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為什麼和四阿哥胤禛關係那麼好?

古今博學


四阿哥不是德妃撫養長大的,胤祥小時候額娘就去世了,所以在宮中受到其他阿哥的欺負,據說有一次被胤禛看到了,就幫了他,就是這樣對胤祥很好,而且德妃對胤禛並不親近,兩個人就有一種惜惜相印的感覺



四阿哥是由孝懿仁皇后養大的,所以他和德妃的感情不是很好,德妃並不很疼愛他,而十三阿哥幼年喪母,這讓他有了同病相憐之感,所以對十三很好,而十三對他也是感恩戴德重情重義的,所以他們很好



胤禛要爭奪皇位,在眾阿哥之中就要找到對自己忠心的阿哥,胤祥就是最好的人選啊,在後來的九龍嫡珠中,胤祥也幫了胤禛很大的忙,也付出了很多,還為了胤禛被囚禁了10年,還好後來胤禛登位了之後,被封為和碩親王,也被後人稱為“鐵帽子王”

孤僻的胤禛跟同樣失去生母的十三阿哥胤祥,就這樣惺惺相惜玩到了一起,這是一種互相取暖的兄弟關係。當時“四爺黨”跟“八爺黨”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十三阿哥自始至終沒有想要爭奪的心,反而全力支持胤禛



十三阿哥胤祥生性灑脫,只喜歡結交江湖上的朋友,無心政事紛爭,讓一直很敏感多疑的四阿哥很有安全感,所以就算是即位稱帝之後,也一樣對十三阿哥信任有加,不僅封他為和碩親王,還下令只有十三阿哥可以用原來的“胤祥”之名,其他人都要改掉,足以見得恩寵之足。在胤祥去世之後,胤禛十分的傷心,給他的評語也是相當的高,可見,胤祥對胤禛可謂是忠心耿耿


s大番茄


九王奪嫡,四阿哥胤禛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取得了勝利。雍正的勝利,其實要感謝一個人,就是他的十三弟胤祥。胤祥是雍正最鐵桿的兄弟,兄友弟恭,相親相愛,這在滿清一朝是十分罕見,被雍正特批使用“胤”字的胤祥,成為清代唯一不用避諱的例子,由此可見雍正對其感情之深。

胤祥自幼喪母,對他最親近和疼愛的就是太子二哥和四哥胤禛,特別是四哥胤禛,所以他對老四最是親近和忠心,但自古帝王之家,多的是手足相殘,兄弟相殺,這倆人如此另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胤祥一生對雍正都十分忠誠,不離不棄,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其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次是雍正即位之時,一次是八王議政的逼宮之時,說這兩次十三爺對雍正都有續命之恩,所以雍正對胤祥的感情與旁人不同也很自然。

自古聖心難測,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歷朝功臣受誅之事數不勝數,雍正更不能算是一個寬厚仁恕的帝王,他剛一上位就除掉了心腹爪牙高無庸,後來又殺掉了頭號重將年羹堯,為何就不對胤祥下手呢,這主要還是胤祥自身發生的轉變。

胤祥對雍正的態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老四胤禛登基之前,這時候胤祥對四哥是真心折服,特別是太子被廢,連累胤祥也跟著倒黴,這時候他心裡已經覺得四哥胤禛比老二更適合做太子了,他甚至直言相勸胤禛爭做太子,這時的十三爺胤祥還是那個本來的他,心直口快,俠肝義膽。受了十年禁閉之苦,他依然沒有改變本質,恢復自由接掌豐臺大營後,成為雍正登基的頭號功臣,一心只為四哥成功而高興。

雍正登基後封胤祥為鐵帽子王,這是天大的寵遇,但為人臣者,寵遇越重,越被猜忌,所以後來所有的寵遇,他都堅決不受,因為此時的他已經不再單純的把雍正看作是自己的四哥了,而是帝王。

事實上,如果胤祥真的接受了所有賞賜,只怕就難有善終了。雍正會提防他成為老八第二,野心奪位,即使當時不奪位,那等雍正死後呢?年幼的弘曆能鬥得過自己的十三叔嗎?作為帝王,他們深知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有野心,現在沒有,以後呢?權勢地位超出了控制,雍正決不允許這種可能的存在。

《雍正王朝》裡有一場下棋的戲,十分精彩,此時的胤祥已經開始防範雍正,再也不象以前大大咧咧,把胤禛當作可以無話不談的哥哥,而是以臣子的身份對其畢恭畢敬,讓雍正大為光火。

