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縣千里送幫“十里”香 有效探索扶貧扶志相結合路徑推進脫貧攻堅


松潘縣十里回族鄉屬藏羌回漢多民族聚居區,全鄉有6個村3065人,其中有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33戶501人。在對口幫扶中,大邑縣牢固樹立拔“窮根”、促鉅變、聚民心的思路,激發十里回族鄉內生動力發展旅遊產業,有效探索出扶貧扶志相結合路徑和脫貧長效機制,為防止返貧安上了“雙保險”。

大邑縣千里送幫“十里”香 有效探索扶貧扶志相結合路徑推進脫貧攻堅

一、抓產業拔“窮根”,引領集體經濟上“軌道”。

一是深入分析致貧癥結。松潘縣十里回族鄉緊鄰松潘縣城,國道213穿鄉而過,其地處於九黃線旅遊黃金地帶,有著發展旅遊產業的獨特優勢。然而,九寨“8·8”地震讓松潘縣旅遊產業斷崖式下跌,十里鄉也隨之成了“燈下黑”:群眾無所事事、“等靠要”等事端層出不窮,出現了返貧的苗頭性傾向。針對這一情況,大邑縣在對口幫扶中,深入分析十里鄉致貧的主要成因在於沒有產業支撐,從而凝聚不了人心,必須要找到一條適合的產業發展路子才能真正幫助十里拔掉“窮根”。二是多方尋求發展良方。充分發揮大邑文旅產業發展優勢,先後組織西嶺雪山、安仁文旅、簡途旅遊等公司和成都知名旅遊精英到十里鄉“把脈”,引進專業策劃設計團隊來到松潘對十里鄉旅遊產業進行策劃,先後精心選派了第一書記和援藏駐村隊員與鄉村幹部一道走家串戶集民智,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提出了適合十里鄉發展的路子還是旅遊業,但不能再走以前“單打獨鬥、一擁而上”的無序發展路子,必須要選擇“抱團”發展、走特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

三是引領壯大集體經濟。大邑縣以幫扶的財政資金120萬元和松潘縣政府投入的100萬元入股火燒屯村,組織成立村旅遊合作社,確立旅遊綜合體、火燒屯村回族旅遊村寨、回族特色餐飲文化、回族手工藝體驗作坊等項目,搭建旅遊產業發展“骨架”,引領村民發展民族特色旅遊產業,帶動201戶村民每戶入股2萬元,共籌資402萬元入股旅遊集體經濟,破解了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難題。

二、強基礎促鉅變,幫扶軟硬設施上“能級”。

一是推進旅遊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堅持基礎先行,投入幫扶資金900多萬元,引進幸福公社“設計點亮鄉村”團隊進行指導,完成十里旅遊綜合服務區打造、文化廣場建設、火燒屯村道路全面硬化、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在火燒屯村村道牆上、房屋簷下、房屋上、村民住房的牆壁上繪就各種民族特色風格的鮮花、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等牆畫,使十里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呈現出房屋錯落有致、村道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盛開鮮花的民族特色風情和幸福和諧的文明新風。二是挖掘民族文化特色。

堅持文化同步,圍繞“一回一漢一庭院,兩街兩廟一座站”思路,挖掘十里鄉回族特色風情文化、回族非遺體驗作坊等項目,組織開展傳統村莊院落民居和歷史文化村落的甄別鑑定、保護修繕,著力打造傳統文化價值突出、地域特色濃郁的傳統村莊院落,展現十里民族風情小鎮獨特的文化內涵。三是強化業態和產業培育。堅持民宿先試,引進簡途旅遊公司按照讓民宿遊“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思路,指導業態植入和業態分佈,幫助12家特色民宿和8家特色餐飲店完善經營服務體系,引導8家與特色風情小鎮不適合的產業進行轉移,指導50餘戶群眾開設家庭民宿、回族餐飲和旅遊商店,進一步培育了旅遊服務業態,提高了特色小鎮旅遊服務能力。

大邑縣千里送幫“十里”香 有效探索扶貧扶志相結合路徑推進脫貧攻堅

三、挖潛力聚民心,提升發展動能上“保險”。

一是推動旅遊示範創建上臺階。將十里鄉特色小鎮旅遊項目作為松潘文旅融合發展的示範,會同鄉黨委政府組織村民開展旅遊示範戶創建活動,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定期表彰和獎補主動投入資金打造農家客棧的示範戶,調動群眾“創星評優”潛能,提升旅遊服務業水平。二是轉觀念推進鄉村善治。在民生領域投入資金1100萬元,全面實現低保、醫保、養老保應保盡保,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障全覆蓋,構建起了普惠制的民生保障體系,解決貧困群眾後顧之憂;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聯戶聯情”,示範開展衛生清理、房前屋後整理,主動解決實際困難;強化感恩教育,會同當地部門組織本土非遺“土琵琶”協會等文藝組織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唱共產黨》等自創文藝節目演出,以喜聞樂見形式引導群眾跟黨走、謀發展、自立自強、文明守法。三是為旅遊致富上“保險”。

組織人民網、四川日報、成都日報等權威媒體和網站進行宣傳報道,緊緊抓住九寨開園契機加強與中青旅等旅遊團隊合作,加強十里民族風情旅遊項目推介合作,提升民族風情小鎮的知名度,同時組織行業部門加強旅遊管理服務,為該鄉旅遊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上了“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