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想不想称帝?蜀汉真的能算是正统吗?

池璐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刘备的痛楚了,刘备想不想称帝,那肯定想,朝思暮想。但是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退位,明明是传给曹丕的,那么到底是曹魏继承的汉朝正统,还是蜀汉继承的汉朝正统呢?

我们一件件的来分析,首先刘备称帝,究竟是迫不得已,还是早有准备,分析这个问题咱们就不能根据《三国演义》来。

在正史中,刘备称帝时刘协并没有去世,他隐瞒了刘协还活着的事实,以汉献帝去世为由,称帝!所以从根本上讲,脱离了他当初“匡扶汉室”的初衷,汉献帝在没有传给给他的前提下称帝,其实可以理解成谋反。

所以,刘备此举其实也遭到了手下大臣的抵制,刘备对此勃然大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被贬的是费诗,刘备想要称帝的时候费诗曾说:

“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主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

费诗这话说得很明白了,也很诚恳,他的理由是,主公应该先平定了曹魏之后,并确定汉室没有其他继承者的前提下,才可以自立为帝,否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是刘备根本听不进去,费诗早年就跟随刘备打拼,真才实干,深受器重,就因为说了一个不字,被刘备以忤逆的罪名发配永昌,不得重用。

除了费诗之外,荆州才子刘巴也不同意刘备称帝,刘巴连同雍茂一起进谏,认为刘备这样做不是一个匡扶汉室的人应有的气度,刘备不但当面驳回了他们的请求,后来还找了一个借口杀了雍茂。

刘巴身负大才,刘备才放他一马,刘巴不情愿地为刘备起草称帝文书。但是从此郁郁寡欢,心里越来越排斥刘备,奈何自己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备称帝后不久刘巴就抑郁而终了。可见刘备称帝的心思多么迫切,不惜贬职费诗、斩杀雍茂、强迫刘巴,这也导致后来想要投靠刘备的人打了退堂鼓。

可以说刘备称帝的时机是选择了曹丕刚刚篡位之后,迫不及待,早有预谋,甚至隐瞒了汉献帝刘协还活着的事实,失去了匡扶汉室的初衷。

再说蜀汉到底算不算正统,其实相对于曹操和孙权来说,刘备的确是正统。毕竟这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就算刘备这一脉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毕竟还是姓刘啊。

但是蜀汉对于刘协来说,却算不上正统,按理来说只有刘协钦定的继承者才算是正统,但又因为刘协是个傀儡皇帝,所以这个也摘扒不清。但是我个人倾向于从朝代继承的角度来看蜀汉是正统,因为说到底刘协所代表的汉政府早就名存实亡了,还有能力恢复汉的国号的刘氏只有刘备一人了。 但是从天下的角度来看,继承正统的是魏国,毕竟汉献帝传位给的也是曹丕,占据天下大部分地域的也是魏国。

我们把眼光拉远一点,刘备这一脉当初在权力争夺的过程中失败了,家族衰败,落魄至卖草鞋为生。如今刘备得势,可以看作刘备振兴了自己这一脉的辉煌,重新拥有了争夺汉室大权的资格。

要是刘协实力强大,没有董卓、曹操之流架空他,刘协怎么可能承认刘备是正统,就凭“蜀汉”两个字,刘协就得定刘备个谋反的罪名。可如今刘协说的话也不算话,与其把老祖宗江山让给曹魏改朝换代,不如让刘备继承正统,好歹往上导几辈也是一个祖宗,这样等自己到了那边也好对列祖列宗有个交代。当然,这些东西只能在刘协的内心深处藏着,是不敢当着曹丕的面说出来的。

当然这个理想的结果也是刘备愿意看到的,道义的制高点在自己这,自己身份的合法性也没有问题,就差刘协点头承认了。奈何刘备虽然是正统但是毕竟不是曹魏的对手,你觉得你是正统,曹丕就让刘协说你不是,兵荒马乱,拳头就是硬道理,刘备就是再合理再合法,过不了曹丕孙权这关也是白扯。

听说刘备称帝后,被废后的汉献帝刘协先是沉默,过了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这种笑倍感凄凉,曾经那么信任刘备,到头来却背叛了自己,所以沉迷。等醒过味来后,又突然大笑,是啊,自己已经被废了,新的汉皇帝也出来了,自己反而安全了。

最后咱们再总结一下这两个问题。

刘备想不想称帝?那肯定想称帝,刘备建立蜀汉就是想当皇帝,只不过面子上抹不开,不能太招摇罢了,后来终于逮到机会,马上称帝。

蜀汉算不算正统?也算正统,说白了曹丕这叫窃国、孙权这叫宣布独立,这就刘备还有这个身份,能举起汉的大旗,只不过最后没有成功罢了。

不过自古成王败寇,刘备再怎么认为自己是正统,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即使曹魏,也不过几十年就被司马家族篡了位!


