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银子zx


关于这个问题就得从清朝的地方官制说起了。首先说封疆大吏这不是什么官职,而是对巡抚,总督这样管理一方的大员们的一种别称而已。



清朝的地方一般分为省、府、县三级。但是,具体到省又会分为道、府、州、厅、县五级。其中,州又分为直隶州与散州,厅又分为直隶厅与散厅。总之各省区划不一,也就有了不同的区分。

先从省一级来说,清朝在地方一共设立过九个总督,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以及东三省总督。从总督来说,直隶与四川两总督管一省,两江和东三省总督管三省,其余都管两省。总督的职权是管理所辖各省军政民政,愿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即为从一品。



巡抚一般即为一省的省长,管理一省的军民政务。巡抚手下还有两个属官,一个是布政使管理民政和财政,一个是按察使管理刑狱治安。巡抚为从二品官员,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都御史即为正二品。布政使从二品,简称藩台。按察使正三品,简称臬台。

从省往下是道,如清朝的四川省即分为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道的行政长官称为道台,为正四品的官员。道台之下即是知府,知府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属于从四品官员,比道台矮半级。



最后讲讲提督,提督一般成为提督军务总兵官,管理一省的陆路和水路兵马,清朝时期主要负责一省绿营兵的统领,是从一品的武职。尽管他的品阶与总督同等,但是因为其为武职,所以与总督相比,自然就矮了一级,成为总督的属官。


傅斯鸿


封疆大吏不是正式的官名,只清代对最高级别地方官的俗称,一般指巡抚、总督。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分为几类:

①东北地区是满清的根据地,三省分设将军,负责军政民政。在光绪年间才改革设立东三省总督。

②在蒙古地区,也是另外制度,又分为内属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等不同

③其他各“行省”,沿用明代的概念,并不明确叫“省”,而仅以地名称呼。

各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简称巡抚。如浙江巡抚的正式官衔为:巡抚浙江等处地方 提督军务 节制水陆各镇 兼理粮饷。其下有布政使、按察使,分别管理民政和司法。这三位是省领导班子。


省之下分设:府、州、县。

府就是今天的副省级市及省会、经济发达的规模较大的市。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类似于一般地级市和县级市。县是最基层政府。

一般情况,府辖若干县或散州,直隶州辖县,散州无下辖。知府、知州、知县就是其对应的行政一把手。“知”来自于宋代,以一般中央官衔派负责地方,称“知某某州事”。


在省与府直隶州之间,还有一层职能级别,称道。又分为守道和巡道,分别隶属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具体负责某项职能,如粮道、河道等。类似于今天省政府副秘书长兼某几个厅的厅长。


清代在二或三省设一总督,统辖军民。有的省份不设巡抚,由总督兼任。如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督相当于刚建国实行的大行政区的书记。

提督是一省绿营兵部队的负责人,其下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也有专业兵种的提督,如水师提督。有的省份以巡抚兼任提督。提督相当于大军区副司令兼省军区司令,负责野战部队。

除绿营兵外,全国各军事要地又有八旗兵驻防,设驻防将军,并不受总督管辖。相反如果驻防将军与总督同城,一起给皇帝写报告时,将军排在前面。

以上只是大概情况,供小白们了解。


几苇渡


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其中封疆大吏并不是官名,而是对省级行政区官员的一种称呼,比如总督,巡抚和提督都算是封疆大吏。

我们按照品级来讲一下官员分别说一下。

总督,提督

清朝的总督一般兼管二省以上,为正二品,但是一般都加授尚书衔,这样总督就变成了从一品,如果再授予大学士,则就是正一品。

比如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但是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所以是正一品,再比如直隶总督李鸿章,授文华殿大学士,所以也是正一品,由于直隶总督同时还身兼北洋大臣,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清朝的提督为一省最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品级为从一品,统领一省绿营兵,管理八旗兵的则是驻防将军和都统。提督虽然品级比较高,但是依旧受总督和巡抚节制。

巡抚

清朝采用的是省、府、县的三级行政机构,巡抚是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省委书记,官职为从二品,如果加侍郎衔则为正二品,比较出名的巡抚有雍正时期的浙江巡抚李卫,晚清的山东巡抚袁世凯等等。

知府、道台

知府为清朝国家第二级行政机构府的最高长官,品级为从四品,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

道台也叫做道员,这个官职比较特殊,介于巡抚和知府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为从三品或正四品官员。

道也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一般是布政使或者按察使的副手,派驻地方管理数个州府,由于乾隆后期又有密折封奏的权力,所以道台的品级虽然不高,但是权力却大大加强。

