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觉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怎么办?

时蜂lelm9585


很可惜诸葛亮和王朗这一震烁古今的精彩骂战并未在历史记载中体现,只不过是小说中的情节而已,《三国演义》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口舌之利。

想要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完整的回顾一下双方“对骂”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降姜维后,蜀兵势盛,魏帝遣大将军曹真率兵二十万拒蜀,年已七十六的王朗主动请缨,并放出大话“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 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次日两军对垒,魏兵请“对阵主将 答话”,诸葛亮飘然而出见到司徒王朗的旌旗心中已然知晓,一番唇枪舌战在所难免。

王朗率先发难

“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诸葛亮答曰:

“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一问一答只是双方试探性的交锋,王朗表现得还是比较有礼貌,除了简单得问候外,先将“魏代汉”称之为天命使然,摆明了自己的论点。而诸葛亮则毫不客气的称曹魏为汉贼,上来就话中带刺。

随后王朗一口气陈述了大段论据,不得不佩服王朗的学识,下面这段话实在是无懈可击。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 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 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 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 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 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段话王朗先是将朝代更迭归为自然之理,天数尚有变化更何况朝代更迭,自汉末以来天下纷乱群雄割据,社稷不保,民不聊生,正是太祖武皇帝(曹操)挽救社稷于危亡,以魏代汉并不是以权势取之,而是上顺天意,下应民心。

随后又对诸葛亮恩威并施,说你既然有自比管、乐之才,怎么能看不出天意,如今我大魏国力强盛,如果你及时醒悟尚不失封侯之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王朗这番话说的入情入理,毫无破绽,从当时的形式来看即便不是曹氏篡汉,汉朝社稷也不可能保全,而刘备似乎更应该感谢天下大乱,不然他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支宗室怎么可能过一把皇帝瘾,诸葛亮似乎更忘了,汉朝的老祖宗刘备也是灭秦后而得天下。

我们再看诸葛亮的回答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 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 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 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 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 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 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诸葛亮这段回答前半段是强词夺理,将汉朝的灭亡归结于”宦官酿祸“,将汉室衰微归结于乱臣贼子,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殊不知造成宦官之乱和大臣专权的正是皇族内部的权力之争,朝政腐败才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民怨沸腾。

诸葛亮这段话的后半段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脱离的辩论的本质,”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类用语恐怕是王朗在辩论之前没有想到的,一时间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王朗年事已高,本想着是一场就事论事的辩论会,未曾想到诸葛亮会发动人身攻击,最终突发脑溢血(猜测)而亡。

所以说我也感觉王朗说的很有道理,而诸葛亮除了强词夺理外更加不守规则,发动人身攻击骂死了王朗。


一点点历史


王朗与诸葛亮骂战,实际上是双方互相劝对方投降。王朗的劝降词是:“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

王朗说的,冒似义正辞严,但却给人尊严上以打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他说成“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曹丕篡汉,被他说成“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颇有点强辞夺理,虽然天下大势真的是那么回事。但如果以这个理由劝降诸葛亮,还真让人听不进去,接受不了。想投降的,王朗这么一说,跪地投降,王司徒,你说得对啊!不想投降的,王司徒这么一说,就有点污辱人格了。“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难怪诸葛亮会反骂回去。从王朗与诸葛亮的骂战来看,他对文字的驾驭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诸葛亮还真是差点。有道理的一段话,让他也给演砸了。


历史春秋网


我也觉得王朗说的有道理啊,王朗之所以被喷死,因为他传统观念依然健在,还有羞耻心。相比于诸葛亮的喷人,王朗发言的确也是遵循历史规律的。

(唐国强老师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诸葛亮可以说是喷子界的鼻祖,将人比作牲畜的前辈,看看诸葛亮都说了些什么,影视剧直接骂道“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将王朗比作断了脊背的狗,还叫。

还称朝上的官员为朽木、禽兽、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人,骂的其实就是王朗。还称王朗白活76岁,白头发老贼即将命丧黄泉。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最经典王朗形象)

