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防治黄瓜疫病(黄瓜瘟病、死藤)?

黄晓红果果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为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我国黄瓜品种资源丰富,按生态学分类 ,有华北型和华南型两大类别。


按栽培季节分类,有春黄瓜类型,春到夏黄瓜类型,秋黄瓜类型。黄瓜生长期短,上市早,产量高,经济价值明显。是一种肉质脆嫩 ,多汁爽口,营养成分较全,可生食、熟食和腌渍。


黄瓜疫病

是瓜类蔬菜的一种土传病害 该病又称为卡脖子病秧、死藤等,以黄瓜,西瓜,甜瓜发病较普遍。主要危害叶片、茎叶、瓜条等。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 苗期发病

子叶嫩梢或胚芽嫩茎呈暗绿色水渍状萎缩,逐渐干枯而不萎缩。


■ 成株期发病

  1. 叶片染病 病叶上出现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边缘不明显。迅速扩展成大型褐色、紫褐色班点,叶面上长有稀疏白色霉层。
  2. 茎叶染病 病部软化明显萎缩,皮层软化腐烂,患病以上茎叶萎蔫 、枯死。病茎内维束管不变色。
  3. 瓜条染病 开始呈水渍状凹陷暗绿色病斑,并很快腐烂如泥,有臭味,空气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稀疏霉层。

■ 发生规律。

  1. 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为甜瓜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2. 在气温25°C~30°C、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下时易发病。
  3. 夏季高温连雨天,或雨后骤晴时或盛夏干旱、浇水过多过勤时,发病重。
  4. 大水灌溉、田间积水,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植株体表有水滴等,促发病。

预防措施

  1. 选用抗(耐)病品种,种子消毒是简单易行的防治措施。播前用1:100 %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取出用清洗后催芽播种。
  2. 沙床育苗 过筛后的细沙在育苗床内铺10厘米厚,浇透水,把刚出芽的种子撒播后,覆盖两厘米厚细沙。用沙床育苗能够有效地保证水分和氧气的供给。
  3. 营养钵育苗 移苗方便,护根效果好,定植后缓苗快。营养钵7.5厘米Ⅹ7.5厘米,插缝摆放每平方米可放200个左右,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每钵播种2~3粒,盖上营养土,浇透水盖膜。
  4. 选用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轮作,采用垄作或高畦地膜覆盖栽培。

补救方法
  1. 发病初期 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噁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天喷雾1次,连续2~ 3次。(如果是保护地大棚,用45%百菌清烟剂或5%百菌清粉尘熏蒸)。
  2. 发病时 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琥铜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天喷雾1次,连续2~3次。

★ 各地种植土壤,抗性不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 ,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


梦中翔之梦


黄瓜疫病在我们这里叫“干巴秧子”,即黄瓜秧子干枯,只要发病后就绝产了。这种病害春季黄瓜发病率低,但夏季黄瓜最为严重,而秋季黄瓜发病率介于春、夏季之间。

识别黄瓜疫病(感染疫病后的症状):

黄瓜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都会感染发病,主要危害茎基、叶及果实。

刚出土的幼苗发病,大多从嫩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逐渐萎蔫。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收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干枯。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斑,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干时呈青白色,易破裂,扩散至叶柄时,叶下垂。瓜条或其他部位受害,初为水渍状暗绿斑,逐渐萎缩、塌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

黄瓜疫病的发病规律:

黄瓜疫病是由疫霉菌侵染引起,属真菌。

【1】发病条件在18~24℃时,适宜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最适宜温度是28~30℃,但前提条件,释放游动孢子需要水。因此在低温降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同时浇地过勤时发病严重。这种病害的特点是发展迅速,危害严重。

【2】病源的来历病菌潜藏在土中,为土传病害。真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中越冬。条件适宜时,长出孢子囊,随风、雨和浇水时传播。侵染发病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

