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東漢最後的贏家嗎?

配桷y


曹丕是在司馬懿等人的支持下才能順利贏得奪嫡之爭,最終實現以魏代漢。對司馬懿來說,曹丕稱帝也是他事業的登天之梯。

司馬懿家族是士族階級的代表之一。在當時,國家的發展是離不開士族階級的支持的。

曹丕篡奪東漢政權時,與士族階級做了一次利益交換。陳群發表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站在士族階級立場上的選官制度。九品官人法和東漢的人才舉薦制度完全不同,它非常有利於士族階層控制全國的人才,控制住人才就相當於掌握了未來的政權命脈。

正因為士族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所以曹丕在士族的支持下才能順利地改朝換代,東漢也因此滅亡。

司馬懿不僅成為了曹丕的心腹大臣,還讓士族階級和自己的家族的政治地位都得以鞏固。為後來司馬家族權傾朝野,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所以算是東漢甚至三國的最後贏家。


洋先生說三國


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晉,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晉。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後人,三國最終歸晉,所以司馬懿是東漢末年最大的贏家。


司馬懿,字仲達,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他是三國裡的明星之一,同時又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他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當丞相以後,又想讓司馬懿當文學掾,並對手下說:“如果他不來,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沒辦法,只好就職。曹操珍視他的才幹,也提防他的為人。單單請他做事就大費周折,可見這人委實不簡單。“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是史書給司馬懿的評語,曹操自然也意識到了。


司馬懿知道自己己經被曹操所忌,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他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就連喂牲口這樣的小事都親自操勞。在司馬懿高超的演技之下,素有識人之明的曹操也被忽悠得團團轉,漸浙打消了對他的懷疑和戒備。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臨終前託曹叡於曹真、司馬懿等人。公元255年,司馬師驚嚇過度而死,臨終前,將大將軍印交給了司馬昭。說:“你接掌我的大將軍印,繼續為咱司馬家謀福吧”沒錯,就是那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263年魏滅蜀,265年晉代魏,280年晉滅吳,三國就此降下帷幕,天下重新歸於一統。


峰迴路轉說歷史


如果從後代能夠掌權並當皇帝這一點來看,司馬懿確實算是東漢最後的贏家。

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流芳百世,司馬懿沒有享受到。而他自己本身明明是歷經四朝的忠臣,三朝的託孤老臣,最後卻被定性為成了篡漢的賊子。所以從司馬懿本身來說,當他的初衷理想與最後的結果截然相反的時候,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輸家。

司馬懿在魏國的貢獻與諸葛亮在蜀國的貢獻不相上下,但這兩人一個是歷史上流芳百世的忠臣,一個卻成了遺臭萬年的奸臣賊子,這裡面深層次的東西很值得我們後世人去深思。



今天我還是說三個問題:

1.人如其名,論外號的重要性。

2.司馬懿到底是個忠臣還是個奸賊?

3.司馬懿的名聲到底是怎麼被敗壞的?

我們先說說外號的問題。

諸葛亮的外號叫臥龍,姜維的外號叫幼麒,龐統的外號叫鳳雛,龍麒麟和鳳凰,這都是古代的瑞獸。 只有司馬懿的外號叫冢虎,意思就是墳墓旁邊的老虎。這一聽就是個兇獸。

如果這隻老虎一直埋伏在墳墓周圍,那就預示這老虎連敵人的屍體都不會放過,會吃得乾乾淨淨。這也比較符合司馬懿善於隱忍持重充滿陰謀的性格。

司馬懿和諸葛亮作為同門的師兄弟,這兩人的學識不相上下。但最後司馬家族能夠出人頭地,建立一統王朝。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司馬懿他能忍,而且他能活。

能夠在以猜忌出名的曹操手下為官20餘年,身家平安還能步步高昇,這本身就是一種大智謀。

最終司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諸葛亮,把所有對他有威脅的那些能人們都熬死了。三馬同槽也成為了事實。就連毛主席都認為在隱忍這一點上,司馬懿比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我們再說一下司馬懿到底是個忠臣還是個奸臣?

