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运周:用阵前起义破灭黄维突围图谋

1948年11月27日,天刚蒙蒙亮,淮北大地上,一群国民党士兵朝着解放军的阵地疾行,他们排成长长的纵队,左臂上绑着白毛巾,互相不说话沉默着往前走。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大个子,他就是率部起义的国民党军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

廖运周:用阵前起义破灭黄维突围图谋

廖运周成长在一个革命气息浓厚的家族中,思想进步。1925年,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和工作的族兄弟廖运升、廖运泽及同乡孙一中给廖运周写信,介绍了广东的革命形势和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活。廖运周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分配到炮科学习。

1927年3月,廖运周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期间,廖运周任七十五团团部参谋兼警卫连连长。在叶挺的指挥下,七十五团参加了夺取会昌的战斗。廖运泽作为七十二团的代理团长也参加了此次战斗。三河坝战斗中,七十五团执行断后任务,与大部队走散。廖运周辗转来到上海,与组织取得联系。

1928年,受中共中央军委的指派,廖运周、廖运泽等人到了安徽,在寿县开展兵运工作。后来安徽的兵运工作陷入低潮,廖运周等回到家乡,在当地开展工农运动。因身份暴露,由组织安排前往北平,继续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至1937年,廖运周在华北辗转多地,坚持地下工作,宣传革命,发展地下组织。七七事变爆发后,廖运周随所在部队与日军多次作战。廖运周立下战功,逐步升任一一○师师长。

1946年至1947年,一一○师一直在豫北和鲁西南活动,期间曾缩编为旅,后又恢复了师建制。驻扎在新乡的时候,廖运周辗转与党组织恢复了联系。之后,解放军中原军区先后派出一批同志来帮助廖运周。廖运周把他们安排在机要位置,一面掌握着情报传递的渠道,一面加强了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力量。1947年夏天,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原军区的领导、帮助下,一一○师成立了地下党委,廖运周出任书记。通过种种手段,廖运周和地下党委对一一○师的掌握更加有力,情报工作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这些重要的政治军事情报,在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在华东地区打响了。从淮海战役打响到黄百韬兵团10万人被全歼,前后只有16天。

当时处在一一○师正面的解放军部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见到杨振海后,很快将情报报告给了刘伯承、邓小平等中原野战军首长。按照刘邓首长指示,王近山作了周密部署,安排好了一一○师的行军路线,约定好了识别的标记、联络的信号和行动的时间。廖运周听完杨振海的传达后,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起义最后的准备工作秘密而又有序地展开了。

11月27日6点整,一一○师(缺一个团)的官兵在左臂上绑着白毛巾,带着黄维增调给他们的大炮,冒着寒风,踏着白霜,按照预定的路线向解放军的阵地迅速前进。除了报话机的呼喊,队伍里一片沉默,只有急促的脚步声告诉起义的官兵们:光明近了,更近了……

30多里的行军路程,廖运周和黄维、吴绍周一直保持着无线电沟通。黄维在报话机里不断询问着廖运周的位置,廖运周也一直向黄维报告突围一切顺利。8点多,一一○师顺利通过解放军的阵地,解放军把放开的口子又合了起来,对跟在一一○师后面的十八军一个师施以猛烈的火力打击。黄维在报话机里大声喊叫,连保密代号都不顾了,可见情绪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下午1点多,一一○师5000多官兵全部抵达了指定的休整地点大吴庄。由于准备相当充分,且有力地控制了部队,一一○师的官兵没有人掉队,也没有人泄密。到了大吴庄,黄维和吴绍周还通过报话机问廖运周情况如何。在大吴庄,王近山、杜义德带领同志们迎接廖运周和一一○师的同志。大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廖运周忍不住满眼含泪。从1928年到安徽搞兵运算起,整整20年,廖运周终于回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终于回到自己人中间了!

1949年2月,一一○师改编为解放军十四军四十二师,隶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廖运周任师长。之后,廖运周率领四十二师随十四军参与了渡江作战和解放两广、解放云南等行动。1949年9月,廖运周作为第二野战军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曹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