黄瓜疫病的预防、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科学施肥黄瓜疫病为土传病害,因此合理轮作尤为重要:选择3~5年末种过瓜类以及茄果类蔬菜的田块;农家肥中由于用土垫圈、用瓜秧喂性畜等,病菌较多,因此施肥时一定要腐熟。

【2】选种、种子处理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抗病品种:因为黄瓜疫病一旦发生,同时非常容易感染霜霉病和白粉病;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浸种,都能减少疫病的发病率。另外采用嫁接苗,可抵抗病菌的侵梁。

【3】加强管理、科学浇水栽植黄瓜时,实行地膜覆盖,可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前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在春初、秋末的冷凉天浇水,选晴天中午进行;高温季节浇水,选在清晨或下午傍晚进行。以避开病菌适宜传播的温度。

【4】药剂防治

黄瓜发生疫病后,要及时喷洒或浇灌70%三乙膦酸铝、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每7~10天喷(灌)一次,连续喷(灌)3~4次。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深埋。

总之,黄瓜疫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对黄瓜的危害较大。因此应以预防为主:防止因重茬、种子以及施肥等造成病菌传播;发病后及时防治,以防蔓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泰山农家人


黄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中的甜瓜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的茎基部、叶片和果实。具有发病快,令人猝不及防的特点。北方地区夏、秋季黄瓜发病较多,冬茬和冬春茬棚室黄瓜发病早,危害重,时常出现暴发性流行;南方地区露地春黄瓜受害重。黄瓜疫病发生后,会造成黄瓜严重减产甚至成片死亡,对黄瓜的生产构成实质性威胁。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识别和防治好黄瓜疫病,才能避免损失,夺得丰产和丰收。

黄瓜疫病的危害与诊断

黄瓜疫病在黄瓜的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1、幼苗期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病部缢缩,感病部位以上干枯呈秃尖状。幼苗子叶发病时,子叶上会形成褪绿斑,呈不规则状,湿度大时,会很快腐烂。幼苗茎基部发病时,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容易被误认为属于枯萎病。

2、成株期发病:多在茎基部,发病初期,黄瓜植株在茎基部或一侧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感病部位便会缢缩,使输导功能丧失,导致植株地上部位迅速萎蔫,呈青枯状。黄瓜疫病在田间干旱条件下呈现慢性发病症状,并且可以造成其他病菌的复合侵染。浇水后病害严重,植株会很快死亡。茎节处染病,形成褪绿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会迅速发展,包围黄瓜植株的整个茎基部,病部缢缩,感病部位以上萎蔫。叶片染病后,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展快,迅速扩展到叶柄时,导致叶片下垂。干燥时,病部青白色;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菌丝产生。瓜条感病,形成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白色稀疏菌丝,瓜条软腐,有腥臭味。

黄瓜疫病的发病规律

甜瓜疫霉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其中卵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5年。待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长出孢子囊,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并侵染寄主黄瓜,出现中心病株,也可以直接侵染黄瓜植株的茎基部。在气温25——30℃时,经过24小时,病菌可完成对黄瓜植株的侵染并引起发病。在有水和潮湿条件下,4——5小时后,受侵染的黄瓜植株病斑上便会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传播,对黄瓜植株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

甜瓜疫霉菌的发育温度范围是8——39℃,最适温度28——30℃。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分是黄瓜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雨季来临早,连续阴雨天气,保护地浇水多,田间湿度过大,棚室漏雨处易发病或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平畦浅沟,连作重茬,土质黏重的地块,以及雨前刚刚灌水,大水漫灌,偏施氮肥,田园脏乱差,容易诱发疫病病害。

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黄瓜疫病发病重的地块,应当改换茬口,与非瓜类作物实行4——5年轮作。

2、嫁接防病。选用云南黑籽南瓜等砧木,与抗黄瓜霜霉病等病害的优良接穗进行嫁接育苗。

3、选择较耐病品种。如津春3号、津杂3号、津杂4号、中农1101、龙杂黄5号、早丰2号、龙杂黄8号、夏青3号、早青2号等。

4、种子和土壤消毒。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播种前对苗床和棚室土壤,每平米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与细土拌匀撒在苗床上。保护地于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淋地面。