雍正大罵胤祥不再是以前的拼命十三郎的時候,胤祥內心其實是竊喜的,因為當時局勢十分複雜,一方面是八王一派在暗中圖謀,一方面是推行新政得罪了官僚地主,此時必須有武力保障使局勢不至於失控,而能給他提供這個保障的就是老十三胤祥,此時他最怕的就是十三弟對自己變心,因為胤祥在軍中的勢力,是他不得不依靠的,但他又怕老十三尾大不掉,難以掌控。現在,胤祥一面表明了自己的忠誠,絕無二心的態度,一面又表明了自己絕沒有居功自傲,藉機坐大的想法。一個既有實力,又沒有野心的十三阿哥,才是雍正最需要的。

等到八王議政逼宮,胤祥再一次出手救駕,此時和上一次已經不太一樣了,上一次是憑著本能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四哥,而這一次,除了是從天下社稷的角度出發,也是再一次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讓他對自己放心。

同樣是功勞赫赫,同樣是潛邸舊人,年羹堯就不懂得為臣之道,自恃功勞,驕橫撥扈,結果落個身死名裂,而胤祥,功勞比年大,地位比年高,對皇帝可能造成的威脅比年大,但他絕不居功自傲,為人處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到雍正四年,身體不好的情況下,仍然四處奔忙辦差,為的就是要讓皇帝知道,自己絕不會有二心。

胤祥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得到善終,成全了君臣兄弟之情,當初那個俠肝義膽,為人耿直的十三爺不見了,取代的是一個成熟冷靜,世故圓滑的高官重臣。 這是沒有辦法的,韓信在政治上不成熟,成天踢狗踹雞,最終被人給幹掉了。做為一把利劍,胤祥知道這把劍的劍柄應該由帝王掌握,這就是他能善終,而韓信被殺的原因。






億人影視


“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這是雍正對老十三胤祥的至高評價。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受封怡親王,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清朝中期唯一一位鐵帽子王,死後諡號為“賢”,配享太廟,史稱怡賢親王。在《雍正王朝》中,胤祥和胤禛的關係極為親密,他倆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卻勝過嫡親兄弟。胤祥生母章佳氏是康熙帝庶妃,生前連個封號都沒有,死後才被追封為敏妃。

由此可見,章佳氏的身份地位不高,亦不甚得寵,加上盛年早逝,令胤祥13歲就失去了母親的庇佑,成了個沒娘疼的孩子,深受其它兄弟的欺凌。

皇四子胤禛比胤祥大9歲,見胤祥受其它兄弟欺負,總是出面加以保護。因此,兩人結下深厚情誼,胤祥對胤禛的話可謂是言聽計從,對面冷心熱的四哥是又愛又敬。胤禛性格沉穩,辦事老練,心中裝的是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和億萬臣民。胤祥性格直爽,行俠仗義,絲毫沒有皇阿哥的架子,跟文臣武將甚至三教九流的人都能打成一片,是個極其好相處的人。

按說胤禛和胤祥性格不同,關係不應該如此親密,可實際上大家都被胤祥大大咧咧的性格給糊弄了,從本質上來說胤祥也是一個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之人。

就拿下江南賑災來說,胤祥跟胤禛大擺“鴻門宴”,逼迫鹽商大戶捐款,都是為了妥善安置受災百姓;阿蘭求告胤祥解救替人頂罪的張五哥,義憤填膺的胤祥頓時就想把刑部那些貪贓妄法的官員全都揪出來論罪。這跟胤禛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倆都是以天下蒼生為念,以江山社稷為念的皇子阿哥。正是由於共同的信念和理想,使他們走到一起,這就叫志同道合。

胤禛是個面冷心熱之人,辦事不講情面,鐵面無私,人稱“冷麵王”。這樣的性格適合辦差執法,卻不利於團結。胤祥卻是性格直爽,極好相處之人,對於籠絡人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兩人的性格差異恰好形成優勢互補,既不妨礙胤禛做康熙眼中真正的“孤臣”,又不影響胤祥在暗中積攢人脈,遍佈耳目。

康熙病危時,鄔思道對胤禛說:“眼下只有十三爺能夠擎天保駕,十三爺不出獄,皇上即便傳給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爺一旦出獄,即便傳位給別的阿哥,您只要出奇不意,先發制人,局面翻轉也未可知。”