反观王朗,言语中虽然有嘲讽,但是毕竟没有骂人,主要还是歌颂曹操。嘲讽诸葛亮“倒戈卸甲,岂不美哉”比起诸葛亮来说温柔许多。

历史存在更迭,汉朝腐朽,势必国家要重新整合,此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对于天下来说并非好事,谁不想生活在太平盛世中,所以天道有常、神器更易,归曹操这个有德之人,不过他却没说曹操屠城这样的事,也算是捡好的说。

王朗区区一文官,只能顺应局势,他又没有诸葛亮近乎妖道的呼风唤雨能力,倘若认死理,必然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大魏广袤的土地上,只能帮助魏国统一中国。他的执拗对历史来说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朝的破灭,自然有中间人的承上启下,朝代可以拦腰折断,但是人却要做出抉择。魏晋前朝功臣的儿子有些却是后朝的功臣,比如荀彧父子,贾逵父子,王朗并不突兀。只能说是一种选择罢了。

不过历史上的王朗是病死的,不是被喷死的,小说对这个王司徒丑化了。


泊图泊途


这番论战,胜负很分明,王朗人都被骂死了,你说王朗有理、王朗推理的好,本身都是笑话。一个人去打狼,被狼吃了,乡民还在讨论可怜的打狼人的招数怎么怎么对,跟他师傅学艺学的到家,有意义吗??

我认为人不论学任何知识和技术,都是为了使用,就是为了取得相对优势。很明显,这次的赢家是诸葛亮。

具体讨论这次论战的大致过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提示大家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王朗说话侧重于说话内容的表达技巧和逻辑性;诸葛亮说话的侧重点突出对话的更高目的,灵活攻击对方的人生弱点而不是针对说话的语言漏洞。诸葛亮的思绪更清晰,目的更明确,方向把握的更好。诸葛亮的行动和言语,都是为了这次两军对阵的最终取胜,能够擒贼先擒王,尽可能减少己方的损失。所以讲,在这次论战中,目标已明确,就是恶心对方士气,打乱对方将帅思绪。结果证明诸葛亮是一个战略统帅级辩手,而王朗只能算一个战术参谋级辩手。说王朗辩论更有道理的人,实际是没有弄不明这场辩论赛的规则和目标,和王朗犯了同一个错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于交锋的技巧方面也多说一句吧。每个人都有不同侧重的,但是否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舞步节奏走,让对方弃长用短,是取胜的关键。弃己之长,去拼对手的优势,若不是友谊比赛,就是竞技比赛,这也实为不智!!


秦椒夜雨


楼主我要骂你了。王朗说的竟然有道理,狗屁道理。按照他的逻辑,那岂不是兵强马壮的都可以随意称帝篡位了,那就是五代十国了,还要什么忠诚和稳定呢?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受灵帝先君重任而为宫廷校尉,不思报国,竟然篡汉! 这不是汉奸是什么?如果说汉朝出了暴君严重失德也罢了,但问题是汉献帝绝对是个明君,只是曹操欺负他,只想篡位! 汉朝延续400多年,深得民心,我们的民族是汉族,语言是汉语,曹操竟然篡汉!不是汉奸是什么!

曹操统一北方,功劳很大不假,但这就是篡位的理由? 更何况你曹操如果是黄巾军出身的也罢了,官逼民反推翻了朝廷也行,但曹操是朝廷出身,是汉朝的臣子,还托名汉相发展自己的势力,结果竟然欺负皇帝,最后还篡了位! 叛徒!叛徒!

最后,说汉朝没有人心了理应被曹操的魏朝取代,结果呢?你篡了汉,没几年司马氏就有样学样篡了你的魏。报应,报应不爽啊。还说篡汉是对的吗?司马家也没好果子,第二代就出了一个白痴皇帝酿成五胡乱华汉族大难。


港漂漂深圳


辩论也就造势,有没有道理还得看谁的拳头硬。

君不见当年骆宾王《讨武曌檄》那叫一个义愤填膺,讲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到了武则天这里,武则天听到什么“狐媚偏能惑主。”听着听着就笑了:“你就不能来点新鲜的,骆宾王也是个拾人牙慧的主。”辩解都懒得辩解。

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她说:“哎呀,丞相这么好的人才,你咋就没让他来我这上班呢。”

全是谈笑之词。

因为她挥手之间就把对方灭掉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逻辑,也是世界历史的逻辑,更是现实世界的逻辑。

拳头硬说了算。

说回三国战场。

王朗为什么会来骂阵?

