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功臣馬援,戎馬一生,可為何沒能位列雲臺二十八將?

夢痕無忌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名將馬援在南征武陵苗蠻時遭遇疫病而死,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軍人之志。如此烈士,朝廷本應大加褒獎,但朝中權貴梁松等人因與馬援有隙,竟聯名上書誣告,說馬援以前南征時從交趾載回來一車珍珠全自己私吞了。但事實上,那只是個頭比較大的薏米而已。馬援老妻和兒子們惶恐畏懼,最後只得用草繩自縛,串在一起,齊刷刷跪在皇宮門前請罪,叩頭出血,哭聲連天。劉秀這才稍息雷霆之怒,勉強同意將馬援棺柩運回其老家扶風祖塋安葬。後來劉秀漸漸發現了馬援受到了冤屈,這下總該為馬援平反了吧,奇怪並沒有。馬援之子仍然不得嗣封爵位,馬援葬後亦無朝廷一言贈恤明文。齒冷至此,究其原因,不過又是劉秀帝王權術在作祟罷了。

馬援死後,馬家失勢,地位一落千丈,屢為京師權貴所侵侮。他的小女兒本已許配竇家,此時也被迫辭去婚約。憤懣之下,馬家便想碰碰運氣,將她送進宮去,服侍諸王,或有出頭之日。劉秀對馬援本已歉疚,同時又想在洛陽權貴之間求得勢力平衡,於是心生一計,決定培植馬家為新外戚!結果,馬小姑娘入選太子宮成為侍妾。這位馬小姑娘可不得了,不僅遺傳了父親優良基因,長的方口、美髮,非常之漂亮;同時又繼承了父親的道德品質,為人孝順婉靜,聰敏好學,文化水平極高(能頌《易》,好讀《春秋》、《楚辭》,尤善《周官》、《董仲舒書》,後來還親自編撰了一本《顯宗起居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史家),所以雖然不能生育,但仍得太子劉莊寵愛。事情已然內定,所以馬援也就別忙著平反了,一切盡在不言中,拖下去吧!

說到底,馬援的冤情不過是洛陽各大政治集團鬥爭與妥協的產物吧!而馬家的失勢與得勢,也盡緣自於此。

十餘年後,劉秀去世,太子劉莊即位為漢明帝;又過數年,至永平三年(公元60年),馬小姑娘竟被太后陰麗華親點為明德皇后。這下馬援總該平反了吧,還是沒有。當時,明帝為紀念東漢中興功臣,而以宣帝麒麟閣故事,在南宮雲臺畫上二十八位將領的肖像,這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雲臺二十八將”。奇怪的是,這二十八將中連馬援的副將劉隆、馬武之輩都赫然在列,卻偏偏沒有馬援的名字。這下連皇弟東平王劉蒼都覺得說不過去了,於是問明帝:“伏波將軍功勞甚大,何故不畫圖像?”明帝笑而不答。

原因嘛很簡單,不過還是抑制外戚的帝王權術老套路罷了。

在劉秀父子看來:外戚就該夾起尾巴做人,不能讓他們太威風。選個已失勢的馬氏家族為外戚,其深意正在於此。

至少歷明帝一朝,馬氏外戚都沒有得到重用,而由於馬援的緣故,他們也都顯得還算本分。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糾結了劉秀一輩子的東西:讖緯。

原來,“雲臺二十八將”本是附會強華所謂“赤伏符”的,即“四七之際火為主”,所以在列者必須是輔助劉秀在鄗縣登基時的功臣。而馬援乃之後歸漢,自然不能列入。此讖緯之術,玄妙不可言,所以劉莊笑而不答。范曄《後漢書》說劉莊這是避親示公,明顯史家春秋筆法。

這樣又過了十幾年,劉莊去世,其子章帝劉炟即位,這才開始為其養母馬太后家平反,派五官中郎將持節追策馬援為忠成侯,以諡法曰:“危身奉上曰忠,安民立政曰成”;不久,馬援的二兒子馬防也得到重用,而立平羌大功,得拜車騎將軍,銀印青綬,位比三公;其餘數子也得到封侯。至此,馬援死後二十六年,他的冤屈才徹底昭雪而大白於天下。說到底,還是權力主宰一切。


