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邦在沛縣結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個個都是治國統帥之才?

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底層的起義數不勝數,但真正做到推翻政權的也就是漢朝和明朝,這裡面的兩個主要的人物就是朱元璋和劉邦。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在他們起義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都是他們的之前結交的那些朋友,為什麼就那麼巧合,他們結交的朋友都會這麼厲害,都是開國的功臣?尤其是劉邦,為什麼在沛縣結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個個都是治國統帥之才?

為何劉邦在沛縣結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個個都是治國統帥之才?

一、看似“狐朋狗友”,卻個個不簡單。首先那劉邦來說,他只是一介亭長,卻能結交上縣衙的蕭何以及典獄長曹參,還能跟縣領導的司機夏侯嬰走得很近,說明劉邦這個人的交際能力十分地強。而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身份卑微,但是卻都不是等閒之輩。諸如樊噲,別小看他只是個殺狗的,他力氣很大,而且勇猛過人。單憑這一點,他當一個將軍也就不在話下了。蕭何也是如此,雖然縣衙的一個官吏,但是他卻寫得一手好公文,而且擅長管理。

為何劉邦在沛縣結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個個都是治國統帥之才?

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曹參,他開始的是還有是一個監獄的小吏,也是在起義之後加入了陣營,他在戰場上確實非常的有天賦,因此殺敵無數,後來讓他當了宰相,又輔佐了劉邦的兒子,幫他治理齊國,直到蕭何去世,他又被皇帝調回去接任丞相的職位。

為何劉邦在沛縣結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個個都是治國統帥之才?

二、時勢造英雄。想要取得成就,自然跟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是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時代的浪潮。若關羽、張飛沒有生在漢末亂世,那麼他們也就沒有機會一展身手,發揮自己的獨特才能,成了流傳千古的人物了,恐怕他們一輩子也只能是個賣棗殺豬之流了。劉邦和那幫沛縣的朋友也是如此,雖然他們生逢亂世,是被逼無奈才走向反抗暴秦道路的。但是反過來想也一樣,不然怎麼能成為西漢開朝功臣?

為何劉邦在沛縣結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個個都是治國統帥之才?

其實啊我覺得反倒是這種絕境造就了他們,激發了他們無窮的潛力,磨礪了他們的意志,最終讓他們成為了治國統帥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