是因为诸葛亮连下三城,一出祁山,还有姜维也是这时候收的。

曹魏于是就派曹真和王朗前来迎战。

这时候蜀军士气大盛,魏军却大有馁气。

王朗身为军师原想在阵前发表一番演讲,鼓舞士气。

他的武器其实就是一个“天”。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他的这个天,一是指你们汉朝不行了,这是你们的天命完了。二是我们曹魏顺应历史规律,登上皇位。证据就是我们武皇帝(追认的)曹操多厉害扫清六合,天命所归。二是我们文皇帝曹丕是禅让得来的天下。

这就是睁着俩眼说瞎话了。

你们扫清六合?哎呀,那刘备为啥还在四川?那孙权为啥还在江南?

哪儿扫清了?你们要扫清了,就不用你在这里哔哔哔哔了。

再说禅让,你还好意思说?那是拿着刀子逼着禅让的,别人不知道,你他妈能不知道?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了婊子也就算了,立了牌坊也就算了。

你还恬不知耻在这吹。

再说了,谁说汉朝气数尽了,四川还有个大汉皇帝的至亲中山靖王之后在为汉朝奋斗着。

所以天这玩意琢磨不定,如果你真的扫平天下了,拿着枪对着别人说:“你看我是上应天命。”

对方肯定会跪下来喊:“1313113(用英语读)”

当然也有个别人不跪下来,开枪就是了。

这就是历史的真正游戏,也是现在的真正游戏(见叙利亚)。

王朗的错误就是你处在弱势的位置上你说强势的话。

诸葛亮当然有话讲了。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你说天意灭汉,我们老大是谁?

你说你们曹魏是天意,我说我家刘大哥才是天意。

因为我们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汉朝为什么遭到厄运?那是因为有乱臣贼子。

你们家就是乱臣贼子的一部分(三国演义上人人都会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

你们家曹操本来就是我们汉朝的人,给我们家打工,拿着我们的工资,吃着我们的饭,最后砸了我们的锅,你居然说这是天意?

你王朗本来是汉朝的人,拿过我们汉家工资的人,现在背叛了汉朝,却他妈拿老天爷为你背书,你无耻不无耻。

其实王朗也罢,孔明也罢,都是当时的精英阶层,既然都是精英阶层,你为啥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家谁也没把那个”天“当回事,大家都知道谁的拳头硬,谁最后才给天当儿子——天子。

俩人都剑拔弩张了,抡圆了胳膊准备开打了。

王朗你不想着怎么排兵布阵,使出什么计谋打败对方。

居然站起来要讲道理,这不是搞笑吗?




锦翼


你要是觉得王朗有道理的话,你就是和王朗一个思维了。你要再遇一个诸葛先生的话,被骂死的就是你了。

演义嘛,就一戏剧,顺着演义的角度,这一段写得还是很合理的。

不能说王老师有理,也不能说诸葛老师有理。战场上,你也要讲道理也要看对手是不是一个讲理的人。要不然怎么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说法呢?

王老师其实有一副好口才,也正因为这副好口才让他相当自信,认为凭自己哔哔几句是绝对让诸葛老师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的。在曹真面前敢夸下这个海口也只有王老师了。曹真可能也是输红眼了,反正死马当活马医,才让王老师试试。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估计曹真当时打人的心都有了,不看你七老八十了,不把鼻血给你打出来老子就不姓曹,你以为老子吃素的,刚被诸葛打得云里雾里的。你哔哔几句就解决了。

信心满满的王老师出场了,可以说是胜券在握,充满信心。和诸葛老师打招呼也是彬彬有礼,咱王朗可是一个讲理的人:“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