千古名將英雄夢


馬援是東漢開國功臣,一生之中大都在對外作戰(對周邊少數民族),就算是在其六十二高領的年紀,也要請纓平武陵五溪蠻的叛亂。最終在平五溪的征途中染疫病,不久病逝。

隨從馬援出征的又中郎將耿舒,他在給他哥哥耿弇寫信的時候提到馬援進攻遲緩,坐失良機,先攻壺頭山乃失策。耿弇就講這封信交給了光武帝,光武帝就派梁松去監軍。然而梁松因以前對馬援施以小輩對長輩的拜見,而當時馬援在生病未能答禮,由此懷恨在心。當梁松監軍的時候就誣陷馬援(當時馬援已經病死了),這就讓光武帝很是憤怒,於是就收回原先賜予馬援的新息侯印綬。當時馬援的家人都不敢申訴,只能在荒地上草草埋葬馬援。直到後來知道真相的時候菜申訴。

雲臺二十八名將是在漢明帝時期所畫的,主要針對東漢開國功臣。然因外戚的阻擾,最終未能將馬援畫在雲臺上。馬援的事情直到漢章帝才真正平反。

馬援的大半生都是在對外戰爭中度過的,最終也死在征戰中,可謂是真正做到馬革裹屍了。馬援進身朝廷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推舉薦拔,全靠自己公忠為國,也算是白手起家吧,再後來當大官後,也沒有結勢樹黨。於是,他生前受到權貴的排擠壓抑,死後又遭到了嚴重的誣陷與迫害。


一葉泛舟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繼位後,將在當年建國過程中功勳卓越的將領二十八人,彩繪他們的英姿肖像懸掛於南宮雲臺閣,稱之為“雲臺二十八將”。

之前西漢宣帝時,把往昔有功之臣十一人的圖像畫於麒麟閣以示紀念表彰,稱之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後又有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三組人物彪炳史冊,為歷代文武追慕目標和榜樣。


“雲臺二十八將”中沒有馬援,是因為馬援的小女兒嫁給了劉秀的四子劉莊,後來劉莊繼位,女兒最終成了皇后,馬援成了國丈。漢明帝列二十八將名單時,皇親國戚岳父馬援就得讓出名額。

雖然馬援未列光榮榜,但他的功績與名望絲毫不讓任何將領,人們最多記住了“馬革裹屍”的馬援,他留下威名的同時,為中華成語庫也做了貢獻。

馬援在寫給侄子馬嚴,馬敦的文書《誡兄子嚴敦書》中勸誡兩位侄子向春秋的賢人學習,至少“刻鵠不成尚類鶩”,千萬別“畫虎不成反類犬”。



在考察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後,認為他不切實際,不想辦法收羅人才,“反修飾邊幅”,矯揉造作,將來必敗,這也是“不修邊幅”的來歷。並認為公孫述“井底蛙耳,妄自尊大”,一不小心又添了個“井底之蛙”。


馬援跟隨劉秀後招降軍閥隗囂部眾,為平定隴右出謀劃策,之後諸羌叛漢,西羌犯邊,建武十三年狼羌叛亂,都是馬援領兵平叛。建武二十四年,六十三歲的馬援遠征武陵五蠻溪,第二年病死壺頭山,最終“馬革裹屍”而還。


看遍山川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60),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懸掛28位東漢開國功臣的畫像,這些功臣被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留下馬革裹屍名言的東漢開國功臣馬援未入雲臺二十八將之列,歷來人們認為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他是外戚。馬援的小女兒是漢明帝的馬皇后(史稱明德皇后),史書有記載,“以淑房故,獨不及援”,就是說因為他的外戚身份,所以沒有上雲臺二十八將的名單。

這種觀點認為,劉秀的表哥來歙、姐夫鄧晨、妹夫李通都是這樣類似的情況(李通名列雲臺但是非二十八將之一)。

另一方面,雲臺二十八將主要是劉秀開國時候的功臣,以南陽和河北時期加入劉秀集團的核心成員為主,其中成員最晚也是在河北追隨劉秀,而馬援原是西漢末割據隴西的隗囂部將,他與劉秀髮生交集首先是作為隗囂的使者,一直到隗囂與劉秀翻臉,他才算正式加入劉秀集團——由此可見,馬援的加入一來晚,二來他後來為破舊主隗囂為劉秀出謀劃策,在以砥礪氣節為務的劉秀看來,可能反而不是特別有好感,後來讒言得入,可能也和劉秀對馬援的成見有關。