鄔思道為什麼會把胤祥說得如此重要,因為政權交替最要緊的就是兵權,而胤祥多年帶兵,無論是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還是隆科多掌管的步軍統領衙門,至少有一半的軍官原來是十三爺的部下。胤祥跟這些人早就結下了生死情誼,關鍵時刻一聲令下,即便不參與政變,只要他們能袖手旁觀,不拼死阻撓則大事可成。

胤禛與胤祥之所以關係親密勝過嫡親兄弟,主要在於志趣相投,他們都有一腔為國為民,以拯救天下蒼生的信念和報負;其次在於自幼結下的深厚情誼,讓他們能夠毫無私念地愉快相處;最後在於胤祥毫無雜念地支持胤禛奪嫡,使他們能夠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歷史茶坊


歷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是位才華橫溢的皇子,而且也得到康熙的喜歡和重用。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他從小就得到乾隆的喜愛,從12歲到廢太子事件發生前,乾隆的每次出巡基本上都會帶上胤祥。十三阿哥胤祥知識淵博,騎射、軍事、水利、文學詩詞、書畫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造詣,但是流傳下來的作品比較少。

  十三阿哥胤祥的騎射技術比較精湛,而且膽識過人,甚至有射殺猛虎的事蹟記載。在一次狩獵中,突然有一隻猛虎出現,但是十三阿哥胤祥不動神色,手裡拿著尖刀就上前去把猛虎給刺死了。

  十三阿哥胤祥與四阿哥胤禛的關係從小就比較親密,在四阿哥的爭儲之路上十三阿哥胤祥也出了很多力,四阿哥也對十三阿哥非常好。在四阿哥繼位後,封十三阿哥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同時還讓胤祥處理重要政務,足以表現出對胤祥的喜歡和看重。

  胤祥對雍正的治績助力非常大,被雍正封為鐵帽子王,而且死後能享太廟。為了紀念胤祥,雍正還特意下旨把“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是清朝中唯一不避諱皇帝的事情。

歷史上的胤禛胤祥關係也非常好,從雍正的詩文集及後來歷史上記載的雍正對胤祥的看重來看,胤禛胤祥都可以說是兄友弟恭。胤禛胤祥從小關係就比較好,甚至胤祥是由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撫養長大的。

  胤禛比胤祥大八歲,從雍正的詩文集可以知道在胤祥小時候,就是由他這個十四五歲的兄長教導他算術。胤祥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隨康熙出巡,而胤禛大部分時間都是留在京城,分別的時候胤禛胤祥都會有書信來往,甚至雍正把胤祥的詩文也收集在自己的詩文集中。

  在雍正登基後,他和胤祥的關係也是十分要好。不管是國家大事,還是雍正的內務、家務都交給胤祥在打點。胤祥為雍正王朝的政績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從水利、軍事、審案及人才舉薦上都能為雍正分憂。

  也許是過分的勞累,胤祥在44歲的時候就因病而去世。胤祥去世後,雍正非常的痛心。為了紀念胤祥的功績,還下旨讓胤祥牌位進太廟,而且把“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也顯示出了胤禛胤祥的兄弟情深。

胤禮胤祥是政敵

  胤禮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個兒子,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個兒子。很多人對於胤禮和胤祥之間的關係都很疑惑,這兩人到底是不是政敵呢?

在康熙帝晚年的時候,各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明爭暗鬥,打得不可開交。在爭奪皇位的皇子背後,又有很多皇子選擇自己擁護的人選。胤祥在當時就選擇了雍正胤禛,押對了寶。胤祥在雍正奪嫡過程中,寧死不移,為了保全胤禛更是不惜犧牲自己在康熙那兒的寵愛,二十二歲就被關進牢房,永不見天日長達十四年之久。因此,在雍正胤禛登基以後,將與他對立的兄弟,殺了或是囚禁起來,卻立即將胤祥放出,從階下囚一下子得到重要的地位,成了令人仰慕的親王。

  然而,胤禮在奪嫡的過程中,擁護的是皇八子胤禩。因此,在雍正當上皇帝以後就沒有得到重要,甚至被派去為康熙守靈。但是,胤祥看到胤禮是一個可用之才,必會效忠皇帝,所以不惜餘力的像雍正舉薦胤禮。雍正聽取了胤祥的建議,封胤禮為果郡王,管理理藩院。胤禮也沒有辜負了胤祥的期望,忠於雍正,並將自己的才能不斷髮揮出來,成了在朝廷上舉足輕重的大臣。

  從胤祥舉薦胤禮就可以知道,胤禮和胤祥並不是政敵,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會存在意見,那也是大同小異。胤禮和胤祥兩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死後,皇帝也給了他們高度的評價。