杨角风发作


刘备当然想当皇帝了。

且看罗贯中对刘备的描写:

“姓刘名备,字玄德。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这本身就是对一个政治家的描写。

再看刘备的行为:“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胸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行为。

再看刘备的长像:“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异相。

再看刘备的出身:“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这就等于点明了刘备是帝王之后,也即是今后的皇帝。

而刘备自已呢?:“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这也就等于是刘备做皇帝梦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做了,你说他能不想当皇帝?

至于刘备的蜀汉和刘秀的东汉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情,就算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是西汉的远亲,而东汉光武帝刘秀不过是个没见过大世面的乡下人,在乡中见到一位名叫尹利华的美女,后来上长安走亲戚,其亲戚为皇宫执金武士,他觉的执金吾已经是很大的官了,于是作诗:“士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应娶尹利华。”所以东汉光武帝刘秀与刘邦的西汉已经是八十架算盘打不起来的远亲,与刘备的亲缘就更远了。


jianchi


刘备自然想当皇帝,那个乱世,一方诸侯哪一个没有称帝之心?事实也证明了。至于正统问题,有人引《三国志》记载,作者陈寿是晋人,晋承曹魏,三国志自然以曹魏正统修史,如曹魏不合法不是正统,等于否定了晋的正统依据。《三国志》法理认同上,蜀汉与吴自然为地方割据政权,曹丕接受刘协禅让,不管刘协情愿与否,在法理上曹魏是大汉的正统继承者。刘备在蜀立汉,自称是大汉的延续,而且最重要一点,献帝刘协亲称刘备为皇叔,这便是在法理与宗法上承认了刘备汉室皇族的身份,至于究竟是不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已经无足轻重了,所以后世史书以蜀汉为正统也有其依据。三国正统历来纠纷不断,但元时修《宋史》却给了世人一个新思路。元丞相脱脱修《宋史》时也遇上了正统问题,辽金算不算正统王朝?脱脱做了一极为聪明而且算的上伟大的决定,三史并修,宋金辽皆正统。看似一个搅屎棍般的做法恰恰迎合了华夏民族融合,诸族一家的理念,明代官修《元史》也继承了脱脱三国皆正统的理念。而至现在三国正统论一般也是延续脱脱理念,魏蜀吴三国皆正统。


墨奈王


这是个好问题,我将分成两部分阐述,希望大家共同讨论,一家之言不当处还请指正。

一、刘备到底想不想称帝?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刘备当然想称帝。一方面是自己内心有此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形式所迫,称帝对自己有好处,于是顺水推舟。我们从以下几个事实做法来分析佐证

1.孩子命名——暴露内心真实想法

刘备子女中,有姓名记载的有义子刘封,嫡子刘禅,庶子刘永、刘理等,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刘封和刘禅。封禅可是只有帝王可以进行的,从孩子命名封禅,可知刘备所图非小。

2.掩盖献帝情况——获得称帝借口

献帝禅位给曹丕后,曹丕封其为山阳公,在封地里奉汉正朔和服饰,建汉宗庙祭祀,曹魏以礼相待,可谓是国中之国,严格来说,大汉并未灭亡。但刘备谎称刘协被害,以延续大汉统治为借口称帝,一方面误导了舆论,避免成为众矢之地,另一方面收民心,吸引天下忠于汉室的人民和官员投奔,还可以继承大汉政治遗产,增强自己的实力。

3.提高文武等级——笼络安定人心

首先,刘备称帝前已经是汉中王,但不可否认皇帝的班子和王公开府组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刘备手下文武当然想再进一步,称帝可以进行笼络。其次,刘备称帝前关羽失荆州兵败被杀,军心民心不稳,特别是益州当地士族蠢蠢欲动,刘备称帝有助于安定人心。

4.提高自己地位——维持地位平等

曹丕称帝后,刘备只是一个汉中王。蜀汉的国策就是兴复汉室,必然要不断北伐,倘若不称帝,地位就会比较尴尬,为虚名也要为之。还有孙权一直自称汉臣,称帝也可以对其造成压力。再看第三方孙权,其只求自保,并无伐魏的需求,只求其实,并不着急增这些虚名,因此称帝较晚。

二、蜀汉能不能算是正统?

答案也是肯定的,当然算正统。只不过,这得好好理解一下。

1.法理基础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历史上对其真伪一直存在争论。倘若是真,那没得说,不论庶嫡长幼大宗小宗,他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之一,只不过排队位置靠后就是了;倘若是假,那刘备也得把这个谎一直圆下去,否则失信天下蜀汉必然崩盘。刘备称帝后必然建汉室宗庙祭祀,沿用大汉国号制度,延续大汉统治当然是正统。

2.为什么大家都不承认,反而说曹魏是正统呢?