按照权力大小来排列,顺序应该是,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如果按照品级高低来排列应该是,总督,提督,巡抚,道台,知府。


一点点历史


题目中“封疆大吏”不能与其它官职并列在一起,“封疆大吏”是对一省或几省的最高军或政长官的统称。比如在清朝,总督、巡抚、提督都可以称为“封疆大吏”。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官职的情况。

总督

清朝的地方官制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分省、府、县三级。总督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地方长官,总管一省或数省军、政、经济事务。官阶为正二品,总督也被尊称为“制台”。

但清朝的总督有些会被授予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官阶为从一品,这种类型的总督被尊称为“部堂”。如果总督加上太子少保衔,那么尊称又会成为“宫保”。

所以在清朝要想尊称总督,首先得搞清楚他的最高职位,否则会得罪人。总督与巡抚的区别是,巡抚只掌一省行政事务,而总督兼管数省政务加军务。比如直隶总督,他掌管今天津、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此外,清朝还设有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他们是专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巡抚

巡抚是仅次于总督的封疆大吏,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事务。官阶为从二品,巡抚也被尊称为“抚台”。如果巡抚被加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则可尊称为“中丞”。巡抚的官衔略低于总督,清前期,总督权力远大于巡抚,但清末期巡抚一般不再听命于总督。

一省中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是总督和巡抚的属官,而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在理论上与总督、巡抚平行,但他们只管八旗驻军和教育,在权力上无法与督、抚相比。提督学政其实就类似于钦差,皇帝亲自指派。

提督

提督不是地方官职的头衔,为武官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官阶为从一品。提督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相当于省军区的最高主官。

在清朝,提督一般是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掌管一省军权,权力还是相当大的。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如清朝在全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所以,提督拥有实际的权力,称得上“封疆大吏”。再比如九门提督,这是清朝时期的驻京城的武官,相当于卫戍部队最高主官。

道员

道员也被尊称为“道台”,是介于是省(巡抚)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员在乾隆初期官阶为正四品,乾隆后期为从四品。道员职责并不固定,有管粮的粮道,有管河工的河道,也有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员等。

道员初设时期只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个府。清嘉庆时期,道员权势逐渐加重,处于省、府之间。其实道员并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只能,只是省级行政的派生物。

知府

知府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地级市的主官,官阶为从四品官。清朝时期,知府处于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总领各属县政务。知府的职责主要有,宣布政令、管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清朝时期,与府平行的的机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等。

综上所述,清朝时期的官员,按官职大小依次排列为: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县。


野史也是史


清朝最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朝代,官职也是非常的复杂,现在我就来讲一讲:

知府:一般是从四品,以文人为主,是文职外官,支持指挥一府之事,是介于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级别的官员。承担着宣布国家政令、征收赋税、审诀诉案、考察下属官员的重任。

道台:道台是介于省与府之间的一级行政长官,一般是正四品。专管一项事情,比如说粮道、河道、盐道等。

提督:一般为武将官职,统辖一省的兵马大权,通常为清朝绿营最高统帅。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

总督:文官官职,总督一般管辖一到三个省,官职正二品,如果加兵部尚书衔可以从一品,封大学士可以为正一品,管辖一省的军政与行政大权,典型的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满清的封疆大吏一般为:驻防将军、总督、提督、巡抚。满清九大封疆大吏为: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安徽)、湖广总督(湖南湖北)、闽浙总督(福建浙江)、两广总督(广东广西)、直隶总督(地位最高保卫京师)、四川总督、新疆将军、甘陕总督(甘肃陕西宁夏青海)、云贵总督(云南贵州)。


Sylar弈


封疆大吏,不是指具体的官,而是对总督、巡抚的泛称。

道台:道台官制上正四品,原为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田赋)、按察使(主管全省刑名)的属官。后发展成为分守、分巡,也属于都察院系列,是中央监察地方,监察制度的一环。有区划道、专职道两种。区划道下辖若干个府,对辖区内官员进行巡察、监督。专职道则对清廷的具体事务进行监察,如督粮道,监察漕运事务。

另清代在中央还设置了十五道监察御史,对内外百官进行监察。但实际运作过程中,监察御史分身乏术,并未起到真正对地方的监察作用。就是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一般都兼有都察院右都御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但作为有行政隶属关系的道台,能对顶头的督抚,实行监察权吗?且道台又有行政权,这又当裁判又当球员,让监察制度形同虚设。

总督官制上是正二品,加尚书衔(虚衔)的,为从一品。巡抚官制上是从二品,加侍郎衔(虚衔)为正二品。一般总督偏重于军事,财政较轻。巡抚偏重于民政、刑法与财政,军事较轻。

清朝总督、巡抚的设置,经过一系列的变动,于乾隆时期固定下来。全国18个行省,设置了8个总督15个巡抚。

上述总督与巡抚的设置,会导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督抚同城而驻。(如两广总督与广东巡抚同驻广州)总督节制巡抚,巡抚权力较小。

2、不设巡抚。(如直隶只设直隶总督)总督兼巡抚职。

3、不设总督。(如河南只设河南巡抚)巡抚加提督衔,节制总兵以下绿营兵。

总督在明朝的时候,相当于中央派往地方的“救火队长”,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即撤,非常设的地方大员。到了清代变成常设,设置是跟军事有关,大多设置在沿海边疆地区。设置的陕甘总督、云贵总督,西北、西南多战事,需要在省际间筹措粮饷、调拨兵马,指挥协同作战等,需要有相当分量的角色来承担,完成以上事项。

一般地,清代督抚都不会军事、财政、人事等权力集于一身。作为清朝是异族统治,不得不在制度设计上,又多了一层提防汉人的考虑,对于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的权力加以限制。直到咸丰朝,太平天国运动,八旗兵与绿营兵不堪一击,咸丰才将军事、财政权力下放,让督抚可以更大的自主权,解决太平天国问题。但也导致了以后督抚权力过大,反而在一些问题上抵制中央。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与之有关。

知府:正四品。掌所属厅州县的刑名、教育、考核、户籍,主持童试(通过考核后,便是秀才)。

提督:绿营兵的最高长官是提督,官阶是从一品,职能是“总领绿旗,明号令,阅军实,以整饬营伍”。 绿营兵是大清除了八旗兵之外,另一种常备兵种。以汉人为主体,主要驻守在各地,起到维护当地治安,加强地方控制的作用。

提督管辖若干镇、镇以下是协、营、汛,长官分别是总兵、副将、参将、千总,对绿营兵四级建制管理。大体上相当于军区司令,属于武将。清代中央政府调整了总督、巡抚、提督之间的权力划分后,提督只有统兵权,无调集军队的权力,受总督节制。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点个赞呗^_^


公子霜尘


题主的问题不准确,他所例举的官职中,封疆大吏并不是具体的职务。下面详述之。

知府。是宋代知某府事的简称。清代的知府,是地方政府中府一级的长官,略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地区、盟或州的一把手。

道台。道台是道员的别称。道台起源于明代,明时,省一级设布政司和按察司,但由于一省地方广大,常常派出布政使的佐官比如左右参政和参议,分驻省内不同地区,叫做分守道,管理钱谷;按察使也派出佐官比如副使、佥事,分驻省内不同地区,叫做分巡道,管理刑名。此外,还有一些因事而设的,如四川盐茶道。分守道或分巡道的长官,就称为道员,也叫道台,他们向省级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负责,是省与府之间的长官,同时还负有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责。清承明制并作了一些修改,把原本是临时性差遣的道台,改为固定的实官,并大多还兼兵备道。所以,道台就成了省内几个州府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在今天的同一个省内的几个地级市之上再设一个机构。

提督。提督是一省的高级武官,节制全省的武装力量,下设镇、协、营、汛等单位。在沿海和沿江地区,还设有水师提督,专事掌管水军。

总督。地方最高长官,管理一省或数省,并且综理军民要政。略相当于建国初期的各大区,如西南局、中南局的最高首长。此外,还设有专门事项的总督,如漕运总督,河道总督。

巡抚。一省的最高长官,也是综理军民要政。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总督管理数省,但他并不是巡抚的上级,二者是平行的。

上面的总督,巡抚,因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相当于古代诸侯,故而称为封疆大吏。有时候,也把提督以及将军、都统等高级地方官都统称为封疆大吏,它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并不具有严格的规范。


聂作平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对比今天而言,清朝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的市长。

提督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区司令员;

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

总督一般管辖两个省,例如清朝的两江总督,管辖今天的上海、安徽、江苏和江西;此外,清朝还设有直隶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天津、河北、山东;东三省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东北三省;陕甘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闽浙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福建、浙江和台湾;闽浙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福建、浙江和台湾;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湖北、湖南;两广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广东、广西和海南;

云贵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四川总督,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四川。

道台,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是介于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的官职。

至于,封疆大吏则是对管辖省级行政区以上地区的官职的统称,像总督、巡抚就是封疆大吏。


琪姐


这个问题要好好掰扯掰扯,弄明白这个,以后穿越回到清朝至少知道出事找哪个当官的。

首先来说,封疆大吏并不是具体的职务,提督、总督、巡抚都能称得上是封疆大吏,道台和知府是省一级以下的职务,因此称不上封疆大吏,纵横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清朝的官职都是怎么回事。

提督

提督跟其他的官职都不一样,提督是武职,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者水路的提督,陆路的一般就是提督,而水路的会称为水师提督。

是掌管清朝各省绿营的最高军事主官,官阶是从一品,在清朝不同时期各地的数量有所变化,总体上保持在不到二十人左右。

从根本上来说,提督是一个军事职务,是中央派驻在地方的军事单位,提督可以由巡抚兼任,但是不由巡抚兼任的职务不能干预地方的事物。

总督、巡抚

总督和巡抚也能掌管一定的军权,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地方的政务官员,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差别是,总督一般管理某一个片区,是一省或者数省的最高行政掌管,官阶为正二品。

巡抚只掌管一省事务,掌管地域范围比总督要小一些。

但是两者的关系却是很微妙的,两者都是直接对中央负责,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此不具体到实际当中,说不准是总督大,还是巡抚大。

尤其是清朝前期,地方军事事务大部分集中在提督手中,总督和巡抚在军事上的影响力有限,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后,全国的绿营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压,反而是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团练成为抵抗的最重要的力量,湘军、淮军中走出的将领被封为总督、巡抚后,也掌握了军权以及地方事权,到这个时候,总督和巡抚的实际权力是大于提督的。

而总督在前期应该是远高于巡抚的,但是后来巡抚可以直接掌控兵权,反而成为削弱总督的工具,中央为了避免某个总督大权独揽,就逐渐增加巡抚的权力,一个省份有总督就没有巡抚,有巡抚就不能有总督,所以,总督一直都是那几个,但是总督的权力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两江总督来说,正常来说是兼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到清朝后期,安徽巡抚、江西巡抚已不再听命于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实际上跟原来的江苏巡抚没有什么区别,而直隶总督是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到最后直隶总督只管河北地区了。

道台(道员)

按照清朝的地方机构设置,是“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本来是没有道台什么事的,清朝初期道员也并不是固定的职务,官阶也不一定,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正四品的官员,实际可以达到二品、三品。

是介于省级的总督、巡抚至府级中间的官员,因此,理解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处理地方专门事物而设置的一个官职,比如这个省有河运,因此就设立一个河道,专门负责河工的,除了河道还有粮道、海关道、茶盐道等等。

但是,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是清朝省级行政机构职能的补充,只不过在某一时期有可能权力过大,乾隆、嘉庆年间准许道员密奏朝廷,使得权势日益加重。

知府

知府就比较好理解了,掌管一府的政令,是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以前的太守,现在的地级市最高行政长官,一般来说属于从四品。

比如清朝古装剧中经常提到的扬州知府、苏州知府就是他了。


史论纵横


这么说。

知府,从四品。对应地级市。

道台,正四品,有分守道,分巡道,各省特殊设置官员如粮道、盐茶道等。所以,分守分巡道相当于解放初的省内片区,如苏北皖南等行政区划。粮道相当于省粮食局,负责统购统销的那个时代。盐道类似。

封疆大吏,一般为省级主官。就如总督巡抚提督一样。

提督,本官从一品。负责一省守备的绿营或者水师提督。简单说,就是相当于各省军区司令或者舰队司令。

巡抚,负责一省军政的武职,本官从二品,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为正二品,整体略偏向民政方面。因以文制武的原则,巡抚对本省提督有管辖权。

在实际操作中,巡抚侵夺了省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的很多职权。所以大体可将巡抚看做是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或者民国时期蓝党的各省绥靖公署主任。

总督,负责一省或者三省军政的武职。本官正二品,加尚书或者右都御史为从一品。对辖区绿营有管辖权,对巡抚等全部辖区官员均有直接弹劾权。

但总督不是巡抚上级,所以督抚一般不同城,如两江总督及江宁布政使驻江宁,管辖驻军淮安的江北提督。江苏巡抚及江苏布政使、按察使驻苏州,江南提督驻松江。

因都可以管辖军政,督抚争权相当厉害。比如太平天国自广西逼近武汉,湖北巡抚直接挤兑湖广总督,你不是管两省军政嘛,那就该总督大人亲自去镇压发匪。可怜的湖广总督无奈出兵,结果儿子战死,自己被充军流放。所以,后期总督一般都兼任驻在省的巡抚,而其他各巡抚一般不听总督令。如两江总督名义辖江苏安徽江西,但除江宁布政使辖区外,非战时期,江苏江西安徽巡抚及三省提督均不受总督令。

因此,如两江总督应类似1949年蓝党华东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巡抚相当于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布政使相当于省长,江北提督相当于江苏省保安司令,江南提督则相当于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