潛龍游水


康熙在位的時候一共有35個兒女,在這35個兒女中,去掉不能排位的女兒和其他人,有24個人。在24孩子中,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兩個關係最鐵,可以講形影不離,尤為親密。四阿哥胤禎登基後曾說,"朕實賴王依贊平,王實能佐證平天下……"意思就是,我能達到現在的地位,全靠十三阿哥的輔佐。

十三阿哥胤祥自小生母就去世了,據說在宮中受到其他兄弟的欺負,有次被胤禛看到了,就幫了他,把胤祥帶在身邊撫養,四哥對胤祥來說可以講是亦兄亦父,所以胤祥很尊重四哥。

在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祥堅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禎身邊,特別是廢太子事件中,為保全四哥胤禎,被圈禁宗人府10人之久。

隨後雍正繼承大統,十三阿哥胤祥隨即受到重用,成為唯一一個和雍正最貼心的兄弟,併為雍正排憂解難,特別是八王逼宮事件中,耗盡了心血。兩人一起共患難,一起打拼,是戰友,兩人的革命情誼在古代皇子中是極少見到的,兩人關係之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追劇記


  要說雍正和十三爺的關係有多好,歷史學家都會用這麼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棠棣情深”。那實際上雍正和十三爺在很小的時候,就建立起了親密而友好的關係,在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於是年僅13歲的胤祥就讓德妃烏雅氏來撫養,這人正是雍正的生母,由於雍正從小也是由當時的皇貴妃,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所以有著相同寄養的經歷,迅速建立起了同理心,二人的關係自然很密切,後來在“九子奪嫡”期間,胤祥更是雍正堅定的支持者。並且幫雍正擋下了關鍵的一槍。

在1708年。康熙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於是眾位皇子一方面積極的爭奪皇位;另一方面也想要把胤礽置於死地,而胤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太過於活躍而被康熙所察覺,在康熙問胤祥同黨的時候,胤祥更是一口咬定自己所為,保全了雍正,但是胤祥卻被康熙懲罰,被關到了宗人府,在這期間胤祥大病一場,患上了嚴重的腿疾,後來他從宗人府放出來之後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冷落,沒有任何的封賞與任用,就此退出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但是在雍正登基後第二天,馬上就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且任命胤祥為總理事務大臣,協助他處理一切軍政的要務,而胤祥也是用了卓越的成績以及對雍正鼎立的支持,來回報雍正對他的信任與器重,特別的年羹堯、隆科多等人被雍正相繼處死,馬齊等人退出政治舞臺, 胤祥長期擔任的是大清王朝的“二把手”角色,並且他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在雍正看來,自己與胤祥就是千古君臣兄弟的榜樣,也是千百年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組合,由此可見雍正與胤祥的關係極好,感情極深。

 而十三爺胤祥之所以能夠得到雍正的信任,除了他“國土無雙”的卓越才能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始終能夠恪守君臣之道。十三爺胤祥對於雍正王朝以及雍正本人的貢獻遠遠超過了隆科多和年羹堯,但是不同於這二人居功自傲,胤祥始終是恪守君臣之道,不敢有任何越界的行為,甚至還主動選擇退讓和拒絕,雍正要按照當年康熙賞賜給他的二十三萬兩白銀的標準,賞賜胤祥,但是胤祥只要了十三萬兩;雍正想要將自己原先統領的人丁賞賜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想要封賞胤祥一個郡王的爵位,並且讓他選一子來繼承,胤祥再一次拒絕;後來雍正想讓胤祥跟自己葬在同一個地方,胤祥不惜用“吞土受陵”的方式讓雍正收回成命。就是因為十三爺胤祥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恪守君臣之道,不僅獲得了雍正的信任,也得到了雍正極大的推崇。

  首先是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得到了封賞:在雍正登基時,雍正就按照章佳氏的名分從敏妃連升兩級,封為了敬敏皇貴妃,並且將她的棺槨重新按照皇貴妃的標準下葬,而且葬入的是康熙的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皇后合葬,這是對章佳氏和胤祥極大的殊榮;其次就是在胤祥去世之後,雍正也 給予了胤祥一系列的破格安排,雍正為胤祥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數倍於親王陵寢規格的龐大陵園,更是親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儀式;雍正也為胤祥上諡號為“賢”,在配享太廟的同時,還將1726年由他親自贈予胤祥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前,而且在雍正一朝,為了避諱,其名字成為了“允祥”,而雍正這次直接下旨將其改回了“胤祥”,這也是雍正兄弟中唯一一個不用避諱的。