還有一個方面,劉秀在馬援死後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此時馬援嚴格來說還沒有平反昭雪,明帝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將他列入雲臺二十八將。

綜合上述幾個方面,馬援未入雲臺二十八將主要原因或許在於,馬援加入晚、資望淺,他建功主要在東漢成立之後,作為東漢“開國”功臣有一點勉強,換言之,他和雲臺二十八將不是同一批次和性質的功臣。“以淑房故,獨不及援”,如果不是託詞,至少也不是主要的原因。


談古論金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功臣之一,追隨劉秀之後,南征北戰,為東漢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後來馬援雖然年齡大了,但還是去東征西討,因功被封為伏波將軍,並且他馬革裹屍的豪氣更加受到世人的推崇。


但是馬援為什麼沒能進入雲臺二十八將呢?

因為主要是為了避嫌。

漢明帝繼位後,他覺得大漢的中興,不僅有劉秀的雄才大略之功,也有跟隨劉秀東征西討的功臣之功,為了紀念這些功臣,所以就有了雲臺二十八將。

雲臺二十八將畫好後,漢明帝就是帶著大臣們去觀看,但是有人卻發現功勞不是特別高的都能列入雲臺二十八將,但是立有赫赫戰功的馬援卻沒有進入雲臺二十八將。所以就問了漢明帝。


然而漢明帝笑而不答,原來是因為避嫌的原因,漢明帝的皇后就是馬援的女兒,那馬援就是漢明帝的岳父,漢明帝覺得要是把馬援放進雲臺二十八將,知道馬援的還好,認為他是因功進入雲臺二十八將,但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靠關係呢。

漢明帝的做法也得到大臣的認可,所以馬援就沒有列入雲臺二十八將,但是卻也不影響馬援的赫赫戰功。

在馬援晚年,劉秀做皇帝時,馬援出兵討伐五溪蠻,但是卻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這時就有人誣告馬援,劉秀就派人去責問馬援,但是派的人到時,馬援已經死了,這個人又誣陷馬援,劉秀聽了很生氣,就把馬援的新息候印也收走了。


所以那時馬援死後的葬禮很淒涼,很多人都不敢去馬援那裡參加葬禮,直到漢明帝時,馬援的女兒被封為皇后,之後又追封馬援為忠成候。


中孚鑑


最主要的原因是:馬援有政治汙點。馬援是被光武帝劉秀判了有罪的。作為光武帝兒孫的漢明帝,不大可能給公然稱讚他老子認為有罪的馬援。

另外,馬援進入劉秀的時間比較晚,而且馬援缺少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馬援的功勞主要是在後期平定邊疆,不是劉秀主要作戰的時期。

關於馬援的一生和結局,可以參考李廣。

之前專門寫過一篇伏波將軍馬援,請參考

馬援,可能是跟著劉秀建國將領中最有名的一個了,雖然最後沒能進入雲臺二十八將。倒不是說馬援的功勞很大,只是東漢的歷史太冷門,能說出的人物實在有限。開始聊馬援,還是延續之前介紹人物一貫的風格,先說說這個人的來歷。

馬援的祖上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

馬援雖然姓馬,但是人家的祖先並不姓馬。而是姓趙,邯鄲趙氏。這個姓來自於趙奢,趙奢號馬服君。那老馬家為啥改姓了。這主要是拜趙奢的兒子趙括所賜。趙括大家都知道啦,紙上談兵,長平之戰,趙軍被坑殺幾十萬。雖然趙括的老媽早有防備,趙氏家族並沒有因此受到大規模牽連。但是有血性的趙氏子孫們,一致認為,再姓趙,就是一種侮辱。一致改姓馬。漢武帝時期,改姓之後的邯鄲趙氏家族遷移到了扶風茂陵。馬援就是出生在這裡。