司馬懿的年紀和曹丕差不多大,所以就像曹操這麼有智慧的人也沒有想到,司馬懿會活那麼久,而曹丕會那麼短命。

而曹丕在活著的時候,司馬懿是他的鐵桿心腹之一。幾年之後當30多歲的曹丕英年早逝之前,把自己的心腹司馬懿作為大託孤大臣引薦給他的兒子曹睿。

在曹睿當政的時候,司馬懿依舊是忠心耿耿,人算不如天算,誰知幾年之後,曹睿也英年早逝。

曹瑞在臨死之前,又把司馬懿作為他託孤大臣引薦給了他的下一代帝王曹芳。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是三朝老臣,兩朝託孤重臣。如果他這個時候死了的話,那司馬懿絕對就是忠臣。

可是出現了一個變故:同為脫骨大春的草爽,對司馬懿進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壓,並剝奪了他的軍權。還對司馬懿進行監視。

為了自保,司馬懿父子發動了高平陵之變。除掉了曹爽。請注意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70歲高齡了。而一代梟雄曹操都已經死了快30年了。

如果說司馬懿真正有了不臣之心,那就是從除掉了曹爽開始的,因為命運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家族才會安全。隨著曹爽的死亡,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勢力逐漸的被司馬家族替代和清除。

但司馬懿和曹操有個共同點:曹操至死都是漢臣,司馬懿至死都是魏臣。可能他們想的都是做周文王似的人物。

司馬懿的名聲到底是怎麼被敗壞的?

實事求是的說,司馬家族在取得政權並一統天下後,國家經濟比較繁榮,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觀。甚至出現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

因此在曹魏政權末期和西晉初期,司馬家族的統治,還是獲得了人民的認可的。

問題出現在,晉朝的八王之亂,司馬家族的王爺們為了爭奪權力而挑起了內部戰爭。如果只是內部爭鬥還好,八王之亂引發了一個重大的事件,那就是後面的五胡亂華

從五胡亂華這個結果往前推導過程,如果司馬炎不篡位不建立西晉,那可能就沒有五胡亂華,如果司馬懿不發動高平陵之變,政權可能還在曹魏手中。不一定會有五胡亂華。



於是司馬懿的名聲逐漸開始下降,而到了明朝,隨著三國演義的普遍推廣,樹立了諸葛亮一代忠臣的形象,司馬懿作為諸葛亮的主要對手,就更必須是陰險狡詐的代言人。

所以司馬懿是給他的子孫後代做的那些爛事背鍋的。


少校柳下惠


司馬懿當然是東漢最後的贏家。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戰略家。同時也是一個高超手碗的政治家。一生憑藉自身的才智在三國英雄林立的舞臺上生醜淨旦演了個變,最終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光耀了司馬家族輝煌。

司馬懿能有舉世屬目的成就是用一個"熬"字成就的.。他先熬死了生性多疑的曹操。曹操撐權時,他還是一個抄抄寫寫的小官吏.可他知道收斂。韜光養晦,隱忍不發。如果他那時候鋒芒外露,以曹操多疑的個牲,做第二個楊修也未可知。況曹操還曾經做過三馬同槽的怪夢。一旦疑慮,小命難逃?而他就是用他的聰明保全了自己。曹操前腳剛走,他後腳就進言讓曹丕廢漢獻地自立,並且獻言,叫曹丕三請三辭而受,還築臺讓漢獻帝發詔書禪讓帝位與曹丕,藉以消除民怨。有此不世之功,才得曹丕器重。一塊藏金,終於發光。