  再次就是對十三爺子嗣的封賞,胤祥的第五子弘曉,在雍正的安排下,襲承了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並且用旨意與制度的形式確定了“怡親王”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的“鐵帽子”傳承世系。而此先雍正要計劃賞賜胤祥家族的君王爵位雖然遭到了胤祥的拒絕,但是雍正還是給予了兌現,他將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為了寧郡王。

  十三爺在“吞土受陵”時發出了這樣一句的感嘆,就是希望自己子孫能夠平平安安,但是這個願望還是未能實現,原因就在於著名的“辛酉政變”,在1861年。咸豐皇帝在彌留之際,冊封了載垣、端華、景壽等八位大臣為贊襄務王大臣,輔佐年幼六歲的皇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顧命八大臣”,其中載垣就是顧命八大臣之首。載垣是第五代怡親王,是第四代怡親王奕勳的次子,在1825年襲承了怡親王的爵位,但是在後來,顧命八大臣與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以及恭親王奕訢之間發生了矛盾,於是慈安太后和慈溪太后就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此後就開始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期,那作為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載垣不僅在“辛酉政變”後,被拿下問罪,在之後更是被逼自盡,“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也被廢黜,同時“怡親王”也被廢黜了“鐵帽子王”的特權,至此整個世系被降為了不入八分輔國公,一直到1864年才恢復了“怡親王”的世爵




A守著陽光守著你A


正直善良,忠厚老實,忠君愛國。十二個字即可以回答清楚這個問題。

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再來對此作進一步的闡述。首先從客觀上來講,十三阿哥胤祥從小享受的母愛不多,十多歲的時候就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關愛。母親去世以後,他便一直由雍正皇帝的親生母親德妃撫養,直至長大成人。而作為雍正皇帝來講,雖說生母健在但迫於朝廷的規矩,也是從小不生母身邊而是在佟妃身邊長大的,也是十多歲的時候才回到了親生母親身邊,和十三阿哥一起生活成長,時間長了,自然也就在感情更為密切一些,他們兩個走得近很好理解。

再從主觀方面來說。十三阿哥性格脾氣滿滿的正能量,天生的正直善良,忠厚老實,忠君愛國。無論是對皇父康熙皇帝,還是對其他皇兄皇弟皇親;無論是對朝中那些文臣武將,還是對普天之下黎民百姓,處處事事都能體現出來十三阿哥的處事之道和良好品德。而作為黨爭核心人物之一的四阿哥胤禛,要取得成功自然就得需要多多靠得住、用得上的好幫手,十三阿哥胤祥的方方面面正好契合了四阿哥胤禛的需要,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這也是天意。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首先,十三爺胤祥他的母妃章佳氏敏妃,在十三爺十多歲就去世了,在宮中講究“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失去母親的庇護難免會受到欺負;而後,胤祥十三爺便交給了雍正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進行照看。

其次,雍正帝實際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從小撫養長大,因孝懿仁皇后去世才回到生母德妃烏雅氏的身邊,而德妃當時已經把關注和愛全心的投入給了十四爺胤禵,所以與雍正帝生疏而淡漠。

再者,得不到母親的關愛的雍正,便與幼年失去母親的十三爺胤祥,同命相憐。加之十四爺胤禵頗受母親烏雅氏的疼愛,使雍正心生嫉妒,因此對十三爺胤祥一直特別照顧,勝過親弟弟。



老嘶馬


九王奪嫡,四阿哥胤禛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取得了勝利。雍正的勝利,其實要感謝一個人,就是他的十三弟胤祥。胤祥是雍正最鐵桿的兄弟,兄友弟恭,相親相愛,這在滿清一朝是十分罕見,被雍正特批使用“胤”字的胤祥,成為清代唯一不用避諱的例子,由此可見雍正對其感情之深。

胤祥自幼喪母,對他最親近和疼愛的就是太子二哥和四哥胤禛,特別是四哥胤禛,所以他對老四最是親近和忠心,但自古帝王之家,多的是手足相殘,兄弟相殺,這倆人如此另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胤祥一生對雍正都十分忠誠,不離不棄,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其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次是雍正即位之時,一次是八王議政的逼宮之時,說這兩次十三爺對雍正都有續命之恩,所以雍正對胤祥的感情與旁人不同也很自然。

