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怎麼樣?

海上生明月193


隋煬帝楊廣,在史學界和學術界都頗具爭議的一個歷史人物!從所謂正史和野史的詳細描寫中,對楊廣絕對具有很兩面性的評論!

從正史來看隋煬帝楊廣: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的人物評價相對公正,稱楊廣"智可以拒諫,詐足以飾非"。

1.隋煬帝楊廣是善於蟄伏,長於自制,堅毅隱忍的雄才大略之才!

2.隋煬帝楊廣相貌堂堂,風流倜儻,聰明伶俐!

3.隋煬帝楊廣相比秦始皇只留下長城,楊廣給後世留下功在當代,遠比長城更有實用價值的大運河!

4.隋煬帝是一個優秀的君王,他領導的隋帝國人口數量為歷代帝國之冠,國家的財政實力也遠遠超過秦皇漢武!

從野史來看隋煬帝楊廣:

《唐書》中說其弒父,弒兄,奸母,淫妹,親媚臣,殺忠良!

關於"楊廣弒父",根據野史記載:

仁壽四年七月,隋文帝病危,太子楊廣寫信向楊素詢問文帝的病情,楊素回信給太子時,宮人卻誤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大怒。

同時,文帝的寵妾宣華夫人告訴他,太子楊廣欲行非禮。文帝這才下定決心將太子楊廣廢掉,於是令柳述,元巖緊急召前太子楊勇前來,準備讓他繼承皇位。

楊素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報告太子楊廣,楊廣立即偽造聖旨,逮捕柳述,元巖,將自己的心腹派到宮裡,又派親信宇文述等控制宮門,把後宮所有人遣往別處。

一切佈置妥當後,太子楊廣即派張衡入宮待疾。不久,文帝就駕崩了!

關於文帝被弒的說法,有可能是為了政治需要,為了討伐楊廣而刻意歪曲事實,醜化隋煬帝!

而唐朝既得天下,也必須將隋煬帝妖魔化,以此來證明自己取得帝位是順應天意的!

有些野史更是把楊廣描寫成了一個多年沒有親近過女人的色情狂!

隋煬帝楊廣做為一個歷史上記載的封建皇帝,客觀的講,應該有功有過!我們後人因以史為鏡,奮起直追,創立更輝煌的中國偉業!







東秋妮


千秋功過說煬帝 。

一說到隋煬帝,人們總認為他是一個淫亂喪國的無道昏君。其實,隋煬帝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歷史功績比起來毫不遜色,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得從隋煬帝的諡號說起。 魯迅說過:一個封建王朝年代長,作史的是本朝人,說的好話就多;年代短,作史的詩下朝人,說的好話就少。

隋朝共歷27年,就被唐朝推翻,而撰寫《隋書》的人是唐朝名相魏徵。隋煬帝的政敵為他寫歷史,還有好話說嗎?

在古代,名人死後一般會給他加上一個諡號。“隋煬帝”是楊廣死後的諡號,按照《逸周書》的諡法解釋:“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依現在的說法:就是不守禮法,脫離群眾,貪戀女色,荒廢政事,死後即加“煬”這樣一個稱號。

其實,隋煬帝活著的時候,大權在握,誰敢稱他“煬帝”,不是滅族之禍,也是殺頭之罪,這還了得。一旦被推翻,就只好任人擺佈了。

諡號的好壞,與他生平做事的好壞並無必然的聯繫,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喪權辱國,幹了不少壞事,她死後的諡號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共計16個字,無一字為惡諡,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

武則天死後不過諡為:則天大皇太后,比比慈禧太后,武則天太委屈了。

而就是這個被諡為“隋煬帝”僅做了14年皇帝的楊廣,卻幹了兩件功垂千古的大事,歷代皇帝和他一比都會黯然失色,只不過由於生活作風不檢點,被後人抓住小辮子,攻其一點不計其餘。