按套路发展,诸葛先生怎么着也得客套客套:“王老师,幸会,幸会”。

然而。。。。。诸葛老师始终保持美男子形象,就这么盯着王朗。

其实这个时候,诸葛已经铁了心了,我可不是来和你讲道理的,今天哥要骂人。哥当年可是拿江东群儒练过的。

王朗可是讲道理的,不和你一般见识:“公即知天命,为何兴无名之师巴啦巴啦。”台词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自行那啥度。开场带点质问的口气,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再说。

诸葛老师第一句话就一个“贼”字直接扔向王朗,懒得和你讲理。

王朗打了个哈哈,这个哈哈可不是一般的呵呵这类的,那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我早就料到你诸葛会这么说,我有准备,就看你诸葛接不接得住。

然后就是文质彬彬地发起他的观点,一副教务处主任的架抛。

再看看诸葛老先生,又是一个“贼”再次扔向王朗。已经开始骂了。

可怜的王朗老先生还在想着以礼服人,以德报怨。他太自信了,以至于诸葛亮的态度都很明显了,他老先生还是老气横秋的“嗯”了一声。

然后就是恒帝,灵帝以来怎么怎么,武皇帝,文皇帝如何如何。。。。。反正这一段要是放在现代高考作文题绝对是满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柔中带刚,张驰有度,满篇不带一个脏字,更别说人身攻击了。我实在忍不住度了一下,把这篇满分作文贴出来: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就问你服不服,按王朗老先生的预计,这一段抛出来,诸葛亮就该下车投降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王老先生的“岂不美哉”这几个字就是他的人生告别演出了,诸葛亮也说桓帝、灵帝,但是没几句就直接说到王朗身上了,以“罪恶深重,天地不容”结束第一回合。当然也是首先抛出王朗“身为汉朝老臣”这一身份,这一招狠啊,相当于先把汉奸这项帽子扣在王朗头上了。

这一招确实打中王朗七寸了,他这么自信的人是绝对不允许有一点点瑕疵的,在诸葛亮口中他成汉奸了,而且是在两军阵前。但这一点他又不能否认,所以,老先生血压开始高了。

以至于他脱口而出:“诸葛村夫”,这几个字可以看出,王朗潜意识认为诸葛亮就一个农民,这场辩论他是赢定了。王朗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公务员,他没骂:“诸葛老贼”也说明他确实很有函养。他没想到这个农民上来就是一招仙人指路,让他脸上挂不住。

后边基本就没王朗什么事了,匹夫,老贼、二臣贼子(和三姓家奴差不多)、断脊之犬等机关枪一样射向王朗,每一发致命。说不过该输,打不过该死在这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朗就算是为国捐躯了。

王朗出场的心态就决定他已经输了,他是端着公务员的高姿态可以说是居高临下对着一个农民讲经说法。他认为几句话语就解决战斗。

而且从王朗的角度来说,他的话非常有道理,天下大乱了,好不容易曹总把这个局面控制了,那曹总就应该当这个皇帝了。

但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是话糙理不糙,中山靖王之后刘哥还在,大汉还后继有人,谁当皇帝谁就是造反,谁帮着曹贼谁就是汉奸,我家刘哥才是正统。特别是你王朗,吃皇粮的,你做汉奸要是不那么张扬也要好点,还跑到我面前来哔哔,骂不死你也要带兵打死你。

王朗也好象忘了,诸葛帝是带兵打仗之人,不喜欢张口古训,闭口经典。诸葛亮讲不过道理也就直接排兵布阵地干上了。这一点从他和江东群儒打嘴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王朗猝不及防,一时血压升高一口气没上来,玩完了。

好了,哔哔了这些,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有些时候,讲道理就输了。


杨哥150380488


你觉得有道理是正常的,因为王朗讲的是理,诸葛亮是人肉+人身攻击而已。

历史上王朗也不是诸葛亮骂死的,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而且带有非常浓厚的主观偏见,所以随便看看热闹就行,别当真,谁当真谁脑子有问题。