五丈原熬死武候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來少有失敗。兵出祁山才遇到了勁敵。五次北代都在司馬.懿的英勇反駁下無功而返。第六次而來,總結了前五次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兵精糧足,勢在必得。然聰明絕頂的司馬懿就是不吃你這一套,來個閉門不出,居高守險。任你陣前叫罵,塞耳不聞。求勝心切的諸葛亮忽心生一計,命帳下兵丁送了一套女人穿戴的鳳冠瑕佩與司馬,意為司馬懿是個女人,膽小如鼠,不敢應戰。要說這辦大事者往往不矩小節。你能送,我便能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司馬懿見了衣帽非旦未生絲毫之氣,反在五丈原山下。命軍士擂鼓吶喊,驚叫孔明而出,將諸葛送來鳳冠瑕佩穿戴齊整,身著豔服,手拿絲扇,扭捏作態,學女人狀跚跚而行,及至山跟,望著山頂諸葛亮等人三福而去。諸葛見狀,氣急攻心,頓覺不爽。之後終因疾積勞成疾,在五丈原赴瑤池而去。

繼有熬死曹丕曹睿,扶持八歲的曹芳上位。這時候的司馬家族可,謂羽翼豐滿。司馬懿更是權傾朝野。在未有十足把握拿到皇權的情況下。為了消除曹芳對他的戒備心,他選擇了繼續作秀。裝病不朝。剛才還是個活力四顯的老頭,一聽曹芳派人來窺病,頓時百病纏身。倒床呻吟聲不絕於耳。更可狠的是叫家人院公餵飯才能進食,裝瘋買傻,語無傖次。年輕骨嫩的曹芳那裡是這個老謀深算的老頭的對手。一聽手下人的報告,頓時得意忘形。心想,你老了,有病了,昏匱了,再也掀不起什麼驚濤駭浪了。哪我就玩盡興的玩吧!

玩你就在城裡玩呀?一高興還跑到城外去玩,樂極往往生悲。天賜良機,機不可失,司馬懿一聽曹爽出城,立刻百病全無,佩劍直奔大殿發號司令。命守城軍士緊閉城門,發動政變,竊取國家神器。可憐曹芳娃娃,有室難歸,最終走了祖上逼漢獻帝禪讓的老路。怎麼得來的江山最終叫別人怎麼拿了去。天理昭彰,看來因果報應並非空穴來風。

所以說司馬懿靠一個熬字成了東漢最後的贏家。



竹影臨風


導語:

東漢末年最大的贏家,當然是劉備,因為他從一窮二白,成為蜀漢帝國的皇帝,為兒子打下了43年的帝國江山,這已經相當不錯了。

至於東漢末年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司馬懿。司馬家族一直都是東漢士族集團中的一員,司馬懿能夠熬到東漢滅亡,主政曹魏,最後為兒孫篡位奠定基礎,足以說明他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01司馬家本是臣子,熬成了帝王世家。

司馬家族一直以來都是漢朝的士族,雖然不是一直都身居高位,可是世代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在朝廷做官的。

到了司馬懿這一代的時候,已經是曹操主政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司馬懿不打算為曹操賣命,所以寧願呆在家裡。

  1. 可是曹操求賢若渴,司馬懿是不可能長期呆在家裡的。所以司馬懿取代楊修,成為了曹操的秘書。這一身份的轉變,註定了司馬懿不平凡的一生。
  2. 不過打死當時的司馬懿,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幫助兒孫奪取天下。因為司馬家族不管是位列三公的時候,還是做小縣令的時候,都是大漢朝的臣子。
  3. 這個世代忠良的家族,是不會出現亂臣賊子的,所以司馬懿家族的祖先,沒有哪個願意造漢朝的反,畢竟人家是賞飯吃的主子。

後來曹丕篡漢的事情,對司馬懿的觸動是比較大的,畢竟司馬懿做慣了臣子,沒見過臣子會造反的。就連曹操那麼雄才大略的人,最後都沒敢造反,曹丕居然敢以臣子的身份造反。所造反的對象還是司馬家兢兢業業效忠了數代的漢王朝。

司馬懿的人生觀發生改變以後,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所有的事情都在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覆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於是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晉書》