有的史學家明白隋煬帝冤枉,也不敢為他說好話,生怕落個同流合汙的下場,只好沉默不語,隋煬帝的千秋功過,便無人評說了。

隋煬帝偉大的歷史貢獻之一是建立科舉制度。

隋朝繼承魏晉南北朝的政治體制,實行門閥士族制度。華胄世業,講究門閥,區別出身,守護極嚴,官場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老百姓中縱有俊才,也不能與高第大戶子弟一樣進入仕途。高第大戶子弟儘管是草包一個,但靠祖宗的蔭庇,依然青雲直上。

平民出身的知識分子便瞄準了高門大戶子弟賴以飛黃騰達的血統,“最先發明瞭一句 他媽的 ,削去了前後一個動詞一個名詞,確要算一個天才-----然而是一個卑劣的天才”(魯迅語)。

針對這種社會矛盾,隋煬帝於公元609年下詔:“方今宇宙統一,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四海之內,豈無奇秀,國子等學,教習生徒,具為課試之法,以盡砥礪之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依令開科舉人,併為廊廟只用”。

從此創立了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創立彌合了貴族知識分子與平民知識分子之間的鴻溝,開通了平民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渠道。與歐洲政教合一的用人制度相比,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用人制度。這種制度以廣大知識分子為載體,為弘揚中華文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只是到了明清,科舉制度流入僵化,顯出弊端,這另做別論。

隋煬帝偉大的歷史貢獻之二是開鑿大運河。

大運河是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古代偉大的工程。萬里長城自清軍入關後就失去了他的防禦作用,到今天它雖然只有觀賞價值旅遊功能,但它仍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而大運河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直到今天它仍發揮著南北航運功能。它綿延數千裡,溝通五大水系,為兩岸提供舟楫之利,澆灌兩岸土地。現在,我們實施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仍然靠大運河輸水。

隋煬帝自公元605年下詔開鑿大運河至公元610年全線通航,歷時6年,全長四千餘里。南起餘杭,中經江都、洛陽,北到郡(今北京),將南北連成一氣,鞏固了統一局面,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成為貫通南北大動脈。

是隋煬帝的偉大創舉。至於有人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是為了巡幸揚州,觀賞瓊花,以致命喪揚州,那是小說家言,不足為據。

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云: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華山老奴


隋煬帝只能說是一個暴君,不能完全的就說是一個昏君。當然也是有昏的時候。

現在對於隋煬帝的功績無非就是幾點,開鑿運河,開創科舉,率軍滅陳,建立朝貢體系等等。這幾件事卻是楊廣做的,但是也不要吹得太厲害了,開鑿運河,其實楊廣當時開鑿的運河大部分就是把之前的運河連起來,而且我們現在所說的運河其實主要的還是元朝時開鑿的。

再說科舉,其實在北周的時候已經有科舉制度的雛形了,在隋文帝時期已經有科舉制度了,不過楊廣也確實是發展穩固了科舉制度,而且開創進士科。

滅陳確實是楊廣領軍的,不過這個時候的南陳已經是一搜破敗不堪的大船了,當時大隋完全是碾壓南陳。

我們看到新版的《隋唐演義》裡,楊廣在裡面說了一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了自己一生的功績,裡面就說到了萬國來朝,被人稱為聖人可汗。這個確實是的。隋文帝和隋煬帝時期,這個時候的大隋確實是萬國來朝。建立起了朝貢體系。可以說的大唐完全就是依賴隋朝留下來的朝貢體系。而且中華文化真正開始走向世界就是在隋朝。這個也是為什麼現在外國研究隋朝,特別是隋文帝比較多的原因。

楊廣的功績確實是有的,不光是上面的這些,還有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親征吐谷渾,統一和更改度量衡,平林邑等等。但是他的過也是有的,可以看到上面楊廣的功績基本上都是功在千秋的,楊廣最大的錯就在濫用民力,好大喜功,所以楊廣的錯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三徵高句麗,消耗了大隋百萬大軍,徵調民夫兩百萬。修建運河,又是數十萬的徭役。老百姓也是不得不造反,楊廣在位僅僅十四年,大隋就滅亡了,但是在這十四年的時間裡,楊廣的軍事行動太多了,徵調民夫過度,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所以到了隋朝末年基本上天下都反了。公元618年,大隋滅亡!