5、农业措施。在培育壮苗的同时,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减少病菌对黄瓜植株的侵染机会。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适当控水,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露地栽培时,雨后要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6、药剂防治。防治露地黄瓜疫病的关键是在雨季来临前1周开始用药,药剂可选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等喷雾,7天1次,连续用药3次。

发现病株后,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1000倍液等喷雾,7——10天1次,视防治效果决定使用次数。

总结:黄瓜疫病危害严重,蔓延速度快,防治的重点应当是以预防为主,在栽培管理上采用综合预防措施,而不是当病害发生后临时抱佛脚,单纯使用药剂去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如何识别和防治黄瓜疫病”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乡村萤火虫


黄瓜疫病是黄瓜的一大病害,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病害,黄瓜疫病也被种植户形象的称为“瘟病、死藤”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发病后会导致黄瓜死秧坏瓜,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预防管理的不好,会造成黄瓜疫病的大面积枯萎而死,产量下降,效益下降。那么,如何识别和防治黄瓜疫病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参考。

黄瓜疫病的症状识别

黄瓜疫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茎基部、叶片和瓜条,幼苗也会受害。

  • 苗期受害症状 幼苗染病一般从其嫩尖开始染病,一开始叶片表现为暗绿色水渍状萎蔫,湿度大时会腐烂,发病部位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会慢慢枯萎,导致株体干枯秃尖。
  • 叶片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后,上面会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的病斑,当空气潮湿,适宜病菌发育时,病斑会很快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最后全叶会腐烂。
  • 茎基部症状 成株期发病时一般从其嫩枝、侧枝茎基部发病,发病部位也会呈现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会缢缩,潮湿时会腐烂,病部以上的茎叶会枯死。这就是所谓“死藤”现象。切开病变茎杆会看到维管束不会变色。
  • 瓜条症状
    一般是幼瓜受害,病斑会溢缩下凹,失去光泽,瓜体变软,生长受到抑制,瓜条畸形还容易落果。当生长环境空气湿度大时,病瓜病部会长出稀疏的灰白色霉层。

重要提醒:黄瓜疫病和枯萎病比较相似,一定要辨别清楚。与枯萎病的区别是:疫病的茎基部维管束不变色,枯萎病的会变色,发病后期疫病发病部位会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而枯萎病后期会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识别清楚,对症治疗才能取得好效果。

发病原因

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原因与种植小气候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当温度适合,重茬地、连阴的雨天、浇水太勤、湿度大、排水不良、种植地块土质黏重、施用了没腐熟的有机肥等都是其发病的原因。

发病条件

黄瓜疫病在温度是5~37℃时都能发病,最适合的发病温度为28~32℃。土壤水分过大是其发病的重要条件。夏季温度高,降雨量发,降雨时间长非常容易发病。温室种植,温湿度管理不好时也易发病。

传播途径

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及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当条件适合时,随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

黄瓜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要想防治疫病,必须从育苗开始直到成株期等各个环节都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 种子处理 在播种育苗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先用阳光暴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部分细菌。再用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浸泡完后再用清水洗净沟再进行催芽播种。
  • 土壤消毒 疫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伺机传播。因此,播种和定植之前结合整地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能有效的防止病害的发生。可每平方米土壤用福美双5克加细土15千克,混合均匀制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浇透底水,然后将三分之一药土垫底,剩下三分之二的药土盖种。定植前,大田地也要用上面药土撒匀地面,然后再把地块犁耙匀匀再定植。
  • 棚室消毒处理 如果是设施种植,定植前可用高温闷棚消毒。可先向棚室内喷洒300倍的菌毒清药液,每亩棚室喷药液40~50千克。然后密闭棚室进行消毒。
  • 控制好温湿度 棚室种植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好棚室内的温湿度,不但能使黄瓜健康生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具体方法是:在日最低温度平均在10~13℃的情况下,可进行以下操作来管理温湿度。在白天太阳出来后,棚室内的温度很快会上升到28~30℃。当温度达到并超过30℃时,可放风排湿,使棚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下午,棚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60%,15点以后,要关闭风口保温;太阳落下后和上半夜这段时间,棚室内的湿度会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所以应控制棚室内的温度缓慢降低,以免湿度过大,温度应该保持在15~20℃之间,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下半夜,棚室温度保持在10~15℃,湿度保持在80%~85%。利用这种变温和变温操作,有利于黄瓜健壮生长,还能抑制疫病病害的发生。
  • 农业措施 要合理安排茬口,轮作种植,尽量不连作。减少病源积累。
  • 嫁接栽培防病 可与南瓜嫁接,也是防治疫病的有效方法。
  • 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七天喷一次,连喷三次。也可以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加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药液,每十天灌一次,连灌三次。