馬援的曾祖父馬通,在漢武帝時期因功被封為重合侯。自趙括之後,老馬家本來可以藉助馬通再光宗耀祖一會,可是這時候馬家出了個不肖子孫:馬何羅。此人是馬通的哥哥。馬何羅犯了謀反的罪,因為這個事情,老馬家算是上了漢武帝的黑名單了,自此開始老馬家再也沒出過牛人(馬何羅是因為想替江充報仇而造反的,江衝是因為誣陷衛子夫和衛子夫的兒子的事情敗露而被殺的)。這種形式一直持續到了王莽時期,王莽時期馬援的三位哥哥都是兩千石的高官(兩千石在漢朝是太守的俸祿),在此之前只有馬仲做過600石的小官(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吧),馬仲就是馬援的父親。看來老馬的家族的復興就得靠馬援爺們了。

遇到劉秀之前的馬援

馬援的幾個哥哥都是高官,家裡自然是衣食無憂。衣食無憂的生活,自然給了馬援任意發揮特長的機會。《後漢書》記載如下: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誰都想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不用為為了衣食之憂而迎合社會,去學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技能。

還沒找到人生目標的馬援,很快贏得了一次當官的機會。這個時候馬援的大哥馬況去世了,長兄如父,馬援盡心守孝,侍奉寡嫂也是殷勤周到,合乎禮節。在講究孝道,以孝治國的時代,再加上朝廷裡有人。馬援就被舉薦做了官,很快到了督郵的位置。督郵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名詞,三國演義裡面,張飛鞭打督郵,讓督郵這個名稱家喻戶曉。督郵不是人名,而是一個官職。督郵這個官還不小,負責巡視地方,監督政策的施行,是一個跟刺史差不多的官職,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省政法書記(政法書記的大小可以參考最近大熱的人民的名義)。在督郵的任上,馬援幹了一件任性的事情,因為哀憐牢裡的重犯,馬援打開牢門,把這些犯人都給放了。因為這個事情,馬援只能跑路,跑到了北部邊疆。

在北部邊疆小心躲藏,遇赦之後,開始了類似於陶朱公的生活。北部邊疆有草原,有牛馬。馬援就在此做買賣了,買賣還做的很大:因處田牧,至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胸中有大志向,而且身處亂世,怎能做個商人。馬援也耐不住了,將全部家產都分給了親戚朋友。馬援選擇了投軍。

馬援剛開始並沒有去投靠光武皇帝而是跟了隗囂,此時的馬援已經到了不惑之年。隗囂對馬援很是敬重,封為綏德將軍,遇到大事都與馬援商量著來。雖然受到了禮遇,可是馬援在隗囂這裡並不快樂。總覺得缺點什麼。

投奔劉秀

馬援得到了隗囂的信任,隗囂自然要委以重任。給馬援派出的任務相當重大:考察公孫述和劉秀,為隗囂找一個可以依附的人。

馬援首先到了公孫述那裡。馬援和公孫述是老鄉,以前認識。馬援本來覺得公孫述會熱情招待。可是公孫述先給馬援來了個下馬威。公孫述擺出了一副皇帝接見外藩使臣的禮儀。這讓馬援很不受用。在這之後,雖然表面熱絡,內心還是高高在上的。馬援很快就結束了成都之行,回來向隗囂彙報。馬援給自己這次出差做出的結論是:子陽(公孫述的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馬援和隗囂是好基友,自己基友的建議,自然全盤接受。那下一步,隗囂就派遣馬援出使劉秀。馬援見到劉秀之後,終於明白自己以前覺得不舒服的原因了。那就是沒碰上明君啊。而劉秀就是這個明君。自此之後,馬援就成了隗囂和劉秀兩個人共同的說客。奔走於這兩位牛人之間,為這兩位牛人找中間的平衡點。

這兩位牛人還是沒能耐得住寂寞,最終還是劍拔弩張。此時的馬援很明智,毅然的站在了劉秀這一邊。劉秀對馬援也沒有任何的懷疑。馬援被拜為太中大夫,作為來歙的副手,參與了西征隗囂的戰鬥。

