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百病皆屬於氣”

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寒則氣收,炅則氣洩,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素問·舉痛論》


論“百病皆屬於氣”

如何理解“百病皆生於氣”?

洑曉哲:“百病皆生於氣”出自《素問·舉痛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疾病的病因:“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論述了情志失調致病;“寒則氣收”、“炅則氣洩”論述了寒熱邪氣致病;“勞則氣耗”論述了勞逸緻病。多種致病因素均可引起臟腑氣機失常、氣血運行紊亂,從而導致多種疾病的產生。


情志是影響氣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情志變化對氣機運行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怒則氣上”,因肝在志為怒,怒則肝氣上逆,血隨氣升,故可致嘔血;“喜則氣緩”,因心在志為喜,喜則心氣暢達,營衛通利,但如果是大喜,心氣渙散,所謂“大喜墜陽”,可見於冠心病因大喜誘發心肌梗死者。“悲則氣消”,因肺在志為悲,過度悲憂,則心繫急,肺體受傷,上焦不通,氣鬱化熱而傷氣,則為氣消。

“思則氣結”,脾主思,憂思太過,最容易傷脾,心神凝滯,即可致氣機阻結,即氣結。“恐則氣下”,恐傷腎,恐懼太過,則精不上奉,氣機下行,可見小腹脹滿,二便失禁等。“驚則氣亂”,大驚則心神不寧,氣機逆亂,可表現為驚悸,甚至神識狂亂、厥脫危症。


其次,寒熱對氣機的影響,這裡主要指外感寒熱邪氣。“寒則氣收”,外感風寒之邪,則腠理致密,榮衛不通,氣機不能外達,從而出現惡寒、無汗、身痛等症。“炅則氣洩”,外感風熱之邪,則腠理疏鬆,營衛之氣通暢而汗出,氣隨汗出,則為氣洩;此外,內傷寒熱也可出現類似的症狀表現。陽氣不足,或陰盛陽衰,寒邪內生,阻滯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出現四肢厥冷、關節疼痛等症裡熱亢盛,或陰虛火旺,熱邪迫津外出,亦能出現自汗或盜汗的症狀。


勞逸緻病也是影響氣機的因素之一,本篇重點論述過勞致病。“勞則氣耗”,過度勞累,“陽氣者,煩勞則張”,氣機運行加快,消耗氣血,一身之氣均為之耗散,則可出現喘息、汗出的症狀,甚至可出現氣脫之症。


由此可知,“百病皆生於氣”的含義是多方面的:首先,氣機運行方式較為複雜,無論內傷外感,多種因素均可導致氣機失調;其次,氣機運行失常可以導致多種疾病的產生,諸多疾病的病機中也存在氣機失調的因素。因此,氣機在中醫學病因病機中有重要地位,臨床治療中應當重視調節氣機。

論“百病皆屬於氣”


肝在志為怒,怒則肝氣上逆,血隨氣升,故可致嘔血;怒則肝氣橫逆,克伐脾土,故可致飧洩。臨床上,可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加白芍、牡蠣、三七粉,治嘔血,應重視平肝逆;可用白朮芍藥散加烏梅炭、牡蠣等,治痛瀉,應重視抑肝、柔肝、斂肝。對於《靈樞•臟腑邪氣病形篇》所論“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即氣滯脅痛,方可用四逆散、血府逐瘀湯加減。至於《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論大怒致厥,“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怒則氣上,血隨氣逆,常見於高血壓腦病等,方可用羚羊鉤藤湯送服安宮牛黃丸等,以平肝降逆、潛陽熄風。

論“百病皆屬於氣”


心在志為喜,喜則心氣暢達,營衛通利,故可使氣血和緩,一般說有利於健康。但如果是大喜,興奮太過,心氣渙散,也可致病。所謂“大喜墜陽”,即可見於冠心病者,因大喜誘發心肌梗死致死者,臨床頗為多見。《靈樞•本神篇》所論“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也類於此。至於《靈樞•癲狂篇》所論“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喜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認為大喜過度,神散不藏,神明逆亂,可見發狂,方可用《傷寒論》桂枝加龍骨牡蠣救逆湯加味。

論“百病皆屬於氣”


肺在志為悲,過度悲憂,則心繫急,肺體受傷,上焦不通,氣鬱化熱而傷氣,則為氣消。如肺結核,多發生於青年性格悲觀多憂思者,常表現為陰虛火旺以致氣陰兩虛,方可用百合固金湯、保真湯等。但由於肝主情志,《內經》也曾論及悲哀傷肝。《靈樞•本神篇》所論“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實際上是肝腎精血俱損,治當肝腎同治,方可用暖肝煎合五子衍宗丸化裁。曾用柴胡桂枝幹薑湯,配合五子衍宗丸,治療一40歲男士,口苦咽乾,頭暈心悸,失眠多夢,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腹痛陰縮,應手而效。

論“百病皆屬於氣”


脾主思,憂思太過,最容易傷脾,心神凝滯,即可致氣機阻結,即氣結。可見於抑鬱症和神經衰弱者,常可表現為氣鬱脾虛,治當健脾解鬱,方可用逍遙丸、半夏厚朴湯加減。而《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所論“憂愁恐懼則傷心”,《靈樞•本神篇》所論“脾,憂愁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梚亂,四肢不舉”,“心,憂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認為憂愁可以傷心脾,進而出現恐懼,注意力渙散,四肢不舉等,治當重視養心脾,方可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加減。臨床上治療重症肌無力,常用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小兒多動症,常用歸脾湯、二陳湯、溫膽湯、小柴胡湯等方,皆有效驗。

論“百病皆屬於氣”


恐傷腎,恐懼太過,則精不上奉,氣機下行,可見小腹脹滿,以致二便失禁等。可見於部分神經衰弱和性功能障礙者,常可表現為腎精不足、脾虛氣陷,或脾腎兩虛,治療當補腎填精、益氣升陷,方可用金鎖固精丸、補中益氣湯加減。或配合五子衍宗丸、腎氣丸等。至於《素問•經脈別論》所論“有所驚恐,喘出於肺”、“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指出恐懼可傷肺腎、肝腎,治當補肺腎,或補肝腎。

論“百病皆屬於氣”


驚也是七情之一,大驚則心神不寧,可導致氣機逆亂,可表現為驚悸,甚至發生神識狂亂、厥脫危症。可表現為心腎不足、氣機逆亂,治當養心補腎、安神定志,方可用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湯加減。一般應注意採用收斂、鎮攝之藥,藥如龍骨、牡蠣、磁石、山茱萸、五味子、白芍、烏梅等。至於《素問•血氣形志篇》所謂“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等,指出反覆遭遇驚恐,可能變生麻木不仁,可見於急性腦血管病變,治當平肝、斂肝,活血通絡,方可用平肝熄風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至於婦女妊娠期間,遇大驚,則可能影響到胎兒正常發育,導致所謂“巔疾”,即現代醫學的癲癇之類。所以,婦女妊娠期間,保持心情舒暢,有利於胎兒正常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