总之,疫病的识别要和黄瓜枯萎分清楚。防治要从育苗期就开始,各种措施贯穿其中进行防治,才能有效的防治黄瓜疫病。


逸风三农


黄瓜疫病,咱们农民朋友也称黄瓜瘟病、卡脖子、死秧、死藤等。疫病是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来势猛、蔓延快,常造成黄瓜大面积死株、烂瓜,甚至毁种。疫病由真菌侵染致害,可以侵染冬瓜、葫芦、西瓜、菜瓜等多种作物。

一、黄瓜疫病的识别:

黄瓜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和果实。

感病部位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以后很快萎蔫、缢缩。

生长点受害,干枯呈秃尖状,无头苗。

茎蔓基部受害,病部以上蔓、叶萎蔫枯死,似枯萎病,但维管束不变色,且发病速度快,只须几天时间。

叶片上病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健交界不明显,干燥时易碎裂。

瓜条感病病部缢缩、凹陷。高湿条件下,病部均可生稀疏的白霉,后期病瓜腐烂,有腥臭味。

二、黄瓜疫病的发病规律:

黄瓜疫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里或肥料中越冬。

借气流、风雨和地面流水传播蔓延,田间有多次再侵染。

高湿(相对湿度90%以上)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子。

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8~30℃,但在9~37℃病菌均可生长发育。

露地夏、秋黄瓜,若雨日多,降水量大,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或旬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后骤晴,天气闷热,疫病即可发生流行。

发病后,若10天以上无雨,病害停止发展。

保护地春、秋及冬茬黄瓜,只要温度适宜发病,在黄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棚通风透气差即可发病。重茬田利于发病。

三、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

①种子处理:用5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立即投入冷水中冷却。

②培育无病壮苗:床上用土壤消毒散6克/平米,加细干土15千克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进行消毒。

③利用嫁接方法防病:黄瓜的最佳嫁接砧木瓜类,是圆瓠瓜和黑籽南瓜。

④栽培防病:采取高畦栽培,清沟沥水。严禁雨前浇水。深耕,高畦定植,地膜覆盖,膜下浇水,降低湿度;露地雨后及时排水;清除病残体于田外深埋。

⑤增施有机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土壤板结地块,可以根施微生物菌剂地力旺,活化土壤中的元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先拔除中心病株,用64%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水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隔6~8天1次,连续(交替使用上述药剂)喷3~4次。保护地遇低温阴雨天气,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米2250克进行防治,隔5天再防治1次。

此外,还可以处理土壤,防治根部的被害。土壤处理的方法有灌根,即用上述防治疫病的药剂,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将茎基部的土扒开,每株浇入100~200毫升的药液。为了省工也可以将上述药剂喷在根茎部。

以上回答,只是根据本人平时种植和学习的经验积累。若有其它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我们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乐平乡村