他現在雖然對曹丕效忠,曹丕也很信任他,但是保不齊將來曹丕的子孫後代也能夠信任司馬懿。為了司馬家的未來,司馬懿必須要採取主動。

所以司馬懿幫助子孫奪取了曹家的江山,他架空了曹家皇帝,殺掉了不少曹家的宗室,為子孫掃除了所有障礙,最終將司馬家族打造成了皇族。

02司馬家奪取天下的成本是最低廉的。

自古以來,奪取天下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我們看秦始皇奪取天下,需要滅亡天下六國,花費十年時間,上百萬的軍隊。劉邦奪取天下,需要跟天下最猛的對手項羽交戰數次,一直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
  • 劉秀奪取天下,不僅要推翻王莽的統治,而且要掃除天下各路諸侯的勢力。曹操為了奪取天下,花費了一輩子時間,也不過只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已。

所以說要想奪取天下,的確很麻煩。而司馬家奪取天下,卻顯得比較容易。因為司馬懿只是通過一場流血非常少的政變,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當時司馬懿手裡並沒有兵權,為了防止司馬懿篡位,曹叡臨終前,已經將大權交給了大將軍曹爽,這是曹家的宗室。

所以曹爽當政的時候,司馬懿是非常憋屈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曹爽當政,才給了司馬懿這個機會。

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硃樂號曰四友。遷為軍司馬,言於魏武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納之,於是務農積穀,國用豐贍。---《晉書》

當時司馬懿所能夠控制的人馬只有幾千人,他們趁著曹爽帶領小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祀的功夫,就奪取了朝廷的控制權。

但是曹爽手裡有天下兵權,於是司馬懿帶著幾千人,連蒙帶嚇地把曹爽的兵權給奪來了。這一次司馬懿手裡的人馬幾乎沒有任何損失,輕而易舉就拿下了天下兵權。

拿下了曹魏的兵權,基本就等於是拿下了天下。因為當時最強大的政權就是曹魏政權,司馬懿這一步棋,非常出色。子孫後代們為了活命也只能牢牢把握住權力,時機成熟的時候,便可以篡位自立了。

03司馬懿是什麼時候打算奪權的呢?

現在很多書籍包括電視都表明了一點,司馬懿的野心早在曹操時期就已經暴露出來了,甚至有人強化了鷹視狼顧之說,表明司馬懿不會久居人下。

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懿欲討滅二虜以安宇內,始分軍糧,克時同舉,未成而薨。齊王以懿有輔己大功,故遂使師承統懿業,委以大事。而師以盛年在職,無疾託病,坐擁強兵,無有臣禮,朝臣非之,義士譏之,天下所聞,其罪一也。---《三國志》

這簡直就是非常可笑的一種說法,大軍師裡把司馬懿在曹操面前的野心,描寫得如此露骨,難道他們不擔心曹操宰掉司馬懿嗎?

  1. 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是半點馬腳都不敢露出來的。畢竟曹操是個疑心病非常重的人,睡覺時都會爬起來殺個人,你司馬懿要是野心暴露了,曹操會察覺不到?那個時候司馬懿可是曹操的秘書。
  2. 曹丕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只有忠心一片。曹丕是曹操的兒子,在曹操權力的交接下,奪取了東漢王朝的江山,建立了曹魏帝國。司馬懿是曹丕的忠實粉絲,他只希望好好輔佐曹丕,成為曹丕王朝的骨幹忠臣。
  3. 曹叡活著的時候,司馬懿逐漸開始活絡了起來。到了曹家第三代的時候,司馬懿終於有點想法了。畢竟他是軍中十分有威望的將領,手裡的資源也十分豐富。不過曹叡對司馬懿的打壓也很嚴重,常常將他一擼到底。可惜曹叡離不開司馬懿,曹魏江山此刻也離不開他。
  4. 曹芳活著的時候,曹爽掌握天下大權,對司馬懿各種打壓。這個時候司馬懿本著求生存的態度,當然是要想辦法為子孫謀福利的。所以司馬懿在曹爽掌權的時候,才有了謀反的想法,而且有了成型的計劃。