所以楊廣只能說是暴君,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昏君,昏君的意思是昏庸無能,楊廣並不是昏庸無能,相反是能力太強了,導致了大隋的滅亡。


中國歷史研究所


楊廣有能有才,並不像大家認為的那樣昏庸不堪!

楊廣自出生就是個天才,自由聰慧,過目不忘,隨著年齡變大,不但勇武過人,而且才華橫溢。

十八歲之時,親率大軍踏平南陳,自此全國統一。而後安撫戰後百姓,使人有吃有穿,嚴令士卒不得肆擾百姓,違者斬之;並命人保護祠堂廟宇,整理皇家典籍,優待南陳士族降將,令這些起初看不起北方大老粗的名流士族對楊廣刮目相看,五體投地。

稱帝之後,修大運河,重開絲綢之路,廣開貿易之渠;修復長城,抵禦外夷;打破封建制度,立科舉,優待知識分子;開疆擴土,三徵高麗,大破突厥,這些都是楊廣有作為的地方。

但是歷史都是後人寫的,唐滅隋,自然要把楊廣寫成個混蛋加三級的貨色,要不然不好封民眾之口。

唐太宗李世民很多地方就是效仿楊廣,後來繼續修建運河、建東都,徵高麗.....做的跟楊廣幾乎一樣的事情。而且李世民喜歡楊廣寫下的詩詞,文獻記載他在朝堂上很多時候對群臣吟詠楊廣的詩詞。

至於楊廣的昏庸方面,我想肯定也是多少有些的,但真如有些野史記載的那樣,宰了自己老子,霸佔自己親妹,連自己母親都不放過之類的齷齪事,應該都是用來黑他的。


大獅


楊廣既是暴君,也是昏君。

楊廣靠揮霍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豐厚遺產去做事,才有了點作為。而且,真正仔細看看歷史,那些所謂的豐功偉績其實絕大部分是其他朝代、其他人的,只是被挪用給楊廣。例如,開大運河、立科舉制度等等的主要工作是其他朝代做的,主要功績也是其他朝代的,不是隋朝楊廣的。(後面有具體說明。)是其他朝代“功在千秋”“利在千秋”。

楊廣沒有“功在千秋”“利在千秋”

楊廣接手的前人留下的產業與局勢,是古代中國最豐厚、最好的之一,但是卻被楊廣迅速敗壞了。多虧後來其他人結束了楊廣留下的隋末惡劣形勢,否則,華夏就要被楊廣搞的滅亡了,就要被楊廣造成的惡劣形勢搞的滅亡了。

即使把那些豐功偉績都算作楊廣的,楊廣給華夏造成的破壞仍然遠大於功績。綜合楊廣的功過,楊廣的總影響是嚴重損害了華夏、造成華夏面臨滅亡的惡劣局面。其實,楊廣是罪在千秋,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多虧後來其他人結束了楊廣的留下的惡劣形勢,阻止了罪在千秋。

隋朝有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龐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強大國家),本來即將迎來盛世了,但是卻被楊廣短短數年就敗壞成了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嚴重損害了華夏,楊廣不僅敗壞了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還對後面的朝代造成了極大困難與負面影響。隋朝楊廣造成極其嚴重的隋末大亂,徹底敗壞了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龐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強大國家),嚴重削弱華夏,人口戶口銳減到約200萬戶,疆域大量丟失,嚴重分裂,內外眾多強敵,連吐谷渾都返回故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卻防禦不了;隋朝楊廣過度優待東突厥,結果隋末東突厥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極盛程度,一度圍楊廣於雁門,楊廣脫險後至死沒報此仇,至死沒能削弱突厥,隋末東突厥還把河西、隴右、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等地納入勢力範圍,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隋朝楊廣不收拾他留下的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反而到江都去醉生夢死去了……隋朝楊廣留下的是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華夏面臨外敵突厥吐谷渾等N胡亂華的危險,隋朝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

至於隋煬帝楊廣修運河的目的,看歷史學家王仲犖《隋唐五代史》的說明:至於隋煬帝楊廣修運河的目的,看歷史學家王仲犖《隋唐五代史》的說明:


徵角悠悠飲箜篌


隋煬帝這個稱呼本來就是唐朝人起的,煬這個字的意思是又昏又暴,一無是處。單論褒貶程度,煬這個字在古代和桀紂幾乎是同等分量,唐人用極力貶低隋煬帝的方式來論證唐朝政權的合法性。但實際上,楊廣還有另一個稱號,那就是明帝,這個諡號是楊廣死後,留在洛陽的隋朝留守政權給的,顯然是個褒義的好詞。

唐人因為是隋朝的敵人而極力貶低,隋人則因是自己的皇帝而極力褒揚,真實的隋煬帝其實就介於這兩種評價之間,那就是他既是個擁有雄才大略和戰略眼光的明君,又是個濫使民力、好大喜功、偏執虛榮的暴君。楊廣,是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天才,正因他天才,所以目空一切,自以為是,正因他沉溺於理想,所以忽視了百姓的“平凡”和臣子的“庸俗”,這樣脫離於現實世界的人,最後被最忠誠的驍果殺害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營建洛陽,修大運河、分化突厥,具有戰略眼光的決策

平心而論,楊廣這個人,還是有些才能的,至少不是秦二世這種又蠢又暴的昏君可比。楊廣天資聰穎,富有戰略眼光,他的很多政策,都是弊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宏圖偉業,你像營建洛陽、修大運河、徵高句麗,通西域,都是極富戰略眼光的大事,隋煬帝做的這些事,繼承隋的唐朝做的是一個也沒少,他們在隋煬帝的基礎上完成了這些未完成的政策,進而造就了大唐盛世。

先說營建洛陽,楊廣剛剛辦完父親的喪事,就開始準備營建洛陽,登基第二年,他就下令楊素、楊達和宇文愷等人開始建城規劃。為什麼楊廣這麼急著要修洛陽?因為楊廣急著想要擺脫關隴集團的影響,關隴集團是自南北朝以來最大的軍事集團,自北朝以來,基本上就是誰得到關隴集團的支持誰就能坐穩天下,楊廣的老爹楊堅也是靠著關隴集團的支持才得以篡位成功,但楊廣恰好不是代表關隴集團的人,代表這一軍事集團的是楊廣的哥哥楊勇,楊廣本人代表的則是南方系,與關中十分不對路。

因此,為了擺脫不支持自己的關隴集團對朝政的影響,楊廣立即開始了修建東都的過程,從而削弱利益團體對朝政的影響,這件事後世的唐朝也是這麼做的,李治和武則天遷都洛陽也是為此,武則天的殘酷殺伐也跟清除這一利益集團有關,李治和武則天,實際上完成了楊廣未竟的事業。

還有就是大運河,楊廣下詔開鑿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通濟渠,打算打通從洛陽到江都的河運,楊廣修建大運河,主要是兩個目的,一是享樂,楊廣很喜歡江南,打通河道可以直接讓他順流而下,輕舟已過萬重山,舒舒服服到江南度假。二還是為了擺脫關隴集團,楊廣在隋統一天下前一直治理江南,因此其人脈都紮根於江南,到了關中反而人生地不熟。實際上,江南也確實是最忠於楊廣的地方,後來楊廣倒行逆施,全國紛紛造反,盜賊蜂起,唯有江南沒有造反,楊廣因此逃到江都,最後被自己來自關中的禁衛軍所殺。

楊廣開通大運河,雖然並沒有為百姓考慮的意思,但是卻間接為後人做了貢獻,有了大運河,中國的南北就被連接在了一起,繁榮了南北貿易,鞏固了南北統一,而到了今天,大運河還起到了南水北調的功能,不得不說,大運河,實在是一個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好事。

另一件有長遠眼光的事就是通西域和分化突厥,楊廣在的時候,軍容強盛,於是他經常北巡突厥,史料記載楊廣為此命人專門製造了千人大帳和觀風行殿,前者用於宴席,後者則是行走的宮殿,能容納數百人,楊廣將他們裝上輪子,隨著大軍移動,突厥人一見到這龐然大物和護衛的強大軍隊,立即嚇得跪伏在地,楊廣進而恩威並施,大舉宴請東突厥可汗,並答應東突厥對付其競爭對手西突厥,進而換得了東突厥的忠心。楊廣用恩威並施的方式激化了東西突厥的矛盾,扶一方打一方,從而穩定了北疆,而他定期的北巡也給予了東突厥極大的震懾,使其不敢有二心。

