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蒙古部落為什麼投降滿清也不投降黃金家族的林丹汗?

有來有去 .


明朝為了拉攏蒙古對付後金,僅用四千兩白銀就收買了林丹汗。蒙古貴族拋棄格調如此之低的大汗,轉投後金,不足為奇。


明朝於1368年建國後,北元在明軍和內部政治動盪的雙重打擊下,很快陷入分裂。這一分裂期長達百餘年,一直到約公元1510年前後,隨著一個牛人的出現,才得以結束。

這位牛人乃黃金家族出身,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在《明史》中經常露臉,漢人稱其為“小王子”,蒙古人則尊稱他為“達延汗”,褒揚他是蒙古歷史上的中興之主。

不過,再中興的君主面對蒙古格局,也沒有好的管理辦法。畢竟蒙古自有國情在此,除了分封,別無選擇。

於是,明末清初的草原部族格局,也就是六個萬戶,左翼的察哈爾、兀良哈、喀爾喀三個萬戶,右翼的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三個萬戶的格局,在達延汗的分封下,至此形成。

為了控制這六部,達延汗分封他的兒子們到各部做世襲首領,而他自己大汗的營帳則常駐在察哈爾部。

也就是說,察哈爾部是達延汗再次統一蒙古諸部後,大汗的直屬地盤。



分封制度通常都是分裂主義的溫床,被分封的諸侯有錢、有人、有地盤了,誰還會聽大汗命令?所以達延汗去世不久後,蒙古很快又陷入了分裂。

又過了百餘年,至達延汗七世孫的林丹汗繼位時,他的命令只能在察哈爾部通行,其他部族首領根本不搭理他。

林丹汗是個有理想的青年,他無數次回想起先祖成吉思汗的威風,也夢想建立如七世祖達延汗一樣的中興功業。

於是,他決定拿明朝開刀。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林丹汗在與明朝的較量中,根本佔不到便宜。察哈爾部在他的統領下,搶到的資源還沒他打仗消耗的多,部族越打越弱,最慘的時候,馬匹不過四萬,部眾不過五萬。

看見林丹汗那副模樣,明朝是又氣又笑。當時後金在東北鬧事,明軍壓不住。明朝遼東經略楊鎬便提出一個“以虜制夷”策略,並獲得朝廷肯定,任命監軍王猷具體執行。

這個所謂的以虜制夷策略,說白了就是明朝人覺得林丹汗與其搶自己,不如花錢買他當僱傭軍,慫恿他去對付女真人。畢竟女真人當時也威脅到了察哈爾部。

具體花多少錢呢?不多,四千兩銀子。

是的,你沒有看錯,真的就是四千兩。

明朝許諾每年給四千兩白銀的賞銀,林丹汗便答應了和明朝結盟,共同對抗後金。這就足以可見,林丹汗當時混到了什麼地步。

當然,林丹汗後來發現自己報價太低了,又把賞銀提高了十倍,要求明朝每年向他支付四萬兩賞銀。但這筆費用實事求是的說,也算不上高。平遼軍費都是按百萬計算的,區區四萬兩銀子,這就足以可見,林丹汗當時的檔次低到什麼程度。(不過林丹汗後來也用事實證明什麼叫“便宜沒好貨”)



林丹汗拿到投資後,為了給明朝這個金主爸爸一個交代,便主動找後金的麻煩。結果他先是被努爾哈赤口頭羞辱了一頓,說他一個連三萬人都沒有的破落戶(“三萬之眾尚且不足”)竟然還自稱蒙古大汗,裝個毛線的大尾巴狼?後來又被努爾哈赤真真實實的給揍了一頓,可謂是既丟了面子,又丟了裡子。

打不過後金,林丹汗深思熟慮後,認為還是應該先統一蒙古,先整頓蒙古才行。然後再借助全蒙古的力量,討平女真人。就如他昔日的祖先成吉思汗那樣。

然而,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重新統一蒙古,就勢必要損害其它部族世襲貴族的利益。他們能自己做土皇帝,為什麼要聽林丹汗的命令。所以,一些和林丹汗關係緊張的部族便開始與女真眉來眼去,有一個部落乾脆直接就跟後金聯盟了,與其達成了盟友關係。這個部落就是後來出產了多任清朝皇后的科爾沁部。


科爾沁投敵,林丹汗的左翼被暴露。後來又經過後金軍的幾次軍事打擊,林丹汗左側翼的另一個蒙古部落內喀爾喀部被打殘,蒙古左翼兩個部族玩完,察哈爾部從此完全暴露在後金的兵鋒下。見此情形,林丹汗決定搬家。既然東邊不好混了,那就往西邊跑吧。

公元1627年,林丹汗帶著察哈爾部一路向西遷徙,打算兼併右翼蒙古諸部,待積蓄實力後再圖大計。

結果,他這一打,右翼蒙古的三個萬戶,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都投降後金了。

這三部為什麼要投降?

說白了,就是嫌林丹汗無能,沒本事搶明朝和後金,就來搶自己人的牛羊和牧場。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產業和地位,只得投靠新興崛起的後金八旗,出賣林丹汗。最起碼,後金人不會搶他們的牧場。

從這點來看,林丹汗的瞎折騰為後金八旗迅速征服蒙古可謂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蒙古右翼的三個萬戶全部投降後,當時的後金大汗皇太極非常高興。他看到林丹汗已經眾叛親離,於是便發動了三次向西追擊察哈爾部的戰爭,並且每次還都大獲全勝。

在連續打擊之下,林丹汗兵敗青海,並在青海感染天花,因病去世。



林丹汗死後,後金軍停止追擊。退回到了察哈爾。林丹汗的兒子額哲見後金軍撤了,就一路向北,打算投靠外喀爾喀大汗。皇太極聽說這一消息後,立即發兵圍捕,並圍捕成功,將額哲活捉。

額哲無奈,只好帶著元朝的傳國玉璽向後金投降,成吉思汗昔日創建的蒙古帝國,自此正式滅亡,後金也佔據漠南蒙古全境。

那一年是公元1635年。

第二年,由於蒙古部不能沒有大汗,而林丹汗又死了,於是林丹汗的兒子額哲便帶領其他蒙古王公一起毫無廉恥的上表,把蒙古大汗的頭銜送給皇太極,並極力請求他兼任蒙古大汗......

於是,皇太極就成為後金大汗兼蒙古大汗。

1636年,他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清。然後他的身份就變成了滿清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Mer86


林丹汗是蒙古部落察哈爾部的繼承人,也是黃金家族的嫡系傳人,按理說蒙古部落都應該共尊林丹汗,那麼為什麼蒙古部落會紛紛投降滿清呢?

首先,林丹汗繼位時,所統率的察哈爾部並沒有比其他部落強太多。

蒙古部落是一個崇尚力量的部落,而林丹汗所展現出來的力量並沒有完全壓制其他各部落的力量,所以其他各部落並不認為自己應該臣服於林丹汗。

這一點是隻是林丹汗得不到蒙古部落投效的誘因之一,林丹汗繼位大汗後,多次發動戰爭,結果都是慘敗,嚴重的削弱了察哈爾部的實力,以至於最悲慘時期,只有馬匹四萬匹,子民部眾五萬。這樣一個大汗如何能夠壓服其他蒙古部落呢。

林丹汗繼位後,為了恢復祖先的輝煌就把目標瞄準了當時的明朝。多次舉兵南下結果沒撈到任何好處,甚至還貼進去不少家底。

明朝啃不動的時候,他又把目標瞄準了正在崛起的後金,當時只有26歲的林丹汗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質問近六十歲努爾哈赤,這樣努爾哈赤如何能忍,所以結果很明顯,察哈爾和後金開戰,最後以慘敗的結果收場。

關於這場戰爭,還有明朝一方插手了,當時努爾哈赤公開反叛明廷,於是明廷決定採用楊鎬“以虜制夷”的策略,給予林丹汗四千兩白銀支持林丹汗去發動戰爭。明朝施捨一個四千兩就收買了林丹汗作為自己的馬前卒,可見林丹汗當時的窘迫困境。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發動宗教戰爭使得林丹汗失去了蒙古各部的民心,最後搞得幾乎是眾叛親離。

林丹汗繼位後,信奉藏產佛教的紅教(當時的一支佛教流派),大肆修建紅教建築,而當時蒙古各部普遍信奉的是黃教,這自然引起了蒙古其他各部的不滿,而林丹汗也不慢其他部落很久了,所以毅然發動了統一蒙古戰爭,但是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果。而且這場戰爭更像是藏傳佛教中紅教和黃教之間的宗教戰爭,自人類文明史上,宗教戰爭史最難打的戰爭,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使得林丹汗徹底失去了蒙古各部落的信任,失去了民心。

在不得民心的情況下,自身的實力又不夠強,甚至直接被後金碾壓,所以這也決定了林丹汗的命運。


這個歷史很正


反對其他答案,蒙古各部不投林丹汗

,投降滿清,是因為錢啊!錢之重重要於一切!

第一,胡說什麼林丹汗黃金家族無權威的,真是可笑,滿地蒙古貴族叫臺吉,為什麼嗎?太子啊,跟正德皇帝打仗的蒙古首領為什麼叫臺吉,叫小王子?,沒有黃金家族血脈的,敢叫大汗嗎?你起碼得娶一個黃金家族老婆才有資格叫汗(比如佟努爾哈赤,沒錯努爾哈赤不姓愛新覺羅姓佟,比如帖木兒,比如印度末代王朝蒙古王朝創始人帖木兒大兒子)黃金家族血脈至高無上!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誰敢不娶黃金家族的女人?就問你敢不娶嗎?

第二,胡說什麼蒙古帝國在忽必烈時期分裂了,扯淡,元青花為什麼那麼貴?那是歐洲人心中最高貴的瓷器,那是蒙古帝國皇帝賜給四方各大汗國的!忽必烈兒子在元朝首都和林登基,依據蒙古傳統成為大汗,蒙古各大汗國先後上供稱臣,不上供不賣你瓷器絲綢茶葉糧食,你受得了嗎?!!元朝是名義上統一蒙古帝國的,就像明朝清朝名義統一西藏東北蒙古一樣。

中原王朝最強大的不是武器,是茶葉瓷器絲綢糧食,經濟制裁才是草原民族不得不跪下的原因,努爾哈赤起家不考十三副盔甲,而是三十道敕書,

第三,林丹汗時期,土默特部是不服林丹汗的,因為三娘子啊,三娘子老公,小大汗還活著,三娘子直系親孫子,素裹還活著,林丹汗算個屁?俺答汗和三娘子的後代不比你更有威望嗎?都是黃金家族,誰怕誰?,另一邊妙不花,科爾沁的黃金家族後裔們,也不服林丹汗啊,尤其是林丹汗準備廣寧和明軍一起陰努爾哈赤,結果被努爾哈赤揍哭後,林丹汗已經沒人服了

第四,當然,大清勇於跪下尊敬黃金家族,也是蒙古歸心的前提,大清國號就是蒙古語,不是漢語和滿族話,大清不是漢語,是蒙古語daicing音譯,勇敢善戰意思,滿文無論老滿文還是新滿文都是蒙古文的改編,話說皇太極也是蒙古名字,多爾袞才是滿族名。

第五,最重要的,大清才能給蒙古各部錢,才能帶領蒙古各部賺錢,這才是根本,科爾沁和其他各部,都是看在錢的面子上歸順大清,能打?俄羅斯人能打,蒙古人慫過嗎?



東北虎男323


關於黃金家族的傳說其實都來自於一個人就成吉思汗,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好成天之驕子,在蒙古人心中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成吉思汗臨死的時候,曾經要求窩闊臺做他的接班人,雖然這其中有一些變故,導致最後繼承汗位的是忽必烈,忽必烈的是拖雷的孩子,但是事實上,無論是拖雷一系還是窩闊臺,一切都是黃金家族。

等到時間不斷地向後推移,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黃金家族還是成吉思汗的後人,都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退化,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部落在戰火之中不斷的成長,並且鍛造出了一支縱橫天下的強軍部隊,而這一支軍隊進入到了富庶的中原地區以後便開始墮落。

當然好的東西沒有繼承壞的東西到基層了一堆,比如說自相殘殺這個屬性,所以到了努爾哈赤崛起的時候,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正統一上面的繼承人就只剩下了一個林丹汗,雖然這名字有點兒像打羽毛球的,可這確實是成吉思汗的後人之一,也是當時黃金家族的正統排面,當然這個人也是有些本事,他希望能夠統和整個蒙古部落的戰鬥力,能夠對抗其他的危險。

可是呢,怎麼說呢,玩兒戰術的心都髒。

關於努爾哈赤的祖先究竟是誰?其實歷史上面早已經開關地了,當時明朝為了鎮壓在東北地區作亂的女真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努爾哈赤的祖先隨軍參加了鎮壓活動。說到底努爾哈赤並不是蒙古人的後代,也不是女真人的後代,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一個明朝軍人的後代。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能夠號稱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能夠號稱自己是女真人的後代,最終大家都搞不清楚你到底是誰的後代,謊言傳的多了,那就成了真話了。

當然對於遊牧民族來講,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對於蒙古部落來講,這一條也是正裡,此時努爾哈赤通過努力讓自己的八旗子弟成為一隻天下強軍,因此他不懼任何挑戰,所以對於蒙古人他也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努爾哈赤的格局絕不僅僅稱霸整個東北,他更希望的是能夠吞併天下。

所以她把目光投向了蒙古人,大家都知道蒙古人能征善戰,可蒙古人不好駕馭,這也是一個問題,他的方法主要有兩條,第一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這樣的話能夠有一個順理成章的名分,第二,那就是率領自己的部隊讓蒙古人對自己俯首稱臣,簡單來講服氣,那你就給我跪下來,不服氣,我就打到你跪下。

此時期林丹汗,雖然有雄心壯志,打算統一整個蒙古部落,但是手段用的十分原始,所以導致蒙古部落內部四分五裂,不服氣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林丹汗確實是整個蒙古部落實力最強的人,這一點無可非議,畢竟頂著成吉思汗子孫這樣一個名號,所以有人動了歪腦筋去請外援請的外援就是這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通過這個事情介入到了蒙古人的內戰之中,並且趕跑了林丹汗,藉此一統了整個蒙古部落。

但是事實上即便林丹汗被趕走了,當時成吉思汗的子孫並沒有沒落下去,直到上個世紀初,當時的伊朗的王室被廢掉以後,成吉思汗的子孫才算真正退出了歷史,這個時期也就是努爾哈赤崛起的時候,成吉思汗的子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是頗有人在的,比如說當時的準噶爾就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批成吉思汗的子孫。

只不過這些人的血脈比較遠,也不能算是黃金家族,但是呢,比不過努爾哈赤不要臉,所以努爾哈赤號稱自己是蒙古人的後代,號稱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努爾哈赤能夠拿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蒙古人事實上還是有一些劫掠成性,他希望通過戰爭去獲得某些東西,這一點林丹汗滿足不了,他,處理內亂都來不及,更給不了這些蒙古部落想要的東西,而努爾哈赤課,所以這一來二去努爾哈赤取代了林丹汗,取代了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統治了整個蒙古。


漩渦鳴人yy


忽必烈能夠順利擊敗阿里不哥,奪取汗位,東道諸王出了大力。因為當時蒙古大汗必須得有忽裡臺大會推選才合法,而忽裡臺大會又必須得在漠北怯綠連河一帶舉辦。由於蒙古人的幼子守灶的傳統,漠北一帶正是阿里不哥的地盤,忽必烈如果遵從慣例,估計是不可能活著做大汗的。忽必烈事急從權,剛剛進入草原就不往前走了,在上都開了所謂的忽裡臺大會。


很多蒙古貴族都認為忽必烈這種做法違背祖制,拒絕承認這個大會的合法性,讓忽必烈好生尷尬。關鍵時刻,正是東道諸王的鼎力支持,才讓忽必烈雖然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好歹也坐上了大汗的位子。不過,也正是由於這次不太合法的忽裡臺大會,蒙古汗國分裂了。

(忽必烈劇照)

忽必烈一系此後就被稱為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其他後代都不能算黃金家族。元朝末年,就在中原部分的黃金家族融入了漢族,逃到漠北部分的黃金家族在瓦剌也先時“凡故元頭目苗裔無不見殺”,使得黃金家族人丁寥落。後來蒙古高原各部相攻,已經不認可黃金家族的統治地位。直到蒙古達延汗時,曾經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就只有這一根獨苗了。

達延汗統一了蒙古各部,按照成吉思汗的做法,重新大行分封。在掃平本部的叛亂之後,達延汗將從前各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仍分左、右兩翼。左翼3萬戶為:察哈爾萬戶(今錫林郭勒盟地區)、兀良哈萬戶(原卓索圖盟地區)、喀爾喀萬戶(喀爾喀河流域一帶);右翼3萬戶為:鄂爾多斯萬戶(今伊克昭盟一帶)、蒙郭勒津萬戶(今大青山下土默特地區)、永邵布萬戶(今張家口以北一帶),汗廷設置在察哈爾境內。

這六萬戶除兀良哈萬戶以外,達延汗把其餘五個萬戶都封給自己的兒子領有,這不但大大加強了大汗的集權地位,還使這些封地也成為蒙古人今後永遠的歸屬。長子圖魯博羅特早逝,其嫡裔世襲蒙古大汗汗位,並領有察哈爾萬戶;次子烏魯斯博羅特在右翼謀反時被害,無嗣;三子巴爾斯博羅特任濟農,領有右翼三萬戶;四子阿爾蘇博羅特領有蒙郭勒津萬戶之七個鄂托克,稱為土默特;五子阿勒楚博羅特內,受封居喀爾喀萬戶中喀爾喀河以東5個鄂托克,稱為內喀爾喀;六子斡齊爾博羅特領有察哈爾萬戶之克什克騰鄂托克;七子格列博羅特領有察哈爾萬戶之敖漢和奈曼兩個鄂托克;八子阿爾博羅特領有察哈爾萬戶之浩齊特鄂托克;九子格埒森扎,領有喀爾喀萬戶中喀爾喀河以西7個鄂托克,稱為外喀爾喀;十子鄂卜袞錫青臺吉領有永邵布萬戶之永邵布和阿蘇特兩鄂托克;十一子格術圖無子,未分領地。


(達延汗中興)

這樣的格局一直到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時,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蒙古貴族的親戚們,或者因為草場,或者因為走失的牲畜,或者因為領到的明朝的賞賜,逐漸生出了很多嫌隙,彼此不夠團結,難以形成強大的部落勢力。汗王的權力不斷萎縮,直到蒙古各部自行其是,不再把中央汗王的號令當一回事,僅僅在名義上尊奉汗王。在外蒙古的喀爾喀蒙古更是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漠西蒙古衛拉特部則一直與蒙古帝國為敵。

蒙古帝國四分五裂的現狀,使得林丹汗憂心不已。可是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又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走向統一與強盛。內憂外患之下的林丹汗,處境相當艱難。

林丹汗在即位十年後,逐漸坐穩了汗位,威望開始攀升。他開始著力于振興汗權。他在赤峰地區興建了都城,讓他的那些桀驁不馴的親戚們都來都城朝拜他,並且用圖們汗法典約束他們。本來加強集權的努力進行的還算可圈可點,可是林丹汗突然改變了信仰,由原來的黃教改成了紅教。喇嘛教是蒙古各部都信奉的宗教,多數人信奉黃教,因此林丹汗改宗這件事對於正在加強內部凝聚力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減分。

此後,林丹汗為了統一蒙古各部,不斷徵發他的那些親戚們當兵打仗,還要求他們提供大量財物。科爾沁草原一帶的蒙古部落,開始引努爾哈赤為外援,逐漸不願意聽林丹汗的招呼。林丹汗收到信息後很是震怒,因此發兵攻打科爾沁部,努爾哈赤帶兵前來救援。林丹汗料想打不過後金,就撤回來了。此後,蒙古東部的部落都明目張膽地跟後金眉來眼去了。皇太極即位後的第二年,趁著與袁崇煥達成和議的空檔,帶領與蒙古部落聯軍進攻林丹汗。林丹汗沒有辦法,只好往西遷徙,掃平了右翼蒙古。又過了幾年,皇太極再次攻打林丹汗,林丹汗再次西逃,躲到了青海一帶,並最終死在那裡。


(最後的林丹汗)

皇太極料理完了蒙古地區的敵對勢力,將整個北方都變成了後金的戰略腹地,因此從容地從蒙古地區突入關內,大肆搶掠京畿地區。蒙古各部也跟著皇太極出兵,搶到了不少明朝的財物,從此踏上了後金的戰車,被編為蒙古八旗,成為滿清的幫手。滿清極力拉攏蒙古各部,不僅娶了林丹汗的八位福晉,還與各部聯姻,因此蒙古黃金家族的一些成員,也成為了滿清宗室。

跟著後金(滿清)能夠搶大戶,還能入主中原,撈個貴族噹噹;跟著林丹汗,卻要與後金為敵,搶不到明朝的財物(林丹汗與明朝是戰略盟友),還要被林丹汗管束,掠奪財物。草原上不能再有一個成吉思汗,不然大家的草頭王都當不成了。清朝統治者給蒙古人劃定了草場,封給了大量官爵,賞賜豐厚。這明顯的經濟政治利益,根本無需仔細思考,他們自然願意跟著後金(滿清)了。


而知而行的歷史


蒙古草原的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夢,蒙古人更是在成吉思汗之後威名傳播四海,也留下了黃金家族。林丹汗就是黃金家族的嫡系後裔,是蒙古的最後一位大汗。滿清就是女真族,蒙古人和金人一直是死對頭,南宋時期成吉思汗大敗金國,後金時期,蒙古部落徹底臣服滿清,成為滿清的忠實維護者。

滿清發展的初期,蒙古部落當時有林丹汗作為大汗,林丹汗和皇太極多次交鋒。蒙古部落投降於滿清,是在博弈過程中的動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總結這個過程,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01林丹汗改變宗教信仰,和蒙古諸部信仰不同,皇太極和諸部信仰一致

蒙古部落自征服西藏以後,藏傳佛教逐步傳入蒙古,成為蒙古貴族的宗教信仰。藏傳佛教流傳較廣,而傳入蒙古的是格魯派,因為僧人都戴黃帽,又稱為黃教。黃教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活佛轉世制度,因為活佛可以冊封王位,得到蒙古諸部王爺的認可。

林丹汗在繼承汗位之前,他的宗教信仰是黃教,但之後不久就改信紅教。紅教和黃教相比是舊派,因為紅教的僧侶頭上都戴紅色帽子,也稱為紅教。紅教沒有活佛制度,所以沒有冊封的權力,也許林丹汗看中了這一點,想加強對蒙古諸部的統治力。

宗教信仰是無形的力量,看看今天的阿拉伯地區的紛爭就知道,信仰改變絕不是一件小事。林丹汗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中途改變信仰,導致蒙古諸部王爺和林丹汗離心離德,而滿清的皇太極和他們的信仰一致,都是黃教

,這極大的拉近了兩者距離。

02林丹汗的錯誤集權方式,沒有恩威並施,滿清拉攏明顯

林丹汗對蒙古諸部來說,無可厚非有著先天性的優勢,畢竟林丹汗是黃金家族的血脈,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眼中的威望相當於一種信仰。可惜林丹汗不懂人心,一系列操作讓後人都覺得心寒。

林丹汗的本部是察哈爾部,實力較強,但絕對沒有對蒙古其他部落形成絕對優勢,威信更多來自於黃金家族的傳統信仰。但是林丹汗在加強統治的同時,只知道使用武力脅迫,對於不聽從的部落甚至準備武力攻擊,也沒有帶給蒙古諸部足夠的利益,在蒙古諸部中的威望越來越差,跟隨他的人自然也越來越少。

相反,滿清皇太極大力拉攏蒙古諸部,和科爾沁部、內喀爾喀不斷聯姻,加強雙方的血脈聯繫,同時經常給予糧食鹽巴等草原部落急需的物質幫助,東蒙古諸部和滿清的聯繫不斷加深。同時,當蒙古諸部有反叛的時候,皇太極的滿清給予毀滅性軍事打擊,展示力量,恩威並施,諸部把科爾沁、內喀爾喀綁上滿清的戰車。

03滿清強盛,蒙古諸部分裂已久是根本原因

成吉思汗的輝煌時代是所有蒙古人的共同記憶,但自從那個輝煌的時代之後,蒙古諸部事實上已經分裂,林丹汗只是名義上的大汗,並不能很好控制各部落,而後金這時候蒸蒸日上,勢力不斷髮展,兩者實力對比差距明顯,這是根本原因。

林丹汗統治的本部察哈爾部是林丹汗唯一可以直接調動的部落勢力,剩下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落都有各自的王爺,林丹汗只是名義上的大汗,西蒙古和漠北蒙古更連大汗都不認同,當時的蒙古幾乎是一盤散沙。

林丹汗當時本來處境就很差,又缺乏祖先成吉思汗的謀略和軍事才能,不能吸附人心,反而是一系列低級操作,讓蒙古諸部心寒,直接歸附皇太極,尋求皇太極的保護。滿清的蒙古八旗在此基礎上建立,為滿清征服華夏貢獻了巨大力量,而林丹汗病死青海草原,真的讓世人遺憾,蒙古從此徹底淪為滿清附庸


白楊說史


蒙古部落並不是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一支,歷史上中國北部民族問題一直很嚴峻。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室韋一韃靼等北方遊牧民族。雖然有的消失了,但是這只是歷史上某些朝代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不同稱呼,並不是這些遊牧民族滅族了,而是換了了一個新的名稱。

到了明末的時候,滿清的前身,建州女真崛起,自古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新興的女真集團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常常幾百人就能攆著幾千蒙古人打,所以軍事實力非常強大。

而擁有黃金家族的正統血統的林丹汗,是一個非常草包的人,沒有能力去降服蒙古其他部落,而且由於歷史原因,蒙古族分裂了許多的大小不一的部落,互相不服氣,部落間互相征討,根本就不團結。

於是滿清最後沒費多大的功夫就滅掉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傳承人,林丹汗。


觀史聞趣


不是投降滿清!蒙古太大生活習慣和人種不同,而且靠部落之間的吞併來傳播文化。即便是同一時期所用的弓箭樣式都不一樣,近水會抓魚,近山會捕獵,走到哪裡就是哪裡人!

而東北很大一片地方其實是蒙古人的,並不是滿清的!靠近東北的蒙古人身份認同發生了變化,演變了海西女真和北海女真。但是沒有接觸建州女真,因為他靠後!

蒙古草原最好的地區就是東面,那是水草最好的地區!能佔這個地方的蒙古人一定是有實力的。他們不認為女真是純粹的外族!!

所以排斥不強烈,滿蒙一家是因為蒙古族是滿族一大源頭,別忘了滿洲是在元朝分出去的。根本不是因為聯姻,聯姻連的是建州女真而已並不是全部。因為海西女真就是蒙古演化來的,本身就是親戚根本不存在叛變一說。


深藍yn


古代的草原蒙古人,一直處於居無定所的遊牧狀況。各部落之間主要靠酋長家族間聯姻、結盟來保持關係,以至於成吉思汗,也只能採取“利共而不獨”的方式,來一邊統治蒙古各部,一邊拉攏蒙古各部。

成吉思汗統治草原"恩感並重”,採用的是“胡蘿蔔加大棒”政策。而蒙古林丹汗,既無力威懾蒙古各部落,也拿不出多大利益與各部落分享。因此蒙古各部與林丹汗的關係,基本上都是“口水關係”,當不得真。

再看當時清朝征服蒙古草原的時機,可謂千載難逢。

草原遊牧是風險很大的,因此遊牧民必須與農業區交流物資,以維護穩定的生活。

林丹汗時期,中原連年災荒,民眾暴動不斷,遊牧民無法從中原獲得足夠的糧食,來維持生計。

於是蒙古各部就將目光投向清朝:

1,滿人其實是以農耕為主的族裔,所以滿人不缺糧。

2,清朝把持著朝鮮,而朝鮮也是農業國,因此清朝糧食充足。

當時的清朝武力值不錯丶糧食充足丶政治操作手法十分成熟。在清朝的威逼利誘下,蒙古各部在權衡利弊後,紛紛投靠清朝。至於說林丹汗,他根本沒有統治蒙古各部的實力,蒙古各部也自然不會倒向他。

其實草原對中原的依賴真的很重,外蒙獨立時有三十萬人,蘇聯時期從俄國遷入六十多萬俄化蒙古人,一九九二年時,外蒙人口才一百四十萬出頭。但是自一九九二年開始,外蒙有了自由與我國交往的權力。一九九二年至2018年,也就只有26年時間,外蒙人口從一百四十多萬,增長到了三百六十多萬。這個成長速度相當驚人。究其原因,就是外蒙擺脫前蘇聯束縛後,能與我國進行自由貿易了,從而換取了足夠的物資,使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使得人口得以快速增長。


鬼影147951010


〇成吉思汗的赫赫威名已成歷史雲煙,黃金家族加速破落衰敗,進入林丹汗時代空餘其名,已失去往昔的無上權威及對各蒙古部落的控制力。在滿清不斷打擊下,只有苟延殘喘的份兒。

〇蒙古內部各部落為爭奪牧場丶土地,互相傾軋,爭鬥不斷。為了不被其它部落吞併,各蒙古部落王爺們紛紛向滿清表示臣服,以獲得支持。

〇滿清採取集中力量打擊、剿滅黃金家族,對蒙古各部落進行安撫的政策。通過滿蒙聯姻,封官晉爵,建立盟旗制度(蒙古八旗),分化瓦解等方式,收服了蒙古各部落。

(圖2)林丹汗嫡福晉娜木鐘(正妻,大老婆)率部眾親兵投降皇太極,被皇太極納為妃子。

(圖3)圖為蒙古黃金家族林丹汗8大福晉。

(圖4)林丹汗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