所以說我們會發現,司馬懿一生的時間,幾乎都沒有謀反的想法。只有到了晚年被逼急了,才想到了奪權這個昏招。

而且他自己也沒有登基稱帝,沒有建立帝國。甚至他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沒有稱帝,足以說明,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是被動的。

總結:司馬懿想要篡位嗎?我認為不想。

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兼有歷代都是忠臣孝子的司馬家族,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是不會想到造反這個昏招的。因為造反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1. 首先,你必須要拋棄數代人努力建立起來的忠良招牌,這是比較不容易的。畢竟祖先的名聲在當時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
  2. 其次,你必須要承受謀反失敗以後的各種風險。謀反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如果失敗了,家破人亡是最輕的,甚至可能滅族。
  3. 再者,你必須要做好所有謀反的準備。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謀反不僅需要恰當的時機,更需要你有足夠的實力,而這一切的準備,都需要在暗處進行。

所以我們會發現,司馬懿根本就不想篡位。他到死都沒有想過稱王稱霸,他只是被逼急了,他不這麼做,子孫就有可能成為別人案板上的魚肉。

《三國志》

《晉書》


江湖小曉生


毫無疑問,司馬懿是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179年—251年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謀略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自幼聰明好學,博學多才,遵從儒教。他的一生經歷堪稱傳奇!

  1. ▪ 早年的經歷 司馬懿少年時期就胸懷理想,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
  2. ▪ 徵召而入仕 起初瞧不起曹氏篡權,拒絕入仕。幾年後被強制入了曹操門下。
  3. ▪ 奇策和善謀 每次謀劃大事,均有奇策,深得曹丕信任。
  4. ▪ 輔政和平亂 孫權出兵攻打魏國,司馬懿擊退孫權,斬殺孫權大將。
  5. ▪ 擒斬-孟達 孟達想起兵造反,被司馬懿奇兵平叛!
  6. ▪ 關隴和抗蜀 諸葛亮發動三次四次北伐,魏國均損失不大
  7. ▪ 對陣-五丈原 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堅壁清野,熬死諸葛亮
  8. ▪ 平定-遼東 遼東叛亂,司馬懿親自平叛。
  9. ▪ 託孤-重臣 曹芳即位後,與曹爽一同輔政。
  10. 退敵-徵吳 修廣漕渠,疏通東南。主持屯田制度。征討吳國。
  11. 輔臣-爭端 與曹爽爭權,出其不意,最終消滅曹爽勢力。
  12. 政變-奪權 豢養死士,發動政變,殺掉曹爽。
  13. 架空-魏室 獨攬朝政
  14. 去世-辭封

知行合一2020


《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紛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先帝人,遂分為三國。”司馬氏滅東吳,三國歸晉。結束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進百年的戰亂。


海納百川233699882


東漢末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為司馬家做了嫁衣裳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以後,東漢開始四分五裂,各路諸侯開始格局四方。何進死後先是董卓挾持漢獻帝掌權,然後又是李傕郭汜,再然後曹操,地方上有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最終經過三十多年混戰,由曹操平定了北方各路軍閥統一了北方,南方由孫權和劉備割據,和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最終三國形成後又經過了五十多年混戰,最終被司馬懿篡奪了魏國江山,以此為基礎很快統一天下。可以說司馬家沾了曹操很大的便宜。

但最終司馬家統一天下太平時期也只不過十年,卻因為司馬家胡作非為使得異族趁機崛起,後來又連續三百年混戰,司馬家也被劉裕滅族,所以也可以說沒有誰是最終的贏家。


小傷聊史


我是秦漢通史,我來回答!