除了這三大功績,楊廣還有徵伐高句麗、通西域等,但由於他過分好大喜功,鮮有功績,因此暫且不算,但這兩項依然是具有戰略眼光的決策,之後由唐朝完成。

二、楊廣敗亡的原因,好大喜功與急功近利

但為何隋煬帝的政策如此高瞻遠矚卻反而遭遇了身死國滅的下場呢?答案是隋煬帝的這些政策沒有錯,錯的是他太急功近利了,在短短十幾年裡同時開展五項偉業,這遠遠超出了隋朝百姓的承受能力,以至於隋末盜賊蜂起,十人九盜,遍地起義。這些大事,如果花個30年、50年去做,那肯定是利大於弊,天下稱頌,但只可惜有著致命人格缺陷的楊廣無法控制住自己的異想天開和虛榮心,急促的想要向天下人證明自己,這才使得原本利在千秋的好事變為了亡國滅種的導火索。

楊廣到底有多麼虛榮,從幾件事例我們就能看出來,如果說修建大運河可以說利國利民,但是楊廣為了自己的面子大建用於遊玩的龍舟艦隊就是勞民傷財了,據史料記載,楊廣的龍舟艦隊至少有五千之多,楊廣乘坐的龍舟更是巨大無比,足以堵塞江面,就算是隋朝全部的水師,恐怕都沒楊廣的龍舟多。

再比如楊廣的通西域,與西域聯結、互通有無本是好事,但是楊廣為了顯示自己的慷慨,居然下令所有外國人到隋朝吃飯一律免費,另外楊廣為了顯示排場,還大肆搜刮民間的綢緞,將皇宮鋪滿了金銀綢緞,以讓外國人開開眼界。但外國人也不傻,當即就問,中國號稱富庶,皇宮裡的樹都纏滿了綢緞,可為什麼街上還有很多挨餓受凍的人呢?隋人不能答。可見,楊廣完全沒有考慮黎民疾苦,在乎的只是自己的虛榮,為此老百姓餓死多少都不在乎。

再比如徵高句麗,明明十萬人就能搞定的事(唐朝兩次征伐高句麗都10萬人左右),偏偏要動員百萬人征伐,使得後勤遭受巨大壓力,冬天以來,後勤斷絕,導致隋軍大批餓死凍死,三次征伐高句麗,徵一次國內一批人起義,最後直接把隋朝搞完了。更可氣的一點是,楊廣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容,居然下令一旦高句麗人宣佈投降,隋軍就要立即停止進攻,出城以迎接投降,結果高句麗人知道後,多次假投降,使得隋軍辛苦拼殺的結果付諸東流,搞得隋軍士氣大跌。

從這幾個事例可以看出,楊廣這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根本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可謂是極其的好大喜功和極其的虛榮,這樣的人,只會考慮自己的名譽,是斷不會考慮其他人的,在短短十五年裡同時開始大運河、建洛陽、徵高句麗、北巡突厥、江都遊玩、通西域這麼多大事,百姓怎能承受?再加上楊廣本人的虛榮,總是濫發錢財,使得百姓更加痛苦。

楊廣的功業背後,是成千上萬百姓的屍骨,以至於楊廣在臨死前也向叛軍承認自己對不起老百姓,不管楊廣多麼天才,多麼具有戰略眼光,他這種以一人之私為天下之大公的行為都不值得任何同情,人類是群居動物,楊廣這種連基本同理心都沒有的人不配成為一個明君。

對於楊廣的評價,應該介於秦二世和他父親楊堅之間,基本上功過相抵,他不過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產生的一個慣於意淫和幻想的偏執天才罷了。


沉思的托克維爾


李世民和隋煬帝的小舅子蕭瑀討論過這個問題。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後梁帝王之冑,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祖父蕭詧,是後梁宣帝,父親名巋,是後梁明帝。