此時的馬援已經四十五歲了,投靠劉秀之後,馬援總算迎來了作為將領的機會。

平定羌族

燒當羌(羌族的一支)一直盤踞在涼州,大概是今天的甘肅地區。隗囂在的時候,利用這種力量作為自己的盟友。隗囂失敗之後,這支隊伍算是沒了能管的住的主子。開始在西北作亂。馬援最初跟隨來歙一起評定了初期的燒當羌叛亂。這次行動,馬援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來歙的認可。在來歙的大力舉薦下,馬援出任隴右太守,開始駐紮,專門對付羌族。

西北打戰,打的是錢糧。西北遠離中原,劉秀的政策是:已安撫為主,不主動出擊。而馬援極力主張,解決問題要徹底。僅以數千兵力就平定了整個西北。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西北平定。此時馬援已過了知天命。建功立業是不亂年齡,不分先後的。

建武十七年(41年),馬援被徵入朝任虎賁中郎將。

平定嶺南

馬援在朝中乾的不錯,得到賞識,再加上在西北打的漂亮。國家有事自然會想起這位牛人。這不,南方又有事了。嶺南交趾叛亂,是的,就是今天的越南。馬援又出發了。

公元40年,劉秀接到交趾叛亂的消息,劉秀並沒有馬上出發。因為交趾實在是太遠了,沒有路,軍糧也很難運送,還有瘴氣。劉秀準備了兩年。終於在公元42年,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率領兩萬人,開始對嶺南進攻。

戰鬥進行的很順利,同年出發,同年就消滅了地方主力,第二年的正月就將敵首:徵側、徵貳這倆姐妹的人頭送到了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此時的馬援已經56歲了,快到60,終於被封侯了。比李廣好多了。

徵側、徵貳姐妹死後,殘餘勢力在都羊的帶領下,繼續戰鬥。馬援帶領兩千人,大小戰船2000艘進行最後的清剿行動。這次打的更順利。沒了徵側、徵貳這倆首領之後,叛匪實在不經打。很快就投降了。至此,亂了三年的嶺南徹底平定。

平定烏桓

馬援回到洛陽,屁股還沒坐熱,北邊的匈奴、烏桓又亂了。

馬援回到京城一個多月,正值匈奴、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見三輔地區受到侵掠、長安不能保全,馬援請求率兵出征,劉秀同意了。同樣打的乾淨漂亮,僅用了三千兵力,就搞定了這次禍亂。

何必馬革裹屍還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劉秀覺得馬援年老了,不忍心讓老將受苦。但是馬援一番“馬革裹屍”的慷慨陳詞(馬革裹屍的成語就是出自這裡),秀了一番肌肉。劉秀被這位老將軍感動了,最終同意馬援出征。

在進攻敵人根據地的路線上,馬援和另外一位將領耿舒發生了分歧。此時的行軍路線有兩條:

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但道途平坦。

馬援認為應該走壺頭山,因為走另外一條戰線太長,消耗太大。而耿舒認為走另外一條。馬援是主將,當然得聽馬援的了。不過這次馬援失策了。

漢軍遇上了對手,進步緩慢,再加上瘴氣,天氣炎熱。大軍寸步難行。雙方陷入了僵持。雖然馬援以老邁之軀,與戰士同甘共苦,感動了除耿舒以外的所有人,就是沒能感動耿舒。

耿舒發揮了小人的本質。給劉秀上了一本。數落了馬援不講實際情況,不聽建議。現在遇到了瘟疫,大軍寸步難行。

劉秀看到奏報很關心,派了自己的女婿梁松去調查。梁松還沒到前線,馬援就病逝了,時年63歲。

身死蒙冤

誣陷馬援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耿舒以外。最大的黑手是劉秀的女婿梁松。

馬援跟梁松的父親關係很好,在劉秀跟前又得寵。馬援對這種外戚很是不放在心上。因此在言語間得罪了這位駙馬。梁松一直悔恨在心。在這次事件的導火索之後。梁松又將另外一件事情加以修改,變成了攻擊馬援的利劍。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溼,避除邪風瘴氣。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於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後,梁松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犀牛角之類的東西運回。