黄瓜疫病俗称瘟病,死藤,华南等南方地区露地春黄瓜受害重,北方夏,秋黄瓜发病较多,棚室黄瓜发病早危害重,常暴发流行,造成黄瓜严重减产甚至成片死亡,对黄瓜的生产构成威胁。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棚室黄瓜主要危害茎基部(根颈),叶片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多在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发病,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溢缩变细,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但仍为绿色,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剖开发病根颈或病茎,维管束不变色有别于枯萎病。叶片发病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潮湿时扩展很快全叶腐烂。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发病重的露地和棚室应改换茬口,实行与非瓜类作物4一5年以上轮作。2,针对幼苗定植前3一4片真叶至始瓜期发病初期,清除病(苗)和病残体后及时用药。


中医按摩朱师傅


黄瓜疫病如何识别和防治:

一,疫病是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来势猛、蔓延快,常造成黄瓜大面积死亡,甚至毁种。疫病由真菌侵染致害,可以侵染冬瓜、葫芦、西瓜、菜瓜等多种作物。黄瓜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和果实。

1.茎基部。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苗期病部变软缢缩,成丝线状,植株倒伏。成株期茎基病部稍缢缩,表皮腐烂,木质部外露,呈丝麻状。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最后全株枯死。剖茎维管束不变色。

2.嫁接苗。砧木叶片萎蔫,接口以下茎明显缢缩、变细、变软、不腐烂,维管束也不变色。病株根系变褐,侧根很少,根毛变成褐色。接穗茎蔓顶端呈水浸状萎蔫,最后干枯秃顶。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

3.在适宜温度内,土壤水分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多雨时,特别大暴雨后,病害蔓延快,为害重。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的黏土地,施入带菌有机肥的地块,易发病。

4.已经发病的黄瓜植株,需立即使用靓果安70-10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5-15ml+有机硅兑水30斤喷2-3次,病情严重的复配当地化学药剂,及时控制病情,防止进一步蔓延。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以减少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二,针对黄瓜疫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防控。

1、种子浸种处理。

2、利用嫁接方法防病,黄瓜的最佳嫁接砧木瓜类是圆瓠瓜和黑籽南瓜。

3、增施有机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土壤板结地块,可以根施微生物菌剂地力旺,活化土壤中的元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4、采取高畦栽培,清沟沥水。严禁雨前浇水。





壮乡阿军


黄瓜疫病俗称死秧或死藤,是一种严重危害和难以控制的危害。无论是露地或保护地黄瓜受害都比较严重。温室、大棚温湿度管理不善,或露地夏、秋黄瓜浇灌过量,常造成大面积死秧、烂瓜。

黄瓜疫病的发病症状:

可为害茎叶任何部位及果实,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染病。幼苗染病,开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变细,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或青枯死亡。叶处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步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在连接阴雨温度低、湿度大时,病斑发展极为迅速,受害叶片水烫样腐烂。瓜条被害时,呈现水浸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斑,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黄瓜疫病的发病原因:

1、气象条件。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最适为28-30℃。在适于发病的温度范围内,雨季的长短,降雨量的多少,是病害流行的决定性因素。雨季来的早,雨日持续久,降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所以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之后。

2、土壤湿度。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雨后不能迅速排水。浇水过多或水量过大,田间潮湿,发病都重。

3、栽培条件。老菜区,连作地、发病重。新菜区,轮作地,发病轻。平畦栽培比垄栽发病重。秋黄瓜晚播发病也重。

黄瓜疫病的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黄瓜疫病除危害黄瓜外,还侵染葫芦、西瓜、冬瓜等蔬菜,因此在茬口安排上应避免重茬或与瓜类、茄科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轮作,2-3年轮作1次,以减轻植株染病几率。

2、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垄高15-20厘米,垄宽30-40厘米,宽垄距80-90厘米,窄垄距40-50厘米。栽培密度为每亩3800-4000株。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以减少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3、灌水。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积水,苗期控制浇水,结瓜期做到地面干湿均匀。发病时浇水减到最低量,控制病情扩展。采用覆盖地膜可有效阻档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茎叶和果实上。

4、化学防治。定植缓苗后用10%科佳悬浮剂2000-2500倍液预防,间隔7-14天,用2次。发病初期用药:10%科佳悬浮剂1000-1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10天1次,连用3-4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