蕭瑀九歲,他的姐姐(即後來的蕭皇后)嫁給隋文帝次子楊廣為妃,他也跟隨姐姐到了長安。因為與楊廣經常可以見面,二人感情始終很好,等到蕭瑀長大成人,隋煬帝便任命他為內史侍郎。可蕭瑀秉性耿直剛烈,經常勸諫隋煬帝,次數一多,煬帝不勝其煩。將他貶為河池(今陝西鳳縣)太守,並要他立即離京赴任。

隋末天下大亂,李淵在太原起兵,蕭瑀率領治下士民來歸,封為宋國公,成為李淵的心腹近臣。

蕭瑀的妻子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孃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因為這層關係,李世民得稱呼蕭瑀為姑父。在李世民與李建成奪嫡的時候,蕭瑀旗幟鮮明的站在李世民一邊,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仍大見信用。

蕭瑀犯顏敢諫,幾次當眾令李世民難堪。李世民也不以為意,反而對其不吝讚美,說蕭瑀“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之臣也。”還賜詩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也曾經推心置腹地對蕭瑀說:“卿之守道耿介,古人無以過也。然而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蕭瑀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出,仍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 唐太宗問蕭瑀:“隋文帝是怎樣的一個君主呢? ”蕭瑀恭恭敬敬回答:“隋文帝十分勤政。他每次上朝理政總是不知疲倦。有時廢寢忘食,過了吃午飯的時候還召見官員,午飯就簡單吃一點。他的皇帝當得很辛苦,也很想把國家治理好。”

唐太宗聽完, 淡淡一笑說:“愛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是精明過頭了,又對他人要求太過苛刻。什麼事情都要事必躬親,大小政務都必須親自拍板。 這樣一天到晚處理無數的政務, 儘管用心用力,哪能一一合理、事事妥當呢? 那些朝臣見皇上這樣,就懶得理會,只是一味逢迎、稱頌聖明。即便是煬帝有錯,也不去勸諫。所以,隋朝才二世而亡啊。”

言畢,李世民嘆息道:“前車之鑑不遠,我這皇帝作的如履薄冰。選擇天下賢能之人擔任官職,就是要讓他們勇於擔當,放手去做事情。 有功賞,有罪罰。臣子誰敢不盡心竭力呢?何憂天下不到治?”

從李世民、蕭瑀的談話就可以知道,隋煬帝並不象人們說的荒淫無道,不理朝政,而是太過勤奮,不懂得抓大放小,事無鉅細必須親力親為,犯了諸葛亮的錯誤。


唐風宋月


世人皆說隋煬帝楊廣昏庸無能,我卻說他是一個有能力的暴君,絕非一個昏君。各位,不妨放下偏見,不再人云亦云,聽我接下來娓娓道來。

隋煬帝楊廣並非昏君,他之所作所為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成了一個有能力的暴君。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苦了當時的百姓,卻利在千秋,一直為後人所用,促進了南北經濟的發展。隋煬帝楊廣開創科舉制,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有利於寒門打破階級固化,為後世歷朝歷代所沿用,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試製度,遠遠地領先於西方;在軍事上他窮兵黔武,三徵高句麗,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大亂,同時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隋煬帝不是一個昏君,因為昏君是不知道自己作為帝王的責任,或者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而隋煬帝楊廣顯然不是的,他見到朝鮮半島的高句麗不老實,一起侵佔中國的遼東地區,他作為一個帝王,承擔起自己守土的責任,三徵高句麗,但是事以願違,三徵高句麗不是慘敗,就是夭折,苦了百姓,損失了軍隊,加速自己的滅亡。

隋煬帝楊廣,一個好色、貪圖享樂的暴君。隋煬帝楊廣為了皇位,弒父殺兄,還強佔自己老爸和哥哥的女人,十足的好色之徒。修建大運河,下揚州,勞民傷財,苦了百姓;好大喜功,不聽大臣意見,執意要三徵高句麗,損失慘重,十足的一個暴君。