一向清廉的馬援原來是這種貨色,劉秀很生氣。劉秀一生氣,馬家遭殃了。馬援的屍體運回來之後,都不敢在祖墳安葬。只能在城西找了一塊地方草草掩埋。同僚都不敢來祭奠送行。

馬家人不明不白,馬伕人到劉秀跟前請罪,光武皇帝出示了梁松的奏章,馬家人這才明白原因所在。雖然經過多次上書伸冤,但是都沒啥效果。直到一個局外人朱勃給劉秀上書,總結了馬援的一生,總結了馬援被冤的經過,劉秀這才明白,馬援是被冤枉的。還將朱勃的奏章給梁松看了一下。算是給梁松一個警告,老子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得以昭雪

劉秀雖然知道了錯誤,但這事情是劉秀最後裁定的,天子是不能認錯的。一直到劉秀去世,劉秀也沒有給馬援平反。只是將馬援的小女兒立為太子妃,算是一種肯定吧。劉秀去世之後,漢明帝劉莊繼位。劉莊以“勾結藩王,圖謀不軌”的罪名殺了梁松。算是替馬援徹底平反。

馬援未進入雲臺二十八將也與光武帝對他的否定有關。

好了,馬援的一生介紹完畢。

看《後漢書》馬援傳的時候,總讓我想起李廣。馬援在劉秀統一天下的時候,率軍出征。最大的功勞都是在平定邊疆。所率領的軍隊最多是兩萬人。最後一次帶了四萬人,還戰敗。因此,馬援沒有大集團作戰的經歷。按照漢武帝時期封侯的標準,或許馬援未必能封侯。馬援在歷史上是以一把白鬍子,四處征戰的戰神形象熠熠生輝。


東東歷史


馬援是外戚。

雲臺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伏波將軍馬援雖為光武帝立下赫赫戰功,但其女馬氏為漢明帝皇后,屬於外戚,等於是自己家人,因此沒有被列入。


魏晉風度75411406


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漢明帝為了避嫌所以未將他列入。二是馬援生前遭人誣陷,身後境況十分悽慘。

歷史上有過許多伏波將軍,大漢伏波將軍馬援是其中最成功的一個。

馬援是陝西扶風人,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後代,趙奢受封馬服君,趙國滅亡後,他的後代遂以馬服為姓,後來改成單姓“馬”,也是現代馬姓的重要先祖。

馬援天生是個大器晚成的人,少年時讀書讀不進,差點去邊境放牧,被他兄長馬況拉住,說他有大才,不要在意眼前的窘境。到了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亂,四方刀兵,馬援在這亂世中應對自如,最後選擇了投靠光武帝劉秀,並在平定陝西軍閥隗囂的戰爭中立下大功,從此開始嶄露頭角。

而他伏波將軍的稱號,是來自於交趾郡(也就是如今越南)姐妹花徵側與徵貳造反時,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去討伐,這兩姐妹不知腦子哪裡進了水,竟然自封為王,目無中原,公然對抗漢朝。

馬援大軍一到,勢如破竹,順利平定二人。兩姐妹被活捉,乞求饒命,馬援正色曰:“無知賤婢,也想抗拒天朝,今日還想求生麼?”言畢喝令推出斬首。

馬援一生,戎馬生涯,南征北戰,大部分時候是在邊境抵禦外敵,這也是他之所以被後人稱道的原因。相比名將衛青、霍去病,馬援也不遑多讓。

建武十一年,馬援率步騎三千在臨洮擊敗先零羌,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風歸降。

建武十三年,武都參狼羌叛亂,馬援率四千人平定。從此,隴右安定。

建武十七年,馬援出征皖城,斬殺叛亂的李廣及其徒眾。

建武十九年,馬援平定交阯姐妹花徵側、徵貳叛亂。

建武二十年,馬援班師回朝,大家為他慶功,在宴席上,誕生了著名的成語“馬革裹屍”。

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建武二十一年,馬援率三千騎兵出塞,遠征烏桓,烏桓不敢交戰,主動退散。馬援兌現了他自請出擊烏桓的承諾。

建武二十五年,武陵郡五溪蠻夷叛亂,武威將軍劉尚出擊,全軍覆沒,馬援主動要求帶兵出征,劉秀覺得他老了,但馬援披甲上馬錶示還能出征,光武帝同意了他的請求,馬援率兵四萬遠征武陵郡,平定五溪蠻叛亂。

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鑠哉是翁也!”

