大林格勒後送去補給。從這一點看出,德軍想不輸都難。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二戰風雲錄》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