两军阵前,王朗讲的是大势所趋,奉劝蜀汉政权识时务,不要妄动刀兵,劳民伤财,毕竟搞的生灵涂炭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客随便就干出来的事情。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能看清形势投降归化,终止战乱,苍生得以养息,诸葛亮个人也能得到荣华富贵。王朗的话其实算正常的外交谈判词汇,没什么问题。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明显是在谈判中带有非常重的情绪。苍髯老贼,断脊之犬,二臣贼子,皓首匹夫等等骂街的词汇都出来了。这也就算了,最让人觉得费解的是,诸葛亮把汉末天下大乱并不归咎于皇帝本身,他觉得皇帝是无辜的,而大臣们个个都不是东西,所以他说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壁之间禽兽食禄。其实在今天看来汉末的悲剧是社会制度问题,当时肯定没有这种高度。诸葛亮其实也就是骂骂当权者,给皇帝找个台阶下,甩锅给大臣,毕竟他身后的旗帜上写的是汉,刘备的谥号也是汉昭烈帝。但在本质上,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治追求打一个看起来在道德上比较好看和高尚的旗帜而已。政客嘛,古今中外都这样,心里话是不敢说出来的。

不过这个桥段在小说里,从文学上看非常精彩。至于两个人说的话里面的道理,千万别细想,也别琢磨。


蒙奇211191502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战: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王朗在阵前欲劝降诸葛亮,不料反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他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不过居士我看了他们舌战的原文后,深深的感觉:王朗说的还挺有道理的!相信很多网友与我有一样的感觉吧。下面居士我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王朗说的有道理,已经为什么他会被诸葛亮骂死。

王朗提出的第一个论点是:天下自桓灵二帝以来,群雄割据,盗贼蜂起,“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而曹操(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是天命所归。

王朗这么说,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经过黄巾起义、董卓专权等一系列事件后,东汉已经算是灭亡了。汉献帝有名无实,既没有兵马,又没有地盘,只能带着一帮同样有名无实的官员大臣东躲西藏,最后在洛阳讨生活,日子过得很苦逼。而曹操作为一方诸侯,他的兵马、地盘全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并不是从汉献帝那里夺过来的。曹操虽然是权臣,但他与之前的王莽、之后的司马懿不一样,曹操跟汉献帝的关系更像是合伙开公司:曹操出钱,汉献帝出招牌,虽然公司名义上的董事长是汉献帝,但公司里的资产全是曹操的。就算没有曹操,汉献帝也没有权力,说不定哪天饿死了都没人管。

王朗提出的第二个论点是:曹魏代替刘汉乃是禅让,并非篡位,所谓“应天合人,法尧禅舜”。

王朗的这个说法,也难以反驳。因为曹魏代汉之事,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从程序上看确实是没问题的,是汉献帝主动禅让。就算诸葛亮有不同意见,可汉献帝还活着呢,汉献帝都没说什么,哪里轮得到诸葛亮着急呢?

所以,王朗的话看上去确实很有道理,较难反驳。如果诸葛亮就此跟王朗展开辩论,必然夹缠不清,很可能导致士气低落。所以诸葛亮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直接对王朗展开攻击。

诸葛亮一上来就点明了王朗的弱点:“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王朗的身份是汉臣,所以有些话别人能说,但王朗不能说。

接下来诸葛亮指出,为什么汉朝最后衰败了呢?就是因为“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诸葛亮的言下之意是,你王朗这样的汉臣就是朽木、禽兽,狼心狗行,奴颜婢膝,就是你们这帮人不干人事,才让社稷倾覆,生灵涂炭。

正如诸葛亮接下来说的,王朗身为汉臣,“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怎么能得意洋洋的说出曹魏代汉乃是“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呢?这一下击中了王朗的软肋,可谓精准打击,斩首行动。

然后诸葛亮开始用恶毒的语言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说“他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说他“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说他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一下一下都戳在王朗心里,所以骂得他死在马下。

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会感觉王朗试图与诸葛亮论说道理,而诸葛亮却直接辱骂王朗,一点风度也没有。但是要知道,这可不是辩论比赛,而是另一场战斗——宣传战。既然是战斗,所谓“兵者,诡道也”,就需要出奇制胜,虚虚实实。王朗的言论,就好像摆开战阵,想要正面决战,而诸葛亮却是直接派出刺客刺杀地方主将王朗。你可以说诸葛亮的行为不够光明正大,但确实有效,一击制胜。

而且王朗的身上确实有污点。当时的人们讲究忠义,你王朗身为汉臣,就理应为汉室尽忠,不能改换门庭投到曹魏麾下,更不能替曹魏来劝诸葛亮投降,毕竟诸葛亮代表的是蜀汉,而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王朗说这话理不直气不壮,被诸葛亮抓住了弱点。哪怕是曹丕来了,也无话可说,因为曹丕也不能否定忠义。

王朗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换个人来说可能就没问题了。比如曹真,他没做过汉室的官,一直跟着曹操打天下,只需对曹魏政权忠义,无需对汉室效忠,这叫各为其主。但是王朗做过汉室的官,身为汉臣,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得意洋洋地想要劝降诸葛亮,最终只能是自取其辱。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三国演义》这部书,最不缺少英雄。吕布天下无敌、关张赵马黄、典韦、许褚、太史慈、甘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荀彧、贾诩、诸葛亮、庞统、周瑜、陆逊,文韬武略决胜千里之外。但在诸多英雄中,有两个人,不仅文韬武略不差上述几位,还另有绝艺在身,张嘴就能秒杀大将,这样的厉害人物实在让人称奇。

据说当年,蜀汉诸葛武侯伐魏,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兵出祁山渭水之西,威声大振。魏主曹睿大惊,命曹真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起东西两京军马二十万,以御蜀兵。

老臣不好当,“三朝元老”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那个威望和本领,只能占着位子活受罪。上司看着心烦,下属也觉得别扭。但很多人看不透这一点,总觉得学问高、本事强,还没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或者名声还不够显赫。

于是,不管身体状况允不允许,社会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逞强施威,倚老卖老,到头来却落得个可悲下场,甚至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王朗本属汉朝元老,现官魏之司徒,年已七十有六。按理,王朗已经快80了,应该在家好好抱孙子享清福,但这个倔老头过于自负,认为自己才识广博,见多识广,只要到阵前就一定能劝降诸葛亮,还给主子曹真打了包票。

及至两军相遇,与武侯答话之时,反被诸葛武侯“骂”了个狗血淋头,将王朗个人的私密历史披露于两军阵前,尽情丑化。王朗竟然理屈词穷,气塞胸膛,撞死于马下。

由此看来,“骂”也是一种强大的战斗力,居然能够“骂”死敌军将领,不可小视。

从王司徒的生平来看:“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产物。起初,由每郡国每年举孝1人,举廉1人,这好比现在的县级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了。到汉顺帝阳嘉元年,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在岁举这一途径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正规的考试之法。

也就是说,我们的王司徒从小就是廉孝的典型,是同龄人的楷模,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理所当然成了全县文理科状元。这还不算,又通过了中央的正规考试,可谓品学兼优,人中龙凤。后来,顺其自然成为经学大家,一路走来,无论是东吴孙策,曹操父子,还是世上诸君,对其都礼赞有加。

这样的王朗,想不骄傲都难。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王朗向诸葛亮陈述的是事实,先说理,再讲势,又喻人。如果按照对历史的客观解释,王朗这套由理及势,再到人的说法,逻辑是很严密的。

但是,王朗是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连老命都搭上了,这是为什么呢?

王朗所持之理,是“势中之理”,是“已显之事理”,是自然之理;孔明所持之理,为观念之理、习惯之理、人伦之理。两人辩争孰是孰非的标准不一致。孔明借助人们的心理习惯,借助人们“习与性成”的“血统论”的正统观念,赢得了众人。

《三国演义》小说里的诸葛亮打嘴炮是有一套战法的,并不讲究以理服人而是讲究以策略服人,然而看起来却是以理服人一样。也就是李敖所说的“我不骂你是王八蛋,我证明你是王八蛋”。归纳来说三大条:转移话题,挖黑历史,政治正确。舌战群儒中就灵活使用这套战法,骂死王朗里则打出一套组合拳了。

导致王朗猝死并不在他的话语和逻辑,而在于王朗的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舍弃习惯性的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他的话语跟他的心里所想并不完全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