但嶺南酷熱,暑疫流行,很多士兵得病而死。當時馬援已經是六十三歲的老人,這在漢朝已經是高齡了。雖然馬援意氣風發,壯志不減,無奈年齡不饒人,還是感染了疫病,最終病死在軍中。“馬革裹屍”一語成箴,對馬援來說,也算死得其所。

可以看到,馬援大器晚成,自從被光武重用,就一直頂在最前沿,作為軍中之矛,直到病亡軍中。不管是在隴西還是嶺南,馬援都是威震天下。烏桓哨兵發現馬援帥旗,紛紛喊道:伏波至矣。不戰即望風而逃,可見其威名。

可惜的是,馬援去世後,由於被人誣陷,導致劉秀對馬援震怒,導致馬援身後境況十分悽慘,只敢草草掩埋在城外。連馬援女兒被漢明帝立為皇后之後,他所定下的雲臺二十八將中,都沒有馬援的名字,當然後世有人說,那是因為馬援是他老丈人,他是為了避嫌。不過馬援入選實在是實至名歸,再說當時馬援早已去世,此說法也並不讓人信服。


直到永平十七年,馬援夫人去世後,朝廷才為為馬援聚土為墳,建築祠堂。這是,馬援已經去世25年了,然後再過了四年,到了漢章帝即位後,才追封馬援為忠成侯。

馬援的後人也堪稱顯赫,三國時期名將馬超,乃至近代的馬英九,都是馬援之後。


小院之觀


兩個因素,一是馬援加入劉秀集團很晚,資歷比較淺,二是雲臺二十八將是漢明帝時候評定的,馬援女兒當時為明帝皇后,漢明帝避嫌不列入馬援。

馬援原是西漢末割據隴西的隗囂部將,最初和光武帝劉秀相識是作為隗囂的使者出使。劉秀見到馬援後十分賞識,這時隗囂與劉秀的關係尚未破裂,馬援還不算加入劉秀陣營。建武六年,劉秀欲借道隗囂的地盤討伐蜀地的公孫述,雙方關係正式破裂,馬援這時候選擇效忠劉秀,正式加入劉秀集團。

(馬援雕像)

此時,距離劉秀稱帝已經六年了,而云臺二十八將裡面的人,資歷最淺也是劉秀平定河北時加入,在劉秀正式稱帝之前。馬援在劉秀集團中的資歷和這些人差距太遠,後來晚年的悲劇命運也與此有關。與馬援結仇誣陷馬援的幾人,耿舒是名列雲臺二十八將的耿弇之弟,梁松是劉秀的駙馬,馬武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侯昱是光武帝的重要文臣候霸之子。

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這是雲臺二十八將的來歷。

此時,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為了避抬高皇家親戚的嫌疑,馬援也不能入二十八人名單。因為皇家親戚的緣故不得入二十八人名單而有資格競爭名額的,除了馬援,還有劉秀的表哥來歙,姐夫鄧晨,妹夫李通等人。

其中劉秀的表哥來歙不是因為皇室親戚的關係,肯定百分之百入選,也沒有馬援資歷上的爭議。


仁勇校尉


伏波將軍馬援,以其戰功完全可以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但是最終卻沒有被評為雲臺二十八將。


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一:受到其他武官集團的合夥打擊,馬援將軍能力很強,受到耿舒等武將的嫉妒。

二、被小人陷害。馬援將軍在邊疆作戰時,軍隊發生了瘟疫,作戰不利,耿舒等人對馬援不滿,想趁機報復,耿舒派其弟上書劉秀將罪責推給馬援,漢光武帝劉秀派人去查,可恰恰派了個記恨馬援的人——梁松,梁松到了不久,馬援將軍便病逝了(馬革裹屍的主人公便是馬援將軍),梁松連死者也不放過,藉機誣陷了馬援。


三、東漢開國,吸取西漢滅亡的經驗,嚴防外戚,評“雲臺二十八將”是漢明帝評的,此時,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為了避嫌,沒有將馬援將軍位列“雲臺二十八將”!

馬援將軍的戰功,完全足夠位列“雲臺二十八將”,最後沒能位列的最大原因就是為了避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