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两年半夜分新旧,万众齐欢接亥春。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起源于三国时期,在宋代达到顶峰,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虚虚实实,变化无穷,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对对子,也成了文人交流,以及朋友聚会时的一种游戏。

然而,有这样的一句千古一对,历经三朝,九百多年都无人能对出,就连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也没能对出。

宋代苏轼,一代大家

若要说起古代对对联的高手,那么,苏轼苏东坡一定是其中之一,苏轼是什么人,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体恤人间疾苦,一身报国,却终究郁郁不得志,无法挽救腐败的朝廷。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苏轼,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是宋代的李白,他不仅诗词写得好,并且对对联也是一绝,而苏轼在这方面,最好的朋友与对手,就是佛印和尚,两个人经常找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对联来考对方。

虽互有胜负,但最后一比较,还是苏轼胜了一筹,苏轼在对联方面一向自负,认为天下所有的对联,没有一人能够难得倒我苏东坡,然而,就在他前往杭州知府上任时却真真正正的被难倒了。

千古绝对留千年

那年苏轼金榜题名,意气风发,被任命为杭州知府,到任后与多年未见的好友,共游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任何人到了西湖都无法抵御它的美,游累了二人便在湖中央休息片刻,这个时候,婢女在倒茶的时候突然不慎将茶壶落入水中,婢女十分害怕,生怕这位刚刚上任的知府大人会怪罪。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然而,苏轼见状却只是叫她小心一些,并未过多责罚,婢女开心不已,这个时候他的友人由此得到了灵感,于是对他说:苏兄,素闻你在对对子方面堪称一绝,更有人称赞你,说天下的对联,没有你苏轼对不上来的,那么,我想考考你,你可敢应?

苏轼一听来了兴致,对好友说:对对子,只是我的一个爱好,至于那些称号都是别人随意起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谁又能号称是真正的一绝呢?不过,我对你的这个上联十分感兴趣,还望你速速说来。

其实,苏轼说的是客气话,对于这个称号,还是十分享受的,同时,她也不相信有什么对子,能够真真正正的难倒自己,友人闻言,张口说道: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苏东坡本来不以为然,然而他听到这句对联的前半部分就大惊失色,全部听完之后更是惊呼不已,他想了半天,可任凭他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下半句应该如何对,于是他求教友人,而有人却摊手道:你苏轼都对不出来,我又怎么能对得出来呢,我能够想出上半句,然而下半句,任凭我如何努力都对不出来。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当晚,苏轼房中的灯亮了一夜,然而直到第二天他走出房门之时仍旧想不出这副对联的下半句,至此,这幅对联也广为流传,直至现代历经九百年也没能有人对得出来。

千百学士,摇头苦思

至此,这句千古绝对就流传了下来,在那以后,许多自命不凡的才子都曾尝试过,想要对出下联,可怎么对都对不出来,不是不能同音,就是意思不对,难倒了无数人,后来,朱熹曾经尝试对了一次。

那一天,他到集市上闲逛,看到一个蓝色的花瓶,十分喜欢,于是便买了下来,之后走在路上的朱熹,突然想起了这句千古绝对,他一边想,一边看着手中的瓶子,喃喃道: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出南平,难评蓝瓶。

对出下联的朱熹十分开心,然而当他仔细斟酌后发现,虽然有几分相似,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下联的南平和蓝瓶这两个字,只是近音,并没有相同的意思,而且从手法上也与上联,并不相对,一般人看来,朱熹的这个对子是比较成功的,然而,像他们这样的大学者来看,无疑是失败的。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即便意思只有一丁点儿的不同,那就不能算作成功,更何况,差了这么多呢,至此,这副对联就一直流传了下来,历经元明清三世,都没人能够对出来,即便是清朝大诗人纳兰性德也依旧是摇头叹息

然而就像苏轼曾说过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未曾想到,在书香气浓郁的古代,都没人对得出来的千古绝对,竟然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现代,被对了出来。

高手其实在民间

三十四年前,我国掀起了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学术氛围,一个报社举办了征联活动,上联就是这句千古绝对,报社给出承诺:能够对出这句对联的奖励现金一千元,并且被报社聘请为编辑,待遇丰厚。

此活动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探讨,一时间,报社收到了很多关于这副千古绝对的下联,然而经过了好几天的,翻着,查阅,也终究没有找出能与这副上联意思相对的下联,正当报社准备放弃时,突然一个人大叫一声,这一声大喊,也是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人们纷纷询问,那个人指着一张纸,说道:你们看这,人们顺着方向望去只见纸上写着一副下联:擎酒碗,过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看到这副对联的第一眼先是一愣,之后面面相觑,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纷纷称赞,此千古一对,竟然在现代被破解了,而我辈竟然有幸,能够一观,这样这个下联可以说是十分完美了,酒碗和酒碗完完全同音,意思也比较贴切,虽然最后的久惋酒碗,和西湖锡壶有些出入,但比朱熹对的不知道要强了多少。

这也算是这句千古绝对的最佳版本了,回想我国的对联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啊!其实,这副千古绝对只是其中一例,想这些让人扼腕叹息,绞尽脑汁都对不出来的对子,还有很多,像我之前,在一部小说里边,曾经就出过这样一个对子。

千古名对,难倒苏轼,纳兰性德摇头,却被34年前的现代人轻松对出

叫做画上荷花和尚画,难倒了一众人,甚至就连出这幅上联的作者也对不出来,因为他也是从网上看到的,而这也成为了难倒我很长时间的一个大难题,那么我想试问一下,这句对联的上联,各位看官有人可以答得上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