自古聖心難測,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歷朝功臣受誅之事數不勝數,雍正更不能算是一個寬厚仁恕的帝王,他剛一上位就除掉了心腹爪牙高無庸,後來又殺掉了頭號重將年羹堯,為何就不對胤祥下手呢,這主要還是胤祥自身發生的轉變。

胤祥對雍正的態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老四胤禛登基之前,這時候胤祥對四哥是真心折服,特別是太子被廢,連累胤祥也跟著倒黴,這時候他心裡已經覺得四哥胤禛比老二更適合做太子了,他甚至直言相勸胤禛爭做太子,這時的十三爺胤祥還是那個本來的他,心直口快,俠肝義膽。受了十年禁閉之苦,他依然沒有改變本質,恢復自由接掌豐臺大營後,成為雍正登基的頭號功臣,一心只為四哥成功而高興。

雍正登基後封胤祥為鐵帽子王,這是天大的寵遇,但為人臣者,寵遇越重,越被猜忌,所以後來所有的寵遇,他都堅決不受,因為此時的他已經不再單純的把雍正看作是自己的四哥了,而是帝王。

事實上,如果胤祥真的接受了所有賞賜,只怕就難有善終了。雍正會提防他成為老八第二,野心奪位,即使當時不奪位,那等雍正死後呢?年幼的弘曆能鬥得過自己的十三叔嗎?作為帝王,他們深知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有野心,現在沒有,以後呢?權勢地位超出了控制,雍正決不允許這種可能的存在。

《雍正王朝》裡有一場下棋的戲,十分精彩,此時的胤祥已經開始防範雍正,再也不象以前大大咧咧,把胤禛當作可以無話不談的哥哥,而是以臣子的身份對其畢恭畢敬,讓雍正大為光火。

雍正大罵胤祥不再是以前的拼命十三郎的時候,胤祥內心其實是竊喜的,因為當時局勢十分複雜,一方面是八王一派在暗中圖謀,一方面是推行新政得罪了官僚地主,此時必須有武力保障使局勢不至於失控,而能給他提供這個保障的就是老十三胤祥,此時他最怕的就是十三弟對自己變心,因為胤祥在軍中的勢力,是他不得不依靠的,但他又怕老十三尾大不掉,難以掌控。現在,胤祥一面表明了自己的忠誠,絕無二心的態度,一面又表明了自己絕沒有居功自傲,藉機坐大的想法。一個既有實力,又沒有野心的十三阿哥,才是雍正最需要的。

等到八王議政逼宮,胤祥再一次出手救駕,此時和上一次已經不太一樣了,上一次是憑著本能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四哥,而這一次,除了是從天下社稷的角度出發,也是再一次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讓他對自己放心。

同樣是功勞赫赫,同樣是潛邸舊人,年羹堯就不懂得為臣之道,自恃功勞,驕橫撥扈,結果落個身死名裂,而胤祥,功勞比年大,地位比年高,對皇帝可能造成的威脅比年大,但他絕不居功自傲,為人處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到雍正四年,身體不好的情況下,仍然四處奔忙辦差,為的就是要讓皇帝知道,自己絕不會有二心。

胤祥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得到善終,成全了君臣兄弟之情,當初那個俠肝義膽,為人耿直的十三爺不見了,取代的是一個成熟冷靜,世故圓滑的高官重臣。 這是沒有辦法的,韓信在政治上不成熟,成天踢狗踹雞,最終被人給幹掉了。做為一把利劍,胤祥知道這把劍的劍柄應該由帝王掌握,這就是他能善終,而韓信被殺的原因。




小小魚兒相信夢


四阿哥胤禛不是德妃撫養長大的,所以他與德妃關係也有些冷淡,電視劇《宮》中也能體現出來。而十三阿哥胤祥小時候額娘就去世了,所以在宮中受到其他阿哥的欺負。據說有一次被胤禛看到了,就幫了他,就是這樣對胤祥很好,而且德妃對胤禛並不親近,偏愛十四弟。因此兩個人就有一種惜惜相印的感覺吧。

胤禛要爭奪皇位,在眾阿哥之中就要找到對自己忠心的阿哥,胤祥就是最好的人選,在後來的九龍嫡珠中,胤祥也幫了胤禛很大的忙,也付出了很多,還為了胤禛被囚禁了10年,還好後來胤禛登位了之後,被封為和碩親王,也被後人稱為“鐵帽子王”

在胤祥去世之後,胤禛十分的傷心,給他的評語也是相當的高,可見,胤祥對胤禛可謂是忠心耿耿。



分享到:


相關文章: