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祕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田獲三狐


劉邦為什麼要在臨終前下令殺死樊噲?

《史記》《漢書》關於樊噲的列傳記載很清楚:劉邦病重,有人向劉邦高黑狀,說樊噲和呂后結黨,等劉邦一死,樊噲便會誅滅戚氏、趙王如意等一干人。

樊噲在廢立太子風波中,一定是堅定不移地站在呂后一邊,耿直魯莽如樊噲,或許在平時就流露出欲除戚夫人而後快的意思,被耳報神傳到劉邦那。



劉邦臨終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一想到樊噲會危及戚姬母子安全,二話不說,就讓陳平帶上週勃,替代樊噲為將,讓他直接把樊噲在軍中殺掉。

可是陳平是個滑頭,一見劉邦行將就木,以後呂后掌權,他只是把樊噲綁了,押解回京。

劉邦一死,呂后當政,樊噲官復原職。

《史記》記載: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樊噲跟劉邦是姻親,說來劉邦還是樊噲的姐夫,有一層親戚關係在裡頭,跟別的文臣武將的關係肯定不一樣。



雖然樊噲是屠狗之輩,是韓信恥於為伍的粗野之人,但是樊噲一生都是劉邦的馬前卒,是衝在最前面,殺的最狠的一個人,也是在任何危難關頭,都對劉邦誓死相隨的人。

在人才和奴才的用人標準衡量下,其實很多人都願意選擇奴才,甚至“不忠誠的人才一文不值”被當作很多領導人的信條。

劉邦的晚年還在東征西討,被流矢射中,身負重傷。

天下群雄逐鹿時,劉邦為了建功立業,豪情萬丈,金戈鐵馬,浴血沙場。

可當一切塵埃落定,曾經並肩作戰的君臣兄弟互相猜忌,各懷鬼胎,甚至兵戎相見。晚年的劉邦也被折騰的疲憊不堪。



據記載,英布造反時,劉邦病得很嚴重,不想見任何人,他下詔群臣不得入內。眾臣想見劉邦都被擋在門外,這樣連著十幾天,樊噲憋不住了,強行衝進劉邦的寢殿,竟然看到劉邦枕著一個太監躺在偌大的寢宮裡。

對,劉邦枕著的是一個太監,不是呂后,也不是戚夫人。

在劉邦病重之時,本應陪伴在側端茶倒水的妻妾,竟然一個都不在,而只是一個太監。

這樣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一直以來太子廢立一事,已經讓後宮爭鬥白熱化,也讓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劉邦寢食不安,不堪其煩。

沒有廢掉太子劉盈,對於劉邦來說,他是忌憚呂后,也依賴呂后,不管是太子劉盈還是趙王劉如意繼位,都面臨怎麼駕馭一幫居功至偉的開國功臣,雖然他們已經被殺了不少,但是留下的依然還有很多,這些人都是皇帝權杖上的刺。



劉邦最終沒有廢掉太子劉盈,一定不是顧念父子情義,更多的是漢室社稷需要倚重呂后,可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呂后一旦握有權力,勢必肆意妄為,他曾經寄希望於朝中老臣對呂后形成掣肘。

他刻意安排了趙王如意,把他送到封地,囑咐耿直的周昌一定保護趙王周全,他度量周昌對呂后有恩,呂后好歹給個薄面。

劉邦死前殺樊噲目的肯定是想削弱呂后可以倚仗的勢力,可惜未能如願。呂后的狠毒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在呂后淫威下,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劉姓宗氏都成為案板上的肉,更別說有深仇大恨的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劉邦固然深謀遠慮,可是人死燈滅,一切已經由不得他做主了。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都沒逃過慘死的命運,尤其戚夫人………


開涮歷史


據說是因為朝中有人向劉邦反映,樊噲和呂后勾結到了一起。

首先樊噲是西漢的開國元勳,是劉邦旗下的一員悍將,尤其是他還在鴻門宴的時候救下了劉邦的性命,對劉邦來說,可是他創業史上的一個大恩人。

(樊噲和呂嬃)

但是功高蓋主,樊噲算是劉邦的一個得力悍將,但是於此同時臣子的權力過大也是一種威脅,所以漢高祖劉邦也是對他們有著一些提防,所以當有人向他彙報,樊噲和呂后走的太近,他如何不能起疑心?

其實早在之前,劉邦就已經對呂后干政就十分的不滿了,劉邦擊敗了叛軍之後,又聽說燕王叛變,於是就派樊噲去征討燕王,但是樊噲走後,卻又有人揭發樊噲,說他與呂后串通一氣,劉邦頓時就敏感了起來。

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劉邦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臨時將樊噲換掉了,還叫陳平將樊噲的頭帶去見他。高祖眼看著命不久矣,而之後呂后主政也是可以預測的,但是他又不好放了樊噲,只好將他囚禁了起來,果然劉邦沒過多長時間就死了,樊噲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後來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樊噲最後官復原職,得以善終了。而陳平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圍知歷史


劉邦,是個思路極為縝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塗,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其中緣故,聽司馬為君慢慢道來。

首先,劉邦不是因為個人仇恨殺樊噲。樊噲早年是個殺狗賣肉的,劉邦是他的老客戶,所以倆人關係不錯。後來劉邦做沛公,樊噲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噲這個人,智略談不上,似乎唯一可以誇耀的便是武勇,當時打仗是以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鬥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就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鴻門宴那一場局,又是他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進入帳後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吃生肉秀,其實是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後,樊噲依舊為他賣命,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則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

所以,樊噲的軍事能力,是不值得懷疑的——但,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為什麼呢?因為劉邦此時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與兒子劉如意的安危,在他看來,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呂雉,就一定會被呂雉殺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劉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劉邦又發現,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

在劉邦看來,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嬃,而且樊噲很聽老婆的話。所以要保住劉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須廢掉或殺掉呂雉,而要解決呂雉,前提就是要讓樊噲消失。

但劉邦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直到身體快不行了,他才找來陳平,讓陳平去樊噲軍中傳詔,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車子裡,打算一到軍營,就立斬樊噲,讓周勃接管軍隊。

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後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生前沒能殺掉樊噲,呂雉便沒事,而呂雉沒事,戚姬與劉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樊噲是秦末漢初著名的猛將,他從一個殺狗的屠夫變成開國元勳,被封為大將軍、左丞相的勵志故事也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他和劉邦不但是同鄉,劉邦之妻呂后還是樊噲之妻的姐姐,也就是說,樊噲是劉邦的妹夫。那麼,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秦始皇五年(前242),樊噲出生於沛,也就是今天江蘇省的沛縣。他與劉邦是同鄉,劉邦任亭長時,他正做著屠狗的生意。後來,劉邦作為亭長,要押送一批該服勞役的人去驪山,半路上許多人因為畏懼勞役而逃跑,劉邦料想到達目的地,人也跑得差不多了,索性和眾人一同飲酒,並在半夜時對大家說:“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大部分人都感恩戴德地離開逃命去了,而還有十幾個人表示願意跟隨劉邦逃亡,按照《史記》中記載樊噲“與高祖俱隱。”來看,樊噲或許就是那十幾人中的一個。後來,樊噲同蕭何、曹參等人一同擁立劉邦為主公,合力反秦。劉邦成為沛公後,樊噲便成為了他近前的“舍人”。

後來抗秦的過程中,樊噲作戰勇猛,立下赫赫戰功,幫助劉邦第一個打進咸陽。進入咸陽後,劉邦沉迷於秦宮的榮華富貴,不願離去,樊噲當先站出來“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後來還是在樊噲、張良的共同努力下,劉邦才放下這些物質享受。

後來項羽邀請劉邦參加史上著名的“鴻門宴”,樊噲一直在帳外守候,聽說劉邦有危險,便“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為了保護劉邦,樊噲不顧帳外士兵的阻攔衝進宴會,且他的模樣非常威武,宛如凶神惡煞一般。

後來在樊噲的協助下,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朝建立之初,諸侯們常常作亂,樊噲作為主將四處征伐,先後平定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和後來的燕王盧綰。就在樊噲受命征討盧綰之後,已經染上重病的劉邦在病榻上聽說,樊噲和他的“大姨子”,也就是趁著劉邦病重而權勢漸大的呂后圖謀不軌。

所謂的不軌之事則是:“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戚氏是劉邦的寵妃,也就是後來被呂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而趙王如意則是她和劉邦所生的孩子,劉邦很喜愛他,甚至曾承諾讓他當太子。晚年的劉邦極度寵溺戚氏,於是聽說樊噲將對她不利,便起了殺心。

於是,劉邦派出手下以奇謀著稱的陳平,讓他前去秘密殺掉樊噲,並用周勃將其代替。陳平不忍殺掉這位老臣,於是先抓住了樊噲,準備帶回長安給劉邦處置。怎料走到半路時,卻收到了劉邦已經病逝的消息,聰明的陳平料到主持朝政的已是呂后,要是將她的妹夫殺害,自己可再沒有容身之所了,於是釋放樊噲,恢復了他的爵位。

劉邦臨死前,派陳平將開國元勳,既是同鄉又是妹夫的樊噲殺掉,這一舉動僅僅是因為有人謠傳樊噲要對他的寵妃、寵兒不利,這一舉動無疑是非常荒唐的。說晚年沉迷於戚夫人美貌和枕邊風的劉邦是老糊塗了,並不過分。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米瑞君】的觀點:劉邦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寵妃戚夫人以及他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劉邦一心想護他們周全,可惜,劉邦的美好願望並沒有實現。

劉邦擔心自己萬一離開,呂后就會立刻派最信任的樊噲把戚夫人和劉如意殺死,於是,就派陳平秘密地殺掉樊噲。但事實上,樊噲並未因此而死,而且不用樊噲動手,戚夫人和劉如意也都在劉邦死後不久就被殺害了。

呂后心狠手辣,勢力龐大,劉邦擔心自己死後,呂后會讓樊噲報復自己的寵妃戚夫人

劉邦在世時,一直寵愛戚夫人而冷落呂后,更讓呂后氣憤的是,劉邦一度想廢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所以,呂后和戚夫人有著重重的矛盾。劉邦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就想讓戚夫人和劉如意少一些威脅。

實際上,劉邦還是想多了,報復一個幼子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又無兄弟家族可以依附的婦人,根本用不著樊噲。憑藉呂后的一手操縱,她不僅毒死了劉如意,更是殘忍地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讓戚夫人悲慘地死去。

<strong>陳平是一個懂得見風使舵的人,他看出劉邦死後大權必然握在呂后手中,並沒有急著殺樊噲

陳平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著名的謀士,所以,對於權利的紛爭之事他看得清清楚楚:劉邦死後,大權一定落入呂后手中,他如果殺死了樊噲,自己就會遭殃:呂后和樊噲是親戚關係,樊噲是呂后的親妹夫,樊噲會被呂后重用。

所以,陳平沒有急著殺死樊噲,在辦理此事的過程中,劉邦去世,樊噲平安無事,而陳平又成了呂后眼中的有功之人了。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品大漢風尚,析盛世風情。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米瑞談歷史


樊噲與劉邦的關係,其實還不止於連襟這麼簡單。劉邦起於底層,成功靠的不單單是運氣,還有一大幫少年兄弟和中年朋友死心塌地的幫襯,樊噲就是其中之一。

樊噲雖然狗屠出身,但他和後來的“狗肉將軍”張邦昌不一樣,張邦昌儘管寫過打油詩,其實沒點文化和智慧,樊噲雖然殺狗賣肉,卻實在是一個智慧的、有勇有謀的將軍。你看樊噲,隨劉邦打到咸陽後,人家都去搶金錢泡美女去了,就連劉邦都進入了溫柔鄉,但樊噲既沒有搶金銀,又沒泡美女,而是看到劉邦進入咸陽宮的如雲美女之中後,擔心他貪圖享樂,前功盡棄,就尾隨進去,力勸劉邦離開咸陽宮,還軍灞上,莽莽武夫有幾人能想得這麼遠?

在鴻門宴上也一樣。無論劉邦,還是張良,面對項羽,都有些理屈詞窮,後來劉邦被項莊舞劍,弄得危機萬分,你看攀噲帶劍擁盾衝進去後,不僅僅是拼殺,還有鬥智,他向項羽說的那一番話,什麼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批評得項羽啞口無言。可以說,劉邦之所以鴻門宴能脫險,功勞不在樊噲的勇,而在於他的智,你再會打也不可能打得過項羽,但樊噲的這些話,卻說服了項羽,讓他慚愧到不敢動手。

樊噲確實是智者,因此,他為劉邦建立漢朝所作的貢獻,也不僅僅是戰功,還有很多謀略和決策上的幫助,他不僅貢獻了勇,更貢獻了智。但對於這樣一個勞苦功高而又是親戚的樊噲,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他呢?這不是因為劉邦老糊塗了。一個帝王要殺功臣,大都是在這個功臣對自己的江山有了威脅,或者有了潛在威脅,樊噲對劉邦就存在這種威脅。

劉邦去世前,燕王盧綰反叛,已經病重在床的劉邦,指派樊噲帶兵北擊盧綰。盧綰的反叛,加重了劉邦的病情,更加重了劉邦的疑心。因為盧綰是他的發小,同年同月同日生,還是小時候的同學,是發小中唯一被劉邦封王的人,一直為劉邦所特別器重。然而,連他都反了,還能信任誰?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有人對劉邦說,樊噲是呂后一黨,呂后與他早有預謀,只待皇帝駕崩,就要誅殺戚氏和趙如意,奪取天下。疑心重的時候,這樣的話一說即靈。所以,為了劉氏江山,為了愛妾戚夫人、愛子如意,劉邦立馬命令陳平、周勃前去軍中,速斬樊噲,提頭來見。

所以,下命令斬樊噲,是劉邦保劉氏江山、子孫後代的一步棋。


帝國的臉譜


“仗義每多屠狗輩,最是負心讀書人”,這說法源於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在大街上溜達,被皇親·為培養兇性故意放出的惡犬所傷,這種犬是專業鬥犬,也就是鬥狗專用犬,殊為兇悍,主人就一邊看著不管,眼看書生危在旦夕,一個殺狗的屠戶手起刀落殺了惡犬,皇親買通了受害者,也就是那個秀才,然後理直氣壯的告到衙門,秀才當庭翻供,說他和鬥犬是好兄弟,當時哥倆正鬧著玩呢。

最終屠戶被處以死刑,曹學佺(《崇禎實錄》纂修者,隆武帝死後,投繯殉國。)發飆了,嚴刑逼問秀才,結果秀才說了實話,為了黃白之物也是受到了威脅所以才構陷屠戶,於是曹學佺說出了傳遍天下的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最是負心讀書人”,當時也沒個現場監控,是不是這事不大清楚,但是此聯與曹學佺的仕途起伏和本文所述皆有相通之處。

勸諫直言的屠狗之輩

提起狗屠這個職業,還真出過幾個名人,比如聶政,比如朱亥,再比如本文主人公之一的樊噲,不但功勳卓著,他還能直言進諫。

1)止宮休舍,還軍霸上:

當初劉邦剛進咸陽,從精神到身體,整個人都鬆垮下來,享樂主義思想佔據了上風,天天飲酒作樂歌舞昇平,樊噲就找到劉邦讓他回到駐地,大意是說“知道大秦怎麼亡的麼,就你這德行亡的”,別讓項羽抓到把柄整治了你。

2)趙高篡權,前車之鑑:

雖然樊噲沒讀過什麼書,但是趙高可是他們同時代的人,於是,劉邦晚年懶政時期,樊噲就以趙高篡權的例子對劉邦展開了尖銳的批評和思想教育^_^,“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3)樊噲諫言,約法三章:

並不是說樊噲提議並主導了約法三章,而是說樊噲令劉邦及時醒悟,促成了約法三章。咸陽城破,馬上就發生了目無軍紀的哄搶行為,而且還都是眾將官帶頭乾的,蕭何也沒閒著,把丞相和御史的秦時重要圖書、資料文件都搶著收了藏起來(保護)。正是由於樊噲和張良的勸諫才有了“封秦府庫,還軍霸上”的舉措,也才有了後續的整頓軍紀,撫慰秦民以及有口皆碑的約法三章。

相對來說,蕭何和張良做的並不夠好,蕭何知道搶著把大秦律令收好避免損失,張良在樊噲勸諫後馬上附議,可以說他倆都看到了事實的發生,也預見到了將會帶來的危害,但他倆誰都沒說。所以不得不說,樊噲的仁義和忠誠體現在正道上,無論是軍功還是勸諫,樊噲對劉邦,對大漢都裨益頗多,這才是真正的忠心耿耿。這樣忠心耿耿的將軍劉邦為何要殺?

鴻門宴中救劉邦於水火

望文生義往往導致歷史人物標籤化,這就很容易將人引入誤區,很多不大瞭解歷史的朋友都會覺得除張良以外,鴻門宴上沒好人,有人大罵項羽傻得可愛,婦人之仁,傻子身邊能有聰明人麼,於是范增也被描述為聰明的傻子,而樊噲被定義為悍不畏死英勇闖帳的莽撞人。

為什麼要提鴻門宴呢?

劉邦逃出生天有一定必然性,論功自有張良的一份,卻也有劉邦晚年所要殺害的救命功臣樊噲的功勞,前文提過,樊噲勸諫離開咸陽返回霸上駐地,這是項羽在鴻門宴上先是猶豫後來放棄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劉邦一直霸佔著咸陽,那麼劉邦逃不出昇天就有一定必然性了。

如果劉邦兵據咸陽,那麼以項羽的脾性,劉邦幾乎是必死無疑,項羽也不會暗自彷徨猶豫。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放不下一件事-大軍40萬破函谷關而入,顯然已經急眼,但項羽缺少至關重要的一個藉口,而在樊噲的勸諫下,這個藉口消弭於無形。

為什麼項羽殺人還要藉口?

①名義上,他倆還是懷王部下的將官,都有同一個名號,楚軍,要撕破臉確實需要令人信服的藉口。

②項羽自家部隊不過10多萬人,其他則是諸侯各部,一個個都眼巴巴的看著呢,項羽手下虎狼之師,劉邦的兵士除了同鄉老底基本都是烏合之眾,在這種條件下直搗黃龍居功甚偉,而你項羽反手把人殺了,威信頓失,本就不穩的聯盟狀態立刻面臨崩潰。說白了就是,劉邦這功勞你都能殺,我們這些人也都離死不遠了吧,這是後續事態發展方面項羽所擔心的。

③一時之氣。項羽的確破了劉邦駐軍的函谷關,但這是背後有人攛掇,攛掇總要找個藉口吧,無非都是利益,項羽一怒之下破關而入,然後呢?然後他發現原來情況也不像范增說的那麼壞,劉邦挺仁義,對我還很客氣,秋毫無犯就等著我去搶了,氣也消了,那······我怎麼殺?

樊噲的一個行為,立見忠心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在劉邦要死不死命懸一線的時候,張良著急忙慌的跑出來找樊噲,請注意,樊噲首先發問,今兒這事怎麼樣了?足以體現他的焦灼心情,他擔心著劉邦的生死安危,並且能做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意為,此事緊迫,我要進去與劉邦生死與共,為劉邦不惜個人安危甚至性命。

做到做到的樊噲左手持盾,右手持劍衝了上去,守門的衛士想以長戟據之,沒想到樊噲直接擁盾撞了進去,衛士們都被撞得倒地,樊噲遂入帳內,以憤怒的目光瞪著項羽,怒髮衝冠,目眥盡裂,擺明了就是告訴項羽,我是拼命的來的,項羽的英武樊噲哪能不知,但為了劉邦一切安危都置之度外。

樊噲話術:

①死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喝酒呢

這是暗示,喝酒和生死能扯上什麼關係,樊噲特地把話挑明,我就是來玩命的,只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

②秦王就是虎狼般心腸,殺人怕殺不完,刑罰怕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造他的反。

還是暗示,不仁不義,前秦之續,做事要厚道。

③懷王與眾將軍有約定,誰先破城進入咸陽誰就是王。

把最尷尬的事擺到桌面上,挑明一切,暗指你項羽不要臉面了是吧?難道想背信棄義,食言而肥?你和劉邦現在還是懷王部將,為了利益你要窩裡反麼?

話鋒一轉-

④劉邦雖然進了咸陽,可沒有別的野心呦~我們分毫不取,封閉府庫,還軍霸上,還不是等大王你來,函谷關部隊那是防備別人的,戰利品早就給您留下了(媚笑中······)。

暗指,耍混也得分個方式方法,我們都做到這地步了,你再動刀可太混了。

⑤劉邦勞苦功高,而我聽說要殺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劉邦藉機尿遁的時候曾問樊噲,我跑了卻沒有告辭,這可咋辦哩,樊噲思路非常清晰,直接告訴劉邦,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辭什麼辭。逃跑的時候劉邦騎馬,樊噲步行,就是為了給劉邦斷後,一旦遇到追兵,劉邦跑路,樊噲是會以性命相拼的。

張良與蕭何表面上與劉邦親近,其實通過行為種種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對劉邦,在內心中是對主上的敬而遠之,是一種疏離,一種明哲保身的奉君之道,只有樊噲才是忠心不二的兄弟之情,這樣的人劉邦又怎能下得去手呢?

劉邦為何要對戰功無數忠心耿耿的一肩挑樊噲下手

呂雉的妹妹呂嬃後來嫁給了樊噲,劉邦和他的關係也就更近了一步,縱觀樊噲一生,這位劉邦的過命老兄弟,先是劉邦最老資歷的班底成員之一,最早都是充當副官或說侍衛長官的角色,不被充分信任的話,不會如此安排,先與劉邦藏於芒碭山,又有擁戴之功一起起事。

由豐沛起兵首先拿下了沛縣,又率軍工大了胡陵、方與,豐縣保衛戰中挫敗敵人的進攻,保住了“根據地”,擊退章邯部,取濮陽率先登城,打城陽還是率先登城,擊敗李斯的兒子李由,圍東郡打河間戰開封,到了曲遇又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馬不停蹄的攻打攻長社、轘轅、陰津、犨邑、宛城、酈縣,最後破武關進駐霸上。

項羽分封,劉邦被分到鳥不拉屎的巴蜀之地漢中,樊噲又攻打了西城、雍縣、斄縣、好畤、壤東等多地,又征戰郿、槐裡、柳中、咸陽。

後續對項羽的征討中,擊潰王武、程處,取鄒縣、魯城、瑕丘、薛縣、守廣武。一年後,樊噲隨劉邦剿項羽,取陽夏,劉邦發動垓下之戰,樊噲勇武過人一起誅殺全部楚軍。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稱帝,諸王開始反叛,原因多種多樣,樊噲平定燕地俘虜了臧荼,捉拿韓信後,平韓王信叛亂,平定清河、常山二十七縣,再又誅殺陳豨、盧綰。

不殺樊噲的理由很充足,為何又要誅殺呢?

韓信和彭越被殺以後,人心惶惶,恐怕自己左右都是死的黥(qíng)布有樣學樣的也造起了反,劉邦心理不是滋味,有病同時也是懶政,平時和劉邦關係很鐵的大臣也見不到劉邦,樊噲直接闖入內宮,痛苦陳情,希望劉邦振作起來。

由此可見:即便到了這個時期,劉邦和樊噲的關係還是非常鐵瓷的,換成別人估計早就殺了。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也反叛了劉邦,而此時的劉邦對這種事早已司空見慣,免疫了。他派樊噲平息叛亂,盧綰逃跑咱們不提,劉建被立為燕王,樊噲輔佐。就在樊噲脫離權力中心,且高祖病重之時,有人構陷樊噲與呂雉結黨,如果劉邦掛了,樊噲肯定誅滅戚夫人這一脈滿門,因為樊噲的老婆是呂嬃也就是呂雉的妹妹,這關係很危險呦······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劉邦也是病得腦子抽了,立刻吩咐陳平到軍中斬殺樊噲,可陳平的腦子也不是假的,殺了樊噲他自己也是個死,夾在這兩口子之間也是倒黴,所以想了個主意,我按你劉邦的意思辦,但是我不傻,我也不殺,我把樊噲送回長安,你自己看著辦吧,殺樊噲,那是你殺的,我留他一命了,算個人情,你不殺隨便你,我也不會引禍上身,等到了長安,劉邦已然歸天,呂雉哪裡會殺自己的妹夫,所以就放了樊噲,一應待遇都也恢復了,不過真不知道樊噲能寒心到什麼程度,難過總是少不了的。

被小人構陷所以要殺?那只是表象

我們只看到了有人陷害樊噲,然後劉邦派人誅殺,到底劉邦心裡怎麼想的呢?我們沒有讀心術,即便有我們也沒機會使,只能對劉邦的心理進行一定分析,也可能是其中一點,也可能兼而有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①“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樊噲足夠重要,無論如何劉邦都不會殺樊噲,從劉邦的命令,即軍中斬殺來看,在戰爭方面,劉邦很篤定,有他可以,沒他也行,天下大定,無論哪個諸侯造反都無法抗衡大漢一國之力,所以樊噲已經不再重要。

②劉邦知道最嫉恨戚夫人的是呂雉,但是糟糠之妻如何能殺,而且他相信朝堂上的老部下們有能力制約呂后,只是沒想到呂雉後來玩的這麼瘋,但樊噲不同,他是身負軍權的百戰大將,麾下都是大漢精兵,這才是劉邦所忌憚的,如果樊噲一旦參與進來那將不再是兩個女人的鬥爭,整個大漢王朝有傾覆之危。

歸根結底,樊噲倒黴就倒黴在呂嬃身上,或者說是倒黴在呂雉身上,本來以他的資歷和戰功,再加上與劉邦的個人感情和救命之恩,他完全可以安心享受人生,可是因為呂雉的關係,自己差點被殺,這個災禍躲過去了麼?他自己是躲過去了,但是後代被誅殺,因屬後黨餘孽,只有庶出的一對兄弟算是有些造化,樊市人繼承了舞陽侯的爵位和食邑。

一直到現在,沛縣樊噲狗肉製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樊憲濤是樊噲的77代孫,老手藝黿汁狗肉湯天下一絕,據說一直秉承著只做生意不做官的宗旨和祖訓。

《史記》作者司馬遷,從人物刻畫上就可以看出,他對樊噲是極為推崇的,曾國藩也對其讚譽有加,其實大多評價綜合起來還是想突出樊噲的忠武,所以自然也對劉邦的“卸磨殺驢”行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感,其實劉邦作為做為國主,做為一位政治人物,他考慮更多是“頂層建築”的安危,所以往往把個人的感情和好惡往後推了推而已。


古今通史


劉邦非但不是老糊塗,臨終之前反而比任何時候都清醒!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臨終之時他的遺願:1)首先,劉邦南來北往征戰一輩子,創立了大漢的基業,尤其是年已六旬還到處親征,自然是不想讓大漢步大秦的後塵三世而亡,他肯定是想大漢千秋萬代。2)其次,劉邦晚年寵幸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雖然想換太子但沒成功,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戚夫人母子平安活下去。

那麼,劉邦的遺願能同時達成嗎?很不幸,他的兩個願望正好是對立的,不可能同時達成。首先,他死後能威脅大漢的,自然是功臣集團,而能夠掌控功臣集團的,只有老辣的呂后,這也是他最終不敢換太子的原因。其次,作為政治鬥爭的頂尖高手,作為多年的夫妻,他對呂后非常瞭解的,也知道自己死後戚夫人母子面臨的處境是什麼。彌留之際的劉邦能做的是什麼呢?只能是平衡功臣集團和呂后兩方的勢力,做到相互制衡,不至於一方獨大。

好了,再來看看樊噲的身份。首先,樊噲是他的同鄉是發小,是功臣集團;但樊噲還是他小姨子的丈夫,兩人是連襟,也就是說樊噲是外戚,肯定是站呂后的。因為在剪滅異姓王的過程中,樊噲出力甚多,逐漸成了實力派大佬,如果呂后政治上的老辣加上樊噲的軍權,那外戚一方就尾大不掉,誰也管不了了,戚夫人母子更是分分鐘被秒。

至此,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樊噲必須死。但劉邦明顯高估了陳平等功臣對自己的忠心和實力,低估了呂后的手腕和能量。在他死後呂后很快就把功臣集團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至於戚夫人母子,只能任呂后宰割了。


金鱗戲蘭池


劉邦跟樊噲早年就輔車相依,一起打天下,鴻門宴上樊噲還救了劉邦一命,後來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兩人成了連襟,關係更是情同手足,劉邦在消滅異姓王時,樊噲充當劊子手,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代王陳稀、燕王盧綰都是他剿滅的,戰功赫赫,升為大將軍、左丞相。

樊噲,西漢開國功臣,大將軍、左丞相,呂后的妹夫。

俗話說,物極必反,兩人關係太好了以後,稍微有點小摩擦都會形成隔閡,劉邦和樊噲也一樣。劉邦當皇帝后,曾發生了“太子之爭”,劉邦不喜歡他跟呂后生的嫡長子劉盈,那時候劉盈已經立為了太子,而喜歡戚夫人生的劉如意,幾次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因為大臣的堅決反對,劉邦悻悻作罷,而反對的大臣裡面,樊噲打頭陣,無可厚非,樊噲是呂后的妹夫,當然要支持孃家孩子,再者嫡長子是宗法,不能違背的,於是劉邦和樊噲之間有了間隙。

劉邦領漢中王時,樊噲接管宣漢一帶秦地,約法三章受百姓愛戴,百姓修樊噲殿紀念,此後成為地名,演變成今天的樊噲鎮。

不久,朝廷上有心之人利用劉邦和樊噲之間的矛盾來挑撥離間,樊噲無辜躺槍,還差點死掉。公元前195年,前方又傳來燕王盧綰造反,劉邦派樊噲前往平定燕地叛亂,這裡提一嘴,劉邦此時已經病的很重了,在之前平定淮南王英布造反時,劉邦就中了一箭,重傷之際劉邦怕身邊人預圖不軌,本來防範心理很高,這時又有人,可能是造謠,也可能是提醒,就說樊噲和呂后是一夥的,哪天皇帝御龍殯天死了,樊噲肯定會立即帶兵進長安把戚夫人和劉如意全殺了,劉邦一下子震怒。

劉邦因討伐英布重傷不久去世,樊噲還在押解回長安途中,憨人有憨福。

因為劉邦知道太子之爭劉如意雖然敗了,封為趙王,但還是擔心呂后和戚夫人不合,會報復母子倆,那時候呂后干涉朝政已讓劉邦很不滿了,於是劉邦好言相勸了既正直又高貴的汾陽侯周昌擔任趙國國相,其實是保護趙王劉如意,劉邦能做這樣細緻的安排,當聽到樊噲威脅母子的讒言後,哪能不生氣,又有重病在身混了頭,馬上下令陳平和周勃去前線替換樊噲,到了燕地後馬上把樊噲殺了。

現存的樊噲墓有多處,圖為武漢龍泉山樊噲墓。

陳平是什麼人,老滑頭了,這會兒去把樊噲殺了,回來呂后還不找自己麻煩,於是到了軍中把樊噲抓了起來,準備送回長安去,要殺樊噲,你夫妻殺,都是你們家親戚,我可不背鍋。等樊噲押解到長安時,劉邦已經病逝了,朝廷呂后說得算,馬上就把樊噲給放了,陳平背裡涼颼颼的,躲過一劫,大幸。


圖文繪歷史


樊噲是劉邦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人。

當年,樊噲在沛縣賣狗肉時,劉邦沒少白吃白喝白拿,光是泗水亭打的白條就厚厚一沓,沒辦法泗水亭長大小也是個官,縣官不如現管啊!


有一天,劉邦又犯了狗肉癮,在縣城四處溜達找樊噲,可是大街小巷都找遍了,始終沒找到樊噲。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樊噲故意躲著劉邦,跑到了隔壁夏陽鎮去賣狗肉了!

劉邦那個氣啊,罵道:“這個樊屠戶,我又不是故意欠你狗肉賬的,等哥以後有了錢,會十倍百倍還給你的!好吧!你躲著我,我偏要死纏著你,今個不吃到狗肉,我就不姓劉了,改姓狗!”

PS:其實劉邦沒食言,後來狗肉賬的收益何止百倍,千倍萬倍都不止啊!

說著,劉邦就風風火火地趕往夏陽鎮,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面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可是周圍連個船的影子都沒有。

劉邦又氣又急,這時候河面上突然有隻老龜浮出水面,搖頭晃腦地遊了過來,劉邦大喜,心想:“這莫不是當年馱唐僧師徒的老龜吧?居然還活著那!”

劉邦一個箭步,跳到了老龜的背上,不一會兒就游到了對岸,臨走之前,劉邦對老龜說:“等我找到了樊噲,我會讓他帶點狗肉給你吃,你在這等著不要亂跑!”老龜點了點頭。


劉邦到了夏陽鎮之後,果然找到了樊噲,樊噲自認倒黴,躲得這麼遠居然還被你找到了,真是服了!

樊噲把一隻狗腿拿給劉邦吃,劉邦一邊撕著狗肉吃,一邊給把自己奇遇老龜的事情說給樊噲聽。樊噲一聽,驚訝萬分,眼睛瞪得賊溜圓。

“你吃著,我待會就來!”說著,樊噲一溜煙地走了。不一會兒,大老遠地看見樊噲哼哧哼哧地拖著個龐然大物回來了,劉邦走進一看,哎呀媽呀,正是那隻神龜。

劉邦的那句話最終害死了老龜,老龜沒等來狗肉,等來了災難。後來,樊噲用老龜和狗肉一起熬製,終於熬出了獨家秘製配方—老樊醬狗肉。


樊噲不僅滿足了劉邦的口舌之慾,還曾經救過他的命。鴻門宴上,如果不是樊噲胡攪蠻纏一通亂搞,說不定劉邦當場就把小命交待在那了。

劉邦取得了天下之後,對樊噲很不錯,不僅封他為舞陽侯,還把呂雉妹妹嫁給了他,這樣劉邦就成了樊噲的姐夫了!

樊噲既是其老鄉,又是妹夫,還曾給他狗肉吃,按理說算是自己人了吧,然而,劉邦彌留之際,卻派陳平去殺掉樊噲,這是為何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劉邦一直忌憚呂雉日益膨脹的野心,以及日益龐大的外戚勢力,後來有小人在劉邦面前添油加醋,誣陷樊噲與呂后沆瀣一氣,圖謀不軌,所以劉邦就動了殺機,準備臨死之前除掉隱患,他讓陳平提樊噲人頭來見。



最後,劉邦殺掉了樊噲沒有?

沒有!陳平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劉邦活不了幾天了,現在朝中上上下下都是呂雉的人,殺了樊噲就等於得罪了呂雉,得罪了呂雉就是死路一條,然而劉邦的命令又不得不執行,不執行就是抗旨不尊。

怎麼辦才好呢?陳平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萬全之策,他準備這樣辦:到了樊噲大營之後,命人先把樊噲綁起來,然後用囚車把樊噲押回京城,是殺是剮全由劉邦定奪,那時候就與我沒有關係了!


計議已定,依計行事,到了大營,陳平果然捉住了樊噲,正準備把樊噲押往京城的時候,噩耗傳來—劉邦駕崩了!

剛聽到這個消息,陳平又悲又喜,悲的是老領導死了,喜的也是老領導死了,自己終於啥事也沒有了!

到了京城之後,陳平主動向呂雉請罪,一番解釋之後,呂后不僅誇他乾的好,還額外賞了他一百兩金子。

如此聰明的陳平,活該壽終正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