这个应该说是结果论。首先,从后人的眼光看,三国后中原地区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西晋,西晋传承于曹魏,而曹魏受禅于献帝,法理程序没有问题,可以看做正统。第二,三国时曹魏得天下十三州之九,占得中原地区,继承东汉大部分遗产,蜀汉只是偏安一隅,这样说曹魏是正统没问题。最后,蜀汉毕竟没有一统天下,倘若真能“恢复汉室,还于旧都”,正统的争论结果也就没别家什么事了。

历史只以结果论,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倘若回到三国,也许当时大家更多的以为蜀汉是正统。我只能说,蜀汉法理上可以是正统,只不过造化弄人,曹魏成为了事实上的继承者。


卡拉波水晶之塔


刘备当然想称帝,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朝思暮想的。

从以下的事迹就可窥知一二。

一、没有得到献帝的册封,就擅自册封自己为汉中王。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发生大战,最终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随后刘备就自封自己为汉中王。试想,一个真正忠于汉皇室的会自封自己为王吗?当然不会。



二、为了名正言顺的称帝,刘备明知汉献帝未死,却谎称献帝已死。公元220年11月25日,曹丕代汉建魏,献帝被逼禅位。当然刘协却并未被惨害,曹丕十分善待于他,“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此时献帝虽然失去帝位,但却可在山阳称帝,可“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



按理说这等待遇,已属亡国之君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待遇,曹丕已属仁至义尽。可反观刘备,明明刘协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可刘备却装作不知道,他谎称刘协已死,并堂而皇之的,假惺惺的为献帝举行国葬。刘备这等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他想让益州等蜀地相信大汉的正统献帝已死,为自己的继位铺好道路。

三、曹丕篡汉不足数月,刘备就赶忙登基建“汉”。公元220年11月25日,曹丕代汉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按理说如果刘备真的忠于献帝,如果真的不想当皇帝,他应该做的是派兵讨伐曹丕,可是刘备却并没有这么做,他连象征意义的征讨都没有,而是立刻谎成献帝已死,然后迫不及待的就做了皇帝。



四、对于劝阻自己缓称帝的大臣一概贬官。当时对于刘备称帝一事,诸葛亮、赵云、张飞、法正等重臣都表示明确的赞成,但却有费诗、雍茂、刘巴三位臣子却是表示刘备应该缓称帝。

费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大概的意思就是“殿下是因为曹操曹丕父子篡汉才来到益州这个地方的,是想借着益州养精蓄锐,然后讨伐曹操父子。可是现在曹丕已经公然逼迫献帝禅位,此时殿下想的不是复兴大汉,挽救大汉,而是自立为帝,这样真得很不妥,至少应该要消灭汉贼曹丕,然后再细细打算。 ”



“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而刘巴、雍茂都认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就是天下还未一统,暂不适合称帝,因缓之。

对于这三位反对自己称帝的忠臣,刘备是一贬一弃一杀。费诗被贬为永昌郡从事,雍茂被借口杀害,刘巴被逼起草登基诏书,而弃用。从刘备对于这三位劝阻自己缓称王的表现可以看出,刘备对于帝位真得很渴望。



至于蜀汉算不算正统。个人认为不算。

首先对于正统,封建时代的认定主要是看这个王朝是否占据中原,它的得位正统不正统。那么蜀汉满足这2个条件吗?显然不满足。首先蜀汉占据的地方就益州一地,而益州最初就是西南夷之地,与中原地区完全不搭边。再是得位的正统性,刘备的帝位说白了是自封的,他算不了正统。在当时汉朝是天下所认可的正统王朝,它是天下唯一的正统,所以理论上来说谁能从它的手中继承帝位,谁就是天下的正统。



而显然,蜀汉完全不符合这2个条件,所以它绝非算的上的什么正统王朝,虽然它用的是”汉”的国号,但绝非正统的汉,而顶多就是一个割据的小政权而已。


澳古说历史


刘备到底想不想称帝,蜀汉真的能算是正统吗

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来看,刘备当然想称帝,并且很想恢复汉室。刘备在桃园三结义前,曾向关羽、张飞讲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关张二人也支持刘备。



那么蜀汉真的能算是正统吗?