總之,隋煬帝楊廣不是一個昏君,他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給弄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沒有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最終成了一個有能力的暴君,遺臭萬年。假如他能夠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千古一帝。例如乾隆皇帝也是好色,愛下江南,但他就是處理好了兩者的關係,也沒有遺臭萬年,反而自詡“十全老人”。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隋煬帝楊廣是個頗受爭議的皇帝,正史上對他的評價多有批判,認為他是個暴君、昏君;認為正是他的窮奢極欲導致了隋王朝的迅速滅亡。但是,如果仔細去看他在位期間的卻有不少舉措,深遠的影響著後世。小編個人對楊廣的評價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嚴格來說,隋煬帝還算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並不能說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隋煬帝在位期間有兩項偉大的功績,對後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京杭大運河的開鑿;

京杭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工程。它不僅開創了一個工程學上的奇蹟,更是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了中國南北的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交流。

事實上,當初隋煬帝下令開鑿京杭大運河,並非像某些史書野史上說的那樣,是為了到揚州遊玩。楊廣此舉一來是為了增強南北的連繫,鞏固帝國的統一;二來是為了通過航運,從江南向北方輸送錢糧,支持其對高句麗的戰爭。

雖然大運河耗費了隋朝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最終激化了帝國的內部矛盾,激起隋末農民大起義。

但是,這條貫通南北的運河一經開通,對華夏大地所帶來了經濟和文化價值之大,卻是不可估算的。

隨著運河的開通,中國南北之間的航運開始繁榮起來,南方的糧食和貨物得以通過漕運,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北方,進一步的鞏固中國的南北。此外,沿河兩岸也隨之開始湧現出大量的商業城鎮,為後來的唐朝盛世和兩宋的經濟繁榮,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同時,運河的漕運讓中原王朝擁有了在北京建都的經濟基礎。通過漕運,糧食和稅賦得以大量輸送至北京,讓元明清三代得以以北京為統治中心。而京杭大運河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經濟作用,而且運河文化更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2、改革科舉;

科舉制度雖然是楊廣的父皇隋文帝首創的,但真正將之完善並制度化確立下來的,卻是隋煬帝!

歷史上的楊廣是位自負的君王,但是人家是自負的條件滴!因為,楊廣本來就是一位文韜武略、深諳詩文、精通音律的出眾君王。也正因如此,楊廣很重視隋朝的文化發展,更加重視對文官的選拔。

所以,隋煬帝即位的第二年,就著手進行科舉改革,並開設進士科。這項改革使得科舉制度得以正式確立下來,為日後歷代的文臣制度的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制度基礎……


這些歷史要讀


楊廣,時運不濟的代名詞。他不是一個昏君,至少昏君沒有這樣的眼觀。只是急於求成,導致隋二世而亡。

楊廣改科舉、修大運河及三徵高麗都是為了打破士族集團的控制,為什麼這麼說,隋朝建立之初,當時國家經歷了上百年的動盪,門閥世家林立,急需破這樣的環境。

關隴集團、山東士族這些門閥都是當時懸在隋朝頭頂的利劍,沒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家族,可見家族力量之強大,雖然當時國家政治上高度統一了,但是基層還是由各大家族門閥統治,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科舉是打破門閥統治的第一步,讓寒門子弟有了機會,但是千百年來的讀書資源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扭轉,這樣初期各級官吏還是會被門閥壟斷。

修大運河這是為了獲取江南士族的支持,當然了,中原大地已經貧瘠不堪了,迫切需要分流,此時南方戰爭較少,十分富饒,大運河修建可以起到貨物的運輸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當然了,因為急於求成手段過於激烈,徵發的民眾太多,導致貧窮之人太多。

隋亡最大的導火索是三徵高麗,楊廣做的這些事情讓李淵“一日三驚”並不是開玩笑的,假如楊廣徵高麗得大勝楊廣挾大勝之威,回過頭來修理門閥世家,哪個世家敢於反抗,還不是得乖乖就範。

只是楊廣三徵高麗都失敗了,隋文帝楊堅攢下的資本已經揮霍一空,隋朝的滅亡也就可以預期了,假如徵高麗勝利了,楊廣就不會成為現在的暴君或者昏君,而是會被稱頌為千古一帝,其實楊廣和劉徹很像,只是一個征伐失敗一個征伐勝利。

我是揚眉的南石,用不同的眼觀看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