概序

按照一般理解,秦漢之後就是晉,這是大一統王朝的排序。就此而言,漢的敗亡必然為晉朝的興起奠基,所以認為晉的奠基者司馬懿是東漢最後的贏家,看似沒有問題。

但在學界,多數學者是持“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王朝順序觀,注意在“漢”和“晉”之間加了一個“魏”。司馬懿是魏國臣子,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漢朝臣子。所以,認為司馬懿是東漢最後的贏家這一說法,站不住腳,應該是“司馬懿是三國最後的贏家”或者說是“曹魏王朝的最後贏家”。

一、曹魏不同於東漢

站在曹魏隸屬於東漢王朝這一觀點,顯然司馬懿成為了東漢最大的贏家,但事實上曹魏就是曹魏,他並不等同於東漢,也不隸屬於東漢。

曹魏之於東漢,絕不似武周之於李唐,關鍵點就在於曹魏的興起標誌著東漢的覆滅史稱,曹丕篡漢稱帝,注意是“篡漢稱帝”,這種用詞頗為講究,隱含著曹魏篡奪漢室天下的意思,進而有正統的含義附在其中。

關於這一點,早期的晉朝史學家陳壽就有鮮明的觀點,在《三國志》中,帝王本紀只為曹魏之主而列,至於吳蜀二帝,只列了傳。

司馬氏篡魏,這是司馬懿贏得的局面,但沒有司馬氏篡漢這一說法。這個說法有兩方面含義:其一,隱含了曹魏篡漢的這層意思;其二,司馬懿是佔了曹魏的便宜,而不是東漢的便宜。

二、司馬懿不同於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於是乎有了董卓袁紹,公孫瓚曹操,進而又劉備孫權,呂布劉表等等割據勢力的產生與發展。

故而可以說這些漢末的諸侯王,都是憑藉著東漢的混亂局勢而興起的,換句話說這些人是東漢大亂之下的贏家。而這些人之中,董卓最早下線、劉表覆滅、公孫瓚敗亡、袁紹戰敗、呂布被殺,最後曹操一統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而進位“魏王”。

可以說,曹操才是東漢的最後贏家,而不是區區司馬懿

司馬懿並不屬於三國時代,他是曹魏王朝後期發展起來的官員,同時又是挖掘曹魏的牆角擴充自己陣營的一個人物。在三國爭霸時期,司馬懿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陳壽在《三國志》中甚至都沒有給他列傳。

顯然,無論是東漢,還是三國爭霸時期,司馬懿的存在感都很低,不具備當東漢最後之贏家的條件和能力。


秦漢通史


司馬家族是東漢最後的贏家 創建了晉國

東漢末年,各路英雄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幾經較量,最後形成三國鼎立之勢,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之後,會是司馬家族的人一統三國,畢竟無論是誰的實力都要比司馬家族強大。

那麼為什麼不是聰明的諸葛亮輔佐的劉備取得了勝利,而是司馬懿笑到了最後,成為三國最後的贏家呢?並由他的子孫統一三國,司馬懿可以說是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的成功雖有運氣的成分,但與他自身也離不開。眾所周知司馬懿是一個非常隱忍的人,本身也非常有才華。

也許諸葛亮處處比司馬懿強,但是在有一點上,是不比不過他的,就是挖掘人才上,鄧艾跟王渾都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鄧艾滅蜀”“王渾滅吳”是令三國統一的兩件事。由此看來司馬懿是造成三國歸晉的大功臣。

而後是司馬懿長壽,司馬懿活了七十二歲,雖然在三國時期壽命不算最長的,但他耗過了曹家三代,所以,司馬懿雖然一生稱臣,但他在有生之年卻能夠將政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使得曹魏政權最終淪為傀儡。

司馬懿能夠笑到最後的根本是子孫都有才。司馬懿最終沒有取代曹魏政權,而是由孫子司馬炎完成,司馬懿兩個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都是當時的驚天之才,消滅蜀漢就在司馬昭手中完成,這使得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在旁人看來那是順應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