首先我们要谈一下刘备是否真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三国演义里面,刘备一出场便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后代,并且是汉室血统。然而,在《三国志》中陈寿写到: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这段话交代的很清楚,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是,在其他历史上没有记载。易中天在品三国中也曾提到,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很多学者也有产生怀疑的,再加上,没有任何考证。为什么易中天以及众多学者会对刘备的身份产生怀疑。这就要说一说中山靖王,据历史记载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并且嗜酒好色。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真想历史所记载的那样,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或者是陈寿为了偏爱刘备,把刘备按了一个中山靖王之后。这只是一种猜想,不过现在没有佐证,所以只能靠陈寿《三国志》记载的那样了。



如果我们按照《三国志》记载的,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那蜀汉也算是正统,不过这个是带有疑问的正统。

再者刘备在汉献帝刘协这边来说那就非正统了,汉献帝刘协那可是正宗的正统汉室,也是毋庸置疑的,那相对曹魏来说是否正统,我认为曹魏那是正统。

其一,曹操奉刘协为主子,这不过也是名义上的,但是毕竟汉献帝是正宗汉室,虽然曹操掌握实权,可是,对汉献帝刘协非常好,处处保护他,这就是为臣子该做的,汉献帝在位的时候,曹操一直没有称帝,一直做自己的丞相,直到自己死都没有称帝。



其二,曹操死后,曹丕继承曹操的基业,反而把汉献帝逼下位,自己称帝,史称魏国,也就是俗说的曹魏,这虽然没有汉室的血缘关系,但是,毕竟是正统汉室,经过朝代更迭,有了曹魏,正常更迭下来的。相对于刘备来说毕竟没有怀疑的对象,比较更可靠一点。

从以上来看,刘备的蜀汉就并非正统了,那曹操的曹魏从朝代更迭上来讲就是正统的。

综上所述:刘备很想称帝,从汉献帝刘协来讲,刘备的蜀汉并非正统,相对而言,曹操的曹魏反而更适合是正统。

参考文献:《三国志》,《史记》

文:长城品史

图:来源网络


长城说历史


刘备当然想要称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1、少年时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备据说是中山王刘胜的后辈。从小刘备就拉虎皮做大旗,宣扬自己是皇亲国戚,汉室正统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合理合法的显赫的身份。

2、喜欢结交豪杰。

刘备善于接近别人,非常会和人交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善于交际。

他的身边很快就聚集包括桃园结义的张飞、关羽在内的一大帮年轻人。

3、黄巾起义后顺势利用别人的捐助拉起一票人马,立志要恢复汉家江山。

开始得到了战争的锻炼,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官职(虽然不是很顺利)。

在地方任职期间注意收买人心,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

4、善于用人,能够做到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拜诸葛亮为军事,开始正式逐鹿天下。

5、刘备称帝。

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成型后,在诸葛亮等部将的一再请求之下,刘备登基称帝。

国号汉,也叫蜀或蜀汉,定年号为“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同年五月,立刘禅为太子。

综上所述,刘备早有大志,想要做一番大事,而乱世之中的大事当然是统一全国当皇帝,这是最大的事。

刘备早早的就宣称是汉朝正统后裔就是为后面称帝做准备。

所以在刘备看来蜀汉即是汉朝正统,实际是不是真的正统,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逝去即历史


不算!除了汉献帝都不是正统。

政治家专门玩这样的把戏,就是为了取民心,名正言顺,包装自己,这个自然是常用的手段。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是如此;宋江替天行道如此;项梁立楚怀王也是如此;大泽乡农民起义的陈生鱼肚子里藏纸条如此;这些都是政治手段,迷惑无知百姓罢了。

刘备是想称帝的。


付出一定有回报啊666


更多人的三国史是从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里了解的,三国演义刚开始就描写了,看着黄巾之乱,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当然想恢复汉室,这里暂且不论刘备身为汉室宗亲的含金量。

经过反反复复的打拼,公元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

关于正统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刘邦建立的汉被王莽篡位后,刘秀又中兴了汉朝,也是自认是正统,太庙里也会供奉西汉的列祖列宗。所以东汉是西汉的延续,是正统的。

而刘备建立的汉(蜀汉,不是大一统的政权)其宗庙里也肯定会供奉西汉东汉的列祖列宗。只是刘备的汉是个割据政权,并没有统一全国。等刘备统一全国,那么这个汉政权也会是正统的。


蓋世楠爵


刘备想不想当皇帝?毫无疑问肯定是想的。否则,他不会招兵买马。占据荆州,成都等西南土地,伐魏。至于是不是正统,从三国演义小说的角度来看,刘备是皇室宗亲,刘氏后代,当然是那个年代除了汉献帝之外最接近正统的人。但是小说不等于历史,中国历来正统政权一是讲究占据中原,而是要跟前代有继承关系。从这方面讲,曹魏一来占据长安洛阳等中原主要城市,控制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二来从起初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后来的汉献帝禅让曹丕皇帝位。无论其中采取了什么手段,曹魏事实上继承了汉献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所以,刘备政权顶多算一个具有一定正统迷惑性的割据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